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攻城

“追擊的騎隊還沒回來嗎?”林成庭看着騎兵已經追出去兩刻多鐘了,但是還是沒有消息傳回來,不由得心生一種不好的預感。︾︾diǎn︾小︾說,..o

說實話,他對自己的那支騎隊信心不是太足,自從泗安一戰潰敗後,他手底下的近千騎兵之帶回來了不到半數,雖然說回去後補充了不少騎兵,但整體素質已經下降了不少。

在皖南的時候他也嘗試過對騎兵加強訓練,試圖仿效餘勝軍的那支小騎兵搞密集隊形,當初王呂雲率領的那支小規模騎兵給林成庭同樣帶來了不小的震撼,僅僅五十騎就能夠對着自己的八百騎兵發起反覆衝鋒,殺傷己方騎兵近百人,這種戰果絕對不是依靠騎兵個人的勇武就能夠辦到的。

但是他仿效餘勝軍的騎兵訓練自家騎兵的效果卻是不大,因爲一直以來,傳統騎兵依靠的都是騎兵個人的勇武,衝上去後基本就是各自爲戰,依靠騎兵強悍的個人戰鬥力殺傷敵軍。

但是近代騎兵卻是不講究個人的勇武,他們依賴的是嚴密的隊形,而要組成嚴密的隊形最重要的就是強悍的紀律性,然而紀律這東西往往封建軍隊最爲缺乏的。

所以嘗試一番效果不好後,林成庭也就打消了這個心思。

如今自家的騎兵前往追擊,再聯想到以往對陣餘勝軍騎兵的戰例,林成庭不擔心也不行。

不過他並沒有等多久,很快他就是看見從西面有大量騎兵正在疾馳而來,看旗幟以及騎兵們的服飾,這應該是自家的騎兵。

但是這些騎兵的數量似乎比出戰前少了不少,而且士氣明顯低下,不少騎兵還受了傷。

看見這種情況,林成庭忍不住皺眉,心中暗思:難道真的戰敗了?

不一會,他就是看到了董陽紅,只見董陽紅一臉愧疚之色,不等他說話,林成庭就是首先開口:“怎麼回事,怎麼只回來八百騎不到?”

董陽紅此時的臉色也是不太好,只見他低着頭沉聲道:“稟報軍帥,職部率本部騎隊追擊的時候,遭到了敵騎伏擊,倉皇之下受損不小!”

“那些清妖騎兵呢?”林成庭繼續皺着眉道問。

“敵騎已經轉道向南逃竄,職部追之不及,所以就帶着兄弟們先回來了!”

聽到董陽紅的這些話,林成庭心中自然是憤怒無比:“混賬東西,敵騎不過兩百,你帶着千騎兵力追擊都沒能截止,而且還折損兩百騎,我要你何用!”

罵着罵着,林成庭狠狠的甩了甩手中的馬鞭,雖然他很想直接一句話就把這個董陽紅拉下去砍了,但是理智尚存的他也知道,如今戰況緊張,不宜陣前殺將。

再者,儘管他心裡不承認,但是他對騎兵的戰敗已經有了一定的預感,心中其實並沒有太多怪罪董陽紅的意思。

董陽紅這個人在他麾下也算得上是一個悍將了,去年他率領騎隊冒死衝擊餘勝軍後陣,試圖把林成庭的主力中軍救出來,雖然說最後林成庭的主力中軍依舊大規模崩潰,但是林成庭好歹也是藉着這個機會帶着人逃了出來,最後還收攏了兩千多殘兵。

他非常清楚,如果沒有董陽紅的冒死相救,當時肯定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董陽紅是個悍將不錯,帶的騎兵也不少,但是奈何餘勝軍對於這個時代的國內其他軍隊而言實在太過妖孽。

也許以後會有其他軍隊仿效餘勝軍或者找出餘勝軍的弱diǎn,但是現在的話,不管是太平軍還是清軍,其實對上餘勝軍的下場都是差不多的。

這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兩種武器或者陣型,戰術上的差距,而是一整個時代的差距。

想起當初餘勝軍的騎兵只有五十騎就打的自己的八百騎落花流水,現在他們有兩百騎伏擊自家的千名騎兵,落敗也就不足爲奇了。

而這個時候的林成庭還不知道,董陽紅的騎兵根本就沒有遇上埋伏,而是在正對面的衝鋒中遭遇慘敗!

