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

該當如何?

廣節軍那幾個新上任的營正還不清楚,但其他人都知道,這句話問的其實是:要不要去綿州。

剛接手廣節軍的章鵬迫切需要一場功勞來證明自己,故而陳佑的話剛一問出口,他就立刻道:“司馬,我以爲我軍當立刻攻綿州,配合都督大軍擊潰漢中軍!”

潘美稍稍猶豫,也開口道:“我贊成章都指的建議。”

見手下兩位將領都願意攻綿州,陳佑也不再多想,當即道:“既然如此,潘都指明日一早帶領荊門軍溯江而上,不要管沿途縣城,直插梓州涪城縣。”

“是!”潘美一臉嚴肅地抱拳應下。

這個安排就是不管後路了,不過說實話現在這種情況下蜀國東部還真沒有多少威脅,陳佑也就是在合州留了些人防止漢中軍自嘉陵江或者巴水方向突襲。

見潘美應下,陳佑再轉向章鵬:“明日午後,廣節軍隨我出發,希望到時廣節軍已經能夠一戰。”

“司馬放心!”

陳佑點點頭,又道:“回去都說清楚了,這次,上到都指揮使,下至小兵伙伕,只要有功,某就爲其保舉!誰敢侵佔他人功勞,不要怪某刀太鋒利!”

潘、章二人還好,兩人手下的營正皆是心頭微凜,趕忙抱拳應下。

短暫的戰前會議就這麼結束,送走諸將校之後,陳佑立刻將現在的情況都記錄下來,着信使送至秦王處。

當然,其中着重寫了張和意欲襲殺上官謀叛周國的事情。

次日一早,潘美率部登船出發。

未時,陳佑帶着一衆廣節軍校尉看望了躺在病牀上的李響、洪營副之後,也率軍離開遂寧城。

近午陽光正好,五十餘歲的遂州刺史江辰茂抱着自己的小孫兒坐在庭院中,輕聲誦讀《論語》:“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小三兒你可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啊?”

他懷中的小孩脣紅齒白,煞是可愛,此時聽了他的問話,眨巴着大眼睛奶聲奶氣道:“小三兒不知道!”

江辰茂哈哈一笑,捋着鬍子道:“這句話呢,就是說:用政令、刑法去治理民衆,民衆就會想着怎麼才能免罪,而沒有羞恥之心;如果用道德禮儀來教導民衆,他們就會知道廉恥並恪守規矩了。”

小孩分明沒有聽懂他在說啥,但還是一臉認真的點頭道:“小三兒知道了!”

見他強做一副大人的模樣,江辰茂不由大樂:“哈哈!你啊,只需要知道人要守道德、講廉恥就好!”

只是這一派天倫之樂的景象並沒有持續多久,遂州長史突然慌慌張張地跑進院中:“使君!使君!大事不好了!周軍快到城下了!”

啪嗒!

只聽一聲書籍落地的聲音。

卻原來是江辰茂手中的《論語》沒拿穩,掉落在地上。

見他遲遲沒有反應,長史急道:“我等當如何,還請使君速速決斷!”

江辰茂愣了好一會兒才輕咳一聲道:“急甚麼!死不了人!”

說着將懷裡的小孫兒交給身後的小廝:“帶小三兒尋他乳孃去。”

待小孫兒離開之後,江辰茂才起身撣了撣衣袍,問道:“大郎呢?”

“江參軍已經去了城頭。”

說着,長史擡頭一臉焦急地看着江辰茂,直讓他不耐煩道:“行了!看你急得,多大點事啊!”

向前走了兩步,又吩咐道:“通知城裡的官吏豪富,馬上隨某出城迎接天軍!誰要是耽擱了,別怪某不講情面!”

“啊?”長史一愣,等江辰茂走出好幾步之後他才反應過來,連忙追上去。

一時間,庭院內只剩下座椅旁那掉落在地《論語》被風翻動的聲音。

兩刻鐘之後,青石城外、涪江邊上,以遂州刺史江辰茂爲首的官吏豪富列隊等在江邊。

有那小廝遠遠迎在下游,等待周軍船隊地到來。

又等了一會兒,只見在下游觀望的小廝跑回來大聲喊道:“來了、來了!天軍來了!”

江辰茂聽了這呼喊聲,深吸一口氣,轉頭吩咐道:“鼓樂奏起來。”

少頃,一旁的樂師奮力演奏,一時間這涪江邊上鼓樂大作,響徹江面。

過不多時,江面上出現幾艘小船。這是行在船隊前方探查水道,以防止水面下有礁石、暗樁啥的。

小船上的荊門軍軍士疑惑地看了看岸邊這一羣人,有旗手將此處情形通報給後方之後,也就不管這些人,直接就駛過這一片。

緊接着,數艘大船出現在衆人眼前。

江辰茂連忙高聲喊道:“遂州刺史江辰茂率領治下官吏百姓恭迎天軍!”

他身後衆人也都跟着一齊喊,連喊了三聲。

只是這船隊卻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不過一刻鐘,最後一艘船也駛過這一片水域。

尷尬的氣氛籠罩在人羣中。

好一會兒,江辰茂身邊站着的遂州別駕問道:“江使君,這是啥子情況?”

江辰茂也是一臉沒好氣地道:“你問我,我問哪個去?”

說着就一甩袖子:“走了走了!回城!該幹嘛幹嘛去!”

另一邊的青石縣令則小心翼翼地問道:“那我們這是蜀臣還是周臣啊?”

聽了這個問題,作勢欲走的江辰茂頓了一下,臉上閃過一番糾結,好一會兒才咬牙爆粗道:“算逑!哪個來了咱這就是哪國的!”

而將青石縣城拋在身後的周軍船隊此時正迅速朝梓州趕去。

潘美扶着欄杆,眯眼看向前方。

之前青石城前的那羣人他自然也看到了,猜也能猜出來這是獻城投降,只是之前陳佑說過,路上的縣城都不需要管,一個勁地往涪城趕去就是。

除了留守合州的一個營,他麾下還有四千人。正面是打不過漢中軍,但半道突襲也能給對方造成不小的損失。

問題就在於,突襲之後,有沒有大軍配合攻漢中軍。

這麼想着,他突然想就此轉入梓潼水,然後北上奪下劍門關。到時候四千人守劍門關還是能守一段時間的。

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