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一場博弈

此刻博士學宮中,其他派別的博士已經離去,只餘儒家博士盡聚於此。

“皇帝甚是寵信大庶長,讓其尚公主的事情如今也早已傳遍咸陽,我看還是算了吧。”

博士僕射周青臣看着手下一羣博士鬧騰,一個個反對聲叫的響亮,不由感覺腦袋疼,開口勸阻。

誰料他這話一出口,博士羣中,淳于越便冷笑起來:“周僕射莫非要拋棄我儒家之禮,折斷自己的脊樑,去迎合那大庶長?”

周青臣臉色漲紅,叫道:“淳于越!你安敢以言語欺我,我何曾去迎合大庶長了。只是皇帝下詔,是讓吾等來商議大庶長尚公主的禮儀,而不是讓你們反對的!”

淳于越毫不畏懼,頂嘴道:“你看,你又拿皇帝的詔令說事,這不就是折斷了自己的脊樑嗎?”

“同姓不婚,乃是自古以來通行的禮制。吾等既然被徵辟來秦國爲博士,掌通古今,參政議事,如今更奉詔議論禮儀,那就有說的資格!”

“大庶長尚公主,這本就是失禮的事情,吾等怎麼能爲這個失禮的事情來商議禮儀呢,那豈不是更加失禮了?吾等在此時,當向皇帝建言反對纔是!”

另一位博士漆雕畢,則是開口解釋道:“僕射莫非以爲吾等真是爲了反對而反對?非也,此事是吾等爭取朝堂話語權的一個機會。”

說到這裡,漆雕畢看了其他儒家博士一眼,朗聲道:“之前皇帝廢除諡法,壞了古禮之制。而後吾等與左丞相共同進言在天下行封建制度,又被他大庶長和廷尉辯駁,導致秦國行郡縣制,一切都往法家制定的方向上走。”

“諡法,分封,這兩個禮制已被秦人所壞。如今又到了婚制上,大庶長和公主,同姓通婚,乃是違反禮制之事。”

“禮者,是我儒家的立足之本。如果吾等不借着此事發出聲音,等到他們行婚禮,壞禮制,那日後秦國朝堂上還有我儒家的立足之地嗎?”

“現在不去反對,等到將來禮制盡數譭棄,在座的諸位,沒有一個是無辜的!”

漆雕畢話音落下,其他博士皆應和道:“然也,禮制若壞,吾等再無禮可依!”

淳于越點頭:“漆雕先生說的是,此事若不反對,則儒家禮儀盡壞。相反,吾等若是反對成功,破壞了大庶長和公主的婚事,那就能真正的在朝堂上立足,對於日後的秦國之事纔有發言權!”

周青臣眉頭皺起。

淳于越和漆雕畢說的有道理,儒家講“克己復禮”,不管是哪個派系的儒家,“禮”都是最爲核心和重要的東西。

若無禮,則無儒。

皇帝之前廢除屬於周禮範圍內的諡法和分封,對於他們儒家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儒家連續失去兩大陣地,如今眼看又要到了婚制上,如果他們連一聲都不吭,那誰還瞧得起他們?

儒家門徒,還要不要面子了?

淳于越號召的反對趙佗尚公主,實質上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博弈。

他們是在爭奪朝堂上的話語權。

他們反對成功,那儒家的影響力將大大增強,甚至日後能干預朝政,實現他們的理想也說不定。

“但如果爾等反對,讓皇帝厭惡又該如何?”

周青臣有些擔心的問道,他好歹也是有名的大儒,自是有維護禮制的心思,但又擔心出現不好的後果。

漆雕畢笑道:“僕射無需憂慮,依我觀察,這皇帝並非不講禮的人,要不然也不會徵辟吾等前來秦國制禮,就連長公子娶妻,也讓吾等參與其中。從這一點上來看,他就有被吾等說服的可能。”

其他人點頭應和。

“然也,之前那廷尉李斯欲要殺三王以震天下,想要威嚇吾等,但最後還不是沒有成功嗎?以此觀之,這位皇帝亦有仁義之心,並非專制殘暴之人。”

“是啊,之前他廢諡法,是因爲他要成爲從未有過的皇帝。皇帝之名,是個新東西,不議諡號,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後面吾等進言分封制,則是因爲大庶長和廷尉巧言辯駁,這才讓吾等失敗,並不是皇帝厭惡分封,所以此番吾等只要理由充足,引禮制而論證,定然能說動皇帝之心!”

