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

bookmark

不知是個什麼情況的兩人趕忙起身穿衣。

還沒拾輟妥當,就有人掀開幕簾走進殿內,是杜皇后!

好在杜皇后不是來看他們的,帶着兩個宮人徑直走到御牀跟前。

劉明、楊邠瞅着空將衣服整理好,一同邁步到殿中:“參見聖人。”

“免禮。”

杜皇后看向兩人,正要開口,在一旁偏殿的林盛保就走了進來:“聖人。”

林盛保身上也沾了些血跡,看到他之後,杜皇后臉色煞地一變,厲聲問道:“林盛保!發生了何事!”

“回稟聖人,親軍叛亂,現在已經平定。”這一次林盛保倒是說得很簡略。

杜皇后面色一動:“就是之前那陣聲音?”

“正是。”

杜皇后認真地看着林盛保,殿內一下子安靜下來。

彷彿是一瞬,也好似半晌,御牀上的趙鴻運突然哼了一聲。

殿中這四人也顧不得繼續對峙,連忙圍到御牀邊上,林盛保一邊走一邊吩咐小宦官道:“端熱湯,請太醫!”

到得牀邊,杜皇后坐在胡牀上,緊緊握着趙鴻運的右手。

侍奉在旁的宮人將所有蠟燭全部點燃,又給之前一直燃着的蠟燭剪了燭花,一時間殿內通明如晝。

睡了這麼多天,趙鴻運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臉色愈加蒼白,嘴脣更是有些皸裂。

此時的趙鴻運眼皮急劇抖動,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好似在掙扎一般。

就在小宦官端着熱湯走進殿內之時,趙鴻運終於睜開了眼睛。

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杜皇后擔憂的臉龐,愣了一下,不由動情喊了一聲:“大姊。”

只這一聲,就讓杜皇后眼眶中多了些淚水,連聲道:“我在!我在!”

說着,她接過宦官手中的瓷碗:“官家先喝一點湯膳。”

趙鴻運十分配合的喝了兩口,臉上的神色看起來彷彿更精神了些。

直到這時他纔看到侍立在一旁的劉明等人,臉上露出一絲笑容:“照臨,岐之,現在是何時了?”

劉明回道:“現在大約初五的亥時或者初六的子時。”

趙鴻運臉上呈現出迷茫的神色:“只過了半天嗎?”

無人回答。

杜皇后將湯碗放下,握着趙鴻運的手道:“官家好好休養,政事自有相公們分憂,況且還有孩子們。”

聽了這話,趙鴻運笑着用兩隻手握住杜皇后的手:“我的身體我自己知道,只是以後大姊要照顧好自己了。”

這話一出,在場幾人全皆變色!

都說老人將死之時會預感到自己何時去世,難道現在趙鴻運就是這種情況?

不等衆人反應過來,只聽趙鴻運接着道:“不過大哥純孝,一定會好好侍奉母親的。”

頭一次聽說趙鴻運選定了秦王繼位,杜皇后原本還有些呆滯地臉色立刻就變得難看起來。

只是趙鴻運卻沒看到,他轉向了劉明等人:“照臨、岐之,你等身爲元老,治國理政還需多看顧着些太子。”

臨終顧命。

趙鴻運這是爲了防止自己死後,這兩位見自己最後一面的宰相有什麼其它想法。故而託付兩人爲顧命元老,給予極大的權力,希望這兩位能按照自己的安排擁護太子登基。

劉明、楊邠也給出了趙鴻運最想聽到的回答:“臣必不負官家所託,悉心輔佐太子。”

趙鴻運滿意地點點頭,又看向林盛保。

就在衆人等着聽他還有什麼話要吩咐的時候,趙鴻運臉色突地一變,原本有了些精神的臉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灰敗下去。

轉瞬之間,之前還能交談的趙鴻運就失去了生機。

“官家?官家!大郎!”心中有別樣心思的杜皇后只感覺到趙鴻運握着自己的手突然握緊之後一下子變得軟弱無力,緊接着就看到趙鴻運失去神采的面容。

這時也顧不得想其它,頓時悲從中來,忍不住哭出聲來。

周錦瑞四年十一月初五,周帝趙鴻運崩於萬歲殿,時五十二歲。

杜皇后尚在悲痛之中,劉明拜送趙鴻運之後,起身示意楊邠、林盛保出去談話。

剛出殿門,就見一提着燈籠的宦官領着一個太醫匆匆忙忙朝這邊趕來。

三人對視一番,林盛保上前攔住兩人:“官家正同聖人說話,你等先在一旁等着。”

待兩人走進偏殿,劉明等人又朝偏僻之處走了幾步。

“官家所思所想,吾等盡知。”沉默一陣,劉明率先開口,“如今太子未歸,當如何行事?”

夜色之下,互相也看不清面容。

好一會兒楊邠才道:“官家重病,這段時間還是讓官家好好靜養纔是。”

這就是要秘不發喪了。

劉明點點頭,只聽楊邠繼續道:“且冊秦王爲太子之事,應該通過邸抄宣揚天下才是。”

聽到這話,劉明林盛保同時回道:“理當如此。”

兩相公一中官這就達成了共識,又商議一陣,三人一同回到殿內。

殿內杜皇后臉上雖有悲慼,但已經平靜下來。

見三人進來,杜皇后坐在那裡握着趙鴻運地手,語氣平靜地說:“劉相公,楊相公,如今官家已去,元昌尚在蜀地,沒有十天半個月怕是趕不回來。這國不可一日無君......”

杜皇后話還沒說完,劉明立刻就打斷道:“好叫聖人知曉,官家早些時日便下令召太子回京,估計再有三五天太子就能趕回汴京。”

身爲老臣,自然知道杜皇后對荊王的偏愛。

值此關鍵時刻,爲了防止杜皇后做出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楊邠十分認真地保證道:“待太子繼位,當以荊王爲相,佐理陰陽。”

劉明也反應過來,這時候應該哄着來,當即也十分誠懇地說道:“且荊王先知開封,後牧廣晉,當進封晉王。”

“晉王?”杜皇后神色一動。

劉明躬身解釋道:“正是,唐莊宗繼位之前便是晉王。”

林盛保眉頭一挑,見劉、楊二人的神情不似作僞,不由皺起眉來。

只是杜皇后此時卻是心動了,臉色也舒緩下來:“元盛爲弟,是該爲元昌分憂國事,封晉王也是應該的。”

“聖人所言甚是。”

“此事要寫到遺詔中。”

“歷朝歷代從未有在遺詔之中言他事之先例,可由太子繼位之後下冊命。”

劉明死死咬定,一定要太子繼位才能發詔書,來回爭了幾次之後,剛剛失去丈夫的杜皇后實在是強硬不起來,只好認了下來。

此事了結,接下來就是商議如何將皇帝已崩的消息瞞下來。

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