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

滇池又稱昆明湖,是雲南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國第六大淡水湖。湖面煙波浩渺,十分壯闊,遊玩昆明的遊客大多會到這裡來看一眼。可以在湖邊漫步、乘船遊湖,冬季還能喂鳥;也可以登上龍門俯瞰滇池,讓人心曠神怡。

滇池位於西山腳下,距市區約5公里,北端緊鄰大觀公園,雲南民族村與西山公園隔水相望。前些年因不注意保護,水中藍藻氾濫,導致水質急劇惡化。這些年開始大力治理,水質明顯好了很多,多年未見的紅嘴鷗也開始出現在湖畔。

遊玩滇池,可沿着滇池東岸的觀景路走走,這條路修的非常漂亮,冬季時候,市民也常到此投喂紅嘴鷗,其樂融融。路對岸既是西山森林公園,旁邊就是滇池海埂公園,去往西山森林公園的索道就在海埂公園內。乘坐索道直達西山龍門,站在龍門上,居高臨下,五百里滇池盡收眼底,風光無限。

走完觀景路,也可以順路到海埂公園北側的雲南民族村遊玩一番,感受雲南省多民族的風情。或者在滇池北端的大觀公園內,乘坐遊船遊覽滇池風光。遊船有手划船、機動船和快艇,價格都在幾十元上下,可自行選擇。

滇池看起來也就灰暗了些,不過真的很大,有望不見邊際看海的感覺。風非常的大,浪拍擊岸邊的聲音格外的響,這個季節沒有候鳥。只看見一些鴿子在空中飛。偶爾看到一隻不是鴿子的鳥,叫不出名字,還笑問是不是去年飛來忘記回去的候鳥。可以看到天下第一桉,還有連理桉,確實長的非常粗壯。對面的睡美人看不太出來形狀,不過滇池的傳說倒是挺悽美的。有兩塊滇池標記的石頭,一塊寫着滇池的傳說,就是滇池的來由,另一塊刻着“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喜茫茫空闊無邊”。從滇池走去民族村的路上,有賣水果的,菠蘿蜜肉很厚,十元6粒。雲開霧散之際,拍到了耶穌光。總的來說,是昆明的標誌,但確實也沒什麼可玩。去民族村順帶走走即可。

滇池距離市中心大概五公里左右,如果是坐車去的話可以乘坐24路、43路、73路在滇池公園下車,票價是1元。如果是打的前往的話要考慮堵車情況,滇池附近有一處是別墅區,別墅區前只有雙向單行道,如果遊客較多的話很容易發生堵車情況。到達滇池後,有很多當地人提供海鷗合照業務,10元一張,還算比較合理。至於購買海鷗食物方面,蘿蔔建議不要購買鳥食,一般情況下海鷗是不會吃的。當時蘿蔔買了3包鳥食,10元一包,結果全部浪費了。如果要逗海鷗還是買麪包實在,只要手握麪包,基本上飛過來的海鷗都會片刻停留。只要到了滇池就會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蔚藍的天空,加上成羣的海鷗飛過,心情頓時隨之起舞。在滇池也可以乘坐遊船觀光,有兩條船線,A線是往返線,從空中索道,途徑萬畝生態溼地公園,到西山睡美人,並折回起點,遊船是80元每人,快艇是100元,可乘坐5至6人。B線是從這裡到大觀樓,單程的,路過西山睡美人,江南春賽馬場,明珠度假村,大觀樓,比A線貴20元。乘船注意事項::遊艇可更近距離接觸滇池,但乘坐者需穿戴好救生衣,出行風浪較大,乘坐者需做好防曬、保暖等準備。乘坐遊船不需穿救生衣,救生衣放置於座位下方,乘坐者可在遊船內拍照留影,欣賞歌舞,聽景點解說。也可包遊船舉行婚禮、宴會。

身居昆明,有幾個地方是你不得不知也不得不去的。一爲西山,二數滇池,三當翠湖。如若嫌西山難爬了些,滇池略遠了點,那麼大可以在閒暇時節往翠湖逛逛,避避城市的喧囂,消解消解一天的睏乏。久住昆明的人大抵沒有不知道翠湖的,她就像個老朋友,老等在那兒,總不叫人失望的。

