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瑚璉

二月初,宛城的王賁病篤獨木難支,這邊襄陽內,黑夫卻看着眼前穿着一身楚服小短打,自稱是他“故人”的傢伙,打趣道:

“這不是叔孫通麼?什麼風把你吹來了?”

叔孫通諂媚地作揖,笑道:“小人,自然是覓着仁義之風而來!”

叔孫通的確黑夫老熟人,二人十多年前在淮陽就打過照面,後叔孫通入咸陽爲博士,黑夫外調爲郡尉後,就基本沒見過他了。

黑夫讓人賜坐:“怎麼這幅打扮?你的高冠儒服呢?”

叔孫通作揖道:“三十七年初,扶蘇之事後,咸陽大肆清算長公子之黨,不分青紅皁白,墨者皆誅,儒者也遭牽連,悉數入獄。我跑得早,避開了這場大難。回到魯地數月後,聽聞武忠侯在南方起兵,立刻就來了,這兵荒馬亂的,一路輾轉,近日方至……”

從魯地到江漢是挺遠,不過要走大半年?這話鬼都不信。

黑夫也不揭穿,喝了口茶:“這麼說,你是來投奔北伐軍了?”

叔孫通道:“小人如流水,不,一粒小水滴,願歸於海!”

黑夫笑了笑:“可惜啊,你來晚了,我軍中,已不缺儒者!”

陸賈算是荀子蘭陵學派後學,隨何是野路子,而這叔孫通,卻是正兒八經的孔家門人,孔子八世孫孔鮒的關門弟子!

黑夫不喜魯儒,早在秦始皇泰山封禪時,他就看清了這羣人的嘴臉,平日束手談禮儀,臨事卻啥都幹不成。

就像李太白那首詩嘲諷的:“魯叟談五經,白髮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基本就是這羣人的形象了。

更何況,陸賈、隨何二人,可是能隨時捋起袖子客串說客的,陸賈還給黑夫拿下了巴蜀,這叔孫通,除了多吃軍中幾碗白飯,噹噹文書主薄外,還能幹什麼?

黑夫便隨口問道:“汝夫子呢?身在何處?”

叔孫通倒也不隱瞞道:“夫子與張耳、陳餘有舊,今張耳自稱魏相,故投了僞魏王,被封爲文通君,太傅。”

這孔子後人可真會投靠人,一投就投到把黑夫當仇人的張耳那去了。

黑夫搖頭,基本已給魯儒判了死刑:“我這的封君,可貴多了,非大功者不可得,那你爲何不相隨如汝家夫子,去魏地混個一官半職?”

叔孫通卻肅然:“不瞞君侯,孔君雖是我夫子,但他年紀老邁,常居魯地,實在不知時變,豈能投靠叛賊呢?這天下形勢,最後當是武忠侯再統天下,抵定乾坤啊!”

“這傢伙嗅覺倒是挺靈敏的,賭我能贏,怕不是想倆雞蛋放倆籃子?”黑夫暗想,這叔孫通的確不似一般魯儒,但他還是面露不屑,笑罵道:

“你我雖爲舊識,但只靠阿諛奉承可沒用,北伐軍不是誰都想來,誰都能留,此處不需無用之人,你且說說,在我軍中,你能做什麼?”

叔孫通笑道:“君侯,可否讓人將小人帶來的器物,搬進來?君侯一看便知小人的用處!”

黑夫卻一點不跟他客氣,一擺手:“你又不是殘廢,有手有腳,在此更無官職,自己去,自己搬!”

一般自傲自衿的儒生,見黑夫如此無禮,早就站起身來,一揮一袖,冷哼一聲傲然離去了。

但叔孫通卻絲毫不以爲忤,還真嬉皮笑臉地出去,將他當做寶貝般的器物,抱了進來。

黑夫直起身看去,待麻布解開,裡面卻露出一個陶器,三足,寬腹,好似是鼎,又不太像……

黑夫問他:“這是何物?”

