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雨挾持秦王政快馬東馳,但見身後萬馬奔騰,追兵密密麻麻,一望無際。秦天雨策馬奔騰數十里,至渭水見大河擋道,前無去路忙踹秦王政下馬,秦王政摔倒在地,又立即起身笑道:“追兵已至,大河擋道,就算你殺了孤王,你又能逃出生天?”
秦天雨也大笑道:“我若劍指大王,命令你的十萬兵馬後退百里,不知可行?”
秦王政一時無語,許久仰望長空才道:“上天派你來索我性命,乃我命中劫數,我嬴政也算是戎馬十數載又何懼生死,又何戀世間繁華,我只恨天下統一在即,竟然毀在你等手中,本王平生夙願難嘗,看來這都是天意,既然如此,秦舞陽你爲何還不快快出劍。”
秦天雨大聲道:“我若要殺你,你此刻怎有命在?只是父母之仇卻又不得不報。”秦天雨說完快速出劍將秦王政的發冠削落在地。秦王政閉目以待,引頸就戮,待睜開眼見秦天雨只是削其發冠未傷及其身問道:“孤王何曾殺你父母,燕趙之戰,你父親是死於趙兵的刀下,與我何干?”
秦天雨怒道:“我並非是秦舞陽,我本也是秦國人氏秦展顏,江湖人送我綽號天雨劍客,我就是你要追殺的秦天雨。”
秦王政大驚:“原來你就是殺我咸陽十將的天雨劍客秦天雨,今日既然落在你的手中,乃是我命中劫數,只是你既爲秦國人,卻不效忠秦國,卻反而協助燕太子刺殺自己的君王,你又有何面目面對秦國的百萬父老鄉親?”
“你殺我叔父,逼死家母,此仇此恨難道我不應該報嗎?”
秦王政不屑道:“本王爲了天下一統,殺人無數,如果你父母叔父是我大秦的忠實百姓,我又怎麼會殺他們?”
秦天雨怒道:“你當然不會知道我父母是誰,但大將王輝你可曾記得?”
秦王政道:“怎麼不記得,王輝將軍威戰沙場,少有對手,沒想到到頭來卻命喪一孩童之手。”秦王政頓了一會怔望秦天雨又道:“莫非你就是當年的那孩童?”
秦天雨怒道:“不錯,當年家父與王輝本是鄰里鄉親,王輝從軍後做了軍中大將,那王輝卻因貪戀家母,竟然設計把我父親誘入軍中,說是要提升爲軍中副將,不過一個月便將我父親殺害,卻謊說家父是戰死於沙場,幸而我叔父逃出,把真相告訴我母親。叔父與家母狀告到大王面前,而你卻包庇下屬,不但不治罪王輝狗賊,居然還把我叔父腰斬於市,又逼死家母,你身爲一國之君協同賊臣殘害百姓,你可知罪?”
秦王政說道:“不是我要縱容下屬,逼死你母親和叔父,只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當年那王輝將軍爲我大秦奮戰沙場,軍功顯赫,我身爲一國之君總不能爲了一介百姓而痛殺軍中戰將,只是你身爲人子,要報父母之仇,也是應該,本王可受你一劍。”
秦天雨又道:“大王即是愛將之君,又爲何只因樊將軍一役小敗而殺其父母妻兒,樊於期二敗趙軍你居然滅其九族,勝敗本是兵家常事,而你卻要懸賞千金索其頭顱,你此等行爲又豈是愛將之君,我替天下忠良刺你一劍,你可心服?”
秦王政正要答話見秦兵已然壓盡,那爲首的大將大聲高呼:“秦舞陽速速放下我王可留你全屍。”秦王政大聲叫道:“李信將軍還不快速與我後退十里地,沒有孤王的號令,不得靠前半步。”李信想到秦王安危無奈只好後隊爲前隊掉轉方向撤退。
待見大軍遠去秦王政才轉向秦天雨道:“樊於期這狗賊怎可爲忠良之臣,他不只是敗將更是叛將,他屢敗趙軍無顏面君,居然廣散謠言竟說孤王不是王室正統,又煽動朝中百官力挺長安君爲王,直逼得我兄弟手足相殘,似此等逆臣賊子,我難道不該殺他?”
秦天雨大悟心中想起一段流傳咸陽大街小巷的謠言:原來當年秦王嬴政的父親秦異人在趙國做質子時,流落邯鄲的大街小巷生活極其窘迫,幸得大商人呂不韋收容,又將府中歌姬趙姬許配給秦異人,之後趙姬生下秦王政後當時在邯鄲就有謠傳說嬴政實爲大商人呂布韋之子,這種訛傳在趙國很快就已經消失,沒想到多年以後秦王政回國當了秦王,謠言又在咸陽興起,經查明那興起謠言者正是敗將樊於期,所以秦王政纔不惜賞金千兩,封邑萬戶,也要索取樊於期的人頭。
秦天雨想到此不再言語,又聽得秦王政說道:“相傳秦天雨劍技如神,今日得見果真如此,你若要報父母之仇一劍足可以取我性命,你爲何還不動手?”
秦天雨冷冷說道:“我將你踹下馬,又削下你的發冠,就當是報了父母之仇。”
“你爲何不殺了孤王,大軍已經撤退,你此刻殺了我還可以全身而退。”
秦天雨斜視秦王政突然大笑,笑眼中卻含有淚光說道:“仇人立在眼前,我何嘗不想殺你而後快,只是秦王一死,天下一統無望,八方諸侯再起紛爭,今後華夏兒女互相殘殺五百年,一千年,甚至永無休止。”
秦王政也放聲大笑:“原來壯士心懷天下,渴望天下統一,但願不再有殺伐戰爭,百姓能安居樂業,壯士此志豈不正是我嬴政平身所願,原來壯士與我本是同道中人,既如此,壯士何不留下助我一統大業,待到天下一統後天下王位,你我平分而坐。”
“我秦天雨違背燕太子之命,放卻父母之仇,又豈是爲了富貴權勢?”
