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夢裡,我曾多次幻想她那神秘的容顏,展望那一望無垠碧藍的湖水,望見她帶着面紗,使我情不自禁的向她走去…..一覺醒來,本以爲身處湖邊,卻發現這只是如此逼真的夢境,她,是我魂牽夢繞的炫彩世界。 記得不久前,我曾看過青海湖的一個神話故事,更平添了幾分對她的嚮往之情,促使我早早的去一探究竟 。“古時青海湖美麗而寬廣,但這裡的部落頭人肆意欺壓百姓。有個叫庫庫淳爾的英雄,解仇釋怨,除暴安良,才使各族羣衆團結和睦,親如一家。他死後被天帝封爲團結之神,保護善良,從此蒙古族稱青海湖爲“庫庫津爾”(即庫庫諾爾)……我剋制不住對她的思念,便收拾好行囊與她來一場初夏的邂逅。 大巴車駛入剛查縣境內時,映入眼瞼的便是遙遠的天邊飄蕩的朵朵白雲,它白的一塵不染,猶如少女的面紗遮擋在半空。車內放着韓紅高亢嘹亮的“青藏高原”,這湛藍的天空、青青的草地使我感到分外新鮮。一下車熱情淳樸的藏民兄弟捧着哈達和美酒向我走來,讓我也更加感受到藏族朋友的盛情和好客,也加深了我對高原的熱愛和崇敬。終於來到青海湖畔,波浪微漾,一望無際的湖水和天空融爲一片,碧綠的湖水盪漾着粼粼的波光;在陽光的照射下她是那麼的純潔乾淨,晶瑩而透徹,就好像一塊藍寶石般鑲嵌在湖中央,她像海,卻沒有波瀾,像湖水,卻一望無際。湖水是寧靜的,恬靜且神秘的。三五隻小黃鴨在湖中嬉戲,白色的海鷗在空中翱翔,這更爲青海湖平添了幾分生機。青海湖的美是需要用心靈去感悟,用靈魂去觸摸的。 美麗富饒的青海湖,浩瀚縹緲,波瀾壯闊。她雖沒有西湖的嫵媚,東湖的清麗,少有玄武湖的槳聲,昆明湖的燈影,但青海湖的美是原始雄渾的,不是雕琢的自然之美,她是大自然賜與青藏高原的瑰麗珍寶。 置身湖畔,你會爲她的美怦然心動,看,那一片片金燦燦的油菜花隨風搖曳,那被神秘色彩所籠罩的美麗的大草原,還有那隨處可見的耗牛飲水,羊羣吃草,構成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高原畫卷。 站在碧藍純淨的湖邊,當你身穿藏族服裝,身披雪白的的哈達,伸開雙臂,好想去擁抱這夢幻般的湖,她真的太美了,美的那麼純粹,那麼自然。好想讓時間靜止在這一刻,就讓我沉浸其中,離開城市的浮華與喧囂,使我的心靈得到釋放與洗滌,美麗的青海湖啊,你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恩賜,我將牢牢把你的美麗銘刻在心靈深處。
青海,我們來了
青海,那是一個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
33年前,我們幾個熱血青年便在瀟水之畔、黃溪嶺頭謀劃着響應祖國的號召,支持邊疆建設,畢業後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陰差陽錯,我們幾個始作俑者,最後未能成行,只有少數幾個人不改初衷,矢志不移,衝破阻力,終於成行。他們最先實現了人生的最初夢想,來到了祖國的大西北——青海。
從此,我們只能鴻雁傳書,只能在文字裡瞭解大西北,認識大西北,走進大西北。知道了那裡有西寧,有樂都,有平安,有海東,有格爾木紅柳,有青海湖,有湟水谷地……這樣一些令人神往的名字;知道了同學們在那裡與青海的中小學生們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與中小學生共同學習、生活、遊玩,日夜相伴;知道了同學們在那裡開疆闢土,結交朋友、走進文化殿堂,讀書、爲文、寫詩,像一羣闖進農舍的“西北的狼”,如飢似渴齧噬莊稼;知道了同學們在那裡吃犛牛肉、喝青稞酒、品格桑花,賞大美青海,一個個長得牛高馬大,豪氣干雲;知道了同學們享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從苦難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向理想的境界。
時間是非常嚴厲的雕刻師。有的同學被歲月的刻刀,刻出了歸家的情愫,讓思鄉成了日常的功課,他們不得不攜家帶口回到生養自己的家鄉。有的同學不改初衷,堅守,再堅守。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三十二年,他們不忘初心,像一粒粒來自南方的種子,在茫茫的草原,在雪域高原,在戈壁灘上,在青海湖邊,吸收來自高原的陽光雨露、風花雪月,終於在那裡生根、開花、結出了沉甸甸的果實。
三十二年啊,人生有多少個三十二年?!
