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

此時天已經黑了,前來傳話的小宦官提着燈籠在前方領路,樞密院七人或是袖手或者甩臂,一言不發地跟在宦官身後走向簡賢講武殿。

樞密院突然起火,每個人心頭都彷彿壓了一塊石頭,至少表面上看上去是如此。

陳佑在火還沒被撲滅的時候就安排調查事宜了,站在他的立場上,這場火災必須是有人挾私報復,而不能是意外事故。

不需要找出縱火人,只要能確定是縱火就行。否則的話,那些原本就看他不順眼的人就能借着此事批判改制不合理,然後延伸到批判他這個人不該坐在這個位子上。

陳佑現在根基淺薄,如果不想日後只能依附皇帝,一旦物議洶涌,哪怕趙元昌想要保他,他都得主動請辭。

如果真的是人爲縱火,那會是誰指使的呢?

陳佑一邊走,一邊看着前方的三個背影。

前面是三樞密,後面是三承旨。

三位副都承旨這兩天才陸續抵京,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收服可信之人。這樣的話,只能是就在樞府的三位樞密了。

風雨飄搖的楊邠,即將上位的吳巒,壓抑已久的鄭志康,究竟是誰?

陳佑皺着眉頭細細思量,還不等他想出眉目,一行人就到了簡賢講武殿。

行禮落座,趙元昌直接就開口問道:“今日樞府爲何起火,諸卿可有頭緒?”

陳佑等了一瞬,見三位樞密都不開口,他纔出聲道:“啓稟官家,臣來之前,已令人調查何人縱火。”

趙元昌聽了這話,臉色有些陰沉:“已經確定是有人縱火?”

陳佑心中一個咯噔,連忙道:“尚未。”

這話一出,趙元昌臉色稍霽,只是看向陳佑的眼神中帶了一絲別樣的意味。

陳佑輕輕抿脣,關心則亂,他的心有些亂了。好在他現在反應過來,還有補救的機會。

只是稍稍沉吟,不等趙元昌再次開口,陳佑便道:“臣先前擬定規程,對防火事宜有所規定,故而此次先是要查有無人等未按規程行事。若所有人皆按規程行事,則再查是否有人故意縱火。若無線索,則再查規程是否有錯漏之處。如此,方可確定責任所在。”

這番話有條有理,趙元昌總算是點頭道:“如此甚好。”

說着,他拿起一份奏章,示意身邊宦官遞到楊邠手中。

“突然讓諸卿過來,火災只是其一,主要還是爲了另一件事。”

陳佑鬆了口氣,隨即看向楊邠手中的奏章。

樞密院官員一股腦叫來,十有八九是爲了軍事。

奏章很快從楊邠手中遞到吳巒手中,吳巒只是大略掃了一眼就遞給鄭志康。

不等鄭志康翻開奏章,就見吳巒自懷中掏出一份文書,雙手奉着朗聲道:“官家,臣這裡有一份軍情急報,正要報官家知曉。”

宦官從吳巒手中接過文書,粗略翻了一下後襬到趙元昌面前。

吳巒猶自說着:“本來這份急報應該在半個時辰之前自樞密院遞到御前,只不過信使趕到樞密院時火勢剛起,一時間紛擾竟讓信使昏睡過去。樞府諸人忙着救火也沒注意到信使,大火撲滅之後纔有人自信使身上搜到此份急報。”

陳佑一邊從鄭志康手裡接過奏章,一邊聽着吳巒的話。

奏章是從河南府送來的,主要內容是陝州保義軍似有異動。

陳佑剛要將奏章給下一個人,突然聽見趙元昌道:“保義軍謀反,已經攻下澠池,兵圍新安。”

得了,保義軍,這奏章沒必要繼續傳下去了。

陳佑只知道陝州在河南府西邊,但是卻不曉得澠池在哪,即便澠池之會很有名。

他不知道,但有人知道。

鄭志康忍不住出聲道:“澠池,新安,意在河南府!”

“地圖拿來。”

趙元昌一聲吩咐,侍候的宦官趨步離去,過不多時便捧着一卷布帛來到衆人面前。

趙元昌自己動手整理桌子,清理出一塊桌面,宦官將布帛展開,河南府周邊地圖展現在趙元昌眼前。

陳佑等人依然坐在原位,自然看不到地圖長啥樣。

只見趙元昌手指在地圖上劃了幾下,思索一番後擡頭問道:“保義軍謀反,諸卿以爲當如何?”

陳佑眨了眨眼,看向神采莫明的趙元昌,突然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最先開口的是楊邠:“回稟官家,可令虢州謹守州境,着護國軍攻陝州,另遣大將自東擊之便可。”

中規中矩的戰略規劃,準確的說,這是正確的戰略。

有句話怎麼說來着,戰略是因爲正確所以才勝利,戰術是因爲勝利所以才正確。所謂廟算,就是保證正確的戰略能夠被毫無偏差的執行。

楊邠開口之後,陳佑能看到趙元昌臉上閃過一絲不耐煩。雖然轉瞬即逝,但還是透露出他已經對楊邠十分不滿了。

陳佑暗自思量,如此一來,縱火之事就和楊邠無關了,畢竟樞府出事,不管誰的責任,都能借機貶斥楊邠。

不對!

陳佑突然一個激靈,若是算上保義軍謀反之事呢?

內外一齊生亂,此時正需老成持重之人坐鎮樞府,如此人選,除了楊相公,還有誰合適?

“便依楊卿所言。”趙元昌話語中透露這疏離,“不過此次我欲親征。”

陳佑回過神來不再考慮起火之事,專注於眼前。

趙元昌果然是要親征。

陳佑權衡利弊之後,選擇閉口不言。

只是出乎他意料的是,三位樞密一齊出聲勸阻:“不可!”

藉着燭光能看到趙元昌沉着臉道:“朕即位伊始,便有謀反之舉。朕當以浩蕩之軍,行犁庭掃閭之事,這有何不妥?”【1】

最先起來的竟然是吳巒,只見他起身長揖道:“太祖皇帝親征之時,以陛下監國。不知陛下此次親征,欲以何人監國?”

“司空馮道可行監國之事。”

其實監國能處理的都是一些小事,皇帝親征,身邊必定會帶上一套中樞。但有時候政治意義比實際意義更重要。

楊邠也站起來道:“陛下初爲社稷主,不宜輕動。”

緊接着鄭志康起身:“臣附議。”

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