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

拔河是南郡舊俗,這可不是黑夫瞎吹,而是確有其事。

讓御者桑木帶着官員們給戎部君長講解規則的時候,黑夫亦對王圍、翟衝等人道:“汝等可聽說過魯班?”

王圍年輕,沒離開過北地,搖搖頭,翟沖年長,去中原作戰過,故而直到。

“魯班生活在兩百年前,是魯國的巧匠,當時,楚王正與越王在江淮爭霸,故聘請魯班入楚,爲楚國製造舟戰之器。”

“於是魯班便做出了名爲‘鉤’和‘拒’的器械,當敵軍處於劣勢時,鉤能把敵船鉤住,兵士們使勁往後拉,不讓它逃跑;當敵軍處於優勢時,拒能抵擋住敵軍的船隻,不讓它追擊。楚軍有了鉤、拒後,無往不勝,大敗越國,東侵,廣地至泗上……”

王圍聽得入神,讚道:“好厲害的工匠!”

也是從那時候起,常爲楚樓船之士的江漢百姓,每逢領主徵召演武時,也要練習牽鉤拉拽之術,以便水戰時派上用場。慢慢地,就演變成了民間的“牽鉤之戲”,楚國雖然滅亡了,但習俗卻流傳下來,這便是拔河的起源。

而現在,黑夫又把此運動帶到了北地。

說話間,殺牛部和虎落部的十名勇士,已聽完規則,到了場上,瞪大眼睛看着對方。兩個部落本就有仇,前些日子的鬥毆,就是從他們這先打起來的。

而遠近十里八鄉的戎人部落百姓,也聽聞了發生在彭陽邑的新鮮事,紛紛扶老攜幼,騎馬趕車前來,竟有兩三千人之多,圍在不遠處,給各自部落的勇士鼓勁。

他們看到,空地上,有一根長十多丈的長麻繩,殺牛、虎落兩部各出十人,分列兩邊,一拿起繩子站定。除了相隔的淺溝外,官吏還在大麻繩的中間,豎一面紅旗當作界線,以敲鼓作爲信號,讓兩隊互相拉繩。

隨着一聲鼓點,殺牛、虎落兩部的壯士個個咬着牙,身子往後仰着,用盡全身力氣拉繩子,腳下揚起塵埃,雙方人數、力氣都差不多,故相持不下,麻繩中點繫着的紅綢帶一會往左,一會往右,繩暴拽而將斷,猶匍匐而不回。

不但是場上焦灼,旁人也看得緊張,十人拽,千人呼,喧呼動地。

但最後,還是殺牛家成了最終勝者,殺牛家的衆人頓時爆發了巨大的歡呼,涌上來將十名壯士高高舉起,將他們當成了英雄,推到馬上,讓十個人耀武揚威。

虎落家的壯士則狼狽地從地上爬起來,面上有些不服,但奉黑夫之命,爲雙方裁決的公孫白鹿陰着臉上去道:

“先前已立誓,敗無隱惡,強無蔽能,虎落駱,汝等想要反悔麼?”

“不敢,的確是殺牛家力氣大,虎落氏輸了。”

虎落駱瞪了自家子弟一眼,讓他們灰溜溜地回到部落衆人裡,少不了受到族人一陣數落,但這拔河是當着幾千人的面比的,還有官府作證,輸了就是輸了,也沒什麼藉口。

於是,今年冬天,一處水源,一個山頭就歸殺牛家使用。

接下來是其他三家,但凡有領地糾紛的,就拔河比試,他們都派出了力氣最大的子弟,或勝或負,最後一次,就在勝負將分的剎那,麻繩還“啪”的一聲斷了,比賽的人呼啦全都摔倒在了地上,惹得圍觀的數千人哈哈大笑。

到天色將黑的時候,五個部落錯綜複雜的領地糾紛,已經靠着拔河,全部得到解決。比起之前每次解決糾紛,都要死上七八個部落壯士來說,今天的比鬥,至多有幾個用力過猛閃到腰的,真是友好而和諧……

殺牛裡、虎落駱等五人也算識相,欣然接受了這一結果,事後,黑夫讓五個部落來旁觀的幾千人在彭陽邑外聚集,大聲說道:

“汝等拔河時,本尉走訪了各部的老人,他們告訴本尉一個故事。”

“古時,各部爭奪牧場水源,都是短刃廝殺,不死不休,每次爭奪,常死傷百人,最寒冷的冬天,最糟糕的災荒,給部落造成的損失也不過如此。”

“於是在數十年前,五部君長便齊聚在彭陽,約定成俗,今後只派十人廝殺,勝者便可使用水、草一年。”

“但即便如此,每年都會有十餘壯士死去,何苦來哉?“

“死百人不如死十人,死十人不如毋死,從今以後,五部但凡有爭端,便各出十人拔河,代替廝殺,何如?”

大原之戎常被徵召入伍,也知道國法軍法,並有一定紀律性,郡尉發話,五部君長自然只能唯唯應諾,至於普通牧民,卻也覺得,這沒什麼不好的。

在五部衆人陸續散去後,彭陽邑外燃起了巨大篝火,黑夫讓人將五部君長送的羊統統宰了,讓隨他來制止私鬥的兵卒分享,甚至還親自下刀,爲他們割肉。

郡尉對底層郡卒的親近態度,自然獲得了王圍等兵吏的歡呼,不過,就在衆人吃得正高興時,公孫白鹿卻找到了黑夫,向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郡尉以爲,大原五部,以後當真會遵守今日定下的規矩?”