當然,隨着年齡的增長,隨着交通運輸的飛速發展,到青海與同學相聚,已經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一些同事、同學去了青海,見到了三位堅守的同學,回來時人人兩眼放光,個個眉色飛舞,精神亢奮。讓人更加念那遙遠的地方,思念那心愛的同學,到青海去看看了卻初心的念頭,愈久彌堅。
青海,那是一個讓我激動萬分的地方。
去年,羣裡的同學開始策劃青海之行。今年7月15日,我們終於開啓了“瀟湘之約,圓夢青海”之旅。同學們或從瀟水之畔、或從湘江之濱、或從長江之岸,或乘飛機、或坐火車趕赴青海西寧參加122班同學們的聚會。
在機場,我們見到了三位在青海工作了三十二年的同學。他們像迎接親人一樣迎接我們。那濃烈的青稞酒,那潔白的哈達,那嶄新潔淨的私家車,還有那熱烈的擁抱,一切都像迎接親人一樣歡迎我們的到來,讓旅途的疲勞,一下子煙消雲散,代之以激動、感動和心動。
在宴會廳,雖然時間已是午夜,但濃濃的三十二年的離情別緒,早已芳香四溢,幾句話怎麼“流淌”得完呢。酒過了一巡又一巡,過去的事兒說了一遍又一遍,興奮依然佔據高位,睡意被擠進了狹小的空間。那些黃溪嶺上的青澀之愛,那些瀟水河畔朦朧之情,那些寢室裡的陳年往事,那些課桌上的“三八”紅線,那些球場上的追逐,那些中秋之夜的月色,等等,等等,越來越清晰,越理越分明,一切的一切,彷彿就在昨天。
三位同學爲了我們的到來,早在半年前就開始準備了。從食宿的安排,到遊覽線路的確定,到車輛的租借,到接待手冊的印製,流了不少汗水,費了不少心血。當我們走進“客來思樂”賓館的時候,那潔白的牀單、那豪華的配置,還有那別有用意的賓館名,你不得不佩服三位同學的良苦用心。當你仔細觀看那接待手冊的時候,製作的精美、線路安排的別具一格,從朝聖之旅、到藍色之旅、到黃色之旅、到天空之鏡,幾乎將青海最美的地方呈送給我們,讓我們去領略、去欣賞,你不得不佩服三位同學熱情和真誠。
青海,那是一個讓我終生難忘的地方。
到青海的第二天,三位同學放下工作和家裡的大小事務抽出時間,陪同我們,開始難忘的朝聖、藍色和黃色之旅,欣賞天空之鏡等那些美輪美奐、讓人震撼不已的大美青海。
三位同學準備了一臺23座的豐田考斯特。7月16日,與我們一道開始了“朝聖之旅”。首先是去塔爾寺朝聖。塔爾寺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蓮花山坳中,依山勢而建,由衆多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等組成,佈局嚴謹,建築巍峨,金碧輝煌,氣勢恢宏,是我國著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這裡是格魯派(俗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勝古蹟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一代宗師宗喀巴去西藏深造後,他的母親香薩阿切思子心切修書與子,然後按照兒子宗喀巴在回信上的囑託,在子剪臍帶滴血的、已經長出一株白旃檀樹和十萬片葉子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佛塔,後來這塔,逐漸發展成爲塔爾寺。
