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博浪沙

出圃田澤東北十餘里處,有個地方叫“博浪沙”,因爲曾是河流故道,沙丘起伏,又因近圃田澤,蘆葦叢生,數人掩藏其中,過路的車馬竟能毫無察覺。

“我曾來過這。”

與公孫信蹲在蘆葦蕩裡等待楚軍時,張良突然笑了起來。

“許多年前,我欲爲韓報仇,故弟死不葬,去滄海君處求得力士後,曾四處查探山川道路,尋找合適的伏擊地點,便曾來到博浪沙。”

此地正當洛陽到大梁的東西馳道上,位於韓魏之間,也是三川、潁川、碭郡的兩不管地帶,張良對韓魏間的交通要道、山川地形瞭如指掌,回國後,便密切關注着秦始皇的一舉一動,並料定……

“若秦始皇東巡郡縣,定會從博浪沙經過!”

他指着不遠外的一處小丘:“那就是預計蹲伏的地點,逃跑路線,則是一路往南,遁入圃田澤中,與這次的走法正好相反。”

可那一次,張良失算了,因黑夫這隻黑蝴蝶扇動的翅膀,秦始皇久久未曾東巡,反而去了趟巴蜀,讓張良在博浪沙白等許久,最後乾糧吃光,盤纏用盡,只得悻悻離去。

但張良沒有死心,籌劃多年後,終於在琅琊莒南行刺成功!只可惜啊,儘管擊中了秦始皇的金根車,卻未能將其擊殺!

反而白白葬送了大鐵椎的性命……

儘管如今但凡是個人見了他,都會翹起大拇指誇讚當年的刺秦壯舉,但這些誇獎,聽在張良耳中卻略顯刺耳,常心中暗道:

“若再來一次,張良當不會行此匹夫之事。”

公孫信聽完後,卻有些後怕地說道:“幸而子房失手了,若當時擊殺了秦始皇,對秦來說,恐怕是福非禍罷?”

張良頷首:“沒錯,那時的秦尚未倒行逆施至此,始皇帝死於非命,長子扶蘇繼位,世人稱賢,更得王賁、黑夫、蒙恬、李信爲佐,縱使六國義士皆起,恐怕也難以抵擋……”

沒勝算,一點勝算都沒有。

畢竟,六國眼下光對付王賁一人,就很吃力了,韓王成和魏王成的腦袋告訴世人,通武侯,非輕與之輩也……

如此想着,張良回過頭,看着面黃肌瘦,猶如難民的“韓國”兩千殘部。

世事真是難料啊,張良當年在圃田澤,博浪沙白白蹲守數月的經歷,如今卻救了他們,在韓成敗亡後,鑽進大澤,靠捕魚、吃野菜,伏擊過路的秦軍糧隊,好歹過了冬。

雖然王沒了,但復國的種子,好歹留存了下來。

打了一個冬天的遊擊後,眼下形勢逆轉,楚軍在淮陽大破秦師,秦軍一路撤退,放棄了樑、楚之郊,或退至潁川郡,或返回滎陽,張良他們聽說,楚上柱國項籍已駐軍大梁廢墟,並派前鋒向西略地。

前幾天,還遣使者來通知韓人:“取武強邑,備糧秣,以待大軍。”

韓人們紛紛擊掌而慶,覺得苦盡甘來了。

但張良他們等了許久,直到正午日上三竿,卻沒看到所謂的“大軍”只等來了千餘人的隊伍。

“誰是張良、韓信?”

坐在車上的人趾高氣揚,雖戴着楚冠,但口音,卻是韓地的。

韓國正處於復國的最低潮,張良和公孫信只能硬着頭皮上前,向這楚尉行禮。

“吾乃鄭昌,楚之連尹也。”

所謂連尹,本是射官,後來漸漸成了車馬官員,相當於秦制中的中車府令,與趙高當年一個職位,同理,非執政者親信不能擔任。

這鄭昌能做項羽的連尹,想來是頗得其信任的。

鄭昌也很以這層關係爲榮,笑道:

“上柱國言,國家不可一日無主,韓無王,亦無相,特命我來此任韓相邦,招攬潁川韓人,以助上柱國誅滅暴秦!”