早晨從西門進去,恰逢滿池滿池的荷花開得意興正濃。或含苞欲吐,或猶抱琵琶,或花情正盛,或紅藕香殘,或一枝獨秀,或雙雙致意,或遙相呼應,或簇擁成團,或微微頷首,或爭奇鬥豔。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兼有它色,異彩紛呈。微風拂面,帶來縷縷清香,內雜泥土的芬芳。“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加之湖面被綠藻覆蓋,遠遠望去,碧波無限。湖面綠藻油啊油,湖裡魚兒遊啊遊,湖上荷花爭妍魅,卻把遊人來沉醉。

置身湖中,無處不見歌舞,何處不是笙簫?古典的、流行的、傳統的、現代的、通俗的民俗的、大衆的。引吭高歌者有之,曲高和寡者有之,下里巴人者有之,餘音繞者有之,嘔啞嘲哳難爲聽者有之。演舞者或隻身一人或三五成羣或即興參與,身姿優美者有之,四肢僵硬者有之,引人發笑者有之。曲調或高昂低沉或如怨如訴,舞姿或風流婉轉,或熱烈奔放或輕靈曼妙。歌舞者自得其樂,觀者自決去留。

遊湖者或年逾古稀,或黃髮垂髫,或童稚未開,或豆蔻年華,或風華正茂,或孤家寡人或呼童引伴,或攜老帶幼,或親密無間,或若即若離。

景由天成,境自心生。放眼望去,無一處不是景,哪裡不生情,何處不得趣?人在景中游,人便也不自覺地成了景。 “偶來亭畔在山在水有遺音,此即濠間非我非魚皆樂境。”

夫謂春城者,昆明也。因之四時朗清,氣色景明,春暖而秋爽,冬溫而夏涼,經年日麗風和,少起陰風。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均可抵市中,且夫光明而大道也。然光景殊異,或蒼山,或秀水,或奇花,或異草,或長亭,或短橋,而風情不及南郭。

自南郭至市中,可窺灞橋煙柳,密密綢繆,翠色以光,鬱乎蒼蒼。緣北向以通行,往南屏而無阻,順其自然也。不及南屏者,非遊也。此有高樓廣廈,市容精華,西立碧雞,東驤駿馬,北誓忠愛,極品三坊,露天地之靈氣,與日月齊比光。穿街心以大觀,譁乎?嘆乎?先是聞其聲,而後目其人,或於石階上鼓瑟吹笙,或日影下手舞足蹈,或躊躇而步行,或慷慨而解囊。

夕陽暖暖,月色溶溶,燈火爍爍,旅人匆匆,萬巷不空,蓋戀春城之飛花,醉風塵而飲月。既拂曉之微明,嘆金碧之浮沉、鏽土之風騷。

比之林靜處,翠湖也。蘇堤誠美,吾獨愛翠湖之春曉,逢天光晴暖之日,常有三隻鷗鳥,時而戾天,時而嬉水。繞扶欄而幽深,小徑爲石,林木成蔭,野花飄飄香,青葉翳翳涼。

歇憩而畢,餘復緣金碧而西涉,直指近華浦。入門正望之,名曰大觀樓,頤庵長聯說風流,弔祭孫翁雖不在,有朋樂自遠方來。

同近華浦相接者,滇池也。浩淼滇池,高原明珠,極目眺之,與天同色,朦朦無涯;身臨其間,淥波盪蕩,微風習習,比之若滄海一粟,無不悲煙水之渺茫、生命之消息!池雖秀而壯美,而光陰荏苒,浮生若夢,形勢不及當年,若夫頤庵在,沮嘆爲小洲。

立池岸以高瞻,乃西山。山色似黛,山形如娥,側壁是刀,巉巖不可攀,斯有守望江河之大觀;察其道如蛇,曲曲轉轉,回回盤盤,繞道上行,步至其中,一峰寂寂,萬木青青,俯長水於峰下,嘆龍門於雲間。

朝往暮歸,須臾似箭。月夜漫漫,萬籟寂寂,悲從中來,目煙城而寂寥,顧草木而悽愴!

