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陽山

bookmark

後世有句俗話,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從郴縣前往陽山關(廣東陽山縣)的路上,黑夫感觸頗深。

“賈將軍還是一心爲國的,這條路就修得不錯嘛,爲我省了不少麻煩。”

坐在騾子背上,翻過“騎田嶺”後,回望身後在綠色密林中蜿蜒向上的道路,黑夫如此感慨。

騎田嶺雖是五嶺中較小較矮的,但一樣峰巒迭起,萬木飛翠,昔日並無道路,僅有飛猿鳥道,限以高山,人跡所絕,車馬不通,大軍翻越極不容易。

第一次伐越之所以敗績,除了北兵不適應嶺南氣候,多有病死外,交通困難也是原因之一。南郡、長沙的糧食要送到番禺去,只能靠人揹着翻過騎田嶺,再在陽山關走水路,效率極低,難以爲繼。

賈和吸取了這教訓,駐紮郴縣期間,別的事沒幹,花了大半年時間,馭使兵卒徭役,鑿山開險,將這條羊腸小道拓寬至可行車馬,着實不易。

只可惜老賈爲人太過實誠,一心爲國,到頭來衆人卻歸怨於他,丟了腦袋不說,這條用血汗開闢出來的路,全給黑夫做了嫁衣。

每每想到這,黑夫都想落兩滴鱷魚眼淚了,爲賈將軍哀之了。

黑夫答應入冬後派人來輪換,讓衆人回南郡、衡山過年,賣了戍卒一個大人情後,挑選精兵收復陽山關,自然是順理成章。

翻過騎田嶺後,大軍休憩一日,沿着湟水(連江)行進,卻見江流悍急,橫波之石到處都是,根本無從行舟,但在水流拐了個彎後,前方卻豁然開朗……

這是一處寬約3萬畝的谷地,背靠陽山嶺,湟水自西北向東南流淌,一座石頭修築的小關隘依山傍水,橫亙於南端狹窄處。

這就是陽山關,眼下仍爲一千叛卒控制,關門緊閉,城頭擠滿了人。

黑夫放目望去,陽山關河岸邊,有一座小碼頭,但連帶船隻,都已被燒燬。

河對岸,是一片闊地,起碼一半種了糧食,粟苗已青青蔥蔥,有些許屋舍村落點綴期間。

其上側平地對岸,有一座高約六七百米的山峰,上面築有一烽火臺,正冒着烽煙……

一艘小船在縴夫和撐篙的共同努力下,從下游劃了上來,又泊到對岸,卻是黑夫派來聯絡湟溪關守軍的利倉,還有一名身材矮小的秦軍吏。

還沒走到跟前,那軍吏就有些情難自抑,跌跌撞撞走了幾步,拜倒在地,聲音哽咽:“司馬!”

不用問,這肯定是老部下。

黑夫的舊部跟隨他的時間前後不一,所以稱呼也不盡相同。

最早的那批人叫他“亭長”,稍後點的,參加了第一次伐楚的叫他“百長”,第二次伐楚,一同轉戰豫章的,則習慣性地稱呼他“司馬”。

黑夫上前扶起此人,在其肩頭重重拍了他幾下。

“安圃,快十年未見了!”

此人正是湟溪關守將安圃,他和黑夫的交情極早,黑夫在安陸做亭長時,安圃是尉史,沒少幫忙。他後來隨黑夫徵楚,下豫章,做了番陽縣賊曹掾,後來輾轉去長沙郡任縣尉。第一次徵百越時,也被徵召,去年兵敗之際,秦軍皆欲返回嶺北,唯獨安圃,主動留在了湟溪關。

“豈有摒棄袍澤之理?我要在此等小陶!”

這一等,就是一年。

安圃有些激動地告訴黑夫:“我幾次派人向外搜尋,都被南越諸部擋了回來,冬天時好不容易,有一隊人馬去到龍川,卻發現營寨空了,看火竈裡的灰,大概廢棄了月餘,小陶及那三千人,已不知所蹤……”

黑夫點頭,這些情況,他都從利倉處聽說了,雖然疑惑小陶去向,但眼下的事更緊要,安慰了安圃一通後,問起了戰況。

安圃十分自信:“湟溪關有一千兵,兩千徭,我一直謹遵司馬教誨,要愛兵如子,對他們不薄,故無人反叛。聽聞司馬……君侯來此,便留了一千守關,其餘兩千人,來堵了陽山關南門,並奪取高處烽燧,居高臨下,可知關內虛實。”

據安圃說,那一千叛卒,是二十日前舉事的,但因爲陽山關地形尷尬,只有兩條路,北去騎田嶺,南赴湟溪關,不管往哪,都會被秦軍堵個正着。發覺自己無路可走後,一千叛卒便全須全尾地留在陽山關。

但陽山關守將雖然苛待兵卒,最後時刻,倒還知道燒了碼頭船隻,以及城內糧倉。所以叛卒乏食,又沒法從水路逃走,已是進退維谷。安圃說,他率軍抵達時,叛卒已在對岸拔青苗煮食,應是斷糧了。

“還有,昨日我軍初至時,倒是有一人從北面進了關,聽說是君侯派去的說客?”

“他叫陸賈。”

黑夫道:“是淮南楚人,也是那羣叛卒的鄉黨。”

他指點着陽山關道:“此關險隘,且地形狹窄,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大軍不好展開攻打,只能以木梯蟻附強攻,彼輩若作困獸之鬥,難免會有傷亡。”

黑夫回過頭,看看雖然跟着他來,但士氣依然萎靡不振的五千人,嘆息道:

“這三年來,枉死嶺南的人,已經夠多了,能少一個,是一個吧。故我派陸賈持賈和首級入關,將這場兵變歸咎於賈和處置不當,情有可原。若關內衆人投降,可免死罪,縱不能成,也能讓不少人心存僥倖,亦有圍三闕一之效,可泄其氣。”

安圃作揖,讚道:“多年未見,君侯用兵依舊奇正相合。”

黑夫搖頭:“安圃啊安圃,你怎也學會了溜鬚拍馬?”