原來,項籍大勝而驕,奪取大梁後,圖謀繼續西攻,便開始聯繫魏、趙、韓三國。

但項籍對韓人去年的表現,是很不滿意的!

鄭昌尤記得,在大梁時,項籍對韓國的諷刺:“魏雖失王,但立刻就重新立了一位,張耳也收復了臨濟,遷都濮陽。韓呢?韓王在哪,韓國的國土,是圃田澤中的泥巴?其臣民,是滿澤的草木魚蝦?這世上,豈有連滅兩次之國?”

於是覺得韓人不靠譜的項羽,索性派了與項氏交情匪淺,任下相縣丞時曾故意放自己離開的韓人鄭昌,來接管圃田澤的殘兵敗卒。

項籍在鄭昌離開時,甚至還對他如是說:

“若汝能收潁川兵,爲我破成皋,取洛陽,臨函谷,滅秦之後,論功行封,這韓王,讓你來做又有何不可呢?”

鄭昌聞言自然心花怒放,來到圃田澤後,儼然將自己當成了未來韓王,帶着楚兵頤指氣使,對張良、公孫信二人,也不甚尊重。

公孫信氣不過,直欲帶着人回圃田澤,但張良卻對他搖了搖頭。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小不忍則亂大謀,吾等現在,離不開楚人。”

等一行人到了武強鄉後,張良換上笑臉,向鄭昌作揖:“敢問鄭相,楚國大軍何在?”

鄭昌道:“上柱國與主力在大梁休整,派我與項聲都尉爲先鋒,我走鴻溝南,收韓卒,項聲都尉率衆五千,走鴻溝北,與魏軍匯合,欲襲敖倉……”

“敖倉!?”

張良聞言,面色大變:“項聲與魏師去擊敖倉,吾等爲何不知!”

鄭昌樂了:“事關軍情機密,豈能叫汝知之?”

“要壞大事了。”

張良連連跺腳:

“此時此刻,敖倉,萬萬去不得,還望鄭君速速派人去,阻止項聲都尉!”

但鄭昌卻不以爲然。

“此乃楚國軍務,君乃韓國申徒,就不必越俎代庖了!”

……

“這鄭昌,竟不識好歹!”

等沒人聽得到的地方,公孫信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但又奇怪地問張良:“子房,你去歲讓吾等入圃田澤時,原因之一,不就是此地近滎陽、敖倉,開春後可配合楚軍襲之麼?”

張良頷首:“我是曾如此說過。”

這是張良很早就做出的預言,他認爲,滎陽乃洛陽門戶,號稱“一里之厚,而動千里之權者”的兵家必爭之地。

此處爲山地與平原的分界線,自滎陽向東主要爲大河沖積平原,包括京、索、鄭、樑等在內的廣大區域皆爲號稱“樑、楚之郊”。

自滎陽往西則多爲地勢崎嶇的豫西、晉南,陝東交界的崤函山區,兼以水流湍急的大河,極利於憑險扼守,遂有成皋之塞,也就是後世的虎牢關。

“經之以四瀆,洪河突焉。宜其咽喉九州,閾閫中夏。鎖天中區,控地四鄙,天下權重,決於此地。”

而敖倉的存在,更加重了滎陽的重要性:它在滎陽以北的敖山,靠近大河,魏武侯時期,魏國經過李悝變法擁有了大量的糧食,就存儲在此,至魏惠王開鑿鴻溝,敖倉更成了國家級的糧倉。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進一步將敖倉建成了天下最大的糧食存儲基地,把山東各郡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運輸到秦國本土。但因爲敖倉以西的水路運輸不便,糧食就在敖倉集中,然後再經過陸路轉向各地。

十年之積後,據說敖倉有糧食數百萬石!夠十萬大軍吃好幾年。

眼下,敖倉成了秦南陽大軍的糧食供給地,每個月要運十多萬經魯陽關南下,一旦被楚軍拿下,不但可解六國少糧之急,也能讓王賁軍心大亂!

