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

bookmark

嚎哭一番之後,陳佑三人被請到一處暖閣。

哪怕知道這是新帝信重的表現,哪怕看着那一幫幫離去大臣羨豔的目光心中暗爽,但一夜沒睡的三人此時寧願被打發回去好好睡一覺。

此時也沒什麼好談的,陳佑一口接着一口喝茶,只可惜此時都是將茶葉碾碎成末煎煮,不能嚼茶葉是一個大的遺憾。

陳佑一連喝了三四杯,趙普突然笑道:“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陳佑一愣,放下茶盞思索一番,苦笑道:“我現在是搜腸刮肚,不得一語。”【1】

趙普輕笑着飲了一口茶水,接着道:“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哈!”陳佑又喝下一杯,“這麼說來,我現在就是肌骨清了!”

盧仲彥也笑道:“司馬再喝兩碗就能御風而行了!”

說笑幾句,總算有了些精神。

此時正值國喪,三人很快就嚴肅起來。

沉吟一番之後,陳佑朝盧仲彥道:“不知衙內可曾同盧節使聯絡?”

“尚未。”盧仲彥搖搖頭,“如果有事,今日下午那邊應該會有信使過來。”

剛說完,就聽見門外響起一陣腳步聲,三人連忙起身。

過不多時,房門打開,穿着孝服的趙元昌走進屋內。

“參見官家。”

“免禮。”趙元昌擡手虛壓,“坐。”

待趙元昌在主位上坐下,陳佑等人才落座。

陳佑這才注意到趙元昌現在是眼睛通紅,眼眶烏黑,只是臉龐卻帶着一些不正常的紅暈。

現在天下未定,要是大行皇帝還未下葬,嗣皇帝就病倒,周國很可能會分崩離析。

當下忍不住開口道:“官家當以聖體爲重。”

趙元昌點頭道:“我知道。只是有些事比較緊急,須得現在做完。”

聽了這話,陳佑也只能住口不言。

趙元昌現在的問題是一直出鎮邊疆,這次歸京又走的急。在剛剛即位需要大量親信的時候,身邊能出主意的就只有陳佑和趙普兩人。

等這段最慌亂的時間過去,分散在蜀地和荊南的那些秦王舊部估計會大規模入京,成爲朝堂上的新貴。

沒等陳佑細想,就聽趙元昌道:“我已同諸相公商議好,明日舉行登基大典。”

陳佑三人微微點頭,雖然已經在柩前即位,但舉行了登基大典之後才真正算得上是名正言順。

“時間緊,也不多說,你們三人各有職責。”

聽到這句話,陳佑立刻正襟坐好。

“昭美到滑州去,要是廣晉府平安無事,便將荊王護送到京城來。”

昭美是盧仲彥的字,盧仲彥心知廣晉府是不可能沒事的,不過此時不能多說,只是抱拳應下。

“則平你暫時到開封府,協助朱相公把府裡的事情擔起來,這段時間不要出亂子。”

“是!”趙普看上去有些激動。

也是,他不過是正六品,如今一下子讓他跟着相公擔負開封府的職責,這是妥妥的重用啊!

趙元昌最後纔看向陳佑:“至於將明,你今天多同各部寺正貳官談一談,問問幾個相公有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人才。”

陳佑明白,這是要提拔新人了。

趙元昌畢竟久鎮一方,對全國範圍內的一些中層文官武將不太瞭解,這時候正好讓中樞高官推薦親近之人,能讓朝局更快的穩定下來。

只不過趙元昌身爲皇帝,不適合親自和臣子討論這些,所以只能讓陳佑跑腿。

這可不是一個輕鬆的差事。

陳佑心中種種考量,臉上不露分毫的應下來。

又囑咐幾句,趙元昌便打發三人離去。

陳佑三人出了皇宮之後便各自分開,現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休息,先睡一覺再說。

這一睡下去,再次醒來就是中午了。

陳佑還在洗漱,就聽汴京宅子管事韓二柳說張昭來過一趟,見陳佑在休息,便先回去了。

洗漱完坐下要吃飯,韓二柳又搬來兩本賬簿和算盤,說要給陳佑查賬。

這兩本賬簿,一本是汴京宅子的收入支出,包括盤下來的店鋪之類的,另一本是張昭這一年多來的支出。

韓二柳隱約也知道張昭是專門爲陳佑收集消息的,可是說到耗費的銀錢還是一臉肉痛。

陳佑也知道張昭花銷比較大,因爲每個月張昭都會在送到江陵或錦官的信裡附上這個月的開支。

說實話,在陳佑看來,自己花同樣的錢銀和時間,絕對要做得比張昭好很多。不過考慮到自己穿越之前的見識,張昭能做到現在的程度,已經算是很有天賦了。

只可惜離自己的原始設想還差很遠就是了。

陳佑砸吧砸吧嘴,又翻開另一本賬簿。

雖然沒一筆一筆覈算,但他還是認真地看,遇到某些想不明白的還會出聲詢問。

吃完午飯,賬本也看完了,勉勵韓二柳一番之後,陳佑便帶了兩個家兵出門。

屋外大雪還在下,陳佑撐着傘來到門外,坐上馬車吩咐道:“去尚書省。”

尚書省在右掖門外,南門大街南邊,靠近浚儀橋街。

雖然都堂在大內,但六部卻挪在皇城之外。陳佑準備先去拜會六部尚書侍郎,然後再去諸寺監。至於幾位相公,卻得等到散衙之後到私宅去拜訪。

坐在車內,陳佑仔細思量馬上要拜會的那些個人。

六部之中,吏部、戶部、兵部由於職責重、事務多,而設兩侍郎,禮部、刑部、工部則各有一位侍郎。

現在的吏部尚書是集賢相江夏青兼任,所以在尚書省,陳佑至多需要拜訪十四個人。

吏戶禮兵刑工,吏部尚書不在,第一位就是戶部尚書王彥川。

這王彥川原本是兗州刺史,去年前任戶部尚書田茂出守同州,王彥川便入京接了戶部。當時沒聽說哪位相公使了力,所以他應該是趙鴻運夾袋裡面的人物。

這麼一路想着,很快就到了尚書省外。

尚書省六部相當於一個單獨的小坊區,每一部大約有官吏三百人左右。一部轄四司,每個司有一個單獨的小院,四司小院相互打通。

馬車停在路邊,陳佑撐傘步入戶部的院子。

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