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獨斷

bookmark

“你以爲,商君變法是爲了什麼?”

咸陽宮大殿內,隔着陛上的一排排火燭,秦始皇將這個問題拋給了扶蘇。

每個公子王孫,成年前後,都會有師、傅教授知識,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史”,太史令胡毋敬曾對他們講述秦國的往昔,那段篳路藍縷的歷史,扶蘇自然是清楚的。

“稟父皇,昔時我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外患不絕,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孝公繼位後,欲東伐,復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故頒招賢之令,使商君變法,自然是爲了富國強兵……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故百姓樂用,諸侯親附。”

秦始皇頷首:“嗯,富國強兵,你只說對了兩點,但還有一點漏了。”

“那便是集權,集舉國之權,操持於君王之手!”

秦始皇說道:“權制獨斷於君則威,斷於公族、庶長、卿大夫,則就會出現厲公、躁公、簡公、出子屢屢被弒之事。不說秦之變法,魏、楚之變法,亦都是打擊公族,削弱封君,彼輩不除,便是貧國弱兵之道。故商君變法,做的事便是將秦之貴公子繩之以法,並使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爲屬籍,只有大權獨攬於君,秦才能專心耕戰,一意東出!”

扶蘇點了點頭,同時忽然發現,今日的秦始皇,居然極其耐心,居然會與他說這麼說。

問題又來了:“你以爲,先君惠文王殺商鞅而留其法,又是爲了什麼?”

扶蘇應道:“聽聞是惠文王爲太子時,與商鞅有隙,繼位後,宗室多怨商鞅,商鞅逃亡,後又返回封地造反,事不成,便被車裂以徇秦國,衆人皆言,他是作法自斃……”

“就這麼簡單?“

秦始皇冷笑:“孝公變法時稱,賓客羣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他信守諾言,將商地十五邑封給商鞅,而此時秦的關中之地,集小鄉邑聚爲縣,不過三十一縣……便如同朕將整個楚國故地封給某位大臣,你覺得,君臣能相安麼?”

“商鞅爲秦集君權,誅公族,繩宗室,可變法之後,他卻成了最大的封君,足與秦君分庭抗禮,獨立爲諸侯,當時他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棄封邑,退隱告老,第二,便是死!哪怕他未曾得罪宗室,那也是匹夫懷璧!”

商鞅,這個主持了變法的人,實死於他精心爲秦國打造的集權之道,法家給君主獻上一把殺人的刀,卻沒有刀鞘,那把刀,可以指向任何人,包括他們自己!

他就是第一個死掉的法家,也是第一個死掉的“秦吏”,但絕非最後一個。

集權,這就是歷代秦王孜孜不倦的路,從秦孝公開始,到秦昭王時臻於鼎盛,但後來兩代,卻被呂不韋破壞殆盡。

那位來自衛國的“仲父”熱衷分割君權,妄圖讓相權膨脹,實現共治朝堂,他在《呂氏春秋》裡鼓吹:“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還用了一字千金的噱頭,加以宣揚……

呂不韋差點就成功了,那些年宗室、外戚勢力,也在不斷擡頭,眼看秦王們的百年集權,就要毀於一旦。

這也是秦始皇,如此恨他的原因。

可就在那時候,秦始皇讀到了一本書,裡面有一句話,讓他拍案叫絕!

“獨視者謂明,獨聽者謂聰。能獨斷者,故可以爲天下主!”

這話,已經比商鞅的“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更進一步!

秦始皇彷彿找到了知己,大呼:“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等韓非入秦後,秦始皇與之深談,對何爲“君道”有了更爲深刻的理解。

“能使君王集權之術便是道,君貴獨也,道貴一也!”