塔爾寺和青海、新疆、西藏寺廟一樣,它穿越400多載春花秋月,點燃無數盞酥油燈的瑰麗,擁抱4500多間殿宇佛性的陽光,摺疊一個民族金色的暢想。它吸引着衆多的遊客到這裡旅遊觀光看新奇,感受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吸引成羣的藏袍走在天堂的幻影裡,頂禮膜拜,虔誠地度己度人。一任所有的炊煙飄過神的蓮座,所有的祝福點燃自己的黎明,在摺疊八寶如意塔和大金瓦殿的燦爛中府拾滾滾紅塵。
車子在蓮花山的“花蕊”處停了下來。我們下車向塔爾寺的方向奔去,急不可待地在門口的佛塔前合影留念。進入大門,都像魚一樣的擠進人流。有的隨着導遊,聽她天花亂墜地說着藏傳佛教的來歷和宗喀巴大師的故事,黃教始祖宗喀巴大師的佛光依舊在閃耀;有的自顧自尋找屬於自己喜歡地方,希望以一種獨特的古色古香爲生命而禱告,爲信念而放飛生命的靈魂,放飛青藏高原的自尊自強……我們每一次旅遊總是離不了逛寺廟,西藏的布達拉宮、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河南嵩山少林寺、福建普陀山普濟寺,泰國曼谷的大皇宮,等等,都是宗教和文化的產物,看得多了、見得廣了,自然也就不再新奇,不再感動。但是,這裡的那些栩栩如生的酥油花,那些絢麗多彩的壁畫,那些色彩絢爛的堆繡,被稱之爲“塔爾寺三絕”,還是給我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還是讓我們緊掩的心靈在此豁然敞開。
下午,我們從塔爾寺出發,經過拉脊山前往貴德,在黃河邊上朝聖,感受“天下黃河貴德清”的獨特。多少年來,在我們的思維定勢裡,始終認爲黃河的水是黃的,而且固化了“跳進黃河也洗不清”這句流傳了幾千年的俗語。但是當我們來到貴德黃河邊上的時候,我們改變了過去的看法,才知道“人間四月芳菲盡,貴德梨花始盛開。長恨塞外無綠意,黃河深處有江南”。雖然雨過天晴,黃河大半清澈小半橙黃,但兩岸依然植被茂密,遠處是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巍巍山巒,一派優美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中華母親河溫柔靜謐、靜如處子的“少女時代”在這裡得到完美呈現。同學們激動不已,拿着自備的旗子和條幅,迎着高原上的風,在這裡合影留念,切切實實感受到“黃河少女”的風姿綽約,感受到“黃河少女”“獨坐在青藏高原的神光之上,用滿腔熱血餵養一個黃皮膚的民族,折射時間刻盤上五千年文明中血與火的進程,讓所有的朝聖者在落滿朝霞的雪域聖野,捧一把熱淚,點燃一生的自尊和信仰”。
青海,那是一個讓我感受大美的地方。
7月17日,我們開啓了“藍色之旅”。藍色之旅,我們是從司機介紹的西部“土皇帝”馬步芳植樹開始的。雖然馬步芳驕奢淫逸、殺人如麻,但他最先在西部倡導全民植樹,爲青海的青山綠水還是做出了貢獻。青海的美景在路上,一路全是讓人怦然心動的大美景色。
你看那日月山。相傳它是文成公主入藏經過的地方。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千百年來在人羣中廣爲流傳,那些“過了日月山,兩眼淚不幹”,那些“公主和蕃去不遠,杳無黃鶴白雲間。悠悠千載魂歸處,明鏡空思日月山”,不斷地賦予時代意義。
