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牛羊課

“牛是自己摔下山谷死掉的。”

幾個牧童異口同聲,令史一邊聽着,一邊偏頭看了看坐於下首的北地郡牧師官:烏氏倮。

牧師官,這就是烏氏倮在官府的職位,隸屬於太僕,兼管官府的畜牧業,駐地是他的老家烏氏縣,這裡乃烏氏戎故地,水草豐美,有許多牲畜牛羊,其中一半是烏氏倮的私產,另一半是公家財產。

正值寅月(農曆一月)各縣牛羊課大比前夕,縣東的牧苑,卻發生了一起公牛墜崖而死的案子,這是時常發生的事,但常駐本鄉的令史並未料到,烏氏倮正好來到此處,還要旁聽他決斷案件。

有烏氏倮盯着,他少不得要顯露出自己的本事來,遂一拍案几道:

“《廄苑律》有言,公家所有的牛、馬,若有死亡,須立刻向縣中牧師官、廄吏呈報,由官吏加以檢驗後,將已死牛馬上繳。如因不及時上呈,而使死牛馬腐敗者,則令其按未腐敗時筋、皮、角、肉價格賠償!”

在秦朝,不管是邊郡還是內地,牛馬都屬於貴重財產,其使用價值絲毫不遜於後世的汽車,所有好牛好馬,價格動輒數千上萬!所以官府十分重視。牛馬活着時拉車耕地,死了以後全身都是寶,筋可制弓弦,皮可制甲冑,角可制號、弓料,肉更不必說,總之,力求一點都不浪費。

此外,每一年,牧師官都會統計各廄苑的牛馬數量:“成年母牛十頭,一年有六頭不下仔,罰嗇夫、佐各一甲,讓他們不盡心爲母牛配種!”

若有牛十頭以上,一年間死了三分之一,不管是什麼原因,疫病還是意外,主管牛的吏、飼牛的徒都有罪!

被令史一一列舉律法後,牧童們知道,自己恐怕攤上大事了。

“本吏已讓人去汝等所說的山谷查看,崖上,牛失足跌落的痕跡倒是不多,又去山崖下尋找,未曾發現牛屍。”

“興許是被虎豹吃了!”

年紀較大的牧童嚷嚷了起來,其他人則面面相覷。

“虎豹總不至於連骨、角也一齊吞吃了罷?又豈會一滴血都未流?”

令史看出這羣牧童開始心虛,便將他們一一分開,繼續詰問,牧童們哪見識過這場面,慌得不行,很快就將事實一一招供。

原來,他們是受了家中大人慫恿,將養的牛偷偷牽走,卻謊稱是牛落崖摔死了。本以爲那崖深不見底,不會有人下去查看,誰料官府竟請了採蜜人,吊着麻繩去一探究竟……

真相已經大白,接下來的事,便是派人去緝拿那個慫恿牧童們盜牛的人,最好人贓俱獲,然後,等待他的,將是“盜牛”“教唆”兩罪並罰,一個無期徒刑的“城旦”是跑不了了。

至於這羣牧童,令史也打算重判,降爲小隸臣,去幹比放牛更辛苦的活,年紀最大的那個少年,甚至要被黥面!

擬定宣判措辭後,令史朝烏氏倮拱手,詢問他的意見,這時候,旁觀許久,默默無言的烏氏倮終於說話了。

“邊塞之民,本非善輩,皆以罪過謫徙本縣,雖已過了三四代人,但依舊窮困,他們的子孫,又豈會是孝子順孫呢?”

“而吾等蠻夷。”

烏氏倮指了自己一下,笑道:“常懷鳥獸之心,難養易敗。今君治案嚴苛,殊不知,水清則無大魚,牧童本來就未傅籍,又受人誆騙慫恿,莫不如網開一面,免去黥面之刑,去隱官幹些重活即可。”

令史思索之後,採納了烏氏倮的意見,放了幾個小牧童一馬,只罰幹苦活,沒在他們被太陽曬得發黑的臉上上刻字。

“大兄怎忽然變得心善了?”