早聞天之驕子——春城昆明四季如春,終於得以機會,邀友同行。

從南昌出發,踏上無坐列車,經過七萬多秒的漫長旅途,終於到達中轉貴陽站,再從貴陽出發,一路南行,風景便是一派新鮮,心情也分外地好了起來。

雲貴高原被視爲中國四大高雲之一,今天我終於體會到了雲貴高雲的全貌。如果但說貴州高雲的話,似乎並不體現高雲只高,而在於其奇、其險。列車開出貴陽,接着便是轟轟隆隆無休無止的隧道聲。由於是晚上,並不在意風景怎麼樣,只管聽着鐵軌的旋律聲和車上熙熙攘攘的人羣聲。這列車就想一輛公交車,每一站上的人都不少,下的人也很多,可車上始終滿滿的。我曾覺得在春運期間,在我坐過的路線上,要算從向塘到貴陽的列車最爲擁擠,我可今天終於明白,中國的擁擠是無處不在的。

第二天天剛亮,我就從人羣的夾縫中探出頭來,欣賞這從未見過的沿途風景。等我一伸出頭朝窗外的下方看時,哇!我們這不是在山頂上或者說列車不是在山頂上行駛嗎?怎麼看下去地是那麼的深,隱約不可見。在天橋架成的鐵軌上,火車就猶如一個過山車,彷彿稍不留意就回掉下去一樣。當我收回頭而不經意地朝上看時,我猛地吃驚,懷疑剛纔的視角,我懷疑剛纔是不是真往下看而不見底,現在怎麼朝上看卻不見山頂呢?我鎮了鎮思緒,上下來回觀望時才發現:原來列車是在山腰行駛,這山很高,在火車裡朝下看時,你一定會認爲列車是在山頂行駛,但當你只朝山頂看時,你一定會斷言列車就在山角下前進。羣山之高,可見一斑。

中午時分,我的眼睛倍感疲憊,欣賞了一上午的景觀,我睡意蒙朧,於是叫秋意照顧好自己,便於喧囂中酣然入睡。不知過了多久,我被一陣清脆的音樂聲驚醒,捉是驚醒,決不是聲音之大,而是旋律之熟。那不就是我很喜歡聽的用葫蘆笙彈奏的《回家》的曲調嗎?這個旋律,一下字把我拉進了早已嚮往的雲南夢裡。於是我擡起頭,決定不再睡去。

雖說雲貴高雲是高在一起,但我現在卻感覺不到雲南的高,比起貴州來,我覺得雲南要低了很多。放眼望去,山巒起伏不大,遠處的山川呈青黑色,猶如土家婦女頭上的絲巾,從窗外一排一排地閃過。近處的山色呈綠色,樹葉搖曳可見,偶或幾家農莊炊煙升起,耕牛在路邊哞哞嗷叫,孩童手裡的葫蘆笙也寥寥響起……這一切都讓我想到:寧靜、祥和、自然、和諧。雖然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卻從未見過有這麼一派田園風光讓我心然砰動,我幾乎融如大自然了!

列車在一聲聲婉轉的旋律中駛到了傍晚,窗外又成了一片的漆黑。突然,我感覺到身體不適,頭腦發脹,四肢無力,就連說話都十分吃力,只覺眩暈想吐,混身發冷。莫非……莫非這就是高雲反應,怎麼可能?我也是西部高雲上成長的孩子啊!秋意買來飯菜叫我吃,我卻沒胃口。我急了,這樣的旅遊還會繼續嗎?我詢問列車員有無藥物可吃,結果沒有,我只能忍受着,決定到達目的地再說。

列車終於在晚上十點到達了昆明。一出站臺,便看到幾條天橋橫跨在出站門口,天橋上車輛穿梭,煞是熱鬧。這情景,不同於長沙車站前的噴泉,相異與貴陽站前的廣場,也不同於溫州出站口的空曠,更不同於南昌站口的喧囂。這時,一個開始在車上打過招呼的大哥走過來,與我們聊了起來,當得知我們是第一次來昆明時,便建議我們與他一道去找旅社。雖然萍水相逢,加之面容慈善,再觀察起形體,我心想:料他也不敢把我咱的,論野蠻,即使我頭痛,要解決他也不是難事,於是就應允了。沒想到他爲我們付了房租後,就邀請我們一起去吃飯,固然飯錢是他爭着付的,之後回到住處便自己早早地睡了。而那天晚上,我一直在提防他可能會有陰謀。第二天一起牀,就發現他已離開了旅館,便不再回來。他沒有留下電話,也沒有問返程,就那樣平靜地告別了我們。現在想來,我依舊十分慚愧。

接下來的日子,便是我們的春城之遊了。由於地理不熟,我們就買張地圖,然後查看。凡是什麼公園啦、花園拉都在我們的遊覽之裡列。胡亂地坐上公交車,任其自由的馳騁,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將眼睛王窗外轉悠,直到司機說終點站到了的時候我們才轉身下車。那份舒坦與隨心所欲,那份自然和自由自在,是在校園裡難以品嚐的。

