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帝業

“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我夫子也在《勸學》中言,學不可以已。我年少時學禮於蘭陵,今年已而立,身爲石室柱下史,掌管六國圖籍,靠着職務之便,也算博覽羣書了。”

御史府藏室四史中,石室柱下史職權最小,因爲秦人對六國書籍興趣寥寥,搶來入庫收藏而已,平常根本無人問津。

張蒼作爲廷尉李斯的師弟,聞名天下的學者,卻自薦來做了這官,不求名利,實在是出於對知識的熱愛。

就是這樣一位學富五車的學霸,還對黑夫誠摯地說道:

“但我學的越多,越是覺得不足。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故我死時,若真能如黑夫所言,以書爲棺,以典爲槨,帶着滿車簡牘下黃泉九幽,此生足矣……”

這本是一段勵志感人的勸學之言,不過看着眼前這白白胖胖的傢伙坐在案後,一邊把自己送他的紅糖當零食嚼,一邊說着這話,黑夫就覺得場面嚴肅不起來。

從四年前在魏地陽武縣戶牖鄉聽聞此人之名起,黑夫便想與張蒼交遊很久了,如今終於來到咸陽,去郎中令處報到之後,他便第一時間拜訪了張蒼。

張蒼是個心氣很高的人,在咸陽也很低調,不涉足政爭朝堂,一門心思埋在書堆裡。哪怕黑夫同屬於李斯一黨,還有當過戶牖遊徼,解張氏包庇張耳妻子之禍的交情在,他最初對黑夫這個貿然拜訪的陌生人,依舊十分冷淡。

黑夫用來敲開張蒼防線的東西,竟是他一路帶進咸陽的紅糖……

“張子瓠有三好。”

黑夫的老朋友章邯和張蒼交情匪淺,曾對黑夫說過張蒼的嗜好:“書籍,女色,美食。”

“其嗜書如命,可以一月不出戶。但這一月之內,身邊又不能少了女人。據他所言,一日不御女,則膚欲裂,筋欲抽……”

“此外,他之所以長得如此肥大,還因喜食甜物,蜂蜜、飴餳,甚至是人乳……”

黑夫沒書籍、女子送張蒼,便乾脆贈了他五十斤紅糖當見面禮。

需知這年頭甜是稀罕的味道,沒有那麼多蜂蜜吃,飴餳張蒼早吃膩了,黑夫送他紅糖,正是投其所好,頓時喜出望外,當日就嗑了半斤。隨後每天來御史府上班,都會帶些,休憩時吃的滿手沾黏,仔細地洗乾擦淨,纔會去碰他視若珍寶的書籍們。

“明明是個甜黨,卻活在‘鹹’陽,真是苦了他了。”

黑夫有些好笑,他的堂弟彥去了渭北租市肆,打開紅糖銷路去了,不知千百年後,能不能把咸陽變成“甜陽”。

也正是以此爲契機,黑夫才和張蒼攀上了交情,他又剛好住在張蒼隔壁,二人很快就孰識了,張蒼亦發現,這個靠軍功混到咸陽的黔首子弟,雖然故意顯露出一番鄉下人進城的模樣,可談吐卻頗爲不凡,不經意間,還偶有驚人之言。

比如他與張蒼提出“算盤”的設想,讓張蒼深以爲然。

等張蒼從差點被書活埋壓死的驚嚇裡緩過來,黑夫也跟他聊起了這兩日最熱的話題。

“大王令丞相、御史、廷尉及諸議郎議帝號,子瓠素有博學之名,沒被丞相和御史大夫、廷尉喚去相詢?”

張蒼道:“右丞相與我不熟,至於左丞相,偏好儒家,主要諮詢那些徵辟來的博士儒生。”

秦國丞相分左右,其中右丞相爲正,自從昌平君卸任後,就由隗狀擔任,左丞相則是今年才從御史大夫升上去王綰。

這兩人一個是法家出身,一個則是儒家的同情者,都不會來找他這個不儒不法的傢伙。

“廷尉倒是派人來問過我……”

張蒼也不隱瞞,笑道:“但我只是將廷尉需要的典籍送去,廷尉手下自有聰明的幕僚議論。”

他雖然是李斯師弟,但二人的交情,頗有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或許是李斯做事十分小心,不願意給秦王一種”結黨“的印象,所以很少找張蒼,又或者是因爲另一位同門韓非之死所致?

黑夫來找張蒼,亦是有目的的。

他就算要把正確答案獻上去,但做試卷也得有解題過程吧。既然是如此嚴肅的事情,便不能拍腦袋瞎說,而要兼顧三代傳統,甚至追溯上古時伏羲、黃帝、神農的事蹟……

以他的出身,經歷,貿然獻尊號,肯定會被人懷疑:這廝一個黔首出身的武夫,怎知道這些?

