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

bookmark

幾乎就在王賁定下平南戰略的同一時刻,郢縣,武忠侯那個著名的小院子裡,當黑夫讓衆人暢所欲言,提出未來的計劃時,幕僚、都尉、司馬們幾乎吵得炸開了鍋!

剛從南方帶人抵達江陵的徐福立刻道:“如今除了洞庭郡尚未歸附外,君侯已全取荊州。徐福以爲,當利用我軍樓船可從番禺走海路的優勢,讓尉陽都尉從水路出發,進軍會稽,奪取江東!”

別部司馬陳嬰也不甘示弱:“聽聞近來淮南多叛亂,當乘此良機,進軍楚地,陳嬰不才,願爲君侯取東海郡!”

“東海郡是陳司馬的故里,司馬自然是想回去了,但吳臣以爲,應該先從夷陵向西進軍,取魚復,再攻擊巴蜀,迎回君侯夫人、君子。”

拿下當陽縣後,折返來稟報的共尉提議更是誇張:“汝等都錯了,應該立刻北上,奪取鄢縣,再攻南陽,進逼武關,一直打進關中,打到咸陽去!”

就連早年被蕭何帶來,有些口吃的泗水郡人周昌也最後道:”昌,昌同意陳嬰司馬之言,願在拿下九江後,渡淮爲君侯取,取泗水郡……“

在一衆力主大肆進攻擴張地盤的人裡,卻響起了一個理智的聲音:

“下吏以爲,如今之勢,南征軍宜守而不宜攻……”

衆人回頭一看,卻是衣冠楚楚,剛被黑夫任命爲“南郡守”的蕭何。

徐福首先質疑:“守?蕭郡守,眼下正該乘着江陵之勝,君侯威震南方,擴大戰果,豈能一味固守?”

衆都尉、司馬一臉不以爲然,認爲蕭何一介文士,太過保守,但黑夫讓蕭何說下去。

蕭何朝黑夫一作揖:“雖然君侯身爲南征軍主將,曾將兵十五萬之衆,且舉事之後,幾次都號稱南征軍十萬大軍已至。可實際上,君侯和衆都尉也清楚,就算把安陸所有男丁兩萬人都算上,目前大江以北,君侯手裡能用的兵員,也不超過七萬人……”

這倒是實話,南征軍雖衆,但因爲舉事前幾乎都集中在嶺南,所以陸續北上,所費時日良多。

跟着黑夫打贏江陵之戰的三萬五千人中,除了韓信尚帶着一萬人鎮守江陵,看管萬餘俘虜外,其餘都分散到了夷陵、當陽、竟陵、安陸等地,去實現黑夫“全取南郡”的計劃。

衡山郡那邊,東門豹、安圃有萬五千人,剛奪取邾城。

近日,又有周昌、陳嬰、徐福等人帶着兩萬人北上……

“嶺南越人已發覺南征軍北調,一些部族酋長蠢蠢欲動,必須留下數萬戍守,故秋收前能北上的,不超過三萬人。”

加起來十萬大軍,這就是入冬前,黑夫手中兵力的極限了——他的政治承諾,得到秋後才能見分曉。

蕭何道:“縱有十萬之師,但若真如方纔諸都尉所言,又要守住荊州,進取南陽,威脅關中,又要取巴蜀,又要佔江東,還順便得攻取九江、東海、泗水,真要一一實行,休說十萬,就算二十萬也不夠啊!”

“如今國分南北,將軍以南與北戰,不論是戶口還是兵員,都大不如關中,這時候盲目擴充地域,只會使兵力分散,而新佔郡縣又無法及時徵調當地人參軍,一旦朝廷大兵來伐,容易被各個擊破。”

他將分散的五指捏成拳頭,看向衆人:“故兵與其分,不如合!主力必須留下,做好守禦朝廷大兵的準備,頂多能選兩處派出偏師,且不可超過萬人!”

“蕭郡守之言有理。”

黑夫算是明白,爲何歷史上,蕭何會被稱之爲“功人”,而其他人只是“功狗”了。

打獵時,追咬野獸的是獵狗,但發現野獸蹤跡,指出野獸所在地方的是獵人。僅能捉到野獸的確有驍勇之功,但發現野獸蹤跡,指明獵取目標者,亦有謀劃之功……

黑夫手下不少將尉都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犯了左傾激進主義的錯誤,眼裡只剩下前方的獵物,卻忽略了一件事:

與北方相比,南方就是個弟弟!

局勢依然是敵強我弱,朝廷極有可能徵調二三十萬大軍南下,如何應對,纔是重中之重!

不過,依然有都尉司馬不服:“按照蕭郡守的意思,吾等就什麼也不做,等在江陵了?”