在日月山的埡口,山風吹來,寒意陣陣。日亭、月亭讓風從中間穿過,長年累月,經久不息;文成公主漢白玉雕塑歸然屹立,讓一代又一代人們對那美麗的靈魂深深崇敬。日月山東側是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風光;西側則草原遼闊,牛羊成羣,是一幅塞外景色。這裡不僅是松贊干布的使者迎接文成公主入藏、肩起中原和西域永遠和平安寧重任之處,也是我國自然地理上的一條非常重要的分界線,是我國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分界線,是青海省農業區與牧業區的分界線。
這是海拔高度達到了3000米的地方,一些同學在山坡的草地上蹦跳、在日月亭上留影、在文成公主雕塑旁膜拜,異常興奮之餘迎來了些微的高原反應。趙博導和文紫湘在車上那些民主與法治的高論,逐漸地被倒淌河那些文成公主的眼淚和同學們觀賞兩旁綠色的沉默所代替。
突然,兩邊的油菜花海迎面撲來,墨綠色的“高牆”與天相接。司機說,青海湖到了。在我的腦海裡,青海湖應該是一個四周高、中間低的高原湖泊,應該像西藏的納木錯那樣,站在高處往下觀看,整湖盡收眼底。可是,我的想法完全錯了。
你看那青海湖。雖然四周高、中間低,但是青海湖的浩大,完全可以和大海媲美。她是“高原之珠,雙眸放射着迷人的光彩”;她“湖闊水遠,碧波綻開了無邊的湛藍”。我們行車在其邊緣,近處是湛藍的海水,由於視覺的差異,越向遠處海水越高遠,像一堵“牆”迎面撲來。我們無法看到她的全貌,也許在飛機上能夠一睹她的芳容。
現在我們只能到151基地(即二郎劍景區)觀看她的“皮毛”,希望能夠“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天氣不夠好,視野不廣。我們穿過景區的大門,各自行走,通過觀海橋、觀海亭看到了矗立在湖中的那座我國第一個**發射基地。遠處煙波浩渺,一望無際,碧水共長天一色,水鳥伴湖魚起舞,雪山同飛雲相融,不愧爲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和鹹水湖,不愧位列“中國五大湖泊”之首,應證了那個“青色之海”的地名。
詩人劉志宏認爲,青海湖“夢幻般的感覺,天堂般的聖境。4337平方千米高原碧波的魅力,以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水,一種靜與美的色調,成爲中外遊客洗滌塵世風情和心靈的棲息之地”。
你看那金銀灘大草原。那是我們聽着司機講述王洛賓的故事,同學們唱着《跟你一起看草原》和《在那遙遠的地方》的歌曲,進入這裡的。那些開着黃花的金達萊和開着白花的銀達萊,與成羣的牛羊,織就了這廣闊無垠的金銀灘草原。高原之雨打在玻璃上,畫出透明的白色圖案,與遠處綠色底子的草原相映成趣。
同學們幻想着王洛賓的豔遇,幻想着舉着鞭子的牧養姑娘,幻想着騎着駿馬在草原上奔馳……我們在蒙古包裡就餐,享受着天人合一的美味佳餚,回想一天的藍色之旅,悠然而生出“大美青海”的感嘆。
那些隨意將一些小景加上“大美某某”,確實有點褻瀆“大美”這個詞語。鄙人認爲,只有青海才能夠得上“大美”這個詞兒。
青海,那是一個讓我如夢似幻的地方。
7月18日,是黃色之旅。我們驅車150公里到門源看油菜花。穿過達阪山隧道,眼前豁然開朗,門源盆地那片寬闊的黃色花海橫空出世,氣勢磅礴,天地間一片金黃,令人十分震撼。因爲寒氣逼人,我們只是在半山腰上拍了幾張照片,遠望藍天白雲和祁連山頂上那些終年不化的積雪,感受一下門源油菜花海氣勢,便縮進車子裡,下山。
