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三楚

求賢令一出,郡祭酒的廳堂外便擠了不少人,有看熱鬧的,也有躍躍欲試的。那些過去不曾任官,也沒個好出身,無人舉薦的江陵布衣士人們相互謙虛,看上去十分揖讓,實則仍有些猶豫。

站在廳堂門口,舉起寬大的官袍袖子,陸賈開始了現身說法。

“我本壽春布衣,淮南儒生,因犯了挾書律,被遷於南方,在嶺南密林裡填溝壑,差點淪爲隸臣,直到君侯南征,這才舉我於牛口之下……”

這幾年來,他在武忠侯身邊,一路從斗食的書吏,到百石主薄,再到四百石長史,最後成了今日君侯幕府文官裡,僅次於蕭何的地位,南郡祭酒,官居六百石。

可以說,陸賈就是雖然出身布衣,卻因爲“能出長策”,而得到重用的最好例子,武忠侯讓他來做擇取民間布衣之士的祭酒,真是再合適不過。

門客數人有些吃驚:“上吏真是儒生,也能任吏?”

陸賈亮出了被他摩擦一宿的綬印,卻見是黑綬,三採,青赤紺,淳青圭,繫着亮錚錚的銅印,果然是六百石的官!

“只要有才學,能助君侯靖難成功,不論身份、學派、籍貫,唯纔是舉!”

這一句唯纔是舉,讓不少人打消了疑慮,開始紛紛上前,“毛遂自薦”起來。

但更多的人,踱步幾個來回,還是縮了頭。

畢竟武忠侯的紅旗能打多久,還是個疑問,萬一他靖難不成反被朝廷消滅,到時候清算起來,做過武忠侯官吏的人,豈不是都要倒黴?

這些江陵布衣們不論進退,陸賈都看在眼裡,他也明白,黑夫要招納的,是些什麼人。

儒生、黃老、縱橫、名辯、兵家,被排斥在秦朝體制外的諸子百家之士!

這些百家之士,在戰國時,可坐而論道,家裡貧寒的,也能充當封君食客,若真有才學,便能成就像馮諼、侯嬴、毛遂、蔡澤那樣的大名。

但在秦朝體制下,即便丞相、徹侯也不許大規模養士,百家遭到打壓,官府唯尊法官獄吏,這些布衣之士頓時沒了生計。

但他們總得活下去啊,要麼像那個“本好黃老”的陳平一樣,放下老本行,老老實實學律法,試爲吏。要麼就似陸賈一般,在夾縫裡求生存,靠幫人抄書、寫信維持生計,還會一不小心因私藏了詩書,被緝捕論罪。

最慘的如韓信,學的是兵家之流,卻因貧賤無行,不得推舉爲吏,只能四處混飯。

當天下大亂,這些人是推翻朝廷最積極的參與者,捋着袖子,卯足了勁參加造反,原因無他,還不是秦朝的官府裡,沒給他們一個合適的上升渠道。

黑夫決定吸取教訓,給這樣的人留個後門。

“亂世將至,統治地方的秦吏法家是重要,但其餘的人才也不能少。”

不指望能再逮到韓信、陳平那樣的大魚,但一般的說客、謀士,黑夫也十分急需。

爲行人勸降郡縣,任幕僚出謀劃策,多的是他們的用武之地。

就算江陵招不到,其他地方的有心人聽聞後,亦會前來投效,只希望那些楚漢奇謀之士,也盡能入其榖中。

陸賈也認爲,江陵基本找不到這樣的人,畢竟已入秦數十載,百家凋零。

“衡山郡那邊,可能還多一些。”

但響應號召來的人,還真不少,可惜都是些好虛言的,學了點皮毛就自以爲是高才絕倫,真有才學的,幾乎沒有。

“要在一堆魚目裡找到一顆珍珠,何其難也……”

安排十幾個言談平平的江陵布衣去軍中各部門,從斗食書吏做起後,陸賈打算結束今日“招賢”。

卻不想,門外又有一個頭戴高高儒冠的人探頭探腦,往裡面窺探,吸引了陸賈的注意力。

陸賈來江陵這麼多天,從未見大街上看到一頂儒冠,只因此地早被秦統治數十年,儒以文亂法,早就被官府打壓驅逐殆盡了。

等這人上堂後,陸賈見其四十上下,面容黑瘦,比自己略老,留了長長的鬍鬚,但未經梳理,有些凌亂。

“汝何名?”

