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不許笑

bookmark

三月下旬時,黑夫還真履行承諾,給了馮敬一條小舟,放他回江北去了。

馮敬和兩名親兵劃了半天船,方至夏口,才上岸,就被一支秦軍斥候所縛,送到夏口秦軍大營處,見他老爹馮毋擇。

“事情就是這樣,我離開時,黑夫使安陸之民南下,前往百里外的沙陽鄉(湖北嘉魚),以就州陵之糧,兒乘船時,還看到一支兵卒,打着其旗號,往東而去……”

但馮敬才說完自己所見所聞,馮毋擇就冷冷道:“軍律有言,自將自千人以上,有戰而北,守而降,離地逃衆,命曰國賊。身戮家殘,去其籍,發其墳墓,暴其骨於市,男女公於官。”

“都尉馮敬,奉命守安陸而降,全軍半數覆滅,更被黑賊所俘,僅以身還,是爲國賊……”

他指着愛子,咬牙道:“老夫爲將軍,不可棄軍自戮,只能將己罪報予咸陽,待新將抵達,方能伏罪,今日且先將這國賊拖出去,斬了!”

“馮將軍,不可啊!”

一時間,幕府之下,滿帳將吏皆下拜爲馮敬求情。

“將軍,是黑賊狡詐,與奸民一起,裡應外合取了安陸,換成吾等,那一仗也必敗無疑。”

“是啊,還請將軍繞了馮都尉!”

馮毋擇卻陰着臉,對諸吏的求情無動於衷。

十餘天前,他率軍追擊叛軍賊民至安陸,救出了四千名被剝得赤條條的兵卒,沒想到的是,這些人才入軍中,惶恐之餘,就散播起黑夫告訴他們的“始皇帝已崩,奸臣逆子弒君篡位”的消息,頓時引發了慌亂。

對秦人而言,得知始皇帝崩逝,彷彿是天都塌了,士氣大跌。

馮毋擇只能令軍法官斬殺散播“謠言”者百餘人。

“勿要聽亂臣賊子之言!”

“陛下尚在!已歸關中,將調撥大軍南下平叛!”

這是馮毋擇已知的,唯一能讓三軍維持戰鬥力的說辭,秦卒像是太陽落了後,在黑暗裡的迷茫的孩子,他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接受這件事。

但接着,馮毋擇又隔着夏水被黑夫一叫喚,搞得好像是他故意放黑夫和安陸人離開似的,連監軍也投來了懷疑的目光。

如今黑夫“信守承諾”將不成器的兒子放歸,這下更說不清了,若不殺馮敬,非但三軍狐疑,人心大亂,連咸陽方面,也會懷疑起馮毋擇來!

馮敬知道父親的難處,下拜稽首,淚流滿面道:

“若能以孩兒頭顱,換得三軍士氣復振,換來父親清白,兒願赴死!”

說着,他便毅然起身,隨軍正出了營帳。

求饒之聲更大了,連外面的兵卒也紛紛高呼。

馮毋擇枯坐許久,在軍法官再度入帳請示,到底殺不殺時,終於還是嘆了口氣。

“也罷,也罷。”

“且讓他多活幾日,將馮敬拷上桎梏,送回咸陽,請陛下及御史大夫論其罪罷!”

馮毋擇雖忠於職守,但最終還是“父親”的身份佔了上風,不忍心做出以父殺子的事來。

草草處理完兒子後,馮毋擇召集衆都尉進行軍議。

三月上旬,大軍在安陸撲了個空後,馮毋擇遂移師夏口,今已駐十餘日矣。

夏口是十多年前,爲了讓南郡與豫章通航而建的。此邑在荊江之北,依山傍江,開勢明遠,馮墉籍阻,高觀枕流,正對沔口,實爲津要,是江漢的樞紐要害,在武昌營設立下更爲重要。

之所以久久頓兵此處,是爲了與上游數十里外的黑夫對峙,監視其一舉一動。

但馮毋擇不得不承認,安陸之戰後,這場戰爭的主動權,已完全掌握在黑夫手中。

夏口舟師在武昌之戰裡遭到重創,無法一次性運載數萬人渡江。馮毋擇因爲擔心會遭到半渡而擊,故不敢去江南主動進攻,只能盯着黑夫舉止,打後手。

就在這時間的飛逝中,南方的壞消息,接踵而至。

首先是長沙郡徹底失去聯絡,李由生死未卜。

接着是九江郡方面來報,說發現豫章郡北部幾個縣已投靠了叛軍,想來南昌也丟了,豫章全郡已失。

接着是衡山郡來報,說邾城對岸的鄂縣有武昌營亂兵作祟,已佔領縣城,更有賊人稱“楚王”……

“是黑夫所爲。”楊熊一口咬定。

楊熊認爲,馮將軍可不能白白背黑鍋,遂有樣學樣,在軍中宣揚起黑夫的“罪行”來。

“亂臣賊子黑夫,先詛咒陛下崩逝,妄言有遺詔,還要靖難誅奸?不過是幌子,他唆使武昌營之兵橫行鄂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更擁立‘楚王’,不是造反作亂,還是什麼?”