“此乃瑚璉也。”叔孫通道:

“昔時,子貢問孔子曰:賜也何如。孔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他解釋道:“敢告於君侯,禮器中有一種叫做瑚璉的,陳放在宗廟之上,用玉製成,用玉妝飾,是最爲貴重華美的。孔子的意思是,子貢的才幹,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能成功,文采極佳,足以爲國家增光,就象器具中的瑚璉。”

黑夫冷笑:“就你,也能自比子貢?爲何君在咸陽十餘載,除了議帝號時,卻未曾有一件事蹟入我耳?”

叔孫通笑道:“君侯此言甚是,子貢,那是玉製的瑚璉,而我,則是陶製的瑚璉,雖同爲瑚璉,然材質相差甚遠也。”

黑夫頓時樂了:“繞來繞去,你倒是說說,這陶瑚璉,到底有何用呢?”

叔孫通指着那土器物道:“這陶瑚璉,不一定要裝糧食,不一定要呈於宗廟之上,它什麼都能當,鼎能做的事、簋能做的事,他都能代勞。君侯,小人這一路來,就靠它煮米烹粥呢!”

“所以從今以後,君侯想拿它裝酒,就裝酒,想盛水,就盛水,就算要將它當做溺壺,此器也能甘之若飴!”

噗的一聲,卻是屋內的親衛笑了,看向這儒生的眼神,滿是鄙夷。

黑夫瞪了親衛一眼:“我可沒有將儒生高冠取下來做溺盆的惡習。”

“君侯禮賢下士,自是如此。”

叔孫通對旁人目光渾不在意,再拜道:“君侯方蒙矢石爭天下,叔孫通寧能鬥乎?故做不了斬將搴旗之士,但文書主薄,管糧小廝,叔孫通皆能效命!”

黑夫算是服了這人,搖頭道:“叔孫通啊叔孫通,你可真是我見過,最不要臉的儒生了。”

“君侯啊。”

叔孫通擡起頭,笑容下,似掩藏着些許無奈:“詩言,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爲谷,深谷爲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懲?”

“秦滅六國,又收詩書禁之,眼下天下變亂再起,這十多年來,天崩地坼,變化太大了。那些要臉的人,那些不能與時俱進的人,不是死絕了,也快死了。但叔孫通,就算再不要臉,也得活下去,以繼孔子之學!”

黑夫微微頷首,心中涌過很多念頭,他現在算是明白,叔孫通與普通魯儒的不同之處了。

他繼承了儒家一個最最最重要的核心特點,那就是變通!

墨子曾爲了黑儒家,編排過這樣一個故事:

孔某被困在陳蔡之間,用藜葉做的羹中不見米粒。第十天,子路蒸了一隻小豬,孔某不問肉的來源就吃了;又剝下別人的衣服去沽酒,孔某也不問酒的來源就喝。後來魯哀公迎接孔子,席擺得不正他不坐,肉割得不正他不吃。

這下,子路看不下去了,進來請示說:“夫子爲何與陳蔡時的表現相反呢?”

孔子卻說:“由!我告訴你,當時我和你急於求生,現在和你急於求義啊!”

墨子在文章末尾,對此大肆批評:“在飢餓困逼時就不惜妄取以求生,飽食有餘時就用虛僞的行爲來粉飾自己。污邪詐僞之行,還有比這大的嗎?這就是儒啊!”

諸子百家黑起其他學派來,都是段子手,這故事,可能是墨翟編排的。

不過,作爲敵人,墨子卻也一語道出了儒生的最大特點,他們能在百家爭鳴裡勝出,最終坐大做強的根本原因:

不是仁義。

不是忠孝。

更不是詩書禮樂。

是變通!