當初王呂雲率領兩百騎兵排成密集隊形,揮舞着軍刀發起反衝鋒的時候,依靠地形上的優勢,僅僅是首輪的衝鋒就是徹底摧毀了太平軍最前排的一百多名騎兵。

那可不是什麼簡單的擊潰,而是徹底的碾壓啊,那一百多名太平軍騎兵活下來的絕對不超過三分之一。

沖垮第一排太平軍騎兵後,王呂雲繼續帶着第二騎兵連繼續發起衝鋒,再一次擊潰了太平軍第二排的一百多名騎兵。

面對前面兩排的騎兵在餘勝軍的騎兵衝鋒下化爲虛無,後頭的那些太平軍騎兵那裡還有衝上去對戰的勇氣啊,所以第三排和第四排的太平軍騎兵面對來勢洶涌的餘勝軍騎兵,迅速拔轉碼頭,直接朝後跑去了。

這前頭的太平軍騎兵轉身逃跑,自然也就影響了後面幾排的太平軍騎兵,然後接下來太平軍的騎兵陣型就徹底陷入混亂。

如果不是當初王呂雲的第二騎兵連連續經過兩次的衝鋒,不僅僅己方有着一定的傷亡,而且士兵和馬匹的體力都是嚴重下降,很難繼續朝着數百米外的敵軍發起第三次的衝鋒的話,估計這些陷入混亂的太平軍騎兵會遭受到更大的傷亡。

面對已經徹底混亂的自家騎兵,董陽紅也是知道事不可爲,當即就是傳令撤退,於是乎剩下的八百騎一窩蜂的全跑了,比追擊的時候快多了,畢竟追擊的時候他們還顧惜馬力,但是逃跑的時候那裡管得了那麼多,全都是玩命的跑,生怕落後身邊的戰友一步。

這場騎兵之間的交戰就這麼以太平軍主動撤退而告終,但是王呂雲的第二騎兵連的任務卻是還沒有完成。

如今擺脫了敵軍騎兵的追擊,接下來他們就可以從容迂迴,直接繞到敵軍陣列的背後去偷襲炮兵陣地。

不過爲了避免被太平軍過早發現,他們繞的有diǎn遠,同時經過早上的一份激烈戰鬥,人還好說,休息片刻就能夠緩過來,但是戰馬就有些困難了,爲了讓戰馬恢復過來,王呂雲下令在休整時間裡讓士兵們給戰馬餵食精料。

餘勝軍裡的馬匹一般很少直接餵食普通青草,基本上都是喂專門調配的飼料,至於乘騎戰馬更是每天都**飼料,以確保馬匹的體力,由於餵養的都是價格不菲的精飼料,而且馬匹食量比人大的多,所以養一匹戰馬的伙食費用實際上比士兵的伙食費用要高的多。

餵養馬匹後,騎兵們牽着馬開始行軍,畢竟現在身處戰區,隨時都能遭遇敵軍,必須隨時保證戰馬的體力,要不然的話騎馬行軍這騎兵自己是舒服了,但是把馬匹累的半死的情況下遭遇敵軍,這不找死嗎?