“秦國也曾遵周禮,如今吾等引用這條禮制來反對婚事,何錯之有?”

諸位儒家博士頗爲樂觀,因爲上一次分封郡縣之爭,皇帝表現的非常公正。

他們認爲己方之所以失敗,是因爲辯論不贏趙佗和李斯,所以皇帝選擇了趙佗和李斯提出的郡縣。

這一次,他們引禮制來反對,定然無人能辯駁,因爲那確實是在這個世界流行了好幾百年的東西。

他們一定能讓皇帝意識到此事的失禮之處,以皇帝之前表現出來的姿態來看,或許會改變想法也說不定。

此刻,眼見僕射周青臣已被說的猶豫起來。

淳于越爲了打消周青臣最後的擔憂,笑道:“此番婚禮之事,是吾等爭取話語權的機會,並非危機,僕射無需憂慮。縱使最後皇帝還是要行這同姓通婚之事,也不會懲罰吾等的。莫非他還會發怒到坑了吾等不成,呵呵。”

聽到這話,諸位博士皆笑了起來。

周青臣也被逗笑了,認可了手下博士的提議。

他點頭道:“既如此,吾等便去拜訪左丞相一番,若是他能支持吾等,那就再好不過。”

淳于越點頭道:“左丞相若能襄助,自然是好。”

“不過吾等也可以將此事宣傳出去,讓整個咸陽之人都知道大庶長尚公主,乃是有違禮制的不倫之事,若是能得到同道者的聲援,那就更好了!”

……

“父親!父親,好消息啊!”

李於滿臉興奮的奔進屋中,見到自家父親正坐在案前吃着一碗膾面。

膾,就是切細的生肉。

膾面,顧名思義,就是將切成細絲的生肉拌進麪條裡,然後再倒上醬汁攪拌均勻,便可大快朵頤,這是李斯新近發明的麪食吃法。

李於知道自家父親一向好吃,在此道頗有研究,也不以爲意,只是興奮的叫道:“父親啊,我可聽到一個大好消息!”

李斯擡起頭看了自家兒子一眼,將嘴角的細肉絲吸進嘴裡,慢慢咀嚼吞下。

他這才說道:“多大的人了,如此激動做什麼,你該學學你兄長才是。你這麼激動,帶來了什麼好消息啊?”

李於嘿嘿一笑,一屁股坐到李斯對面,眉飛色舞道:“如今整個咸陽城,都在說趙……大庶長尚公主,乃是有違‘同姓不婚’之禮的事情,此乃不倫之事,理當反對!”

“同姓不婚?”

李斯怔了怔,這個他自是知道,乃是周禮婚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只是沒料到有人拿這個在趙佗尚公主之事找茬,這可真是吃了豹子膽。

“是那些儒家的博士嗎?”

李斯一邊繼續吃麪,一邊思索。

這事情很好猜,在這個時代,最爲在意這些禮制的除了那些人還會有誰?

李於眼見自家父親陷入思索,嘿嘿笑道:“正如父親所言,這些話都是那些儒家之人在宣傳,聽說他們還要在朝會上公開反對呢。父親,這對咱們來說,可是件大好事,如果趙佗尚不成公主了,那兄長是不是就……”

“愚蠢!”

李斯勃然色變,因爲激動,剛進嘴的麪條直接噴在了李於臉上。

他斥責道:“我之嫡女剛嫁了長公子,又讓吾之長子去娶皇帝的長公主嗎?”

“李於啊李於,我怎麼生了個你這麼愚蠢的兒子!你可知道,如今我李斯不過一廷尉,真要是像你說的既讓兒子娶長公主,又讓女兒嫁長公子,那豈不是要將這秦國的將門豪族盡數得罪乾淨?那豈是一件好事!”

“啊?”

李於伸手擦去臉上的麪條,想了想,說道:“父親說的有道理,倒是我有失考慮了,那樣一來確實會得罪人。”

李斯無奈的搖了搖頭,這兒子腦袋真是太簡單了。

他李斯的女兒之所以能嫁給長公子,正是因爲李由沒有尚到長公主,這是皇帝給予的安撫和交換,哪能什麼好處都讓他們佔了。

李斯又想到“同姓不婚”之事,不由冷笑道:“而且你以爲那些儒家之人反對是要做什麼?之前他們建言分封,被我駁斥,如今反對婚禮之事,不過是想借此重奪話語權罷了,若是讓他們做成功了,我法家還能在秦國一家獨大嗎?”