這時候,從軍議開始後,一直沉默不言的一人接過了這個問題:“當然不是,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有時候需要以守爲攻,有時候,亦可以攻爲守!”

卻是屢立奇功,已不敢有人小覷的韓信。

他出列朝黑夫拱手道:“兵法雲,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此君侯之所以大勝馮毋擇。”

“而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這應是吾等禦敵之法。旬月之內,朝廷便可能發大兵來伐。而敵欲南下攻南郡,有三處必經之處,皆爲險要,能以一敵二,我軍務必搶先奪取……”

“看來韓都尉這些時日在江陵休整,並未閒着啊。”

黑夫露出了了然的笑意,說起來,還是他讓人將江陵所藏的圖籍統統送去給韓信的,還大言不慚什麼:“韓都尉已爲高吏,不可不學!”

韓信辭以軍中多務,黑夫卻道:“豈欲君治學爲博士邪?但當涉獵,知山川地理,本侯也出身黔首,卻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

韓信這才靜下心來看了半個月圖籍,果然對行軍用兵有所裨益。

黑夫讓人攤開地圖:“是哪三處,且一一道出。”

小院子裡,衆目睽睽之下,韓信手持竹棍,點着江陵以西道:“其一爲夷陵(湖北宜昌),此地扼三峽及巴蜀東進之路,君侯已派吳臣司馬取之,自不必說。”

“不過我以爲,光奪取夷陵還是不夠安全,夷陵以西,巫縣(重慶巫山縣)也劃歸南郡,當繼續進軍,攻佔江關(重慶奉節縣)。”

“江關乃巴國與楚國相攻時,楚國所設,爲夷陵上游,亦巴蜀之東門也,入江關,則已過三峽之險,奪巴蜀之口矣,就算朝廷令巴蜀造樓船,欲重複司馬錯伐楚故事,只要江關在我手中,亦不足懼也!”

見黑夫不斷頷首,韓信大受鼓舞,棍子旋即北指:

“其二爲鄢縣(湖北襄陽),我近日在江陵觀察圖籍,發現鄢縣與南陽一樣,實爲南北之腰膂。對南方來說,鄢縣去江陵步道五百里,勢同脣齒,無鄢縣則江陵受敵。故昔日白起拔鄢,則楚不能守郢都。”

“對北方也一樣,此乃水陸之衝,北接宛、洛,平塗直至,我軍得之,亦可以圖南陽,威脅武關!”

在韓信預想中,鄢縣,這裡田土肥良,桑梓遍野,帶以漢水,阻以重山,就是日後禦敵的完美戰場!

“上一次鄢之戰,武安君完勝,可這一回,不論北邊來的是誰,韓信必將改寫南北之爭的戰果!”

如此想着,他的手又往鄢縣以東一指:“其三爲冥厄(河南信陽市)。”

“冥厄三塞,爲大隧、直轅、冥厄,乃春秋時楚國所建,隔絕淮漢。吳人不能破之,只好改走淮汭。而楚國亦憑藉此三塞,抵禦秦國數十年之久。秦逾冥厄之塞而攻楚,不便,我聽說,直到項燕戰死,冥厄才最終告破……”

韓信以爲,雖然朝廷主力肯定會走武關、南陽來伐,但也不排除從關東發偏師,走冥厄襲擊安陸、衡山的可能。

“這便是月餘之內,我軍務必攻取的三處,而不是什麼九江、東海,更不可能孤軍直趨武關。”

蕭何與韓信的戰略分析十分得當,衆人都被說服了,黑夫心中亦暗喜:“三傑得其二,儘管知道南方實力大不如北方,但我心裡就是踏實啊。”

不過,作爲領導,這時候就得露一手,顯示一下自己其實也知道,只是故意不說,要讓屬下們表現。

於是黑夫輕咳一聲道:“韓都尉之言雖有理,但畢竟是外鄉人,對本地衝要的瞭解不夠,鄢縣與冥厄自是必守,但兩地中間,還有一處也要拿下!”

韓信一愣:“莫非是隨縣(湖北省隨州)?”

黑夫頷首:“然也,出冥厄可以兼潁、汝,出鄢可以規宛、葉,此言不假。然冥厄、鄢縣之鎖鑰,隨實司之。春秋時,漢東之國,隨爲大。楚武王經略中原,先服隨,而漢陽諸姬盡滅之。又其地山溪四周,關隘旁列,幾於鳥道羊腸之險,實是用兵行險之所,我軍必先取之!”

韓信還在思索,身後的蕭何卻已拜服:“君侯心中果然已有良策!”