說到公交車的問題,我倒有話要說。我不知道爲什麼昆明的公交車站線爲什麼那樣設置:中間是兩條主幹道,兩邊各有兩條次道,而公交車就停靠在中間主幹道和次道的交集處,如果要乘坐公交車,就不得不穿過那條次道,到主幹道旁邊坐車。而在次道上,摩托車,的士車,電動車絡繹不絕,不但不便,而且危險。我想,凡是到過昆明外省人,都會對這樣的公交路線記憶猶深的。其中包含着懷疑,更多的還是建議昆明人民看看其他地方的公交路線是怎麼設置的,就我走過地方來看,還沒有哪裡有這麼讓我看不過去。即便如此,我們還是靠着它,遊覽了五百里寬的滇池、匯聚世界著名建築的世界園藝博覽園、古典雍容的大觀樓、格調多樣的雲南民族村等著名旅遊勝地。

在昆明的第四天,我們主要以步行方式遊覽。觀看少數民族的服裝展覽,追尋那種似乎金三角獨有的混亂氣息,假幣盛行,敲詐昌盛,搶劫經常,刀具猖獗,彷彿每一個人都是這裡的過客一樣,匆匆來。忙忙去。就在我們打算返回的前兩天,我致電我高中時候的一個室友,他現在在昆明消防部隊工作。聽說我到了昆明,打破部隊的界線,邀請我們到他工作的地方觀看,晚上七人便一起用餐。由於久未相逢,自然是三杯下肚不說話,對於我,也只要三杯就讓我想說都無力氣了。眼看着用竹籃子裝的好菜一盤盤端到桌上來,我的眼睛可模糊了,隨後,不爭氣的我就餓着肚子癱到了椅子上。我現在想來,依舊作爲一個鄉下人本來可以吃那麼好的東西卻沒吃到而惋惜。

昆明之旅就在這樣的歡聚中與朋友告別了!當我在晚上乘車離開昆明時,整個春城上空佈滿了星星,似乎在爲我們送別,又彷彿帶着羞澀的挽留……

圓通寺還是頭一回謁遊觀覽。以前來,有時匆匆,有時恰遇整修不開放,終不得一觀。今天,寺門大開,春光氤氳,春花爭豔,春風撲面,遊人如梭。圓通寺亞於太華、華亭,遜於筇竹。如來、菩薩當門而座,溫藹之狀可掬,大風起兮雲飛揚,顏色不那麼鮮。殿兩側的牆壁從下至上分幾層滿塑羅漢。整個大殿金剛猙獰,菩薩心慈,佛祖開顏,羅漢逞威;燭光搖曳,香菸繚繞,善男信女和老嫗跪蒲團之上叩拜,可謂信則靈。

寺前水池清碧,遊人往水中拋撒饅頭或麪包渣等吃食,魚羣集爭食,泛起紅色的浪花。“看那條,多大!”“喲,這麼多!紅的,多好看!”--小孩兒和遊客指看着、嚷着。有人從旁拍下了“圓通寺觀魚”這有趣的鏡頭。

花房、長廊正舉辦花展,花雖不太多,也琳琅滿目,奼紫嫣紅,噴朱泛綠,給這單調的古剎添了不少情趣。我喜歡花草蟲魚,但沒成癖,平時不細心,認得幾種花有限,多數叫不出名字,一下子也講不出它們的雅處來。只覺得盆栽、盆景小巧玲瓏,別緻嬈麗。有中空的枯樹樁,卻從其上長出一枝新株,枝葉青蔥;有的盆中樹或左右盤繞,或挺拔直聳,饒有興味。有的是一座石山,山上有草,山頂居然還長着一株蒼勁的松樹,雖在盆中,卻是真石真草真樹,獨具匠心。有的從盆沿下垂,叫倒掛;有的盤根錯節,纏來繞去,猶如蟒蛇;有的曲折盤旋,昂首向空,宛若游龍;有的盆中桔,結了比乒乓球還大的果,據說是近幾年的新品種……。真是攏天地於盆內,集百卉於花房;賞茶花以悅目,撫蘭葉而神揚。展房的壁上掛着近年和今年春節的潑墨、題詩,--書法展與花卉展互相輝映,更增文化氛圍。

出了花房,走出長廊,我尋找櫻花。公園服務員說有兩株,我沒找到。又問了兩個人,也回說不知道。寺前和寺旁倒有幾株樹,開着粉紅色的小花,不知是也不?一位老人說:“看櫻花,到圓通山上去!”

