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北有強胡

bookmark

夏曆一月初,烏氏倮出奔河西草原之時,項梁叔侄仍在數千裡外的漠北單于庭。

雖然漠北苦寒,雪化了又落,但即便是草原深處的河流,也漸漸冰消雪融,有了流動,牛羊馬匹也躁動起來,爲配對鬥得頭破血流,你便可知,春天已至。

這幾日,是匈奴諸長小會單于庭,奉獻牛羊馬匹,對上天及日月進行祭祀的重要日子,也是決定冒頓單于是否要與“楚國”結盟的關鍵時刻!

匈奴部落如約前來,包括浩浩蕩蕩三萬名匈奴騎手,以及難以計數的婦孺奴隸,他們帶着爲數衆多的牲口,紮營於單于庭附近,駱駝和氈帳圍成了一座城池。

氈城之內,爲了從北地郡北上匈奴,活生生被寒冬凍掉一隻耳朵的項梁,此刻正裹着皮襖,回味自己的人生坎坷。

楚國滅亡時項氏遭重創,父親和大兄戰死,他雖逃過一死,但也被遷往關中,幸好上下打點,日子還過得去。

但光自己低調沒用,家裡的幾個兄弟盡給他惹事。幾年前,項梁因遠在下相的弟弟項纏殺人一事被牽連入獄。本來賄賂一下主審官司馬欣便可脫罪,豈料一向貪婪的司馬欣無視了妻弟曹咎的請求,將這案子往死裡辦,將項纏從殺人罪升到謀逆罪,倒黴的項梁也被髮配長城服役……

數年裡,項梁和侄兒項莊真過盡了苦日子,好在秦始皇帝死後,胡亥緝拿黑夫黨羽,北地郡進行了一次大洗牌,郡尉章邯及不少官吏出奔,長城大亂,戍卒逃亡者不計其數,項梁也乘機帶着項莊逃了。

只可惜他們沒逃多遠,就被一隊騎從捕獲,本以爲要殞命於此,豈料那竟是烏氏倮家的人,將他們帶回雞頭山,奉爲座上之賓。

項梁本可藏匿在烏氏的某處別莊,但當他聽聞關東消息:黑夫與朝廷決裂,項籍在淮南起兵,已光復楚國,而其餘五國也乘勢而起,天下即將大亂……

“大善!籍兒不愧是我項氏長孫,有其大父之風!”

欣喜之下,不甘寂寞的項梁,遂向烏氏倮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請求:

北上匈奴!聯胡擊秦!

“汝堂兄做得很好,使楚復辟,又收取淮北舊壤,但相比於這北秦、南秦,依然小弱,須得有強援相助才行。”

等待冒頓再度接見的間隙,項梁喃喃說起話來,在這間小氈帳裡,只有侄兒項莊抱着劍,跪坐在前,靜靜聽仲父的計謀。

“故我想效仿公孫衍故智,與匈奴結盟!”

項梁年輕時聽項氏的門客說起過,百餘年前,秦惠文王、楚懷王之時,公孫衍爲魏相,組織五國合縱伐秦,爲此還勾搭上了義渠君,於是當五國與秦交戰時,義渠君忽然發難,在李帛大敗秦師……

只可惜義渠不久就滅亡,六國永遠失去了能在背後捅秦國刀子的好朋友。

但眼下,陰差陽錯間,項梁卻找到了比義渠更具實力的匈奴!

雖然光論人口,匈奴所有部落加起來也不一定有義渠人多,但相比於久居中原之側,習俗漸漸華化,定居半農半牧的義渠,匈奴顯得更加原始而野蠻。

他們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以畜牧射獵爲生。

項梁曾親眼見到過,匈奴部落裡一羣七八歲大的孩子,就已經騎着羊,或是小馬,引弓射鳥鼠,更大點的,則開始墊着腳爬上馬背,隨長輩去森林草原上射取狐兔,爲家庭補充食物。

匈奴全部聚集在此後,有士數萬,力能彎弓,盡爲甲騎!每逢冬雪凍死太多牲畜,或是難以捕獲獵物,匈奴人就會將族羣的災難轉嫁給鄰居——他們習戰攻以侵伐鄰邦,來去如風,搶完食物人口就跑。

簡直是一羣天生的騎兵,利用他們進攻秦邊塞,再美妙不過。

心中如此籌劃,項梁絲毫沒有“勾結外族”的心理負擔。

楚和秦,雖同爲冠帶之邦,十八世姻親,卻從楚懷王入秦不返開始,便結下了不死不休的仇恨。

黔首庶民能忘記,但貴族卻忘不了。

對項氏而言,秦是仇讎,秦人是外國人、侵略者,匈奴也是外國人,且與楚素無交集,是真正的風馬牛不相及。

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項梁不免惋惜:“當年冒頓之父頭曼在時,匈奴更爲強大,若燕國鞠武聯匈奴之策早成,或許六國也不會滅亡那麼快。”

他說了這麼多,對面的項莊卻沒有半句話。

因爲,他再也說不了話了!