在山下觀景臺,我們盡情的享受十萬畝油菜花海呈現出來的一地黃金。藍藍的天空,淡淡的薄雲,巍巍的高山,一望無際連綿不斷的百里油菜花海,色彩鮮黃鮮黃的,並以綠色陪襯着,綠黃相間,將整個大地織成成無邊的大地毯。女同學們花兩塊錢買來用金達萊和銀達萊編織的花環戴在頭上,美美地、瘋狂地秀了無數張照片,留下了不少的倩影。在景區觀景臺,門源盆地裡那片花海黃得特別耀眼。一幅一幅的黃緞子,美不勝收。用青稞和油菜相間種出的“愛你一萬年”圖案十分迷人。高速列車蛇一樣地從油菜花海中穿過,帶走一路馨香;大通河谷遼闊的土地,年年歲歲傾聽這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的花語;祁連山雪峰遠遠地凝望着這金燦燦的輝煌。這裡呈現的是一種靜謐,一種無言的燦爛,一種純淨的沉醉。這種精美絕倫,舉世無雙的大美,是門源人民創造的一個美麗奇蹟。
我們乘車在油菜花海里遊弋,像螞蟻在大海漂游,很難找到邊際。蜜蜂偶爾飛過來與車子親密接觸,撞在玻璃上,飛濺出朵朵蜂花。同學們下車走進花叢之中,個個都成了七仙女。她們展開美麗的絲巾,如醉如癡,如癡如醉,禁不住高歌一曲表達心中的愉快。
門源油菜花,“北倚祁連,五彩的不朽構圖如煙如夢;南臨達阪,一望無際的金黃超越歷史”,一個如夢似幻的地方,讓我們從“默默祈禱中踩響感情的步點”,讓那一段美麗的傳說永遠沉澱在歲月之中,時時縈迴,千萬次地回眸。
青海,那是一個讓我感受銀色之美的地方。
7月19日,我們早晨7點鐘從銀川出發經過5個小時行程400公里的長途爬涉,抵達被稱之爲“天空之境”的茶卡鹽湖。
這天的活動文紫湘同學夫婦也從家鄉湖南趕過來參加。文紫湘在青海呆了好幾年,曾在樂都城鎮中學教過書,對青海比較熟悉,我心裡很多有關青海的故事都是從他那裡聽來的。路上,他和中南財政政法大學趙博導談海子的“面向大海,春暖花開”,談昌耀的詩歌,談青海的過去、現在和將來,談政治經濟、農牧生活等等,讓懨懨欲睡的同學,大都尖起了聆聽的耳朵。
去年我在山西運城鹽湖區參觀鹽湖,風大天寒,只在大堤上停留了一會兒,聽當地領導介紹鹽湖的基本情況和鹽的生長過程後,便匆匆離開,也沒有去研究和體驗。這次是驅車400公里看茶卡鹽湖,自然有去的理由。因爲它是一處“天上無飛鳥,地下無綠草,湖中無游魚”的地方,它與塔爾寺、青海湖、孟達天池齊名,是“青海四大景”之一,它還被國家旅遊地理雜誌評爲“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來到青海不去肯定是一大遺憾。
還好,中午12點我們抵達茶卡,雖然天空不夠湛藍和通透,但我們還是沿着遊道進入到了景區。那些碩大的的鹽雕,顯示着這裡獨有的匠工與美妙;那些塊狀的鹽田,正在孕育新的鹽苗;那條已經不多見窄軌小鐵路跑着小火車,載着遊人,進入鹽湖的最深處。那一望無際潔白如雪的鹽灘,水天一色,陽光把人們的影子投射在鹽灘上,美奐絕倫。遠處淺淺的水面,任由那些愛美的姑娘背靠遠山藍天爲幕以湖爲鏡揚起手中的薄紗,長裙飄曳,笑靨如花,倒影也美得如同胞姊妹,在涼爽的風中定格。
我和班長、紫湘及兩位夫人沿着窄軌小鐵路前行,走到鹽湖中心,禁不住鹽湖的誘惑,扔下遮陽傘,脫下鞋襪,踏進了鹽湖。上面是薄薄的一層水,下面是鹽蓋,偶爾有褐色的鹽洞。腳踩在上面一種別樣的滋味,不像平地也不像水面。當你用腳趾深深的插入鹽洞中的時候,那涼爽便通過腳趾傳導到全身,爽極了。夫人們在映着雲朵與藍天的湖面上,“遇見最美的自己”,盡情地欣賞,怎麼也不想離開。這是一種心的灑脫、奔放,馳騁無疆,爽得你忘記城市的匆忙,爽得那煩心的事兒煙消雲散。