……

黑夫嚥下口中的烤羊肉,看着被火光映得紅彤彤的公孫白鹿,說道:“恐怕不能,今日讓他們拔河,只是權宜之計,好歹讓五部安分一年,勿要生亂。”

“下吏也如此以往。”

公孫白鹿口音極正,他說道:“一個小圈裡關了太多牛羊,還會相互角抵而鬥,何況是五個好戰的部落?”

“你有何解決之策?”黑夫問道。

“有兩個法子。”公孫白鹿頓首。

“說來聽聽。”

公孫白鹿看了一眼不遠處與衆戎騎歡快舞蹈的義渠白狼,湊近黑夫,低聲道:“其一,是讓大原戎人,棄牧務農!”

“哦?”黑夫詫異地看着公孫白鹿,此人的見識,不俗啊。

他知道這不是談事情的地方,便藉口如廁,讓公孫白鹿隨自己離開了喧囂的篝火,回到邑中,相對而坐,黑夫的言辭,也客氣了幾分。

“還請公孫縣尉細談。”

公孫白鹿道:“郡尉當知,家祖父的身份,是義渠君與宣太后之子,昭王仁厚,知太后不易,故滅亡義渠後,留了大父(祖父)、仲大父性命。”

“大父恥於戎族身份,遂更改戶籍,自認爲是夏子,穿夏服,說夏言,改氏公孫。”

同樣是老媽跟野男人生了私生子,但秦昭王和秦始皇的應對的完全相反的。

不過想想也是,宣太后是爲國事而委身義渠君。靠了宣太后犧牲色相,籠絡住了義渠許多年,使得秦國能夠毫無後顧之憂,騰出手來增強國勢,並且在諸侯國間征戰不休,屢有斬獲,秦昭王是知道甚至默許此事的:“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太后。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趙姬卻純粹是爲了自己的情慾,還妄圖與嫪毐謀反,所以秦始皇下手時絲毫不手軟。

公孫白鹿又道:“但我那仲大父則不然,他就是要做戎人,繼續以義渠爲氏,辮髮戎服,披髮左衽,帶着族人遷徙畜牧,食肉飲酪。”

一個莖結出了兩個果,也代表了北地郡的兩種生活方式。

黑夫瞭然,所以積累三代之後,公孫氏已混到了公大夫的爵位,公孫白鹿甚至當上了鄰縣縣尉,靠了他家的“宗室遠親”身份,比一般戎人更得官府信任。

“家祖父逝世前,告誡餘父、叔父等,以秦人之俗,掘墓葬之,勿要效義渠、羌戎之俗,燔而揚其灰。並說,要想在北地立足,必立功、得爵、多得授田,而遊牧必亡!”

黑夫都有點驚訝那位公孫老爺爺的見識了,追問之下,公孫白鹿說出了緣由。

“大父曾爲牧師苑監,他發現,一戶人家以畜產爲命,需五到十頃林地、草場,遇到雨雪災異,可能還要遷徙才能求活。而五口之家,治田百畝,便能得溫飽。”

“但關中移民日增,遍佈涇水、泥水,而北地郡土地有限。雖然每年遷入的不多,但長此以往,哪裡還有那麼多空地讓戎人放牧?”

“汝大父所言不虛!”

黑夫頷首,深表認同,這是一道簡單的經濟題,也是放在北地郡,乃至於“龍門-碣石”這條農牧分界線上,所有生民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養活同樣人口,畜牧需要的土地,比農耕,要大數十倍,甚至百倍!”

第236章 威懾第196章 卸甲第589章 毒士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502章 狐假虎威第617章 汝之蜜糖第6章 搶功的第629章 辦不到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429章 父親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535章 智臣第34章 版築之間第490章 財政危機第57章 赤幘第70章 若敖之鬼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95章 荊券第362章 蘄年宮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6章 搶功的第488章 農家第24章 練隊列有什麼用?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992章 大蟒第261章 堅壁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953章 奇蹟第756章 小小的改變第33章 日子越來越好第431章 御中發徵第72章 亂世銅爐第887章 大都無防第427章 磧裡徵人三十萬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583章 甌越第946章 粉飾第628章 爛攤子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412章 拍案叫絕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988章 代價是什麼呢?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605章 你爹第793章 君夫人第355章 宰之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第286章 秦王(下)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673章 勸君更盡一杯酒第145章 錢文異形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851章 伊尹周公之事第450章 河邊骨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255章 行矣第684章 奴隸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696章 堅如磐石第321章 人生贏家第497章 魚入大海第649章 藥(上)第5章 沒見過這麼多錢第540章 學以致用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26章 重振士氣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900章 不殺第855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325章 李斯第328章 何器?第379章 黑白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140章 八卦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657章 吃瓜第685章 圖騰第693章 驚濤拍岸第251章 何以美土疆?第251章 何以美土疆?第17章 失期當斬?第487章 句芒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247章 三馬第442章 千里馳遠李將軍第551章 朕安第817章 秦始皇三十八年第395章 羊吃人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66章 監守自盜第783章 子胥鴟夷第551章 朕安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753章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第799章 江漢湯湯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702章 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