出了圓通寺,走上山坡,沒多遠,稀稀落落便見幾簇樹--每簇都有幾棵樹--開着粉色的一串串的小花,問之,這就是櫻花。“裡邊更多!”那位遊客說。我繼續前行,豁然開朗,一片粉色的雲霞蒸蔚在眼前。這動物園一里路的兩旁都是櫻花樹,樹枝在頭頂上幾乎合攏。人在櫻花路中,櫻花迎面而來,從頭上掠後。圓通山的櫻花不知是什麼品種,樹不大,多是幾棵栽在一起;花,朵小瓣瘦,一串串,好像榆樹錢兒,貌不富麗,卻有一種樸素、淡雅的美。樹下落英繽紛,路上也陳有花瓣,“踏過櫻花第幾橋?”活潑的姑娘、小夥手扶櫻花樹,留下了美好的紀念。

在動物區,虎豹狼狐尊容依舊,光顧者少。猴子的頑皮和靈敏總吸引人,新的猴山猴池又給了它們廣闊天地,任其馳騁嬉耍。

我漫步走出公園,遊人絡繹不絕,他們或許也是慕櫻花之名而來的吧?燦若桃花的櫻花從富士山下飄洋過海在祖國西南邊陲的昆明紮根,增添了圓通山的春色,使春城更加嫵媚。據說櫻花的花期是短暫的,然而它以自己短暫的存在點綴了大自然,在絢麗的百花園中奉獻上一瓣馨香,向人們展示了它的價值。