安圃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在官場混了十多載,又非那賈將軍嫡系,若不會此道,下吏,恐怕都活不到再見君侯,小陶他就是太耿直,屢屢與賈和爭執,才被棄在嶺外的……”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啊,安圃話中有無盡辛酸。

黑夫有些慚愧,拍了拍他:“不一樣了,從現在起,南軍我說了算!”

話雖如此,但攻城的準備,黑夫卻一點不耽誤,他讓安圃回關南面去,伐木製作木梯,等傍晚時分,黑夫和陸賈約定的時間到後,再一齊攻打。

下市時分,黑夫帶來的五千人已在關北排開陣勢,但這羣兵卒多不願意做排頭兵,不幸被選中的,一臉苦澀,他們都看得出來,陽山關如此之險,做先登之士,當真有死無生。

更何況,兵卒多爲楚地籍貫,打殺越人也就算了,可這次,兵刃要對準的,卻是聲息相通的同鄉……

眼看時間越來越近,士卒們不斷擡頭看着太陽,利倉也盯着木表和漏壺。

隨着日影推移,利倉越來越不耐煩,不斷擦拭眉毛上流下的汗水,士卒也越來越緊張,喉嚨乾燥,口中無唾。

唯獨黑夫,卻大馬金刀地坐在軍旗下的小馬紮上,手上輕輕搖扇,只可惜不是羽扇,而是田間老農納涼的蒲扇。

終於,夕時到了。

利倉上前告知:“君侯,時辰到了……”

黑夫的蒲扇,可算停了。

然後,它被微微舉起,指着陽山關。

數百架弓弩上弦,緊隨其後,瞄準城頭。

城上城下,數千雙眼睛,都盯着這小小蒲扇。

只要它一揮下,黑夫身後一字排開的十面鼓就會齊齊擂響,聽到此聲後,南北兩面數千將士,就會在軍法官的逼迫下,硬着頭皮向前,拿下這座關隘!

就在這千鈞一髮的一瞬,陽山關的門,卻轟然開啓!

一名文士縱馬而出,他也不顧什麼禮儀了,用盡氣力,大聲喊道:“君侯,陽山關,降矣!”

……

陽山關是真的降了,在攻城前最後一刻,緊隨陸賈之後,是垂頭喪氣的一千人,他們絡繹出城,按照黑夫的要求,在城門口將兵器扔下,又在道兩邊抱頭蹲好。

“利倉,給他水。”

黑夫看到陸賈嘴脣乾涸開裂,好似要滴血。

陸賈嘴都說幹了纔有這結果,猛灌一口,卻辣得直咧嘴:“咳咳,怎麼是酒?”

利倉對陸賈改了口,不再直呼其名,而是笑道:“陸先生,你靠巧舌拿下此關,如此壯舉,當然得有好酒壯之。”

黑夫頷首:“難怪軍中士卒稱你爲陸利嘴,果能將彼輩說服,過幾日,將你的說辭寫下來,或許就是一篇策士傳頌的遊說範文。”

陸賈苦笑道:“不是陸賈嘴利,而是彼輩無路可走,糧食也盡了,不降,便只有死。他們看到賈和首級後,又聽聞君侯允許戍卒輪換,去江漢休整,相信君侯是愛兵的,會信守承諾,向朝廷請命,饒恕他們……”

說到這,儒生陸賈擡起頭,有些不確信地盯着黑夫:“君侯……會守信麼?”

“這是自然。”

黑夫一笑,看向降服的叛卒們,利倉已經帶人控制住所有人,安圃親自穿過關隘,來稟報黑夫,說關內已經搜索一遍,已無叛卒。

聽聞事態已盡在掌握,黑夫滿意地點了點頭,走上前去,忽地變了臉色,指着一千叛卒喝道:

“統統拿下!”

第216章 明察秋毫第207章 我爸是馮毋擇!第355章 宰之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第184章 你可認識黑夫?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517章 寒毛直豎!第625章 碣石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412章 拍案叫絕第324章 王在法上第790章 不值一提第824章 趙客縵胡纓第623章 往事第874章 木牛流馬第128章 爭首第761章 老當益壯上傳的章節一直在審,大家彆着急第499章 不破不立第754章 廣闊天地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551章 朕安第663章 暴虎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886章 影子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546章 青島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438章 無懼無退第832章 天下誰人不通黑第502章 狐假虎威第385章 初來乍到第227章 夷道的危機第974章 假王第915章 爲何而戰?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780章 一朝英雄拔劍起第45章 生產力啊生產力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739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下)第403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290章 燈下黑第755章 尉即墨攜民渡江第816章 智將務食於敵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534章 天無盡頭第122章 積粟第430章 天子命氏!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911章 輸不起第128章 爭首第536章 要有光第17章 失期當斬?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28章 旬日演兵第178章 項燕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858章 三呼第322章 不謀而合第930章 凡每每與之相反第625章 碣石第32章 伯兄第90章 捷報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282章 勝利者第16章 要小心……第532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236章 威懾第949章 養狙第993章 骨鯁之臣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428章 先知稼穡之艱難第204章 郡命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437章 單于王庭第144章 起於微末第49章 善假於物第877章 如果忠誠有顏色第54章 衷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68章 鬼吹燈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344章 麟之趾第116章 每個人都要做出選擇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668章 上行下效第297章 照單全收第15章 長見識了第801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第578章 邊釁第768章 先取荊州爲家第577章 三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