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足跡學

“那是春耕時的事,我休沐回家幫忙犁田,與伯兄,還有姊丈三個人赤着腳幹活。回到家後,也赤着腳一起沖洗泥土。這時我便發現,並排站立時,三人的腳長,姊丈爲最,我爲其次,伯兄最短。在身高上也一樣,姊丈最高,足足有八尺,我高七尺六寸,伯兄高七尺三寸。”

“這時我便突發奇想,找來秦尺量了量我三人的腳長,將那數字記在木板上。待回到亭部後,反覆揣摩,卻不得其解。直到上個月,亭中沒有太過公務,閒暇之餘,我找來算籌,試着用三人身高,除以各自的腳長。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得到的數字,竟出奇的一致!”

“六又四分之三!諸君,這便是我算出的,人身高與足長的比例!”

黑夫將他發現此事的“經歷”緩緩道來,說的言之鑿鑿,跟真的一樣。

其實,這不過是前世警校三年本科裡,一門名叫《足跡學》的選修課教他的,好歹他每節課都去上了,沒有把知識全部還給老師……

他在解釋此事時,喜、怒、樂還有安圃四人聽得入神,黑夫也不必擔心他們不知道什麼是“除以”什麼是“分數”,真要這麼以爲,那就太小看古人了。

秦國這種細緻入微的律令行政,需要一大批精通數學的官吏,所以學室就有專門教授《數書》的。安陸縣官府裡的小吏,尤其是倉曹、戶曹,基本都會背秦代版本的“九九乘法表”,不過是從“九九八十一”倒着數的。沒辦法,誰讓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計算各種糧食、戶籍呢。

而且這年頭,已經有了分數運算法則,有合分(分數加法)、減分(分數減法)、乘分(分數乘法)、約分(分數除法),甚至還有課分(比較分數大小)、平分(求分數的平均值),除了不用阿拉伯數字,和後世幾乎沒有差別。

畢竟李斯的同門師弟,那位名叫“張蒼”的大數學家,如今就在秦國咸陽的御史府裡工作,九章算術雖然成書於漢,實際上卻是脫胎於秦國百餘年的實用數學積累……

既然在場衆人都有點數學基礎,黑夫解釋起來就不那麼累了。他言簡意賅地拋出了六又四分之三這個數字,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驗證這個比例是否可靠。

衆人仍有遲疑之色,畢竟秦國令史辦案雖然記錄足跡大小,但多數是在抓住案犯後才進行對比,卻很少反過來,利用足跡逮捕案犯。

於是黑夫笑道:“我這幾天,讓湖陽亭中幾個人都試過了,其身高與足長,無一例外,相除後都得到了這個數字,若是諸君有疑,不如也試試?”

“好,黑夫亭長,且用我的足履之長,來算出我的身高!”

尉史安圃第一個站了出來,他接過一根秦尺,脫下靴,量了量自己的腳後,報出了自己的腳碼:“不多不少,正好一尺一寸!”

樂在幾個人中算數最好,便捏着算籌計算,算籌是一些小棍子,運用起來頗爲複雜。

黑夫見他算得艱難,但也沒貿然拋出“阿拉伯數字”和“豎式運算”兩樣東西,他知道,現在還遠不是獻上去的時候。

秦國的制度太特殊了,與歷朝歷代都不一樣,那些來自後世的東西,只有它們可以獲得利益最大化時,才值得獻上……

花了一小會時間,樂才得出了結果:“尉史身高可是七尺四寸?”

安圃原本還有些不信,此刻得知結果卻微微一愣:“相差無幾!”

“來試試我的!”

怒作爲令史,跟腳印打交道這麼多年了,卻第一次得知靠足跡還能推斷兇犯身高,不禁大感興趣。

很快,怒和樂二人的身高,也由腳長推算出來了,果然與他們原本的高度相近。

“雖尚未到毫釐不差的程度,但也極爲相近了,黑夫亭長,你又發現了了不得的斷案之術啊……”

喜在一旁觀看多時,在肯定黑夫發現的同時,也不由嗟嘆了一聲:“若是早有此術,那這麼多年來,我經手的不少案件,就能更快破獲,也能少去一些窮兇極惡的盜賊僥倖逃脫,再度作案殺人。”

既然黑夫的“足跡法”已經被證實是可靠的,接下來,就是調出那一日怒記錄下來的《封診式》,看看兇犯留下的足跡了。

這時候安圃又提出,雖然依靠足長的確能推算出身高,但若是穿着鞋履,會不會有偏差?