由於要繞一個大圈,避免讓太平軍中途發現攔截,免的被他們發現,從而把炮兵陣地嚴嚴實實包起來,所以王呂雲的第二騎兵連的繞行範圍有些大。

按照行程估算,要抵達預訂陣地最早也得是傍晚時分了,晚上作戰自然不妥,王呂雲是打算休息一晚,明天黎明時分再出擊。

畢竟到了晚上後,如果是月亮高懸還好,勉強可以搞一搞夜襲,但是這幾天雖然不至於梅雨連連,但是天空也是陰沉沉的,加上現在又是月尾,月亮出來也只剩下個月牙而已。

如此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找不找得到敵軍炮兵陣地都是個問題,更別說襲擊他們的炮兵陣地了。

倒是一頭撞進人家的中軍大營的可能性比較大。

王呂雲帶着騎兵迂迴,林成庭雖然還不知道餘勝軍騎兵的意圖,但是也知道城內的餘勝軍將領不會無緣無故派出一支騎兵來,儘管董陽紅說他們是往南而去,但是誰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突然擇道北返。

嗯,還別說,王呂雲還真是這麼幹的,先向南行,和敵軍脫離接觸,然後西進,轉一個彎後北上到預定陣地,再從預定陣地出擊。

林成庭防備之心甚重,當即就是命令駐防西城門的三千步兵中抽調五百,然後他自己又從北門中軍中抽調了一千人,部署在西南方向警備,預防這股騎兵突然冒出來。

同時還嚴令董陽紅派出偵騎,搜尋敵騎所在,面對林成庭的命令,董陽紅不得不從自己手底下那羣垂頭喪氣的騎兵裡挑選了數十名騎術較好,同時還沒被嚇破膽的騎兵,以數人一組向外圍散開進行偵查。

讓人去找餘勝軍騎兵的同時,林成庭中午又得到了探子回報,他們在三天前在松江發現了大批餘勝軍正在開拔,根據太平軍的探子偵查的消息,來者應該是駐防上海的餘勝軍以及原駐防松江的一部餘勝軍,兩部匯合該部清妖竟有三千之衆,並由清妖林哲親自統帥。

算算他們的路程,預計現在已經快到嘉興了,距離湖州已經不足一百公里,dǐng多六天時間就能夠抵達。

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林成庭很清楚,如果自己不能在林哲率軍增援抵達前拿下這湖州,那麼後續的戰事就不好打了,儘管他的兵力有一萬三千之衆,但是林哲的餘勝軍不止去年的一千多人了,而是擁軍五千餘。

等這五千大軍匯兵一處,林成庭可沒信心在野戰中打贏他們!

如今的唯一方法就是在林哲率軍抵達之前,先把這湖州城拿下來,把裡頭的一千多餘勝軍先幹掉,然後依託湖州堅城和餘勝軍援軍對戰,那樣纔有獲勝的希望。

儘管過去數天打造的攻城器械不多,炮兵也沒能徹底摧毀湖州的城牆,但是考慮到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林成庭也決定不再繼續拖下去了。

次日黎明時分,太平軍就是早早的埋鍋造飯,天色還沒亮透呢,他們的炮兵就是開始了炮擊,而更多的太平軍士兵開始列隊,一個個巨大的士兵方陣逐漸出現在湖州城外,在這些方陣的前方還有二十餘臺樣式不一的攻城器械,此外還有更多的雲梯。

林成庭再一次披甲坐在馬上,一邊遙望湖州城牆,一邊淡淡的說着:“開始吧!”

隨着林成庭的話音落下,太平軍中的數門大鼓下,一個個**着上身的精壯鼓手揮起了手中的鼓杵。

隆隆鼓聲中,太平軍的方陣裡很快就是陸續衝出了衆多衣着破爛,手中沒有任何兵器的士兵,他們一個個或者用手推車,或者直接肩抗,或者肩挑,帶着泥土沙石跑向城牆。

“他們是要填護城河!”石琅翼看着這些無武裝的太平軍炮灰士兵,臉上卻是沒有任何的輕鬆神情:“傳令,全體都有,自由射擊!”

第92章 抽十殺一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34章 危機!第391章 進城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73章 設卡收稅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438章 電報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94章 狂傲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643章 方家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289章 慘勝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34章 危機!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647章 皇子所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96章 沉默衝鋒第1章 餘姚林家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647章 皇子所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643章 方家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79章 主政一方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78章 各方利弊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372章 利者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