李於大睜眼睛,驚道:“原來是這樣,怪不得婚禮之事都傳遍了咸陽,他們還敢反對,原來是打着這個主意,咱們不能讓他們得逞纔是。只是……”

想到這裡,李於又不甘道:“父親,此番莫非要幫大庶長不成?”

李斯深深看了眼自己的兒子,搖頭道:“你,回去將韓非之書再認真看上幾遍。”

韓非,雖是亡於他李斯手中。

但李斯對韓非的才華還是非常佩服的,他將與韓非來往的信牘,以及韓非遺留的一些文稿收集,自成一書,供自家兒子學習。

李於愣了下,見李斯面色不愉,只能無奈應道:“唯。”

看着自己的中子退下,李斯再次搖頭嘆道:“這小子和那羣儒生一樣,還是不懂啊。”

他低語着:“在秦國,一切的事情都要看皇帝的心思。”

“皇帝說的話,就是法。”

“皇帝做的事,就是禮。”

李斯兩口嗦完碗裡的麪條。

他微微思索,腦袋裡想起一人。

大步往屋外走去,李斯對候在屋外的僕人道:“備車,我要去御史府藏書室一趟。”

……

與此同時,大庶長府中。

趙佗也聽說了如今咸陽城中四處宣傳的事情。

“同姓不婚?”

趙佗臉色微變。

他之前幾年時間都在軍伍中混跡,對這四個字倒是沒在意過。

如今陡然聽到,連忙回憶前身殘留的記憶。

姓,所以別婚姻。

氏,所以別貴賤。

在宗周時,就有制度規定,禮不娶同姓。

認爲同姓結婚乃是違反宗法禮儀的大忌。

而秦、趙兩國同源共祖,都是嬴姓,一直到商朝末年才分開。

商紂王的心腹中有一個叫飛廉的,便是秦趙的最後一個共祖。

飛廉的長子惡來,是秦國宗室的祖先。

飛廉的次子季勝,則是趙國宗室的祖先。

趙佗掐着指頭算了算時間,頓時拍案而起,勃然大怒道:“這羣儒生是不是腦袋有病,竟拿八百年前的親戚關係來找事!”

感謝書友大白不見了的打賞,以及各位書友的投票支持,謝謝!

第39章 軍營第515章 識時務者第332章 另立新王第574章 叛秦者死第775章 自強第793章 平甌第470章 舌戰勸降第766章 血祭第325章 隘路七壘第530章 火燒西南第669章 皇帝生死第844章 事變第352章 蒙恬校尉第104章 昌文君第57章 秦無忌第179章 自信第25章 問對第473章 齊亡第82章 開砲第624章 始皇亂政第816章 刺佗(中)第464章 田氏兄弟第523章 少府良策第71章 不更第408章 修改秦律第156章 城下之戰第496章 同姓不婚第382章 何故發笑第82章 開砲第656章 齊地八神第490章 改變皇帝第670章 項氏抉擇第314章 將軍可欲滅齊第517章 印刷配紙第684章 質問第762章 南越王第159章 美男子第529章 騎兵至寶第488章 舌戰羣儒第195章 歸詔第3章 雨夜殺人第812章 義士第526章 扶蘇來訪第387章 居安思危第644章 博浪沙第421章 代城險固第683章 公孫第32章 黃金第483章 秦始皇帝第551章 大風弩陣第289章 墨守第537章 守法之將第307章 復國之謀第163章 軍令第494章 反對婚事第151章 陳平第54章 升爵第581章 烤了酈生第269章 趙佗迷蹤第577章 計劃開始第440章 攘夷之功第573章 秦宮決策第188章 大潰第715章 科技第180章 襲戰第754章 定閩第293章 國力對耗第769章 一秦敵十越第122章 嬴陰嫚第563章 貴女抉擇第4章 荊軻第349章 奪爵升爵第675章 驚弓第57章 秦無忌第111章 辭相第79章 墨者第464章 田氏兄弟第639章 英雄暮年第403章 橫陽君死第134章 東行第686章 楚漢第663章 趙佗真意第309章 伏殺秦將第231章 雲中君第636章 侯生末路第542章 三星璀璨第344章 勿吃獨食第601章 守火待狼第158章 魏將第815章 刺佗(上)第114章 涉間之仇第806章 刺樊第174章 桓軍侯第744章 文脈第65章 夜襲第432章 示弱激軍第59章 督亢第413章 趙佗伐代第212章 獨立曲第115章 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