離開審案的廳堂後,烏氏倮的弟弟,烏氏延在門口等他。

“並非是心善。”

烏氏倮兄弟一身打扮與秦士大夫無疑,但相互對話,用的卻是戎語。

他捋着鬍鬚道:“只是想到了吾等小時候的事情……”

雖然現在大富大貴,但兄弟二人,出身卻一點不高。只是境外烏氏部落的窮苦孩子,從小父母雙亡,靠給人放牧爲生。

那一年,因爲旱災,山上的草都枯了,牛羊沒有吃飽,日漸消瘦,部落君長就將怒火撒到了兄弟二人身上,隔幾天就是一頓鞭子,還不給吃飯。

看着兩天沒吃飯的瘦弱弟弟,烏氏倮一狠心,將牛羊趕到無人的山坳裡,手起刀落,直接宰了一頭羊,兄弟二人飽餐一頓。

他可不像那幾個牧童一樣,笨到用“摔死了”這種拙劣藉口,這樣免不了受責,甚至送命。於是他便帶着弟弟,趕着牛羊跑了!

當時烏氏部落已被長城一分爲二,境內境外都有,往來也沒有太大限制。他們逃到了秦關之內,烏氏倮還仗着自己面相老,儘管言語不通,還是想辦法將這些牛羊賣了。

當然,烏氏倮被人狠狠訛了一筆,三頭牛,十頭羊,只賣了兩萬多錢,但那卻是他得到的第一桶金。

若是當初蕭關守卒也死板地將他們攔在關外,兄弟二人,恐怕早就被君長活活打死了,何來今日富比封君的大商賈?

在嚐到做買賣的甜頭後,烏氏倮開始了他的發家之旅,先搞到了暫住證“驗、傳”,獲得合法身份。又將第一桶金購買牛羊幼崽,養兩年就賣,然後用賣得的錢物購求中原絲帛,帶到塞外送給戎王君長們,換回更多的牲畜。

就這樣循環往復,絹馬交換利潤十分豐厚,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擁有的牛羊馬匹,遍佈山野,多到要用穀粒才能計數……

靠了海量的金錢做敲門磚,烏氏倮才能得到秦始皇的注意,登堂入室,讓他擁有官身,爲官府買賣。

“爲商者最要注意的一件事,便是與人爲善。”

反思自己這半輩子的生意經,再回頭看看那幾個牧童,他們得知自己不必黥面後,對烏氏倮投來了感激的目光。

“再過幾年,我家或又能收穫幾個忠誠的徒附。”烏氏倮露出了一絲笑。

這些出身不佳,沒有太多出路的惡少年,是烏氏倮商隊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家子豈會屈尊受他這個戎商驅使,去千里之外運輸貨物?

所謂“良家子”,是關西諸郡一個特殊羣體,數量並不多。

首先,要是除醫、巫、商賈、百工、贅婿之外的人,在以農業爲重的秦,他們都被視爲末業,尤其是商人和贅婿,更是謫邊的首選。

其次,良家子不僅自己奉公守法,以上推三代人,也沒有家族犯罪史。

最後,良家子要有一定家產,奴婢、馬、牛等動產,田、宅等不動產都在計算之,必須在十萬錢以上……

能做到這點的,只有一種家庭:軍功貴族。

他們尚武、驕傲,講究“駟驖(tiě)孔阜,六轡在手,公之媚子,從公於狩。”

烏氏倮喜惡少年厭良家子,黑夫卻正好相反。

“我聽說新來的郡尉行縣,每到一縣,必先招良家子來見?”烏氏倮問弟弟。

“正是如此。”

烏氏延道:”不僅召見,郡尉還身披甲冑,親御鞍馬,選良家材力之士,馳射涇陽,講習戰陳。他當衆說起自己從黔首一路做到中更的經歷,對良家子們大加勉勵,最後,竟招募衆良家子入伍做郡兵……“

黑夫也算秦一統六國戰爭中的戰鬥英雄,他從黔首一躍爲郡尉的事蹟,也是極其勵志的“傳奇”,各縣良家子受其鼓舞,遂踊躍應募。

“這位郡尉,雖初來乍到,卻先撫大原之戎,又收郡兵之心,最後,還把良家子悉數徵召入伍,這是一心想要做大事啊……”