有時候是有底線的變,有時候,則是無底線的變。

再往後,整個學派,不就是叔孫通所言的“陶瑚璉”麼?和古代真正的瑚璉相比,形制一樣,但材質,卻大爲不同。

能擺上大雅之堂充當禮器,也能放置在平民百姓家裡,煮粥,可烹肉,極其親民。

對統治者而言,這器物真是好用,想裝酒就裝酒,想裝水就裝水,甚至在淪落的時候,爲了求得生存,蠻夷之君的屎尿也能盛放。

管你裡面裝的是什麼,好東西還是壞東西,只要這層皮不換,他就還能自稱“儒者”。

可實際上,自詡爲儒的徒子徒孫們,跟孔孟荀等真正的大能,關係早就不大了。

就算再過兩千年,禮樂詩書都作了古,還能裝潢粉飾一番,套上一層“新儒家”的皮,強行跟科學理論掛鉤,繼續大搞國學呢!

“挺好的。”

“是個好東西……”

黑夫點點頭,他也是個務實的人,並未因此鄙夷叔孫通,更纔不會因爲心裡的思緒,而影響自己對現實的判斷。

叔孫通,還真有他的用處。

黑夫負手道:“既如此,叔孫通,那你,便暫且留下來罷。”

叔孫通大喜過望,再拜道:“多謝君侯!”

黑夫讓他起來:“我且問你,按照儒家的禮儀,你這瑚璉之器,能用在葬禮上麼?”

叔孫通不假思索:“君侯說能,那就能!”

這是標準答案,黑夫哈哈大笑:“大善,我正好要爲三人舉辦葬禮,這一切禮儀,就由你來主持了!”

“儒者最擅長的,便是殯葬之儀了,交給小人,保管萬無一失。”

叔孫通復問道:“敢問君侯,是何人下葬?當以何禮葬之?”

黑夫道:“公子之禮,君侯之禮,上卿之禮。”

叔孫通一愣:“那三人是……”

黑夫道:“他們是秦始皇次子公子高。”

“是武信侯馮毋擇。”

“還有一個……”

黑夫笑道:“我的舊日同僚,在江州縣,不降而死,卻被咸陽奸臣逆子,冤枉污衊的馮劫兄弟!”

老黑痛心疾首:“滿門誅滅,真是天下奇冤啊!我要爲他,爲馮氏,平冤昭雪!”

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246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895章 待到打下咸陽城第386章 大原之戎第460章 不謀全局者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672章 驕傲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631章 演員第507章 風雨欲來第484章 移風易俗第595章 牽星第745章 戰長沙第309章 南昌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409章 胡馬追隨出蹛林第207章 我爸是馮毋擇!第526章 停下!第986章 出關(上)第933章 結交樓煩將第299章 吳芮第958章 定一第188章 陷之死地然後生!第250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519章 一夫第161章 烽煙再起第168章 烽火連三月第946章 粉飾第736章 死國可乎?第383章 豳風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173章 人之賢與不肖第921章 誅惡第595章 牽星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571章 鼎之輕重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553章 袒右第384章 北地第780章 一朝英雄拔劍起第859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一定要看看,寫在第五捲開始前的話第444章 不動如山尉黑夫第843章 隻手豈能扶天傾?第326章 大朝會第316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57章 赤幘第469章 海大魚第421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510章 撥雲見日第157章 黍離第649章 藥(上)第697章 愛有等差第245章 除安陸尉第51章 安心在外第709章 更吹落,星如雨第405章 對歷史人物要一分爲二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391章 良弓第265章 豐沛之間第632章 伯樂與千里馬第93章 案發現場第115章 在鄢第144章 起於微末第437章 單于王庭第629章 辦不到第682章 明伐暗渡第95章 荊券第198章 官大夫第383章 豳風第382章 郡尉第1000章 以鄰爲壑第836章 鼠第140章 八卦第95章 荊券第418章 胡兒十歲能騎馬第329章 一國兩制瞭解一下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243章 利鹹第101章 非尋常之輩第18章 袍澤們第616章 逢林莫入第155章 樑崩第344章 麟之趾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1004章 天地間不見一個英雄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352章 推陳出新第933章 結交樓煩將第545章 兔死狐悲第330章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950章 孰立?第498章 方術士第709章 更吹落,星如雨第897章 我來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