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

此時天已經黑了,前來傳話的小宦官提着燈籠在前方領路,樞密院七人或是袖手或者甩臂,一言不發地跟在宦官身後走向簡賢講武殿。

樞密院突然起火,每個人心頭都彷彿壓了一塊石頭,至少表面上看上去是如此。

陳佑在火還沒被撲滅的時候就安排調查事宜了,站在他的立場上,這場火災必須是有人挾私報復,而不能是意外事故。

不需要找出縱火人,只要能確定是縱火就行。否則的話,那些原本就看他不順眼的人就能借着此事批判改制不合理,然後延伸到批判他這個人不該坐在這個位子上。

陳佑現在根基淺薄,如果不想日後只能依附皇帝,一旦物議洶涌,哪怕趙元昌想要保他,他都得主動請辭。

如果真的是人爲縱火,那會是誰指使的呢?

陳佑一邊走,一邊看着前方的三個背影。

前面是三樞密,後面是三承旨。

三位副都承旨這兩天才陸續抵京,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收服可信之人。這樣的話,只能是就在樞府的三位樞密了。

風雨飄搖的楊邠,即將上位的吳巒,壓抑已久的鄭志康,究竟是誰?

陳佑皺着眉頭細細思量,還不等他想出眉目,一行人就到了簡賢講武殿。

行禮落座,趙元昌直接就開口問道:“今日樞府爲何起火,諸卿可有頭緒?”

陳佑等了一瞬,見三位樞密都不開口,他纔出聲道:“啓稟官家,臣來之前,已令人調查何人縱火。”

趙元昌聽了這話,臉色有些陰沉:“已經確定是有人縱火?”

陳佑心中一個咯噔,連忙道:“尚未。”

這話一出,趙元昌臉色稍霽,只是看向陳佑的眼神中帶了一絲別樣的意味。

陳佑輕輕抿脣,關心則亂,他的心有些亂了。好在他現在反應過來,還有補救的機會。

只是稍稍沉吟,不等趙元昌再次開口,陳佑便道:“臣先前擬定規程,對防火事宜有所規定,故而此次先是要查有無人等未按規程行事。若所有人皆按規程行事,則再查是否有人故意縱火。若無線索,則再查規程是否有錯漏之處。如此,方可確定責任所在。”

這番話有條有理,趙元昌總算是點頭道:“如此甚好。”

說着,他拿起一份奏章,示意身邊宦官遞到楊邠手中。

“突然讓諸卿過來,火災只是其一,主要還是爲了另一件事。”

陳佑鬆了口氣,隨即看向楊邠手中的奏章。

樞密院官員一股腦叫來,十有八九是爲了軍事。

奏章很快從楊邠手中遞到吳巒手中,吳巒只是大略掃了一眼就遞給鄭志康。

不等鄭志康翻開奏章,就見吳巒自懷中掏出一份文書,雙手奉着朗聲道:“官家,臣這裡有一份軍情急報,正要報官家知曉。”

宦官從吳巒手中接過文書,粗略翻了一下後襬到趙元昌面前。

吳巒猶自說着:“本來這份急報應該在半個時辰之前自樞密院遞到御前,只不過信使趕到樞密院時火勢剛起,一時間紛擾竟讓信使昏睡過去。樞府諸人忙着救火也沒注意到信使,大火撲滅之後纔有人自信使身上搜到此份急報。”

陳佑一邊從鄭志康手裡接過奏章,一邊聽着吳巒的話。

奏章是從河南府送來的,主要內容是陝州保義軍似有異動。

陳佑剛要將奏章給下一個人,突然聽見趙元昌道:“保義軍謀反,已經攻下澠池,兵圍新安。”

得了,保義軍,這奏章沒必要繼續傳下去了。

陳佑只知道陝州在河南府西邊,但是卻不曉得澠池在哪,即便澠池之會很有名。

他不知道,但有人知道。

鄭志康忍不住出聲道:“澠池,新安,意在河南府!”

“地圖拿來。”

趙元昌一聲吩咐,侍候的宦官趨步離去,過不多時便捧着一卷布帛來到衆人面前。

趙元昌自己動手整理桌子,清理出一塊桌面,宦官將布帛展開,河南府周邊地圖展現在趙元昌眼前。

陳佑等人依然坐在原位,自然看不到地圖長啥樣。

只見趙元昌手指在地圖上劃了幾下,思索一番後擡頭問道:“保義軍謀反,諸卿以爲當如何?”

陳佑眨了眨眼,看向神采莫明的趙元昌,突然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最先開口的是楊邠:“回稟官家,可令虢州謹守州境,着護國軍攻陝州,另遣大將自東擊之便可。”

中規中矩的戰略規劃,準確的說,這是正確的戰略。

有句話怎麼說來着,戰略是因爲正確所以才勝利,戰術是因爲勝利所以才正確。所謂廟算,就是保證正確的戰略能夠被毫無偏差的執行。

楊邠開口之後,陳佑能看到趙元昌臉上閃過一絲不耐煩。雖然轉瞬即逝,但還是透露出他已經對楊邠十分不滿了。

陳佑暗自思量,如此一來,縱火之事就和楊邠無關了,畢竟樞府出事,不管誰的責任,都能借機貶斥楊邠。

不對!

陳佑突然一個激靈,若是算上保義軍謀反之事呢?

內外一齊生亂,此時正需老成持重之人坐鎮樞府,如此人選,除了楊相公,還有誰合適?

“便依楊卿所言。”趙元昌話語中透露這疏離,“不過此次我欲親征。”

陳佑回過神來不再考慮起火之事,專注於眼前。

趙元昌果然是要親征。

陳佑權衡利弊之後,選擇閉口不言。

只是出乎他意料的是,三位樞密一齊出聲勸阻:“不可!”

藉着燭光能看到趙元昌沉着臉道:“朕即位伊始,便有謀反之舉。朕當以浩蕩之軍,行犁庭掃閭之事,這有何不妥?”【1】

最先起來的竟然是吳巒,只見他起身長揖道:“太祖皇帝親征之時,以陛下監國。不知陛下此次親征,欲以何人監國?”

“司空馮道可行監國之事。”

其實監國能處理的都是一些小事,皇帝親征,身邊必定會帶上一套中樞。但有時候政治意義比實際意義更重要。

楊邠也站起來道:“陛下初爲社稷主,不宜輕動。”

緊接着鄭志康起身:“臣附議。”

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