那人露出一口黃牙,作揖道:“小人隨何。”

“隨何?”

陸賈沒聽說過,又問道:“我竟不知,江陵亦有儒者?”

隨何道:“小人並非江陵人,而是隨縣(湖北隨州市)仄陋之士。”

“是南陽郡的人啊。”

陸賈點了點頭,也未細究外郡人怎麼跑江陵來了,接着問:

“你學的是八儒之中,哪家的學問?”

隨何卻道:“所學甚雜,也並非大家,恐上吏不知,不值一提。”

這下陸賈有些警惕,心想:“此人莫不是知我學儒,而先前諸士又被黜落甚多,故意戴了頂儒冠,想要套近乎罷?”

於是他便故意考校隨何,侃侃聊起詩書來。

沒想到的是,這隨何口上謙虛,說自己學識淺,但不論陸賈說什麼,卻都能接得上,甚至還引用了不少儒典裡的故事,更能旁徵博引,顯然是個博學之士!

陸賈許久未與同好之人相談,這下一發不可收拾,二人竟說到夜色將暮,隨何肚子餓得咕咕叫,陸賈才反應過來。

“糟了,只顧得聊詩書,卻將正事忘了!”

這隨何雖深得他所好,但若只會空談詩書,無奇謀長策,依然只能做書吏。

於是陸祭酒正襟危坐,問道:“隨何,如今君侯初定荊州,你可有一謀半策,能助君侯治理地方,靖難功成?不妨與本祭酒聽聽,若是中肯,定當將你舉薦給君侯!”

隨何再拜:“小人的確有一策,若武忠侯納之,可使君侯盡得三楚之地!”

……

四月初七,秦始皇離開人世整整兩個月,江陵天氣晴朗。

黑夫派出去的四支偏師才走了短短三日,已是捷報頻傳。

先是利倉已迫降竟陵,已率軍渡過漢水,和在漢東打游擊的季嬰取得聯繫。

接着,吳臣回報,說已奪枝江,正帶人趕往夷陵。

滿也控制了孱陵,正召集夷道的巴人君長開會,向他們傳達武忠侯的問候……

唯獨當陽縣尉拒降,共尉正在攻打,說城池旦夕可下!

就在黑夫忙完軍務後,陸賈帶着一人來見,說是求賢兩日後,找到的唯一人才。

短兵親衛搜了一遍身後,這才讓隨何靠近黑夫辦公的小院子外牆十步處,隨何上下打量這窄小陳舊的院落,不住點頭。

“快進來。”

陸賈出現在門口,向隨何招手,又穿過密集的護衛,引他來到後院,黑夫正坐在這裡,忙了一早上後,閉目養神。

隨何行了三拜重禮:“小人隨何,拜見武忠侯!”

黑夫睜開了眼:“還真是隨縣口音。”

隨縣便是古代的隨國,與安陸相鄰,只隔着兩天的路程,翻過橫尾山就是,口音相近。但因爲隨縣直到二十年前才被秦奪取,在行政劃分上,不歸南郡,卻屬於南陽郡。

“爲何行此重禮?”

隨何道:“君侯身居高位,方獲大勝,卻不驕不躁,居於陋室,甘之如飴,有堯舜禹的仁王風範,小人此禮,拜君侯之仁儉。”

“油嘴滑舌,倒與陸賈很像,難怪他挑中了你。”

黑夫皺眉,問道:“你一個隨縣人,本該受戶籍限制,怎麼跑到江陵來投?”

隨何道:“小人本是隨縣之窮儒,正在服戍卒之役,隨一衆南陽人押送糧秣到南郡來,駐於江陵。”

在秦朝,儒生和贅婿、商賈一樣,也是服役優先徵發的對象。

他略一頓後又道:“上個月時,聽聞君侯取了安陸,又攜民渡江,我當時便篤定,君侯稍後定會來取江陵……”

黑夫問道:“何以見得?”

隨何笑道:“因江陵乃西楚都會,得江陵,便可盡取西楚!”

黑夫卻搖了搖頭:“事後之言,不足爲奇,倒是陸賈說,你有一策,可使我盡得三楚之地?”

