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

萬歲殿內安靜下來,一時間除了趙鴻運粗重的喘氣聲,再也聽不到其它聲音。

見要當堂書寫冊書,江夏青立刻支使一宦官前往政事堂將相印取來。

不等周敬思、元可望擬好冊書,韋齊和林盛保就先後趕到。

這兩人看到坐在桌前小聲討論的周、元二人之後皆是一愣,隨即神情嚴肅地站在一邊等待趙鴻運訓話。

好不容易兩人放下毛筆,曹固、安貴生帶着數名手捧璽寶的主寶來到殿內。

此時周敬思正在誦讀草擬的冊文:“儲貳之重,式固宗祧,一人元良,以貞萬國......秦王元昌,氣質衝遠,風猷韶茂......宜承鼎業,允膺守器。可立爲皇太子,所司具禮以時冊命!”

定了!

所有人都是心頭一沉,心中有事的韋齊更是偷偷觀察六位相公的神色,希望能看出一些東西。

靜了一會兒,趙鴻運沙啞的聲音響起:“就按此文。”

“喏!”

周、元二人應下,退回起居注桌前。取出隨身攜帶的絹帛,一人研墨一人懸腕書寫。

這絹帛之後會上卷軸,但實際上不符合冊立太子的規格,只是這時候官家催的急,也就顧不上這些了。

他倆在書寫冊書的時候,竇少華也趕來了。

這冊書不長,也就百十來個字,但此時書寫的周敬思卻感覺每一個字都重若千斤,運筆雖說流暢,但那速度真的不敢恭維。

寫得再慢,總有寫完的時候。

放下毛筆輕輕在絹帛上吹了吹,歇了一陣,感覺墨汁差不多幹了,兩人連忙拿起來快步走到御牀前。

趙鴻運此時半躺着,兩人便一人抓住一端,展開絹帛讓趙鴻運看清楚。

見內容無誤,趙鴻運合上雙眼歇了一會兒,然後睜開眼開口道:“桌子搬來,諸相公附署。”

殿內的宦官立刻動起手來,將珠簾束起,桌子搬到珠簾之下。

原本制文只需要政事堂附署便可,此時政事堂樞密院六位相公依次在冊文末尾留出的空位上添上自己的名字,卻無人出來質疑。

“加印。”

曹固、安貴生連忙指揮主寶將需要用到的璽寶放到桌上。

先打開裝有傳國寶的盒子,這傳國寶就是傳國玉璽,唐時改“璽”爲“寶”。

不過這傳國玉璽不是秦朝一直傳下來的那個,當年的那一枚玉璽在十一年前失蹤了。當時晉帝石敬瑭攻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舉族自焚,這玉璽就是在那時候沒的。

現在的這一枚傳國璽是趙鴻運稱帝之後自己命人刻的,另有一枚受命璽,加上六璽就是唐制的“八寶”。

曹固握着三尺見方的傳國璽在印泥上按了一下,神情肅穆地按在冊書上。

緊接着,安貴生取出小一圈的皇帝行璽,蘸了印泥之後也鄭重地按在冊書上。

之後,政事堂印也加蓋其上。

只是此時趙鴻運卻無法提筆寫字,只好道:“昭文相代朕書寫。”

“喏。”

劉明答應一聲,再次走到桌前,提起毛筆在六相署名後面加了一個比較大的字:“可。”

接着填上日期,至此,這一份冊書就完成了。

周、元二人將這份冊書從頭到尾抄了一遍,給官家和諸相公過目之後,又在之後加上自己的署名和日期。

這是要留給政事堂存檔的。

待此事完成,周、元、曹、安四人退下,這裡就沒他們的事了。不過周、元還需將加了軸的冊書送到這裡來。

宦官將桌子重新搬回原處,起居郎和起居舍人下筆如飛,將剛剛發生的事情迅速記錄下來。

完成了一件大事,趙鴻運長出了口氣,臉色更加疲憊。

只是現在還不能歇着,冊立秦王爲太子,只是讓秦王繼位有了法理依據。

他能感覺到自己命不久矣,如果秦王不能及時趕回京城,眼前這一幫子文武重臣的選擇就十分重要了。

想到這裡,他不由後悔沒早點把秦王叫回來。

不過他畢竟領兵半生得了這天下,懊悔的情緒很快被他拋開,眼神重新變得銳利起來。

在場九人被他這目光一掃,皆是心中一凜,一個個低頭垂手,默然不語。

“伯菁。”出乎意料的,他第一個點到的是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竇少華。

“臣在。”

“你派人在開封府西、南府界巡視,一旦遇到秦王,迅速護其入城。”

“是!”竇少華毫不猶豫地應下來。

見京中掌握兵馬最多的竇少華依然一副忠心耿耿的樣子,趙鴻運眉眼之間輕鬆許多。

這才轉向六相公:“自唐來一直有宰執封爵的故事,這幾年忙着征戰,倒是顧得上這一茬。”

說着他頓了頓,然後笑道:“這件事就留給子美了,你們都是長輩,子美最大的優點就是敬長。”

這話裡的意思就是說:你們支持太子登基,他不會虧待你們的。

六相公自然能聽出來話裡的含義,當即齊聲道:“臣等必定悉心輔佐太子殿下!”

這就是表態了。

看着躬身作揖的六人,趙鴻運點點頭,也沒讓六人離開,直接就對兩名內侍監道:“你二人看顧好禁中,除了太子和六位相公,不要放任何人進來。”

“張小乙!”

站在書廳門口的張昭聽到有人叫自己,回頭一看,卻是開封府士曹參軍事。

“韓參軍!”張昭立刻叉手行禮,這韓參軍乃是他的直屬上司,不能失禮。

韓參軍看了一眼眼前空場上列隊的衙役,隨即不再關注,將手中文書遞給張昭:“你把這些東西送到功曹去。”

“是!”

張昭接過文書,一路小跑着前往功曹書廳。

這韓參軍看着他的背影,不由笑着搖頭:“倒是個勤勉的。”

說着,又皺着眉看向場中列隊的衙役。

他雖不是府尹心腹,可也聽說了今晚似乎要出動衙役抓一羣大盜,爲防走漏消息,提前將衙役都聚集起來。

此時衙役正在聽平武軍派來的一個校尉訓話,無非是殺敵之類的,韓參軍這段時間聽得多了。又看了一陣,搖搖頭回轉書廳。

從功曹的書廳出來,張昭一邊士曹走,一邊仔細觀察這羣衙役。

從一些好事者口中打聽到的一些消息,再加上眼前這一幕,讓他感到府衙內的氣氛有些不同尋常。

還有不到半個時辰就要散衙了,他準備散衙之後立刻去找主家陳佑。

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一百九十三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四)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