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趙佗施救

第647章 趙佗施救

“上古聖王以功德封禪,他們用蒲草包裹車輪上山,這樣就不用懼怕傷到山上的草木土石。到了山頂,將地面清掃後,再鋪上以菹秸編制而成的席子,就可作爲祭祀上天的場所,陛下於席上進行叩拜,便可通達於天。”

說話的是淳于越。

這位硬腦袋的齊地儒生待到皇帝一開口詢問,就迫不及待的拋出了自己的封禪禮儀。

聽到這話,趙佗腦袋冒出一個問號。

用蒲草包車輪,難道那樣你輪子碾上去,草木就真不傷了?

而且這泰山有一千五百多米高,中間彎彎繞繞更是不知道多少,你坐車上去?

趙佗無語的搖着頭,他看了一眼對面寬袍大袖的淳于越,真不知道那個戴着進賢冠的腦袋裡到底是裝的什麼東西。

另一邊,與淳于越一向相善的漆雕畢,先是稱讚了一番蒲草包裹車輪確實是古代聖王之法,但這樣做,難以顯示皇帝的誠心。

不如皇帝親自步行上山,然後每隔一段距離,就讓隨同的公卿重臣於道旁祭祀叩拜。再在山頂上築一祭祀臺,置祭具以致上天,如此方顯皇帝的心誠。

聽到這話,始皇帝的臉已經變成了鐵青色。

他已經遠眺過博陽城以北的泰山。

雖然不如關中的華山、秦嶺那麼高,但泰山好歹也是一座巍峨大山,否則齊人也不可能說泰山與天相齊。

你要朕步行上山?

是想累死朕吧!

始皇帝狠狠的瞪了漆雕畢一眼。

趙佗見到這一幕,心裡越發無語。

這些人還真是一個個空想大師,也不考慮說出來的東西到底能不能實現,皇帝能不能接受。

除了這兩人外,其他儒家派系的領頭人也都紛紛發言。

提出了各種聽上去頗有象徵意義,但實則有些離譜的禮儀規程。

甚至還有人說要在泰山上築造大型的五色祭壇,以象徵五德運轉。

讓皇帝站在五色祭壇中的黑壇上,在那裡仰望蒼穹,叩拜祭祀,以此告命於天。

這樣更能映襯大秦的水德,象徵天命在我。

一個接一個封禪禮儀被推了出來。

趙佗注意到皇帝的臉色越來越陰沉,周圍的公卿大臣也都一個個冷漠相視。

廷尉李斯反倒是面容溫和,甚至嘴角還帶着笑。

待到諸位儒生七嘴八舌的說完十餘個方案之後,李斯目視了旁邊的奉常一眼。

奉常名叫趙秉,他是法吏出身,算的上法家一系,與李斯一向走得近。

作爲專管祭祀的公卿,趙秉放任儒生從咸陽爭辯到泰山,一直鮮少過問,這其中恐怕也是有李斯的意思在內。

現在見到李斯目光,趙秉便心領神會,知道是該收網的時候了。

他站出來呵斥道:“皇帝封禪,乃何等大事,爾等儒生稱此爲古代聖王之禮,然則從咸陽至於泰山數月之間,連禮儀都難以定下,照爾等做法,恐怕等到過了六六之日,都還沒有將禮儀確定下來,這豈不是誤了封禪大事,要爾等還有何用!”

聽到奉常站出來呵斥,又看到皇帝一臉漠然的面容。

左丞相王綰眉頭微皺,他狠狠瞪了衆儒生一眼,忙對着始皇帝道:“陛下,諸生衆口難定於一,不如再給他們一日時間,限令他們商議下來。”

眼見王綰適時的站出來爲衆儒生解圍,李斯心中冷哼一聲。

封禪,是儒家吹出來的聖王之事。

儒生們想要憑藉此事,重新贏得皇帝的寵信,從被皇帝罷黜冷落的境遇中殺出一條生路,在秦國朝堂上再爭一爭話語權。

而出身荀卿門下的李斯,早就看透了他們的德行。

他勸阻奉常過問,一直放任儒生們相互爭執,甚至在暗中還有推波助瀾的舉動。

李斯這樣做,正是要在皇帝面前好好展示一番這些儒生的無用。

如今時機到了,又豈會坐視王綰前來挽救。

李斯輕輕咳了一聲,站出來說道:“丞相此言謬矣,老夫剛纔觀諸生之言,所說封禪之禮,不僅混亂駁雜,相互排斥,難定於一。而且個個古怪難明,遠非常人所能理解和實現,哪怕再給他們一日時間,商定下來又有何用,難道還真的要讓皇帝乘坐蒲草包裹輪子的車上山,還是要讓皇帝徒步登上泰山之巔?” ωωω ●Tтká n ●¢○

