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長平

bookmark

“當地嚮導說,這道高嶺叫空倉嶺,據說是長平之戰時,武安君白起曾僞置糧於此,故名。”

進入咸陽後,韓信曾去過御史府,要來關於長平之戰的史籍記錄,在地圖上無數次推演,但都比不上此時此刻,站在空倉嶺上,數十年前那場大決戰的形勢一目瞭然。

他指着西面那座位於山路另一邊的小城,對從漢中起就是自己左膀右臂的趙衍道:

“秦軍以端氏城爲駐地,沿山嶺之間,這唯一一條適合大軍通行的山路殺向趙軍,這條路的盡頭,天險空倉嶺橫亙在前。”

空倉嶺的東面就是丹水河谷,北連長子,乃趙之上黨,南達高都,便是韓之上黨十七城。秦將王齕已取韓上黨,上黨民走趙,趙軍將其安置在長子,而以廉頗守長平關。

據說廉頗首先在空倉嶺佈置防線,但因爲高都已失,而秦軍的支援能通過太行陘,從河內郡源源不斷運過來,如果死守空倉嶺,容易被人抄了後路。

所以廉頗放棄空倉嶺,撤退至丹水東邊,改築百里石長城,以長平關爲塞,與秦軍開始了反覆拉鋸,最終雙方不斷添油增兵,最終打了韓信所知,規模最大的一場仗。

但這一次,因爲河內和太行陘都還在趙將司馬卯手中的緣故,趙魏聯軍便在大將軍魯勾踐帶領下,放心大膽地駐紮在空倉嶺。

趙衍道:“但彼輩萬萬沒想到,將軍兵力早不是初破河東時的那點人馬了,更乘恆山之變傳來,趙人軍心不穩知際,以奇兵擊破高都,封鎖丹水河谷,將趙人困在空倉嶺上。”

昔日白起的戰術,是秦軍詳敗而走,引誘趙軍逐勝,又用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將其一分爲二。

韓信的法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趙軍自然選擇了向東突圍,但一場大戰下來,他們還是比一路北伐的百戰之師差了點。最終魯勾踐戰死,趙軍被分割成幾部,羣龍無首,這次不必等糧食耗盡了,在一連串讓人瞠目結舌的“白日驚雷”後,士氣低落的趙軍被控制住,被勒令放下武器,至丹水東邊的二壁間,等待發落。

作爲黑夫特地設置的特種部隊,徐福手下的方術士們靠名爲“爆竹”的玩意,雖然不能殺傷敵人,但在打完仗的威懾上卻是滿分,繼武關後,又立了大功。

但也有頑抗到底的,因爲這些趙人堅信,秦軍會將他們坑殺,腳下水邊被丹水沖刷後露出的累累白骨就是證據!

而這兩天來,趙人緩過神來後的反抗也此起彼伏,畢竟是故戰場,此地殘兵斷戈很多,鎮壓了一場又來一場。守衛他們的秦軍都十分緊張,手裡持着弩機,一旦有異動就毫不猶豫地來一發!

所以在瞻仰前輩手筆的同時,韓信也面臨和當年白起一樣的問題:

這羣趙俘,是殺,是留?

“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爲亂。”

趙衍贊同痛下殺手,這兩日來,趙卒從被爆竹驚嚇的駭然裡反應過來,發起的反抗,已造成數百名秦卒傷亡,若再拖下去,更大的暴動恐怕近在咫尺!

畢竟這可是長平啊,踩在前人的骨骸上,你讓趙人相信自己能活命?這真是笑話。

所以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乾脆!反正大軍東征以來,在河東起碼也殺了兩萬魏俘——雖然主要是心懷仇怨的西河軍乾的,他們這次被韓信打發到鼠雀谷吸引李左車主力去了。

“自然是要留下。”

作爲監軍,河東守去疾卻持另一種意見,他說道:

“先前西河軍濫殺魏俘,以築京觀,攝政便下達過律令,從十二月起,各軍不從將軍之令,私自處死俘虜者,將視爲私鬥!我聽聞,六國破西河時,趙卒受李左車約束,甚少屠城,我派人盤問過,此處被俘的趙兵,多是近日從邯鄲、鉅鹿徵來的農夫,連西河都沒去過,既已投降,何必趕盡殺絕?”

“且修改後的《軍爵律》有言,士卒擒俘虜與斬首等功,對軍官而言,擒俘虜十人,相當於多斬首一人,韓將軍俘四萬卒,可多算斬首五千,如此,軍中諸尉亦能盈論,既不傷天和,又能多得軍功,何樂而不爲呢?”

去疾聽過一種說法,白起當年下令殺俘,除了擔心趙卒反覆外,還因爲軍爵律上首功,若不得足夠斬首,麾下幾十萬士卒這場仗就白打了。

他雖是戰無不勝的武安君,但身後也有無數雙手在推着。

所以當白起下令殺俘時,秦軍士卒並沒有什麼道德譴責,而是歡天喜地的執行,對他們而言,丹水河谷裡就是一大片瓜地,每個瓜都意味着一百畝田……

但現在有了攝政對律令的更易改革,士卒不用大肆殺俘便能得到更多的獎勵,便不必再做那種艱難抉擇。

“攝政雖修訂律令,但並未定死,還是給了將軍自己因地制宜,決策之權!”