說歸說,但因爲馮毋擇疑心鄂城之亂是黑夫的誘敵之計,沒有派一兵一卒去救鄂縣之患。

不過,眼下形勢又變了,昨天剛送來的消息表明,那些佔據鄂地的亂兵,跟黑夫還真不是一夥的。反倒是一支打着“武忠侯”旗號的軍隊從沙羨出發,擊敗亂兵,並殺死了“楚王”。

馮毋擇老臉有些發紅,楊熊則渾然無事,稟報道:

“如今,彼輩與豫章叛軍合流,聚集在鄂地,衡山郡守說,營地連綿數裡,恐有三萬之衆,正在伐木作筏,欲渡江東擊,還派人以流水傳簡書,招降邾城……”

“這便是眼下的形勢。”

馮毋擇掃視衆都尉:“二三子以爲,大軍當如何調度?”

“當救邾城!”

衡山郡尉立刻說道:“先前楊熊燒了武昌營數十萬石糧秣,使得江南缺糧,黑賊有軍民近十萬,人吃馬嚼,所費甚多。邾城是衡山郡首府,存有不少糧秣,爲解軍乏,黑賊欲就近奪取邾城,決不能使之得逞!”

楊熊也出列道:“不止如此,邾城境通接淮南,襟帶江漢,臨深負險,屹爲雄鎮。於九江郡而言,亦有脣齒之衛矣。然隔在江北,內無所倚,若制馭失宜,使賊入其郊,則恣荼毒焉,黑賊以此爲渡口,可長驅直入,向東寇亂九江郡!”

衆吏都傾向於去救邾城,但馮毋擇卻默然良久,目光只在地圖上,荊江東、西之端看來看去……

東端是邾城,西端,是南郡首府江陵!

軍情如火,瞬息之間,必須做出判斷!

最後,他纔開口道:“黑賊亦爲當世名將,善用兵,奪武昌,擊安陸,喜歡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兵法有云,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老而彌堅的武信侯擡起頭,冷笑道:“老夫被他騙了兩次,但不會有第三次!汝等以爲,黑夫想打的,真是邾城?”

……

三月下旬,黑夫已安排安陸那一萬民兵帶着老弱婦孺南徙沙陽堡,以避夏口馮毋擇軍突襲,又使季嬰帶着五千人北上雲澤,執行另一項特殊任務。

而他自己,則帶着改編後最爲壯勇的兩萬五千人,離開了州陵縣,來到了縣西,一處叫“烏林”的偏僻小鄉。

大軍來到鄉邑後,投降黑夫的當地縣尉稟報道:“武忠侯,烏林以西,自是復無人居,但見雲夢之間葭葦彌望,當地人謂之百里荒。自此陂澤深阻,常有虎狼犀兕出沒……”

黑夫頷首,數百年後,一個叫曹操的人在此屯兵,並橫槊賦詩,不可一世。

但赤壁之戰後,曹某人卻又從烏林狼狽西逃,逃亡的終點正是江陵,而連接江陵和烏林兩地,只有漁夫、獵人、野獸才知曉澤中小道,斷斷續續,長約兩百里,被稱之爲……

“華容道!”

嚮導向西指道:“從此道可至華容縣也,再往西渡過陽水,便能抵達郢縣、江陵。”

曹操要逃回江陵,走華容道是最捷徑的路線。

而對想要聲東擊西,奪取江陵的黑夫而言,這也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黑夫就喜歡從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地方,對中心城市發動突擊!

但在率軍踏上這條泥濘荒蕪的小道前,黑夫卻對將士們三令五申,下達了一道讓人匪夷所思的軍令:

“不許大笑!”

……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566章 焚舟破釜第745章 戰長沙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906章 新秦第667章 換相第36章 可願爲吏?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1018章 韓信之信第504章 真到假時時假亦真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300章 不可與之爲敵第660章 待我長髮及腰第972章 呂澤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992章 大蟒第530章 成王敗寇第939章 胠篋第225章 盡地力之教第907章 中國合則強分則弱第902章 男兒何不覓封侯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220章 上巳節第912章 江東子弟今雖在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380章 秦頌第743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中)第759章 聲東擊西第516章 擇世所需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114章 然足下卜之鬼乎?第623章 往事第544章 暴力強拆第304章 六百石第164章 上醫醫國第155章 樑崩第76章 榮辱之責在乎己第805章 兔死狐悲第214章 郡守騰第829章 五世相韓第899章 體面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182章 鮦陽第343章 滑稽第331章 起土驪山隈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402章 俠以武犯禁第218章 麻衣如雪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360章 有妻如此第644章 武昌第710章 始皇帝死而地分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184章 你可認識黑夫?第377章 戍卒叫第355章 宰之第523章 挖坑第876章 武城第868章 昭穆第742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上)第921章 誅惡第935章 夥頤第139章 張蒼第367章 夸父逐日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317章 六王畢!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506章 儒法之爭第848章 深海第544章 暴力強拆第847章 蠟封夜半傳檄第891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508章 兼易凝難第956章 肱股羽翼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280章 國之將亡第667章 文明第672章 驕傲第289章 與時變化第675章 按圖索驥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591章 輔助第118章 大梁第688章 將軍第754章 廣闊天地第411章 我多陰謀第833章 北風捲地白草折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563章 大復仇第1002章 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