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皇帝警告

“文字異形,地方難以行政,當地招募的下層奸吏藉機亂法生事。”

“秦法,難行於山東。”

廷尉府中,李斯跪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卷簡牘,案上還放了一堆。

他眉頭微蹙,額頭上的皺紋形成了一條條山谷溝壑。

這是被派往諸侯故地的秦國法吏傳回的文書。

他們言人寡力少,難以於當地行事,請求咸陽派遣更多的法吏前往山東之地,同時還說各地文字不同,也讓律法難以推行。

“哪來的那麼多法吏。”

李斯搖頭嘆了一聲。

在始皇帝的領導下,秦國以鯨吞之勢橫掃天下,短短十年的時間,就消滅了六國,一代人就將統一天下的大事做完了。

但也正因爲是鯨吞天下,難以細細消化,隨之而來的就是巨大的副作用。

消化不良!

官吏不足。

趙佗雖然提議增加招收學室子弟的數量和擴大招收範圍。

但一名合格的熟悉秦法的吏員,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再加上那新增加的廣大地域所需要的秦吏數量太過龐大了。

所以如今新佔領的諸侯故地,特別是楚、齊等遼遠寬闊之地,每一座城池中的秦吏數量非常少,勉強能維持郡縣間的政務處理。

至於再往下的鄉、裡等,卻是鞭長莫及,只能依靠當地的豪長來維持秦國的統治。

同時也因爲各地語言不同、文字不同,讓行政的難度越發加大。

秦吏看不懂當地的諸侯文字,那些本地新招的吏員又看不懂秦國文字,連文書都看不懂,就更別說推廣法律和下達政令了,每一次的政令下達,都需要找人進行翻譯。

在這種種操作中,就有不少吏員和當地豪族藉此牟利。

“文字乃是行詔令,推廣法律的根基,如果文字不統一,想要在天下推廣秦法,更是難上加難。”

“吾當親自面見皇帝,向其建言統一天下文字纔是。如此也可方便行政和推廣律法。”

這樣的念頭其實在李斯心中有一段時間了,如今決定下來,他也不再耽擱,立刻出了廷尉府,前往秦宮求見皇帝。

秦宮中。

趙佗已經離去,只剩始皇帝坐在案前,趙高等近侍在旁邊侍從。

始皇帝捏着一張麻紙,手指在上面摩挲着,感受着那細微處的凹凸感。

他突然問道:“趙高啊,你覺得此物如何?”

趙高怔了怔,心中暗道這紙的用處,剛纔趙佗在的時候不就說過了嘛,你還說這是好東西來着,爲何現在又來問我?

心裡這樣想着,趙高面上卻是諂笑道:“以臣之見,趙少府造出的紙,能夠利國利民,當是國之利器。特別是趙少府剛纔所建言的書同文字的事情,配合這紙張的推行定然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遠甚簡牘。”

“是啊,這又是一件國之利器。”

始皇帝淡笑道:“這趙少府,伐燕的時候造出巨砲,可稱世間兇兵。回來後又爲朕獻上漚肥之法,提高我秦國的糧食產量,之後又弄出能增加耕作效率的曲轅犁。再往後,還有那被他改善的麪食吃法。”

“如今,他又爲朕獻上造紙之術,你說這個剛剛加冠的小子,如何會這麼多的東西?而且還盡是國之利器。”

趙高忙道:“大家都言趙少府曾看過公輸子遺文,乃是公輸一脈的傳人。他獻給陛下的東西,應該都是那公輸子遺文上的記載吧。”

始皇帝嗤笑一聲,道:“公輸子遺文?朕倒是覺得,或許那公輸般,也不知道他自己會這些東西吧。”

趙高滿頭冒汗,手腳有些發涼。

皇帝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爲什麼要在趙佗走後給我說這話?

是要讓我轉達嗎?

趙高心中紛亂,不過被始皇帝這說,他也覺得奇怪起來。

因爲趙佗所弄出來的這些東西,每一樣都是大有作用,而且還都是能對國家層面起到改變的東西。

平常人能弄出一件,就已經不得了了,如今趙佗卻是一件接一件的拿出來。

怎麼可能不讓人感到懷疑?

公輸子遺文,恐怕是個託詞。

不過趙高也弄不清趙佗的情況,不好出言辯護,萬一說錯了話,那可就惹火燒身了,故而他只是低着腦袋不吭聲。

好在皇帝並沒有繼續追究這事情的意思,反而隨意的感嘆着。

“朕不管那些東西是真的公輸所留,是農家之術。還是說那是其他人教出來的,或者只是他趙佗自己想出來的。”

“只要對我秦國有利,朕不嫌棄這些東西的來歷,只嫌不夠多啊。”

始皇帝說着,將手裡的麻紙捏成了一團,感受着那新奇的觸感。

“陛下說的是,這等利國的好東西,自然是不嫌多了,臣相信少府腦中,定然還有更多的好東西,等待獻給陛下。”

趙高諂笑一聲,聽到皇帝這話,心裡鬆了口氣。

按他的理解,皇帝的話恐怕是兩個意思。

一個是警告。

二個是還要。

皇帝恐怕是早看穿了趙佗的言語,故而讓他趙高傳聲,警告趙佗一番,讓他知道皇帝什麼都懂,不要妄想再用一些藉口來糊弄皇帝了。

皇帝的聖明,不是能被人糊弄過去的。

另一個意思,恐怕也是在暗示趙佗,讓這小子以後不要再拘泥於公輸子遺文的桎梏,不用再顧忌是不是公輸子能弄出來的東西。

只要有什麼好東西,儘管獻上來就是。

他皇帝不在乎這些東西是怎麼來的,只嫌棄不夠多而已。

造紙?