項莊受的傷不止是臉上的鞭痕,他的舌頭,也早在長城時,便因氣不過秦吏折辱叔侄二人,大罵不止,竟被整條割了去,如今只能發出含糊不清的聲音作爲迴應……

這時,氈帳門被掀開了,譯者鑽了進來。

“項君,大單于要見你!”

項梁站起身來,示意項莊留在這,又對他道:

“若籍兒率領六國之兵叩函谷關,吾等則引匈奴破長城而入,擊朔方、北地、上郡,則秦腹背受敵,滅亡指日可待!”

“項氏與秦的仇恨,大父的仇,兄長的仇,你的仇,還有楚國的仇!”

這一切仇恨的鎖鏈,這一切的忍辱負重。

“都會在這一年半載內,做個了結!”

……

項梁再度見到冒頓時,卻被他的話潑了一頭冷水。

“各部落的君長,仍記得多年前,我父頭曼與之爭奪河南地,卻被秦軍大敗,匈奴幾乎滅亡,故不欲與之爲敵。”

項梁立刻請譯者幫自己翻譯道:“秦已經不是多年前的秦了,秦始皇死了,南北一分爲二,相互攻殺,東方二十多個郡反叛。而匈奴也不再是昔日的匈奴,大單于讓匈奴恢復了強盛,最重要的是,這次,匈奴有楚國作爲盟友!楚擊秦之東,匈奴擊秦之北,則秦必滅!”

冒頓讓女奴爲自己倒酒,那酒碗似是骨制的:“助楚攻秦,匈奴有什麼好處?”

項梁北上時,沒少聽烏氏嚮導說起過冒頓的傳奇:冒頓年輕時遭黑夫、陳平離間不得已出奔,獻妻獻馬投靠月氏,後親手殺死頭曼,武力奪取大單于之位,回到草原,盡殺其弟及後母,帶着匈奴北遁大漠,休養生息,向北吞併丁零,與東胡休兵,使匈奴恢復實力……

但項梁並未太過在意,再聰明的胡人也是胡人,一羣強盜,貪婪,是他們共同的本質。

於是,項梁一開始,是向冒頓闡述中原之富裕,他大肆形容咸陽的絲帛美食無窮無盡,匈奴一旦配合楚軍攻下後,可盡情劫掠其財貨……

但冒頓卻與那些兩眼放光的匈奴侯王不同,他搖頭道:“我對衣帛美食,不感興趣。”

“匈奴的人口總數,抵不上秦朝的一個郡,然而之所以遭到大敗而不亡,就在於衣食與秦人不同,不用依賴中國,可以北遁漠北,慢慢舔舐傷口。我若改變原有風俗而喜歡中原的衣物食品,底下衆人紛紛效仿,則匈奴必像白羊、婁煩、林胡一樣,失去了祖道,把自己也當成中國之人。”

“我曾將從秦朝得到的繒絮做成衣褲,穿上它在雜草棘叢中騎馬奔馳,讓衣褲破裂損壞,以此顯示繒絮不如匈奴的旃衣皮襖堅固。把中原商販運來的可口食物都丟掉,以此顯示它們不如匈奴的酪奶方便……”

“這是爲了維繫匈奴人能攻善戰的傳統,勿要被中原器物侵蝕,失了銳氣。”

冒頓很清楚匈奴的優勢:只有苦寒的大地,匱乏的物質,才能養出窮兇極惡的戰士,而對匈奴人而言,強取,勝於苦耕!

於是項梁話頭一轉,開始形容咸陽宮室的美輪美奐,堂皇大觀,他覺得,匈奴人這樣的鄉巴佬,或會嚮往。

但冒頓仍嗤之以鼻,指着眼前裝飾簡單的大帳道:“氈帳就很好,中國的皇帝極力修造宮室房屋,必然使人力耗盡。”

“而中國之人努力耕田種桑,只爲求得衣食滿足,並修築城郭以容身,所以其民衆在急迫時不去練習攻戰本領,在寬鬆時卻又被勞作搞得疲憊,故而羸弱,比如河南地的十多萬移民,還需要修一道長牆來保護自己。”

“我若奪取中國之地的城池,定會一把火燒乾淨他們的屋舍,推平城郭,將田畝重新踐踏爲草場,讓匈奴的孩童在上面練習弓戰。”

聽完譯者轉述,項梁有些吃驚,這也沒慾望那也不在意,那冒頓對什麼感興趣呢?

“我對中原的女人感興趣。”

冒頓笑着如是說,又挑起旁邊美麗女奴的下巴。

“告訴這位楚國貴客,你來自何處?”

“朔方……”

女奴可憐巴巴,用中原話如是說,她是烏氏送給冒頓的禮物。

但說錯話的下一瞬,她那纖細的脖子,便被冒頓割開!