趙佗聽到李斯這話,就知道那些儒生要完。

好個李斯,說話果真是戳到皇帝心窩。

果不其然,原本神色就很陰沉的始皇帝在聽到“徒步登泰山”這話時,徹底火了。

他冷哼一聲,斥道:“諸生所言,各自乖異,難施用。朕此番行封禪之事,就用大秦的禮儀。”

此話一出來,衆儒生臉色徹底大變。

他們本就是想要通過封禪之事,來表現自己制禮的特長,在秦國的思想祭祀層面上奪一奪話語權,哪知道皇帝直接給他們免了,用秦禮來封禪,那還要他們這些齊魯儒生做什麼?

“陛下,此事不可!”

淳于越梗着脖子叫起來,說道:“封禪之事,自當要師古代聖王之法,豈有用秦禮的道理。”

聽到這話,衆人臉色大變,主座上的皇帝更是眉頭跳起,眼中有火焰燃燒起來。

李斯則是雙眼發亮。

感覺這淳于越就像是他的盟友一般。

但就在李斯即將站出來,要藉着淳于越這話大肆發揮,對這羣儒生扣上帽子,然後進行擴大化打擊的時候。

卻有一人比他更快的站了出來。

“大膽!”

“當今天下乃是我大秦的天下,不管是封禪還是祭祀,用我秦禮有何不妥!皇帝讓爾等商議封禪,卻一路爭執難以確定,荒廢正事,如今還敢在此亂言,真是豈有此理。就該叉出去!”

衆人愕然,尋聲望去,只見武功侯趙佗站了出來,其面色漲紅,對着淳于越和諸儒生怒目而視,臉上充滿了憤怒。

屋中衆人剛剛被淳于越大膽的話語所驚訝,還沒反應過來,就見到武功侯站出來呵斥怒吼,也不由跟着附和起來。

“叉出去!”

“把這些儒生叉出去!”

始皇帝頷首,他本就對這些儒生的表現很不滿,又被淳于越的話所激怒,正要懲治的時候,趙佗就適時的站了出來,還非常憤怒的呵斥,這讓他心裡的怒火衝散了一些。

趙佗這小子,果然是將朕和大秦放在第一位的。

始皇帝揮了揮手。

“就如武功侯所言,將這屋中的儒生盡數給朕叉出去。”

“陛下,吾等無罪啊!”

諸儒生總算是知道皇帝玩真的了,連忙開口叫冤起來,卻被聽到命令進來的中郎將蒙毅直接給帶人叉了出去,只剩一片哀嚎聲迴盪。

“武功侯!”

淳于越紅着眼盯着趙佗,然後就被兩個郎衛給叉了出去。

在諸生的哀嚎聲中,廷尉李斯眯着眼睛,目光轉向臉上還帶着“憤怒紅色”的武功侯。

“這個趙佗,是故意,還是不小心的?”

感受到李斯的目光,趙佗對他點了點頭,心裡着實鬆了口氣。

剛纔可真是好險。

淳于越那張臭嘴一開口,趙佗就知道,李斯絕對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定要趁機擴大化攻擊。

如果只是針對這些不會說話的儒生動手,趙佗沒多少意見。

但趙佗瞭解李斯,知道這老傢伙是個扣帽子的高手,而且一直有消滅其他諸子百家,讓法家獨大的心思。

如果他不站出來,說不定歷史上焚燒諸子百家書籍的事情就要提前發生了。

故而趙佗才搶先開口,對這些儒生呵斥,帶動皇帝做出處罰,這樣一來,李斯反倒不好再說什麼。

表面上來看,趙佗是怒斥那些儒生,實則是救了他們一次。

“淳于越那傢伙嘴上簡直沒個門把,日後說不定還要壞事,給李斯搞什麼焚詩書,禁百家的機會,得把淳于越弄下去才行。”