烏氏倮若有所思,他當然清楚黑夫想做何事,但他的立場,卻有些微妙。

“北地行政一旦收緊,則水必清,水清則無大魚。”

到時候,他們家作爲最大一條魚,就不好混了。

再者,黑夫的戰爭目標,必是月氏、匈奴中的一個,烏氏倮每年都與兩國貿易,收取賄賂,賺取大量錢帛,一旦戰火燃起,邊境不寧,烏氏倮的生意便要一落千丈。

所以他才憂心忡忡。

但再憂慮,黑夫已將至烏氏縣,烏氏倮少不得擠出笑臉,來邊界相迎,且再看看,此子會對自己用什麼手段,來說服自己支持這場戰爭。

不是烏氏倮吹,若沒有他積極配合,提供財力、牛馬,黑夫的戰爭計劃,恐怕會遇到許多困難。

末了,烏氏倮突然問弟弟。

“黑夫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烏氏倮回憶過去兩年發生的種種事情,總覺得此人好似橫空出世般,突然崛起,突然受寵,突然提出種種新點子、新策略,卻總能對秦始皇的胃口。

若是巧合還好,但若是他在心裡精打細算過的,那就讓人恐懼了。

“別的我不敢說。”

烏氏延回憶在咸陽時,與黑夫不多的幾次會面,通過紅糖,黑夫與自家生意也有利益關係。

他篤定地說道:“黑夫此人,他若爲商賈,其財富成就,恐怕不亞於兄長啊!”

……

“烏君!”

次日,郡尉馬車一停,身披絳色官服,佩銀印青綬的黑夫便下來了,在烏氏延的引薦下,與烏氏倮相互認識,而後,便和藹地扶起了作勢要拜的烏氏倮……

“烏君位比封君,不拜郡縣長吏,向我行禮,真是折殺後生也!”

烏氏倮亦不敢怠慢,但看着這個面容樸厚的黑小夥,依舊無法想象,這樣一個人,弟弟爲何說,他有與自己比肩的“商業眼光”?

二人相互觀察,寒暄了一番,烏氏倮提起了明日就要展開的烏氏縣牛、馬大比,黑夫卻對此興趣不大,客套了幾句後,索性挑明瞭自己來此的目的。

“烏君,我想要與君詳談的,不是牛馬肥瘦,而是一筆涉及到幾萬萬錢的大買賣!”

第642章 法吏第170章 橘與枳第247章 三馬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176章 冒險第117章 大時代第326章 大朝會第504章 真到假時時假亦真第859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第893章 望夷第927章 麗人心第511章 稷下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728章 套路第975章 鄭韓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261章 堅壁第574章 坑術士第1008章 太昊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943章 思蜀第270章 世易時移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562章 人禍第470章 嚇死我了抱歉啊晚上的一章鴿了,今天趕不及了emmm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872章 學習使我快樂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25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146章 沸鼎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68章 鬼吹燈第1026章 鳴鏑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1002章 積木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第659章 自討第924章 甩掉歷史包袱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200章 金麟豈是池中物?第546章 青島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586章 看不懂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537章 推廣普通話要從娃娃抓起第369章 管挖不管填第222章 抄個屁!第80章 真金白銀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224章 四月行縣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10章 哪隻手打的你?第593章 海圖第60章 將陽第958章 定一第596章 起風了第502章 狐假虎威第286章 秦王(下)第147章 軍令如山律如鐵第407章 自古以來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362章 蘄年宮第872章 學習使我快樂第300章 不可與之爲敵第870章 “天之驕子”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464章 塞上中原第963章 泥潭第514章 萬馬齊暗究可哀第191章 若驅羣羊第809章 挺進中原第955章 酈生第39章 回家(上)第319章 柱下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74章 審當賞罰第608章 家園第457章 愷歌振旅第571章 鼎之輕重第15章 長見識了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552章 羣雄第806章 沛公第194章 諾!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325章 李斯第605章 你爹第950章 孰立?第439章 來個中心開花!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733章 頂峰之上第109章 羔裘第1002章 積木第323章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