鮮血,比酒碗裡的葡萄酒還要紅。

“那不叫朔方,叫河南地。”

冒頓糾正着這個錯誤,讓人將屍體擡走,又看向對此熟視無睹的項梁,笑道:“我對奪回本屬於匈奴的土地、草場感興趣。”

他將由父親頭曼單于骨頭做成的酒碗,重重放在案上,雙眼好似飢餓的狼!

“我還對報仇,割下敵人頭顱,挖空血肉,風乾後做成酒器,很感興趣!”

……

冒頓單于最終力排衆議,答應了與楚國的結盟,數日後,便帶着龐大的匈奴部落,趕着牛車,載着氈帳,開始了漫漫征程。

“冒頓的仇人,不就是黑夫與其幕僚陳平麼。”

項梁越發覺得,匈奴真是楚國天然的朋友,不僅要收復北秦控制下的河南地,更記得當年被陳平一封信離間坑害,差點被頭曼單于殺死的過節。

“就算黑夫搶先入關,北面的匈奴,也足以成其大敵,楚國便可坐擁關東,聯合五國,以成均勢,甚至將黑夫趕回南方!”

如此想着,項梁看向前方,冒頓單于今日心情不錯,騎着從西域得到的汗血寶馬,載着他最美麗的閼氏,二人同騎,一馬當先。

項梁搖搖頭,這位閼氏是被冒頓吞併的一個北方部落君長之女,據說是整個漠北草原最美麗的花朵,當她面紗被揭下時,所有牲畜都會驚豔得停下呼吸……

雖然項梁未曾見過,但能肯定的一點是,冒頓時常誇耀,說汗血寶馬和閼氏,是他的兩件寶物。

“冒頓是真寵愛這閼氏啊!”

項梁如此想道。

到了次日啓程時,他發現了一個問題。

匆匆馳向前方,項梁找到了正在摟着美麗閼氏飲酒的冒頓。

“大單于,吾等不是向南,而是向東?”

“沒錯,是在往太陽升起的方向走。”

冒頓笑道:“因爲在進攻秦朝,收復河南地之前,我要先去一個地方,解決一樁草原舊怨。”

這和說好的不一樣,項梁暗道不妙:“不知大單于欲往何地?”

冒頓道:“在中國的漁陽、上谷以北,東胡與匈奴間,中有棄地,兩族莫居,南北千餘裡,匈奴語稱之爲甌脫,我要去那兒,與東胡王相會。”

至於去東方與東胡王見面做什麼,項梁沒從冒頓口中問道答案。

沒辦法,他叔侄二人本就是浮萍,寄人籬下,根本左右不了匈奴的去向,只能硬着頭皮跟隨。

碩大一個部落,也只有冒頓自己心裡知道,自己要去甌脫幹嘛。

他一手攬着閼氏的腰,輕輕親吻她的耳垂,說着情話,一手則撫摸着千里馬脖頸上的鬃毛。

她和它,確實是他的最心愛之物。

但那又如何?

他嘴邊含情脈脈,眼裡,卻冷酷無比!

“我要將我最好的名馬。”

“還有最美麗的閼氏。”

“都送去給東胡王騎!”

第130章 軍醫第806章 沛公第107章 戰爭的消息第123章 任俠第792章 別得罪女人第971章 羣雄討黑第976章 祖國第614章 賭徒第276章 當我們的旗幟插滿山崗!第1015章 統一哈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120章 屯長第889章 主角第539章 敝帚自珍第377章 戍卒叫第83章 可疑第543章 田官第760章 不許笑第260章 商功第839章 漁陽戍裡烽煙起第886章 影子第270章 世易時移第435章 射鵰英雄第557章 糾之以猛第282章 勝利者第551章 朕安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230章 前歌後舞第127章 大好頭顱,誰當斫之?第564章 儈子手第472章 入齊何見?第530章 成王敗寇第436章 深踐戎馬之地第668章 上行下效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1016章 草枯鷹眼疾第1023章 白登之圍第279章 八公山上第699章 昭昭天命第945章 癡兒第954章 東出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789章 望夫第683章 好整以暇第974章 假王第923章 三座大山第300章 不可與之爲敵第810章 結盟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318章 寡人以眇眇之身第415章 男兒本自重橫行第212章 涇流之大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148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901章 執一以爲天下牧第757章 農民的兒子第399章 喜事第413章 善馬愛妻第361章 奸生子第324章 王在法上第857章 鄧林之險第34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124章 攻權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第355章 宰之第594章 順逆第424章 初雪第62章 七何第793章 君夫人第890章 楊喜第769章 三楚第43章 舂穀持作飯第66章 監守自盜第182章 鮦陽第289章 與時變化第461章 糖氏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第216章 明察秋毫第795章 奇貨可居第495章 虎女焉能嫁犬子!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741章 若火之燎於原第494章 一人之心第345章 隸書第821章 八千里路雲和月第916章 斬項籍者邑萬戶!第580章 何不問黑夫?第620章 黃石第964章 越兵第879章 竄天猴與二踢腳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781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941章 開門,查戶口第878章 狗血第496章 竊鉤者誅第977章 中山狼第919章 魚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