沒有淡水,我們用鹽水隨意清洗了一下雙腳,我們帶着鹽湖的鹽離開茶卡。下午3點鐘來到了蒙古包中餐,熱情好客的主人,用歌聲和美酒迎接我們。主人上了一桌的手抓羊肉,奶茶、酸奶都上來了。主人不停地給大家敬酒,再敬酒,唱着祝酒歌,跳起歡快的舞蹈,氣氛相當融洽。兩個高挑的蒙古姑娘穿着雪白和粉紅蒙古服裝,忙上忙下將草原的無限美麗呈現給遠方的客人。
夕陽西下的時候,我們結束了這難忘的銀色之旅。
或許是因爲沒有挑好天氣,青海湖未向我們展示她絢麗的風情與純淨的高遠,一路上,除了遼闊到沒有變幻的草原與一線的湖面,就只有烏雲與細雨結伴。
不過也好,畢竟雨總算還是起到了修辭的作用。愁緒自可用它來渲染,而天高海闊的開懷也自可成一脈雨中的風情。
從塔爾寺的人文切入青海湖不加人工雕琢的牧場與天,其實發現當人文承擔了太多厚重的任務時,反而沒有自然與人走得近了。自己成長在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地方,看着轉動的經筒,除了內心升起的肅穆,也是無法想象的生活。內心寄於宗教,生活至少踏實穩健,與迷信無關,其實是忠於自己的選擇,所以,往往有信仰的人,反而更能懂得堅持與平淡的意義,當然,沒有宗教信仰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什麼都沒有,既不夠強大地篤信自己,也不能抓到冥冥之中的機緣而獲得平靜,無以爲繼,一片荒蕪,於是蠅營狗苟,惶惶不可終日。因爲沒有前者,我也只能盡力而爲,不要踏入後者的地步。
所以,從塔爾寺走出,沒有帶走什麼,只希望內心能如喇嘛般清淡安靜,他有佛祖庇佑,我承己身廕庇。
去青海湖一行十人湊在一起拼車前往。喜歡旅行的人實在很多,有些只是爲了短暫逃避生活的繁瑣平庸,有些幾乎是迷戀身處路上的感覺,有些也許是還未找到歸處,無法長久停留,還有些如我輩者,或許只是單純爲了娛悅身心,在青春年少時,乞求不要固步自封罷了。不管目的如何吧,有些時候相遇即是緣分,一路同行,一路遺落的歡樂也不少。
顛簸在路上,想想又覺得好笑,以爲幾天的時間,天高海闊,就可以把某些人事拋諸腦後,結果,不知是高估了自己的瀟灑還是低估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大把大把天空湖水的時間,卻愈發發現身後人事的牽扯。那就這樣吧,讓時間的力量教會我平靜,讓接受教會我成長,當有一天,我的內心或許會比他更有力量;有一天,我能將夢想與生活平衡,爲追求短暫放棄卻仍舊擔當責任;直到那一天,我可以從崇拜的旋律中走出來,我會真正的天空海闊。
誠如范瑋琪所歌:“世界這麼大,幸福總會在某個地方。”
火車上一覺醒來,車窗外菸雨朦朧,掩映了竹籬茅舍,移步換景,卻換不掉一瞬間的寧靜自在。浪跡江湖似乎仍舊是不變的夢想,受限於時代和責任,有些美好的期盼還是讓它保持原有的樣子不受現實的摧殘的好。在一個梅州人的骨子裡,還是嚮往安閒自在的生活,簡單,樸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而遊山玩水,不用把自己搞得太累,增廣見聞又享受生活,削減慾望而獲得安樂。
或許吧,我是用了二十歲的心態在過四十歲的生活,我不是行者,我不玩戶外,何必累的趴下才開心。我只是喜歡閒逛,到處遊走,聽之看之,認識朋友。然後,迴歸生活,享受小快樂,小情趣,內心自有豐腴,自有開闊,自有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