趙佗心中暗道。

根據他的瞭解,淳于越這傢伙說話嘴臭,不顧及皇帝和大局,看上去是個傻子,實則並不只是他沒腦子,而是和時代也有些關係。

要知道相比於專制的秦國,東方六國,特別是其中的齊國,在思想方面一直很自由。

在齊國的稷下學宮中,長期聚集了一批諸子門徒,他們在學宮中相互辯論、交鋒、攻訐,且經常談論國事,抨擊時政。

齊國對此則報以歡迎的態度,鼓勵諸子百家參政、議政,並吸納各方有關治理國家的見解。

這也造成了像淳于越這種出身齊魯的儒生,喜好參政、議政,對於時事常抱有批評態度。

之前在咸陽,他們參與討論郡縣和分封,攻擊趙佗尚公主,以及提出紙張的種種弊處,除了帶有一些目的外,和他們在齊國經常議政,抨擊國事也有關係,純粹是習慣使然。

只是,這種喜好自由議政的風氣,在秦國卻是有些行不通。

在這裡,只需要一個聲音就夠了。

這也是淳于越頻頻開口,卻總是被打壓的原因。

如今爲了避免淳于越日後再開口惹禍,給予李斯擴大化攻擊諸子的機會。

趙佗深吸口氣,向皇帝建議道:“陛下,剛纔淳于越亂言是非,如此口無遮攔之人,臣認爲不宜再任博士,當貶斥爲黔首,以儆效尤。”

始皇帝腦海裡浮現出淳于越那惹人煩的模樣,頷首道:“可。”

趙佗鬆了一口氣。

淳于越這刺頭一被趕走,想來以博士僕射周青臣善於見風使舵的性子,儒生們惹禍的機率應該不大了。

李斯面無表情,只是多看了趙佗兩眼。

始皇帝沒有注意到這些,他在心中將今日的思緒重新理順。

“羣儒無用,此番封禪,朕當使用大秦祭祀天帝之禮而行事,封泰山,禪樑甫,以告命於天!”

《史記·封禪書》:徵從齊魯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諸儒生或議曰:“古者封禪爲蒲車,惡傷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菹秸,言其易遵也。”始皇聞此議各乖異,難施用,由此絀儒生。

(本章完)

第448章 三十萬齊軍第82章 開砲第776章 雨季第724章 盟友第406章 欺以其方第111章 辭相第355章 投桃報李第61章 孤竹第275章 李信閉門第769章 一秦敵十越第128章 蒙毅第327章 火牛衝陣第110章 齊楚何先第523章 少府良策第677章 自剄第457章 勇追窮寇第277章 公子身份第170章 雜牌軍第813章 血仇第7章 秦軍大營第368章 將勇者勝第759章 梅氏第438章 吾會出手第476章 四方傳蕩第229章 喜報第827章 回都第730章 滅甌第233章 解救第836章 革弊第480章 法家治國第651章 麒麟降世第719章 皇家第40章 巡營第189章 寧陵君第791章 反釣第8章 李信第338章 兵臨楚都第226章 下蔡第751章 穿雲箭第150章 計功第370章 僞王何在第108章 戰策第167章 地勢第449章 我答應第432章 示弱激軍第419章 代軍盡歿第564章 戰後處置第108章 戰策第721章 戰將第719章 皇家第836章 革弊第17章 高佗第738章 惡化第40章 巡營第325章 隘路七壘第330章 戰後賞罰第723章 核心第436章 代亡第584章 樊曹之別第707章 真實第552章 大秦鐵騎第473章 齊亡第324章 懸羊擊鼓第640章 朕欲長生第309章 伏殺秦將第363章 韓信傾慕第6章 駕車第507章 公輸御女第277章 公子身份第693章 回家第580章 渾身是膽第293章 國力對耗第777章 老卒第397章 相見公主第691章 煉氣第442章 齊有精銳第714章 火藥第546章 秦軍出塞第637章 坑殺方士第722章 徵越第14章 舞陽死第682章 審問第49章 斬將第675章 驚弓第682章 審問第518章 六月之間第828章 帝迎第800章 說媒第758章 賜子爵第339章 大司命第175章 名利第335章 右司馬第37章 與子同袍第691章 煉氣第816章 刺佗(中)第271章 奏捷受賞第361章 四面楚歌第634章 君侯有疾第808章 勝負第804章 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