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秦之律令

bookmark

得知黑夫的身份後,閻諍不再將他當做普通公士看待,變得熱絡起來,讓豎人將兄弟倆迎進書房,給他們一人一個蒲墊。然後便在奴婢的攙扶下,起身在三面牆壁上的書架,眯着眼找了起來。

沒多會,他就將六卷用布套着的竹卷擺到了矮腳案几上,捋着鬍鬚道:

“秦律雖然繁多,但身爲亭長,其職責主要是維護道路安全,緝捕盜賊,故而必熟悉《盜律》《賊律》《捕律》《囚律》《雜律》《具律》六篇,便是這六捲了。”

黑夫按着他的話,一一拿起來一看,的確是這六篇律令。

閻諍的語速變得慢了起來:“這六篇中,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故其律始於《盜》、《賊》。盜賊須劾捕,故著《囚》、《捕》二篇。其輕狡、越城、博戲、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爲《雜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減。”

一通解釋下來,黑夫大概也明白了,這六篇律令,就是秦律的基礎,囊括了作爲一切常見的犯罪及其懲罰方式,也是亭長必須背熟的東西。

“閻丈真是對律令爛熟於心啊……”

黑夫恭維了閻諍一句,又問道:“不知這六篇律令,可是最新的?”

閻諍摸着鬍鬚笑道:“這是自然,皆是去年正月(十月)時新抄的。”

原來,在秦國,律法可不是百年不變的,商鞅當年就明確說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所以秦律每隔幾年都會進行損益填補。

但這樣的話,問題又來了,法律經常更易,卻沒有現代化的傳播手段,只能依靠人工傳抄律條。偏偏這些律條用語極爲簡潔,有時候只要抄錯一個字,意思就會大不一樣。再者,若是律令已變,下面的人卻不知道,還在沿用舊律,產生了衝突,豈不糟了?

爲了避免這種情況,從商鞅變法伊始,就專門設置了“法官”,來保管和核對法律,以及提供法律諮詢。咸陽設置三名法官,朝堂,御史府、丞相府各一。郡縣也各設一名,喜曾經就做過一段時間的縣法官。當然,眼前這位閻諍的資格更老。

每年咸陽更改的律令,都要在“禁室”存放,平時大門緊鎖,嚴禁任何人出入。所有律令都被封存起來,若是有人擅自進入或者刪改一個字,就會被以死罪論處。

禁室只在每年十月份開啓一次,屆時御史府會傳喚各地法官,讓他們來覈對法律條文,並帶着更改的新律令返回地方,向各級政府傳達中央精神……

閻諍雖然老邁退休,卻依然能得到每年最新的律令,是因爲他也曾做過學室的老師,他的學生會將最新的情況告知他。

這些秦吏,搞了一輩子的法,到頭來,法就成了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即便是退下來了,鄉里也會經常有人來向其諮詢,這也是閻諍在當地聲望很高的原因。

說到這,閻諍似乎又想起了什麼來,他也懶得起身了,指點着黑夫去到書架邊,將擺在最高處的兩卷竹簡也取了下來。

黑夫拿在手裡一看,上面寫着“傳食”和“行書”,這跟亭長有什麼關係?

閻諍解釋道:“身爲亭長,可不單單要緝捕盜賊,亭中常設有客舍、驛郵,故不可不學《傳食律》與《行書律》。”

所謂《傳食律》,就是針對客舍,應依據過往官員身份爵位供給飯食的法律規定,黑夫曾經在客舍借宿過,所以明白。

至於《行書律》,主要是秦國關於傳送文書的規定。

要知道,秦的郵政體系已經相當強大。除了政府公文必須準時送達外,遠在千里外的普通士兵,勞煩刀筆吏幫忙寫信,竟然能準確地寄到家裡!家裡也能將衣服、錢物交給秦國郵遞員,沿着相同的路線送到前線,這可是公元前200多年啊,真是細思恐極。

而黑夫要去的湖陽亭,剛好就是一個即有客舍,又有郵驛的大亭,說不準主吏掾也會考校他這些。

“還是閻丈替我想得周全……”

黑夫連忙朝閻諍作揖,接着,什麼誨人不倦、德高望重、春風化雨,就從他口中說出,聽得閻諍十分高興。頓時覺得,這個年輕人能18歲就被徵召做亭長,不是沒有原因的,恭維話都騷到了他癢處。

他樂呵呵地擺手道:“你說你識字,還會寫,如此甚好,且將這八卷律令,在我這抄錄下來罷,然後拿回去背誦熟練,若有什麼不解之處,儘管來匾裡問我。”

“我若能通過考覈,成爲亭長,絕不會忘記閻丈,我定會告知縣中諸人,匾裡閻君,便是吾之恩師……”說着,黑夫便朝閻諍行了一個大禮,而閻諍也笑呵呵地應了下來。

秦國的師生關係,遠沒有後世那麼重要,但他們都是明白人,既然大家各有所求,可以在此事裡都得到好處,何樂而不爲呢?