所謂三楚,乃是對楚國故地的稱謂,按照方位不同,以淮北沛、陳、汝南、南郡、彭城等地爲西楚;彭城以東的東海、吳、會稽爲東楚;九江、衡山、江南豫章、長沙爲南楚。

總之,便是禹貢裡荊、揚兩州之和,再加上大半徐州,佔了天下三分之一。

以韓信之才,也只認爲當“先取荊州爲家”,尚未提出後續的戰略,這隨何一張口就大言不慚,也不知信口雌黃,還是真有依憑呢?

黑夫看了一眼陸賈,陸賈微微點頭,卻也有些緊張,看來這隨何的計策,他是認可的,但卻不知黑夫認不認。

於是黑夫笑道:“那就且聽你說說吧。”

隨何得了允許,便說道:

“想要奪取三楚,說難也難,君侯身被堅執銳,親冒矢石,四渡雲夢,鏖戰兩月,眼下也不過奪了半個南楚,小半西楚,若想靠兵鋒全取三楚,恐怕要一年半載……”

“但說易,卻也易,用吾之策,可使楚地月餘之內猛然色變,皆雲集響應,羸糧而景從,天下三分,可得其一!”

黑夫來了興趣:“說下去。”

隨何道:“小人竊以爲,君侯打錯了旗號,靖難,不足以號召楚地人心,想要各地雲集響應,應當立一位楚王,復楚國社稷!”

……

“立一位楚王?”

黑夫聽罷,冷笑了起來,看向陸賈:“這就是你爲本侯招來的‘大才’?”

陸賈有些慌張,連忙下拜頓首,冷汗直冒。

他早就知道,隨何之策,君侯恐怕不會喜歡,但事到如今,只能硬着頭皮挺到底了。

畢竟隨何的想法,也深得陸賈這個淮南楚人之心。

陸賈爲隨何請命道:“還請君侯允隨何將話說完!”

“不必聽了。”

黑夫卻指着隨何道:“汝可知,上個月時,有武昌營叛逃屯長名爲葛嬰者,用了和你一模一樣的伎倆,攻下鄂縣後,在當地找了鄂君的後人,名爲襄強者,立爲楚王,復了那楚國的社稷。”

“可他們非但沒等來三楚之地的雲集響應,卻等來了我的大軍討伐。襄強做了僞楚王不過三日,便被我的都尉東門豹殺死,身首異處,掛在城樓上!”

“腐儒之言,誅心之論,若聽了你的,我恐怕也會落得一個下場,垣雍,將此人綁起來,下獄!”

垣雍帶着兩個短兵拖拽隨何,隨何卻死死抱住廊柱,將接下來的話一口氣說完:

“我說的立王,不是立他人爲王。”

“而是君侯自己,自立爲楚王!”

第339章 宿麥第692章 建木高百仞(二合一)第964章 越兵第133章 劉季第558章 螳臂第172章 秦墨第485章 松柏之凋第794章 欲以自重第845章 遺臭萬年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132章 不更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240章 內間第364章 開邊意未已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184章 你可認識黑夫?第54章 衷第115章 在鄢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315章 入關第109章 羔裘第122章 積粟第97章 足跡學第786章 萬人敵第592章 貓鼠第811章 誤會第142章 千古奇冤?第443章 紅氅第83章 可疑第23章 軍訓開始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200章 金麟豈是池中物?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983章 隨波逐流第1章 士伍,請出示身份證!第124章 攻權第572章 君臣第256章 王翦第795章 奇貨可居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91章 輪到誰了?第846章 誰當其罪誰其賢第211章 省人力十倍!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122章 積粟第198章 官大夫第830章 我看你骨骼驚奇第296章 趙佗第168章 烽火連三月第481章 祭酒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397章 駿馬第562章 人禍第986章 出關(上)第66章 監守自盜第998章 驅虎吞狼第610章 商社第186章 材士第582章 任將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963章 泥潭第549章 大索十日第945章 癡兒第221章 青青子衿第1031章 扶桑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47章 秦之律令第925章 如烹小鮮第36章 可願爲吏?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351章 蒙恬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1022章 驕兵必敗第171章 破楚策第535章 智臣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第34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667章 文明第366章 解夢第51章 安心在外第285章 秦王(中)第795章 奇貨可居第975章 鄭韓第123章 任俠第67章 踏月而行第896章 若爲自由故第864章 亡秦者第652章 脫穎而出第141章 陳平第621章 天罰第268章 潁水爲之不流第936章 武忠侯是天!第589章 毒士第920章 鹿馬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35章 秦國沒有豆腐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