“和張學霸聊天時聽說的”應是一個不錯的藉口。

這時候,在黑夫的請教下,張蒼已侃侃而談起來了。

“古有五帝,有人言,五帝是庖犧、神農、黃帝、堯、舜。亦有人言,五帝爲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不一而足。但不管如何,都是古之聖王。”

“然而,這只是近人儒生附會之言,我閱覽古書,發現商人絕口不提黃帝、炎帝,其金文所載之帝,乃高高在上的‘明明上帝’,亦可謂之爲帝俊。《玄鳥》中的‘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長髮》中的‘有娀氏方將,帝立子生商’。均是如此,不過殷商諸君也稱帝,因爲商君不僅管戎事,也管祀事,既是人王,也是神巫,自視爲天帝的化身,帝乙、帝辛便是例子。”

見黑夫聽得有些發懵,張蒼又解釋道:“帝辛便是紂王。”

“到了武王滅商,周人看法與商人大相徑庭,只稱天子,視自己爲代天牧民,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故只敢稱人王,不號天帝。”

張蒼又嚼了塊糖:“不過等到禮崩樂壞,諸侯相繼稱王,王號已不足以顯貴後,帝號便成了更高一等的名號。這時候,便又有人想要稱帝了……”

“子瓠的意思是,過去已有人稱帝?”

黑夫有些驚訝,這些偏門的歷史,他還真不知道。

張蒼科普道:“秦昭王時的秦相魏冉乃稱帝首倡者。”

原來,當年秦、齊兩強並立時,秦相魏冉就採用秦齊並稱爲“帝”的策略,拉攏齊國連橫。他爲秦昭王在宜陽建朝見之行宮,讓秦王自立爲“西帝”,並派使者向齊湣王送去“東帝”之稱號,並約定五國伐趙,瓜分趙國……

”不過這場稱帝,草草結束了,齊湣王稱帝不過月餘,便被蘇秦說服,去帝號了,東帝沒了,西帝便遭到天下羣起攻之,也只能去之。”

“但蘇秦雖然看似處處爲齊着想,但他的真實目的,是輔佐燕昭王破齊。”

一邊說,張蒼一邊親自從石室裡取了一份帛書出來,黑夫一看,上面寫着《遺燕王書》。

“這是從燕國府庫得來的,有人說是蘇秦寫給燕昭王的信,亦有人說是其弟弟蘇代所書……”

“這是原件?蘇秦的親筆信?”黑夫有些吃驚。

張蒼道:“不得而知,但願是吧。”

黑夫接過來後,只感覺上面的燕國文字雖然有些難懂,卻能隱約感受到當年蘇秦爲燕死間,在齊、秦、趙、魏、韓、楚之間長袖善舞,合縱連橫的驚心動魄!

張蒼指着上面的一句話念道:“秦爲西帝,趙爲中帝,燕爲北帝,立爲三帝,而以令諸侯……”

“蘇秦欲使秦、趙、燕稱帝,一同滅齊。最後雖然五國伐齊達成了,但三國終究沒有稱帝,據說是秦昭王突然放棄了。”

“這是爲何?”

黑夫都快忘記自己來石室找張蒼的初衷了,而沉浸在數十年前發生的事裡,他甚至有些理解,張蒼爲什麼會沉迷書中了。

秦國的典籍藏在明堂室,但張蒼也是那裡常客,略一思索,竟直接給黑夫背出了史官所記,秦昭王的原話來……

“王曰,無其實,敢處其名乎?若使秦已並諸侯,縱然不稱帝,列國亦將臣於秦,若非如此,縱然韓、魏、楚今朝朝秦,夕則又合縱反秦,得空名何用?”

“王曰,秦滅六國,方可稱帝!此百年之願也,不由孤始,亦不由孤終!雖孤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三世不能則六世,六世不能則十世,終有一日,天下必定於一,統於秦!”

第182章 鮦陽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106章 重租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575章 南巡第583章 甌越第9章 法家都是處女座強迫症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422章 四武衝陣第228章 夏子第608章 家園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567章 平原津第4章 見義勇爲是每個秦人應盡的義務第209章 做個有用的人第7章 喜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982章 去留第907章 中國合則強分則弱第30章 第一第578章 邊釁第787章 權謀第196章 卸甲第932章 多多益善第593章 海圖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507章 風雨欲來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798章 鐵打的襄陽第960章 強渡第882章 會獵於關中第652章 脫穎而出第416章 蕭關逢候騎第852章 逐君側之惡人第985章 千鈞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490章 財政危機第438章 無懼無退第458章 好男兒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379章 黑白第608章 家園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556章 必會君符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418章 胡兒十歲能騎馬第661章 北江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633章 甜棗第133章 劉季第393章 大買賣第727章 這鍋真黑!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504章 真到假時時假亦真第618章 連坐第714章 上下一日百戰第651章 常識第361章 奸生子第109章 羔裘第886章 影子第629章 辦不到第415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125章 先登第652章 脫穎而出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509章 天人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327章 封建與郡縣第667章 換相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第515章 野火燒不盡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776章 都散了吧(第五卷完)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30章 第一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452章 賞罰分明第810章 結盟第365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646章 刀劍第49章 善假於物第933章 結交樓煩將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987章 出關(下)第845章 遺臭萬年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309章 南昌第366章 解夢第69章 人贓俱獲第160章 大夫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