第712章 各國異動

英國人在進行大規模的陸軍動員,尤其是大量的印度士兵被徵召起來,然後組建成英屬印軍,其他各殖民地的軍隊也是被動員起來,並被派往印度、緬甸、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亞洲地區。

就連其寶貴的本土兵力,都是抽調了好幾萬去印度!

一時間,數十萬各種各樣的英軍,大部分都是殖民地軍隊雲集亞洲英屬各殖民地,尤其是印度和緬甸,新加坡三地。

而這個時候帝國在寧王國多年的佈局也是終於體現出來了其效果,寧王國的攝政王李昊通宣佈正式向中華帝國稱臣,寧王國成爲中華帝國的藩屬國。

帝國雖然也是很痛快的封出去了‘寧王’的封號。

寧王國正式成爲大中華體系的一部分,當然了,寧王國雖然稱臣了,但是其保留了大量的自主權利,包括外交、軍事等,帝國獲得的是一個宗主國的名義,其次是獲得了在寧王國的軍事通行權。

這個軍事通行權,乃是帝國大軍越過寧王國,向英屬緬甸發起進攻的必備條件,寧王國要是拒絕給予帝**事通行權,那麼帝國就只能順帶把寧王國直接給滅了。

帝國陸軍進行動員後,發起全面戰爭的架勢比海軍那邊規模要更大!

二月上旬,帝國第七軍一共六萬餘人殺進了印度西北部山區,也就是後世的巴基斯坦地區,隨後和英軍在這片交通補給都相當困難的山地進行激戰。

同一時間,帝國陸軍和寧軍的聯軍也是正式向下緬甸發起進攻,帝國陸軍所屬之第三軍、第五軍一共十五萬多人,加上寧軍的大約五萬多人,一共二十萬的聯軍同時向英屬緬甸發起進攻,並兵分兩路,一路殺向仰光,一路向西挺進,這勢頭完全就是奔着印度去的。

同時也是在西藏地區動員了一個山地師,將近一萬六千多人殺進印度,只不過這個方向的補給更加困難,只是次要的作戰方向。

二月二十三號,帝國海軍陸戰隊之第三旅在海軍的艦隊掩護下,在距離新加坡大約五十公里外的馬來西亞半島登陸,隨後陸軍之兩個師也是緊跟着登陸馬來西亞半島,這兩師一旅,組成了海陸軍混編的第十七軍,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攻克新加坡,然後用架上重炮把新加坡港口內的東印度艦隊給趕出來。

好讓帝國海軍的主力艦隊把這些殘存的東印度艦隊徹底消滅!

帝國陸軍的快速行動,是把英國人給嚇傻了,儘管英國人在去年年底金華號事件爆發後就開始進行做準備了,但是匆匆幾個月根本無法準備什麼,動員起來的印度人還沒有成軍。

在緬甸那邊只有數萬人的軍隊,要想抵抗帝國和寧軍的二十萬聯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二月份還沒有結束,帝國之第三軍六萬餘人就已經兵臨仰光城下,而現在仰光內的英軍不足兩萬人。

如果說南海海戰的失敗,讓英國人感到了痛心,但是卻依舊頑強的想要集結兵力繼續戰爭的話,那麼仰光即將失守的就是讓英國人真正第一次考慮起來,這場戰爭英國有可能輸!

區區丟失一個仰光不算什麼,英屬緬甸沒了也不算什麼,但是按照目前中華軍的推進趨勢來看,他們既有可能迅速拿下整個下緬甸,然後新加坡那邊也是因爲兵力懸殊,想要守住是非常困難的。

一旦新加坡失守,那麼中國人的海軍就能夠殺進印度洋,然後建立起海上運輸補給通道,到時候整個印度就危險了。

因此到了三月份的時候,倫敦裡的那些英國議員們已經是開始了無休止的爭吵,有支持繼續戰爭的,有支持停止戰爭,和中國人進行談判的。

但是這種爭吵沒有結果之前,中英兩國之間的戰爭卻是不會停下的。

而這個時候,在帝國外交部門的推動下,蘭港國也是再一次在婆羅洲發動大規模攻勢,並且得到了帝國一個旅的增援,婆羅洲上的荷蘭人根本就抵擋不住,甚至想要增援或者撤退都不行,因爲帝國海軍現在是全面封鎖了東南亞海域,荷蘭人的海軍根本就沒有膽子去婆羅洲。

菲律賓那邊就更不用說了,馬尼拉那邊的西班牙人得知南海海戰英艦隊大敗以後,很乾脆就是投降了,目前帝國的部隊正在菲律賓諸多羣島裡肅清其他的殘軍以及那些土著們。

截止到三月份,帝國在各個方向的軍事行動都是相當的順利!

這不順利不行,帝國爲了這場戰爭,前後多準備了好幾年,各種計劃都已經是相當完善,一旦發動起來就是能夠爆發出最大的戰鬥力,根本不是荷蘭以及西班牙能夠抵抗的,甚至就連英國人都是節節敗退。

三月十六號,堅守了大半個月的仰光正式宣告失守,兩萬英軍死傷過半後,剩下的被迫投降當了戰俘。

於此同時,新加坡那邊的戰鬥也是到了最激烈的地步,困守新加坡的英軍內無彈藥,外無增援,情況絲毫不比歷史上日俄戰爭期間在旅順的俄國人好多少,而爲更關鍵的是,這年頭英國人可沒有大量的機槍用來防守。

因此新加坡雖然是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要塞,但是對於帝國陸軍而言,只要再花費一些時間,拿下來是遲早的事。

在緬甸的中寧聯軍已經是兵指印度,新加坡失守在即,更關鍵的是這個時候法國人也不安份。

其艦隊活動頻繁,大量的主力艦正在集結。

如今英國人的大量戰艦被抽調前往印度洋,歐洲地區的艦隊空虛,難免法國人不會生出其他想法來,如果能夠趁着英國人本土艦隊空虛的機會,來個偷襲之類的話,不說徹底斷送調英國人的本土艦隊,但是隻要重創的話,那麼就足以讓英國皇家海軍在未來的十年甚至二十年裡緩不過氣來。

面對法國人的異動,英國人是更加的謹慎了,原本準備調往印度洋的多艘主力艦是取消了計劃。

可是這樣一來,英國人還能否維持在亞洲的艦隊規模就很難說了!(。)

第89章 湖州之危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520章 夏威夷第59章 炮擊上海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289章 慘勝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67章 協防上海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316章 國宴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59章 炮擊上海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394章 餓狼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1章 餘姚林家第341章 辦學難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419章 移民屯邊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615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34章 危機!第16章 賊軍來襲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89章 湖州之危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82章 組建水師第643章 方家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31章 謹慎東進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604章 北海國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316章 國宴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47章 入城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