……

黑夫奉上束脩拜完師後,閻諍便有些倦了,打着哈欠說要小憩一會,讓豎人帶黑夫兄弟到了隔壁的一間客房。

那豎人在見到主人和黑夫談笑風生後,竟然認下了這個學生,頓時對他們態度大變,不僅全程堆着笑臉,還主動爲黑夫找來筆、墨、削,還問黑夫,需不需要竹簡?

“這怎麼使得……“黑夫推辭道:”竹簡我自己準備好了,豈敢污了閻丈家的好簡牘。

那豎人這才退下,虛掩着門。

這時候,全程默然的驚這才捂着肚子笑出聲來:“仲兄,你看那豎人的嘴臉,真是個小人!”

“你記住了麼?”黑夫從帶着的竹筐裡拿出來姊丈幫他削的木牘,在案几上攤開。

“記住什麼?”驚一臉茫然。

“記住此人的前倨後恭,記住閻丈對我的態度變化,然後想想,這是爲什麼?”黑夫將這個問題拋出驚後,拿起了一旁的毛筆。

有人說毛筆是蒙恬發明的,但事實證明,這只是個謠傳。早在春秋時候,孔子就已經“筆則筆,削則削”了,到了這時代,毛筆使用得更加普遍。

至於墨,這時代還沒有那種蘸水就能化掉的墨,而是一些有相當硬度的天然礦物,需要用研石在蚌殼、瓦片或石塊做的硯板上搗碎,再加點水,方能書寫。

黑夫讓驚過來幫自己研墨,而後就在削得不粗糙也不完全光滑的木牘上,開始從《盜律》開始,一筆一劃地抄錄起來……每一卷其實只有二三十枚竹簡,簡明扼要,字數並不多,但寫字速度實在快不起來,有時候碰上不會寫的字,就更慢了,萬一抄錯了,還得用刀削將其颳去,按這速度,今天他抄到太陽落山,頂多能抄完四卷。

在兄長摘抄律令的時候,驚就一邊研墨,一邊歪着頭,思索兄長剛纔的問題,還不等他想多會,外面卻傳來了小聲的說話聲。

“我就是想看看,阿翁新收的弟子,是何人也。”

接下來,虛掩着的門,突然打開了一條縫……

一個結着發鬟的少女,將頭探了進來,好奇地打量着屋內的二人,卻見她雖然容貌說不上多漂亮,卻皮膚白皙,頭髮乾淨,牙齒也整齊,穿着一身兩色襦裙,與驚平日裡所見荊釵布裙的村姑大不相同。

黑夫正埋頭專心抄着枯燥簡牘,壓根沒有在意。

驚卻擡起頭,瞧着那少女,愣愣地看呆了……

第838章 北有強胡第942章 故事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1001章 喚醒睡龍之怒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694章 龍王第210章 武庫第618章 連坐第400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869章 山海第396章 使至塞上第399章 喜事第657章 吃瓜第858章 三呼第687章 入幕之賓第200章 金麟豈是池中物?第879章 竄天猴與二踢腳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823章 煮酒第34章 版築之間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960章 強渡第622章 故人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890章 楊喜第122章 積粟第348章 項目組第915章 爲何而戰?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370章 風起隴西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732章 上病益甚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390章 溫暖第187章 共敖第1001章 喚醒睡龍之怒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145章 錢文異形第428章 先知稼穡之艱難第489章 肯定不是自己寫的第937章 好皇帝第921章 誅惡第666章 七閩第827章 山河破碎風飄絮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266章 千鈞之力發書一週年總結,順便求月票!(有劇透)第91章 輪到誰了?第118章 大梁第862章 等上路兵線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716章 臨之以兵第437章 單于王庭第939章 胠篋第409章 胡馬追隨出蹛林第91章 輪到誰了?第457章 愷歌振旅第466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239章 將以照千里第629章 辦不到第271章 黑雲壓城第154章 芟夷略盡第85章 圍堵第332章 同行冤家第371章 慷慨悲歌第681章 蝴蝶效應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143章 這秦吏怕不是有特殊癖好吧?第186章 材士第1003章 移席第69章 人贓俱獲第1008章 太昊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54章 衷第693章 驚濤拍岸第95章 荊券第89章 善惡對錯第46章 門縫裡看人第354章 五年計劃第97章 足跡學第907章 中國合則強分則弱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783章 子胥鴟夷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863章 西當太白有鳥道第9章 法家都是處女座強迫症第592章 貓鼠第203章 退婚第353章 項籍第190章 一鼓作氣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415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589章 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