櫻花的素美,此次的圓通山之遊,昆明春城的旖旎風光,將在我的記憶中長存。

進了景區,迎面是一座橋。橋的左面,是石林湖。湖水清澈碧藍,湖畔遍佈着嫩綠的草坪,湖中一座座石峰好像一把把尖刀利劍,直指藍天。掩映在石峰後面的村莊隱約可見。站在橋上遠眺,好美呀!那湛藍的天空,那漂浮的白雲,那泛起漣漪的湖面,那突兀林立的石峰,那茵茵碧草,那朵朵盛開的山茶花,那白牆紅瓦的村舍„„,真是醉人心脾,簡直就是置身在了仙境。下了橋向左,路兩邊的三角梅,開得正旺,一簇簇、一團團,紅得像火、豔得如霞。那火在碧綠的草地上燃燒,那霞在座座石峰間蔓延。石林遊覽剛拉開大幕,只是一個小小的序曲,便抓了遊人的心,勾住了人們的魂。在接踵摩肩的人羣裡,不管男女老少,一個個手舞足蹈,飄然若仙,臉上掛滿了無限的燦爛。 在導遊的引領下,我攙扶老伴,沿着迂迴曲折的山路拾級而上,登上了石林的最高處,海拔1750米的獅子亭。站在亭上,向南眺望,莽莽蒼蒼的大石林盡收眼底。看吧,那怪石嶙峋,突兀崢嶸,氣勢磅礴,姿態萬千,就像那無邊無際的大海涌起的巨浪,更像那千軍萬馬廝殺在古戰場;向東看,煙波浩渺的石林湖就在你的腳下,從高處俯視那湖光山色,有如“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窈窕淑女,頓時心中涌動着一種真愛,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癡情的迷戀。“快,多給我拍幾張”,這時的老伴顯得異常興奮,登山的疲勞早已蕩然無存了。 從獅子峰下來,繞過石屏風,瞻仰了朱德“羣峰壁立,千峰疊翠” 的摩巖題刻後,峰迴路轉,眼前突然開闊了,一羣比肩並立的石峰,出現在眼前。最高峰有幾十米,那真是壯觀,峰峰壁立,直插雲天。擡頭仰視,在那巨大的石屏上雕刻的隸書“石林”兩個大字赫然醒目。“天造奇觀”、“南天砥柱”、“大氣磅礴”、“萬笏朝天”、“頂天立地”、“天下第一奇觀”的石刻遍佈在左右兩邊的石屏上。這些剛勁有力的石刻與四周奇妙的自然奇觀交融在一起,不僅給了人以美與奇的享受,更讓人產生了聯翩的浮想。導遊告訴我們,這是石林的中心景區“石林勝景”。啊,這裡真是人涌如潮,接踵摩肩。人們觀賞着這奇異景觀、互相拍照留念。爲了最佳拍攝點,我等了好長時間才搶上位置,請導遊爲我和老伴拍了照。 在獅子亭上小憨之後,導遊帶我們沿山路下行,躲過了巨石將要墜落的”千鈞一髮”,闖過了“刀山火海”的奇觀,欣賞了“且住爲佳”的神韻,領悟了林則徐“無欲則剛”的立世警言。忽然間,一泓碧綠的池水展現在人們面前。她宛若鑲嵌在羣峰碧翠間的明鏡,那天光雲影和四周偉岸秀麗的羣峰倒映水中。導遊告訴我們,這裡叫“劍峰池”,是石林海拔的最低處。這池水很神奇,旱不涸,雨不漲,始終保持同樣的水位。那座矗立水中的石峰,酷似一把鋒利的寶劍直立在水中,劍身上雕刻的“劍峰”兩個大字遒勁有力。坐在池邊,靜觀池水,環顧四周,人們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恬靜和清幽。 離開劍峰池沿路上行,突然兩座石峰攔住了去路。只見兩峰相擁,中間只有大約30釐米的縫隙。縫隙間露出一道狹長的光束。“這就是通道嗎”?我犯了難。一時間,大家把目光一起投向了體態豐滿的我。在衆目睽睽之下,我屏住呼吸,儘量收攏腹部,一點點往前蹭,不時引來了一陣陣笑聲。而別人呢,則是一個個輕盈的通過。導遊說,這裡叫“極狹通人”。取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初極狹,才通人”的典故。過了這狹窄的通道,便是石林的“世外桃源”了。面對這裡眼前的無限風光、人們可以用你那獨特的思維,張開想象的翅膀,在這座藝術的迷宮裡翱翔;看着那石峰、那石筍、那石芽,真是千姿百態,造型各異。什麼古藤同心、雙鳥渡食、象踞石臺、千年龜、石鍾„„,數也數不清,看也看不盡,這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雕塑博物館。 從這個博物館出來,又要攀登第二個制高點——望峰亭了。亭建在30米高的石峰上。聽說還要爬高,“實在爬不上去了,我在這等你們吧”,老伴告饒了。導遊說不走回頭路。無奈,她只好在我和導遊的攙扶下隨隊前行了。登上望峰亭,真正領悟了“一覽衆山小”那博大的胸襟和那雄渾的氣勢。俯瞰那黑壓壓,數以千萬記的石峰,猶如戰場上待命出征的將士。這時,頓覺身價飆升,彷彿自己變成了這百萬雄師的統帥,站在這高高閱兵臺上發號施令。當你平下心境,仔細琢磨,不免又會對大自然那無窮的偉力和那鬼斧神工的傑作,發出由衷的讚歎。走下觀峰亭,奔向小石林。沿途景緻,千奇百怪,更是觀不勝觀。有坐井觀天、一線天、鳳凰梳翅、神鞭石„„,一處處景觀,活靈活現,歎爲觀止,讓人流連忘返。 走進小石林,蒼穹頓開,大片大片的綠地上點綴着稀稀疏疏的拔地而起的石峰。火紅的三角梅、嬌豔的山茶花競相開放。一幅秀美絕妙的風景畫展現在大家面前。同是石林,卻展現了兩種廻然不同的風格。如果說方纔走過的大石林是雄偉彪悍的偉丈夫,那麼小石林則是嬌柔靚麗的美女子了。繞過草坪,沿夾道穿行,我們來到了波光粼粼的玉鳥池。池邊矗立的石峰,便是撒尼人最尊崇的理想人物阿詩瑪了。她靜靜地佇立,遙望着遠方。她那頎長高挑的身段,那風韻翩翩的體態,那撒尼人獨特的包頭和身後的揹簍,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樣楚楚動人。望着石峰,兒時看過的,至今仍記憶猶新的那部《阿詩瑪》電影,一個個鏡頭在我的腦海裡回放,主題歌那優美的旋律依然在耳邊迴響。 踏上回程的路,我不時回頭望着這一個個神奇的石峰。石峰在眼前晃動,思緒在腦海裡翻騰。突然,眼前一亮,茅塞頓開。我不是在遊石林,分明是走進了一個浩瀚的書海。那一幢幢石峰,不就是一本本厚重的書籍嗎。翻開書頁,她記載的是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榮辱和興衰,更記錄着改革開放民族的繁榮、國家的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