張良道:“但我設想的,是楚軍在樑地休整,安排當地人春種平定後方,調集援兵。”

“等王賁軍與南方黑夫鏖戰之際,再逼近京、索,杜成皋之敵,包圍滎陽。屆時,以楚魏趙韓四國合力,取敖倉,如探囊取物也。”

可現在楚軍纔拿下樑地,就急吼吼地去打敖倉,無疑是伸手去竈中取一個火炭啊!

張良很清楚,爲何楚軍會如此做。

“王賁在讓三川、潁川秦軍故意示怯,蘇角龜縮於陽翟,好似畏項如虎,而三川軍也直接放棄了滎陽以東之地,敖倉遂門戶大開,這是故意放開一條路,誘惑六國去取啊……”

張良篤定,敖倉是一個毒餌!也只有通武侯,纔敢用自己二十萬大軍的軍糧來做餌,想必是欲釣項籍這條大魚啊!

經過激戰與長途跋涉,楚軍已臻於強弩之末的窘境,加上後續主力在樑楚,前線楚軍兵力過於單薄,反倒是秦軍,這月餘來,定已的額關中補充。

張良道:“果然,亞父范增不在的話,楚軍勇則可賈,然少謀略也,幸好項籍未曾親去敖倉。也罷,也罷……”

他拍了拍公孫信:“路漫漫其修遠兮,軍爭禍福勝負,實在難料,吾等,還是做好接應項聲敗軍的準備吧!”

……

而另一邊,鄭昌依然對張良的告誡嗤之以鼻,他甚至輕蔑地對親信道:

“若張良當真有謀,何必潛逃這麼多年一事無成,韓成用其策,不是也敗亡了麼?足見名不副實也。”

“若韓信當真有勇,又豈會丟下韓成獨自逃匿?”

“這二人,連小小韓國的事都辦不好,還敢對楚國的方略,指手畫腳?”

話音未盡,卻有斥候匆匆趕來稟報,神色慌張。

“鄭君!”

“項聲都尉與魏師,在敖倉爲秦車騎所擊,北,又爲滎陽秦兵所圍!”

……

PS:第二章在0點前。

第468章 芝蘭生於幽谷第953章 奇蹟第216章 明察秋毫第695章 祖先的土地第19章 較勁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92章 贈馬第597章 仗不能白打第89章 善惡對錯第134章 戶牖遊徼第311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885章 何以辨忠奸第486章 百姓心中有桿秤第451章 諸夏親暱第150章 陳屍第769章 三楚第29章 無衣第976章 祖國第975章 鄭韓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765章 將軍百戰死(上)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9章 法家都是處女座強迫症第427章 磧裡徵人三十萬第166章 居則有禮第125章 先登第433章 慈不掌兵第242章 人臣無外交第15章 長見識了第471章 今晚就走第126章 死傷第42章 其樂也融融第816章 智將務食於敵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807章 興滅國,繼絕世第283章 伍奢有二子第295章 伐蛟取鼉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140章 八卦第119章 絕地第550章 今欲舉大事!第961章 猗氏第476章 得國不正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372章 銀鞍照白馬第541章 莫如樹谷第952章 不如諸夏之亡也第7章 喜第686章 不知足第368章 雄心壯志第665章 你信的是哪個洛阿神?第616章 逢林莫入第1019章 飲鴆止渴第326章 大朝會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247章 三馬第55章 肉得爛在鍋裡第284章 秦王(上)第667章 文明第989章 三個臭皮匠第1009章 博弈第639章 韓信第582章 任將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588章 公子從軍第232章 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第156章 魏亡第648章 蠱禍第565章 惡名第17章 失期當斬?第1032章 楚漢第427章 磧裡徵人三十萬第996章 招安第912章 江東子弟今雖在第477章 落子第655章 回家的誘惑完本感言,以及暫時的告別第152章 香餌之下第337章 梟子第815章 攻守異勢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812章 鼎烹第492章 青青園中葵第625章 碣石第22章 什長黑夫第362章 蘄年宮第423章 如果我們的鐵騎繼續向前!第267章 棺槨三百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581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905章 始皇帝未竟的事業第552章 羣雄第111章 恨屋及烏第447章 吾矛之利第408章 不朽者第286章 秦王(下)第656章 斧鉞之誅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159章 婚姻在於有利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