黑夫看了看安圃腳踩着乘馬用的鹿皮靴,笑道:“尉史,那些兇犯賊人可比不了官吏,他們穿不了好履,更別說舄、靴,只能穿麻履。”

原來,這時代的鞋子,主要有舄(xì)、靴、履等形制。舄是以錦縵文繡縫起來的木底鞋,只有不事生產的貴族才穿。靴是皮質的,戰國以後才隨着胡服騎射流行開來,常見於官吏、騎手。

大多數的黔首士伍,還是草鞋,布鞋爲主,通稱爲履。由於履是一種僅裹腳部的鞋子,鞋印和足長的誤差比較小。

《封診式》很快就取來了,按照當天的記載,那腳印長一尺二寸……

“按照秦制一尺等於23.1釐米計算,盜賊是一個可以穿44碼鞋的人啊,好一雙大腳……”黑夫腹誹起來。

另一邊,樂也算出了賊人的身高,驚喜地說道:”算出來了,乘以六又四分之三後,賊人身高約爲八尺一寸!“

“1.87米,即便放到營養更好的後世,也稱得上是彪形大漢了……”

水落石出,黑夫情不自禁吹了一聲口哨,這下好找了,這個高度的人,安陸縣內,不會超過五十個!

秦國人的身高,可不是像兵馬俑塑造的,個個都將近一米八,或許那是關中人的標準身材?

反正在安陸縣,黑夫發現自己1.75米的身高,已經算鶴立雞羣了,大多數縣城男性,都在1.7米以下,鄉里地區營養差一點的,甚至有許多人身高僅1.6米。

這也難怪,畢竟秦國的成年標準是“六尺七寸”,約155釐米……

算出“兇犯”身高後,樂喜氣洋洋,陷入瓶頸已久的疑案,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尉史安圃也摩拳擦掌,準備去帶着縣卒搜索身高體龐,並佩戴刀劍的人了,就算那人現在將刀鞘和裡面的劍扔了也沒用,以他們的手段,肯定能找到破綻。

怒看向黑夫的眼神也越發佩服,甚至都爲自己做了令史這麼多年,卻屢屢被黑夫提出新穎的法子感到羞愧。他下意識地覺得,不論是保護現場,還是足跡法,都應該記錄下來,上報郡府、廷尉,讓它們成爲慣例,甚至是律法,流傳全國!

唯獨喜十分謹慎,他接過樂的算籌,自己又演算也一遍後,發現“八尺二寸”這個數字是對的,卻不喜反憂,眉頭皺的更緊了。

“如此一來,便又有一個新問題。”

他盯着衆人道:

“一個身高八尺二寸的大漢,是如何身手靈活,躍入寬僅三尺的窗戶殺人行兇的?”

黑夫這時候也發現了這個破綻,頓時滿頭冷汗,驚覺自己忽略了重要問題。

那個腳印很新鮮,的確是當日留下的,但,真的是兇犯留下的麼?

若不是,那兇犯從泥地爬上窗口,在腳步用力的情況下,爲何沒留下自己的腳印?

衆人猶如被潑了一瓢冷水,剛纔的興奮頓時沒了,都皺眉苦思起來。

“還有一個可能。”

黑夫腦筋轉的飛快,脫口而出道:“吾等之前將此案想得太簡單了。”

“兇犯,很可能不止一人!”

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659章 自討第826章 從散約敗第292章 壯士不死即已第938章 權力是個古怪的東西第903章 這上面一無所有第819章 包羞忍恥是男兒第957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257章 樹上開花第233章 武落鍾離山第957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802章 左列鍾銘右謗書今天論文答辯,求祝福!第730章 君要臣死第307章 隻手豈可建城都第479章 民無信不立第235章 潺陵第766章 將軍百戰死(下)第223章 黃帝內經第591章 輔助第357章 家門閥閱第865章 原來是同行第525章 取之於無形第616章 逢林莫入第611章 如蠅逐臭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548章 騁望琅琊臺第169章 家書抵萬金第176章 冒險第1003章 移席第835章 世無忠臣第940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第913章 一飯之恩必償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171章 破楚策第934章 一個就夠了第1017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第634章 封侯!第737章 仁者無敵第637章 鳥上青宵(第四卷完)第967章 江與夏之不可涉第394章 崑山之玉第420章 鳴鼓逢逢促獵圍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1031章 扶桑第50章 南方人吃年糕第824章 趙客縵胡纓第21章 百萬秦軍成於斯第19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628章 爛攤子第767章 壯士十年歸第775章 南北戰爭(上)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674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41章 凡事預則立第264章 士卒可用矣第346章 倉頡造字第220章 上巳節第538章 請學爲圃第95章 荊券第219章 鶯鶯燕燕第383章 豳風第216章 明察秋毫第776章 都散了吧(第五卷完)第15章 長見識了第334章 堇荼如飴第831章 帝國之壁第311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711章 今年祖龍死!第520章 存韓第165章 都尉巡營第651章 常識第244章 壁虎斷尾第7章 喜第576章 舊部第579章 兩戰第60章 將陽第210章 武庫第388章 一個莖結出兩個果第748章 灌水第955章 酈生第615章 南方不可以止些第991章 鍾離眛第403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579章 兩戰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473章 官僚帝國第746章 用兵不遜吳孫子第449章 錘砧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374章 血淚之路第890章 楊喜第147章 軍令如山律如鐵第437章 單于王庭第749章 我的老家第74章 審當賞罰第252章 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第576章 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