趙衍以爲去疾的想這不現實:“我軍以奇兵突入上黨,攜五日之糧打贏了此戰,而趙軍糧食也不多,且皆是從長子一路運過來,如今趙糧已斷,而我軍糧亦將盡,若留着四萬俘虜,便是多了四萬張嘴,日費千石。”

去疾提了個想法:“可將彼輩押回河東,安邑鹽場正缺人手……”

“誰來押解?要多少人?”

趙衍搖頭道:“我軍在上黨不過六萬,至少要一半人押送才能安心。若如此,長子還攻不攻?若再遲些,張耳父子恐怕要再度遁逃了。:”

“且魯勾踐雖死,然太原李左車、河內司馬卯實力尚全,萬一彼輩合力攻上黨,救張耳,我軍反而要落於下風,轉勝爲敗的責任,誰能擔?”

“此外,被俘趙卒押去河東,見要西行,必然大躁,若因思鄉念家而暴亂,別說四萬人,就算四萬頭彘,滿山亂跑,也要抓許多天了,辛郡守就不怕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河東局勢,再度混亂?這責任,誰又能擔?”

這的確是必須面對的難題,去疾有點明白當年武安君的抉擇有多困難了,但他依然堅持,殺不殺辦法:

“長平殺俘四十萬,已使趙人三代人仍恨秦人,吾等並非關中秦人,而是來自楚地,來自南郡,來自漢中,而攝政也更易律令,欲以王者之師以天下,若還是取兵道霸道的方式,這結,便越打越死了!”

二人意見相左,即便將這個問題拋給“羽翼營”的參謀們,他們的想法,也與去疾、趙衍二人無異。

衆說紛紜之時,便是考驗一個統帥應急決策的時候了。

韓信一拍案几,止住了衆人爭議。

“本將倒是有個辦法。”

他看向去疾:“既不傷天和,使趙與秦怨恨結得更深。”

再望向趙衍:“又不必耗費糧食,帶來隱患,甚至能爲我軍攻取上黨,甚至是太原、河內、邯鄲鋪路!”

衆人面面相覷,一時間想不到什麼辦法,能達到這兩全其美的效果:“敢問將軍,是何策也?”

“謹遵攝政之令,不再濫殺俘虜。”

他說道:“但也不全部留下,只將伍長以上軍吏將尉挑出來,帶去河東爲隸臣,至於其餘普通趙卒……”

韓信笑道:“統統放走,讓他們帶着‘秦軍不再殺俘’的消息,回到趙地!”

第199章 縣尉有請第483章 汝等欲爲亂乎?第975章 鄭韓第399章 喜事第320章 帝業第185章 軍賊第350章 收破布頭嘍!第170章 橘與枳第951章 沒有皇帝的帝國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602章 殺人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第315章 入關第761章 老當益壯第319章 柱下第38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961章 猗氏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113章 不可千日防賊第609章 貨殖第341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636章 魚脫於淵第605章 你爹第724章 厲人憐王第316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426章 軍將第764章 三軍可奪氣第586章 看不懂第49章 善假於物第503章 祥瑞御免第590章 縱橫第554章 乘風破浪(求月票)第86章 秦律的威嚴第771章 狗咬狗第657章 吃瓜第72章 亂世銅爐第544章 暴力強拆第500章 綁架第149章 其末立見第528章 世界那麼大第939章 胠篋第966章 焦土第353章 項籍第173章 人之賢與不肖第927章 麗人心第950章 孰立?第763章 白衣渡江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第87章 最後的依仗第89章 善惡對錯第732章 上病益甚第229章 外有必救之師第241章 勝者即是正義!第608章 家園第1002章 積木第1005章 嘗麥第818章 廉頗老矣?第536章 要有光第299章 吳芮第429章 父親第512章 以古非今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659章 自討第980章 結第440章 頭狼(騙月票)第456章 識人之明第669章 君道第55章 肉得爛在鍋裡第463章 大生產第619章 項氏第849章 博浪沙第154章 芟夷略盡第751章 推倒這堵牆第1012章 死亦爲鬼雄第462章 這一年天下無事第909章 鴻門第377章 戍卒叫第782章 門泊東吳萬里船第73章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9章 回家(上)第183章 勸降第208章 來自祖龍的評價第1013章 開始和結束的地方第601章 衛滿第965章 劃江而治第1022章 驕兵必敗第278章 結束和開始的地方第725章 天下爲桎梏第189章 捐甲徒裼以趨敵第608章 家園第273章 百年仇讎第448章 騎戰第180章 兵敗如山倒第284章 秦王(上)第204章 郡命第576章 舊部第559章 脣亡齒寒第701章 兵家大忌第334章 堇荼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