統一,獨斷,這就是秦始皇施政的基石,爲了統一,他絕不分封子弟,堅持郡縣制,爲了獨斷,他不斷打擊丞相的權勢,昌平君之後的隗、王二相,不過是蓋章用的戳子,以及好看的禮器,等到了李斯、馮去疾,亦毫無爲相者的尊嚴,秦始皇說換就換。

秦始皇踱步到跟前,他與扶蘇的身高差不多,但戴上冠冕後,就顯得更高。

這是十年來,秦始皇第一次對扶蘇說這麼多話。

因爲皇帝認爲,過去的扶蘇,連知道這些事的器量都沒有……

至於現在?呵,在所有父親眼中,兒子永遠是“不成器”的。

哪怕我們成長再多。

他搖頭道:“你倒是學會了投朕所好,讀《韓非子》,用裡面的事來勸諫,但你,卻連朕爲何喜歡都不知道!真是白看了!”

秦始皇是驕傲而自負的,他堅定的意志,是使天下一統的直接動力,若無獨斷,就沒有六國人才歸秦,沒有鄭國渠,若無獨斷,就沒有第二次伐楚。

而他始終認爲,現在做的事情,東伐西討南征北戰,都是高屋建瓴的決策!

而想要完成這些,且不說長生不死,起碼要長壽……

那羣尸位素餐的官吏,那批吵吵鬧鬧的百家,那些鼠目寸光的黔首。

他們關心的只是爵祿高低,蝸角之爭,衣食冷暖,怎會看得懂澤陂萬世的偉業?

憤恨,不解?無所謂,有高人之行者,固見負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驁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衆!

他要做的,是不受任何人牽制的、獨一無二的、爲所欲爲的,真正的皇帝!

今日的這場父子局,信息量太多,扶蘇有些發怔,但他沒有忘記自己今日的目的,爲喜開脫。

“但這,與父皇懲處喜,並無關係啊……”

“你還是不明白……”

秦始皇有些失望,他負手返回陛上:“既然汝等一直與朕說法,那朕便對喜以法論處。”

還不等扶蘇高興,秦始皇便道:“你說喜當以越職論罪,那誹謗罪呢?”

論對律令的瞭解,扶蘇怎可能比得過秦始皇呢?那可是他在手邊把玩數十年的東西啊。

秦始皇將那封害他吐血的奏疏扔到扶蘇腳下,讓他自己看:“這些話,句句皆是誹謗!”

扶蘇撿起奏疏讀了一遍後,亦大吃一驚,喜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大膽……

誹謗罪,這是幾年前新立的一項罪名,任何有損於秦始皇的言行,都必將視爲大不敬,必將遭到最嚴厲的懲處,輕者流放,重者當誅!

皇帝是神,皇帝不會犯錯,皇帝也不能容許任何批評,哪怕是善意的!若放縱它們匯聚到一起,就能敲碎巨人身上的閃爍鍍金,露出凡俗的斑駁銅鏽。

“扶蘇,你現在聽懂了麼?”秦始皇的聲音傳來,是那麼的冷血。

“法者,治之端也,此言不錯,但後面還有一句話,君者,法之原也!”

秦國律法是哪裡來的呢?一開始是公族宗法,後來商鞅入秦,帶來法經,稍加損益,遂有秦律。但這法裡,卻摻雜了君主的意志,秦孝公、秦惠王以此來剷除公族,殺死商鞅,秦昭王也以此賜死白起,兔死狗烹,讓范雎掉了腦袋。

今天,皇帝的意志也融入了律令中,乾綱獨斷,只要他想,隨時可能往律令裡添加條款:誹謗、妄言、挾書等言論罪,也能將服役期限從一年改爲三年,將每年的口賦從一次變成十次。

那樣一來,還有固執的官吏說他帶頭壞法麼?

那樣一來,他們面對這樣的律法,是不是得乖乖執行?

這就叫朕既律令,這就叫言出法隨!

法爲什麼需要變?是爲了便國,是爲了利民麼?

不不不,它不是要讓黎民黔首生活更好而變,而是根據皇帝的大欲而變。

秦始皇對此,無比清楚:

“說到底,法,不過是朕用來駕馭天下的器械,就像衡石,就像方升。”

“而吏,不過是找來操作器械的人,用爵祿換取其忠誠,他們就像弩機上的零件,隨時可以替換”

“你要明白,這千百人裡,沒有誰是不可或缺的。”

“高至丞相李斯,下到區區亭長,皆如此,哪怕是黑夫,哪怕是喜,也一樣!”