不夠!

皇帝還要更多!

“陛下,是要將趙佗懷揣的秘術,盡數榨取出來啊。”

趙高心中暗道,眼中不由閃過一抹羨慕之色。

皇帝的警告並沒有惡意,更多的是一種渴求。

趙高也想被皇帝這樣對待啊,可縱使搜腸刮肚,他也想不到什麼能打動皇帝的好點子出來,只能暗暗嘆氣。

好在殿內的氣氛並未緊張多久,就有宮人傳報廷尉李斯求見。

始皇帝頷首道:“是廷尉啊,他是我秦國的書法大家,朕正好和他商量一番書同文字的事情,叫他進來吧。”

不一會兒,廷尉李斯便趨步走入殿中。

“臣李斯,拜見陛下。”

“起來吧,廷尉入宮見朕,想來定有事情吧。”

李斯行禮起身,目光剛好看到皇帝案前的一疊黃色東西上。

帛嗎?

數量看上去有些多啊。

李斯不明白皇帝擺那麼多帛在案上幹嘛,但並沒有過多的好奇。

他今日入宮,可是帶着一件國家大事而來。

“陛下,這段時間派往山東各地的法吏皆有信牘傳回,言六國之地,文字不與我秦國相通。”

“咸陽下達的政令和推行的法律,當地的吏民皆看不懂,需要有人在其中翻譯,這樣一來,就容易被人利用,從中牟利,甚至有膽大者竟敢私改律法,欺騙當地人不通秦字。”

“同時我咸陽派到各地的官吏,也難懂當地的文字和語言,再加上派遣的官吏人數太少,容易被下屬的吏員矇騙。”

“這種種亂象,導致我秦國政令難下於諸侯故地,法律難以施行於天下四方。”

“故臣李斯建言,還請陛下統一天下文字,讓天下的吏民都能看懂咸陽的詔令,遵守我大秦的法律。使得上令行於下,下意通於上。”

“如此,方爲真正的天下一統!”

李斯說話慷慨激昂,目光炯炯用神。

他相信,皇帝一定會喜歡這個建議的。

第204章 劉季自刎第211章 心疾第605章 戰爭斬獲第560章 兵貴神速第274章 戰爭將至第506章 牀榻事發第715章 科技第424章 兩王同車第542章 三星璀璨第822章 餘孽第644章 博浪沙第145章 戰城南第276章 公主贏了第723章 核心第4章 荊軻第489章 諸夏一家第528章 皇帝交心第672章 叛亂之火第789章 大坑第120章 宮中第245章 降計第792章 戰死第92章 上架感言第320章 楚將染病第226章 下蔡第336章 天佑吾也第127章 範義第469章 齊宮交鋒第363章 韓信傾慕第747章 攻策第353章 趙佗高論第461章 甄城絕境第575章 殺雞儆猴第459章 田衝覺醒第296章 秦楚砲戰第339章 大司命第807章 抽薪第735章 推辭第446章 趙佗伐齊第298章 李由練兵第758章 賜子爵第834章 帝崩第54章 升爵第90章 戰車第461章 甄城絕境第845章 落幕(大結局)第515章 識時務者第460章 抄他後路第249章 蘄邑第155章 滎陽第788章 家園第803章 預判第586章 月渡大河第734章 痛惜第710章 朝鮮第276章 公主贏了第98章 李將軍,可比武安君第196章 驕心第58章 義兵論第653章 趙佗懂仙第526章 扶蘇來訪第260章 背水爲陣第505章 爲了皇帝第624章 始皇亂政第53章 燕策第722章 徵越第705章 身毒第191章 劉季背主第273章 寢宮夜問第388章 獻捷咸陽第707章 真實第754章 定閩第135章 大梁第453章 秦軍有餅第5章 刎頸第549章 貴霜翕侯第543章 兵力對比第752章 項不更第621章 復徵西南第168章 五大夫第345章 不穀欲降第273章 寢宮夜問第96章 秦風第831章 心病第95章 趙高第306章 齊之虛實第742章 從軍第38章 出征第220章 新思路第215章 家書第380章 見熊啓第66章 廝殺第595章 狼王抉擇第307章 復國之謀第156章 城下之戰第159章 美男子第594章 匈奴勇士第305章 久仰大名第748章 越人第328章 砲車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