“既如此,壯士但有所需,儘管道來。”
秦天雨正視秦王政道:“秦天雨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放歸秦王,是對是錯,至今我心中仍未有定數,大王若是真的爲了天下百姓,可否與我對天盟誓,約法三章。”
秦王政道:“只要是利國利民,不違背仁義之事,秦壯士但有吩咐,只管說來。”
秦天雨哼了一聲才道:“我秦天雨豈會讓你做出不仁不義之事,其一,今後秦軍不論是攻楚奪燕切不可效仿當年先王那樣屠殺降兵,更不能殘殺他國百姓。”
秦王政答道:“這個當然,天下若無百姓,我又當誰的君王,軍民如我子,我當然會好好愛惜,只不過有一人我卻要非殺他不可。”
秦天雨道:“太子丹派人行刺於你在先,你若要殺他,我又怎可有非議,只是他身爲一國太子,此舉行爲無非也是爲了保家衛國,又何錯之有?”
秦王政大聲道:“你錯了,我要殺姬丹狗賊又豈是因爲他行刺於我的一己私仇,只因當年燕趙兩國交戰,姬丹爲了得到東胡外族的幫助居然把我華夏開石鍊鐵之技傳給東胡,又經東胡之手傳入北方匈奴。匈奴人食生肉,飲鮮血,生得高大威猛,粗野強悍,若是匈奴人學會採石鍊鐵之技,我中原北方只恐怕再無寧日,姬丹賊子勾結外敵,枉顧我華夏安危,總有一天,我必親手將其殺之。”
秦天雨心中大驚:原來太子丹居然枉顧華夏百姓安危,教會東胡人打造兵器,又傳入北方匈奴,他日北方匈奴擾我邊境,姬丹之罪何止當誅。秦天雨想到此一時不再言語。過了許久才道:“其二,當年武王伐紂,安定天下後封賞功臣原本應該,豈知當年武王列土分王換來的卻是我華夏數百年的四分五裂,連年征戰,大王若是一統六國後切不可再分封諸侯,華夏一家不可再淪爲多國之邦。”
秦王政哈哈大笑:“秦壯士之言正是我意,現觀我大秦早已經撤銷藩王,只設定郡縣,他日我若一統六國後天下之土,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此再無藩王之爭,既然壯士所謂的約法三章,都是爲民請命,我贏政豈有不應之理,壯士何不聽我把心中所願一一道來。”
秦王政面對渭水突然跪下,舉起右手大聲道:“蒼天在上,渭水爲鑑,我嬴政今日對天盟誓必盡我一生心血,竭我畢生所能,在有生之年一統中原大地,使之華夏一族不再淪爲多國之邦,天下一國不再相互殘害,舉國之內書同文,車同軌,嚴定王法節制惡人,庇佑善者,天下百姓和睦一家。努力發展農桑,共產共有,使之老有衣,弱有食,爲抵禦外敵我願節衣束食,舍卻榮華,修築萬里長城,保我華夏世代太平,我若終老必效仿先人堯舜,覓訪聖賢禪位與聖賢,使之華夏盛世得以發展。”秦王政說到此俯首叩拜。
秦天雨見秦王政對天盟志,慷慨激昂,不甚感動,待秦王政起身後,秦天雨忙向秦王政跪拜叩謝:“大王若真如所言實踐其行,真乃天下之幸,百姓之福,罪身秦天雨替天下百姓叩謝我王,願我王早日一統天下,佑我華夏千萬生靈。”
秦王政雙手攙扶起秦天雨,秦天雨又道:“我二哥荊軻刺殺大王原是有罪,只因各爲其主,責無旁貸,如今已經殞命當場,希望我王能將他入土爲安。”
秦王政答道:“荊壯士敢在大秦咸陽宮內行刺本王,膽識過人,也不失爲一方勇士,待到孤王回宮後必將他風光厚葬,追封其爲天下第一勇士。”
秦天雨再次拜謝秦王又道:“秦天雨刺王未成,有負衆望,此番回到薊城只爲再見我二位妻子一面,事後我便了卻餘生,以謝我負之人,待到中原一統後天下祥和時,希望大王能派人到我墳前告知,以慰我在天之靈。”
秦王政忙道:“大丈夫立身於世但求無愧於天地,你今日不殺孤王,放下父母雙親大仇,有負太子所託,看似於心有愧,然而你爲的卻是民族大義,爲了天下一統大和,舍小家爲大家,又何罪之有,此等英雄之舉,就算世人不知,還有天知地知,英雄自知。”
秦天雨聽完秦王政一席話,心道:“我秦天雨自出道以來,鋤強扶弱,行事舉止,無愧於天地,今日我放的是秦王政,保得卻是天下百姓,我無愧於天地,二位賢妻定能知我,我又何必輕生戀死,等我回到薊城後,便暗中接出二位妻子,從此隱居世外,想到此心中大喜,又忙將寶劍還給秦王政。
秦王政推還寶劍道:“你我雖爲君民,今日一聚恰似良朋知己,今日寶劍贈英雄,壯士此去薊城尚有兩千多里路,一路兇險,此劍可爲防身之用。”
秦天雨默認,許久才向秦王政拜謝作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