“君侯心中果然已有良策!”所有人都隨聲奉承。

如此一來,東邊有淮南蜂擁而起的復國者,西邊控制夷陵江關,北面將戰線推進到鄢縣、隨縣、冥厄,都是易守難攻之地,這三個地方拿下後,被動的防守,就成了主動的防守。

繼“先取荊州爲家”後,新的戰略已出,那就是“北奪鎖鑰以爲固”,在青黃不接,糧秣不足,且南征軍兵力沒有全完集結前,先以守爲攻。

但黑夫又道:“不過,在守禦之餘,的確可以讓豫章郡向東發兵,略取鄣郡丹陽地,再讓尉陽與鎮守閩中的吳芮,水陸並進出兵會稽郡,全取江東!”

衆人皆以爲然,在旁人聽不到的時候,黑夫暗暗嘀咕:

“江東子弟多才俊,那八千子弟,若能歸順於我就好了……”

……

在軍議完畢後,軍正去疾卻又過來,向黑夫稟報了一件事軍法官們注意到的事。

“下吏初來江陵,但卻發現,不少駐守此地的南征軍士卒,尤其是江陵人,在大勝歸鄉之後,滿足於與親人團聚,都有些懈怠了。”

“而從其他諸縣亦得知,不論是當陽、夷陵、竟陵,哪怕是君侯的故里,剛剛被利倉司馬光復的安陸縣,軍中各縣籍貫的兵卒聽說家鄉已在南征軍控制下,欣喜之餘,或多或少,都萌生了卸甲歸田的想法……”

“卸甲歸田?”黑夫皺起眉來。

去疾笑道:“畢竟他們一直心心念唸的,就是回家,如今到了家門口,難免懈怠,更何況,君侯承諾田租減免,大夥都盼着回家種田去。”

黑夫頷首,他手下的兵多是小農出身,即便高層把”靖難“喊得震天響,即便都尉、司馬們也在“公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雞湯下,摩拳擦掌想幹一番大事。

但對普通士卒而言,誰想過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的日子呢?

回家,料理熟悉的田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老婆孩子熱炕頭,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這是他們從入伍那一刻起的夢想……

但這小小的夢想,卻足以致命!

上層在犯“左傾激進主義錯誤”的時候。基層士卒卻也犯了“右傾安樂主義錯誤”,以爲打下南郡就完事了,可以馬放南山,任由兵甲生蝨!

去疾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勸道:

“君侯,再這樣下去可不行啊,若是士卒們滿足於歸家,不願再北上征戰,吾等隨時可能遭到咸陽發大軍鎮壓,若是戰敗,全家老小的命都沒了,哪裡還有安寧的日子可言?”

但黑夫可承諾過,要帶他們回家的,並非人人都是大禹,是聖人,能三過家門而不入啊。

黑夫默然半響後,說道:“且將我的話轉告三軍將士,再召集衆人,我要親自與他們說道說道……”

去疾肅然:“敢問君侯,要傳什麼話?”

黑夫笑道:“靖難尚未成功,袍澤仍須努力!”

……

PS:咳,時間不夠了,這一卷貌似明天(2月18號)才能結束,哈哈哈……

第28章 旬日演兵第429章 父親第6章 搶功的第157章 黍離第675章 按圖索驥第669章 君道第412章 拍案叫絕很抱歉,晚上的一章鴿了第178章 項燕第727章 這鍋真黑!第59章 天狗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112章 今亡亦死!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174章 表演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129章 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第349章 勞動人民的智慧第419章 善爲誘兵以冒敵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637章 鳥上青宵(第四卷完)第858章 三呼第378章 衣食足而知榮辱第335章 巨利甘若醴第8章 咱們法庭上見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886章 影子第565章 惡名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624章 快活第15章 長見識了第850章 一手獨拍疾無聲第455章 除惡務盡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101章 非尋常之輩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820章 信第19章 較勁第627章 極盛第880章 小心後面第680章 玩蛇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324章 王在法上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720章 總有一天我的生命將抵達終點第743章 一人可當十萬兵(中)第657章 吃瓜第1005章 嘗麥第718章 有人貴爲公子第640章 一飯第1031章 扶桑第875章 萬事俱備第136章 擺闊第25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3章 爵位難得第17章 失期當斬?第361章 奸生子第108章 張子房第593章 海圖第263章 這不是足球……第99章 邦亡人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373章 羊圈第30章 第一第960章 強渡第960章 強渡第491章 天下無事第466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564章 儈子手第613章 胡亥第15章 長見識了第644章 武昌第222章 抄個屁!第204章 郡命第480章 三傑第518章 木秀於林第67章 踏月而行第772章 招魂第293章 二十五年第495章 虎女焉能嫁犬子!第467章 蕭何第680章 玩蛇第397章 駿馬第110章 入學第873章 吾不如蕭何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14章 立小功得微名第20章 寧爲雞口第976章 祖國第624章 快活第688章 將軍第158章 受金第1033章 最後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