每一句話,都震得扶蘇耳廓嗡嗡作響。

他花費半年披掛的甲冑武裝,被秦始皇的利劍輕易劃開,隱約覺得有不妥之處,但卻無從反駁,只能低頭默然。

但秦始皇卻不放過他。

“扶蘇,你以爲,喜的這奏疏,是不是誹謗?”

扶蘇冷汗直冒,說是誹謗,那喜就要罪上加罪,很可能被誅。

說不是誹謗,那就說明,扶蘇也認可喜的話,這個問題,真難回答啊……

更難回答的話接踵而至。

“你覺得,朕若是錯了,需要想堯舜那樣,罪己認錯麼?”

“你覺得,朕沒辦法長生不死麼?”

還有一個問題,秦始皇並非直接問出口。

“你覺得,自己羽翼已豐,這就等不及了麼!?”

……

看着陷入兩難的兒子,秦始皇喉嚨發癢,又想咳嗽了。

他好希望他說是啊,那是期待。

又好希望他說不是,那是不甘。

皇室的父子關係,與一般黔首人家不同,而更像獅子。

哪怕是雄獅,也會有舐犢情深,但當幼獅一天天長大,二者的關係,卻多了敏感和衝突。因爲年輕力壯的孩子,隨時會取代日漸衰老的自己,變成族羣的首領。

動物尚且不甘,會將孩子遠遠趕走,何況是人?

“扶蘇……不敢。”

扶蘇語塞,直到人生第一次與父皇正面交鋒,他才發現,在皇帝面前,自以爲充分的準備,竟如此不堪一擊。

自詡爲深思熟慮,卻顯得無比淺薄。

但他必須回答,這個問題,不止決定了喜的生死。

“若昌南侯在此,他會如何說?”

電光火石間,扶蘇閃過一個念頭,對秦始皇長拜道:

“扶蘇堅信,父皇能長生不死!兒臣願去西域崑崙,爲父皇,尋找西王母邦!”

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631章 演員第443章 紅氅第347章 法術勢第103章 殺意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第871章 不臣之心第69章 人贓俱獲第601章 衛滿第170章 橘與枳第218章 麻衣如雪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773章 二世皇帝第193章 野心與良心第393章 大買賣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245章 除安陸尉第1032章 楚漢第813章 立國家之主贏幾倍?第670章 獨斷第298章 野有遺賢第92章 贈馬第934章 一個就夠了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204章 郡命第298章 野有遺賢第531章 大海啊你全是水!第398章 匈奴第406章 統一戰線第183章 勸降第59章 天狗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871章 不臣之心第338章 叛徒!第275章 楚歌與秦風第446章 撼山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570章 我願世間少英雄!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928章 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第932章 多多益善第67章 踏月而行第104章 謊言第873章 吾不如蕭何第936章 武忠侯是天!第295章 伐蛟取鼉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423章 如果我們的鐵騎繼續向前!第728章 套路第163章 陽城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914章 投鞭斷流第992章 大蟒第787章 權謀第175章 偷樑換柱第722章 國家終於同意給我們發老婆了!第263章 這不是足球……第117章 大時代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476章 得國不正第362章 蘄年宮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879章 竄天猴與二踢腳第976章 祖國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281章 八百年盛衰枯榮第604章 海東第825章 今天下三分第776章 都散了吧(第五卷完)第631章 演員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9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656章 斧鉞之誅第851章 伊尹周公之事第1011章 抵足而眠第323章 王、蒙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802章 左列鍾銘右謗書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五月寫作計劃,以及爲《秦吏》完結前最後求次月票。第214章 郡守騰第648章 蠱禍第487章 句芒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714章 上下一日百戰第404章 國之大事第755章 尉即墨攜民渡江第427章 磧裡徵人三十萬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377章 戍卒叫第261章 堅壁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524章 說出來就不神了第778章 張耳陳餘第501章 安得不死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