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

bookmark

他一邊說着,一邊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交給龐中和。

龐中和捏了一遍這才轉交給陳佑。

這信封一片空白,什麼都看不出來。陳佑坐到書桌後面,用刀挑開信封,倒出信紙。

原來這封信是武德使林盛保寫的,爲得是請陳佑在武德司探查蜀地消息時提供一些方便。

一朝天子一朝臣,林盛保如今的地位可有些不穩。一月份的時候,趙元昌任命了一個武德副使作爲林盛保的副手,其實就是來分權的。

想要保住權位,一是要表現出自己的忠誠,二是要體現自己的能力。

林盛保自認忠貞無二,可惜這東西沒辦法太直觀地表現出來,所以只能在能力上下功夫。正巧聽說蜀地似乎有些不穩,就派了一個主事過來。

爲了保險一些,也顧不得同陳佑沒有太深的交情,趁着護送御醫入蜀的機會讓全勇來請陳佑幫襯一把。

不過林盛保也知道兩人交情不深,信中並沒有什麼過分的要求,只是希望陳佑能幫全勇打個掩護。作爲回報,蜀地探知的重要消息都會送一份到錦官府衙來。

林盛保在這上面打了馬虎眼,到底什麼是重要消息,還不是武德司的人來判斷?不過聊勝於無,只是打掩護而已,又不是什麼大事,就當是送一個順水人情了。

有此想法,陳佑放下書信,爽快道:“既然是林內監所請,全主事若有需要,可尋龐中和。”

全勇順着陳佑的指點看向龐中和,之後面露感激之色:“如此便謝過使君。”

金堂縣飛鶴山,一身披百納衣,腳踏烏黑雲履,頭戴靛青折上巾的老道站立在懸崖峭壁之上,面對朝陽緩緩吐氣。

這一瞬間,彷彿天地與其一同呼吸一般,直看得身後道童目眩神馳,心嚮往之。

好一會兒老道才束手而立,也不看身後,直接就問道:“五鬆兒,怎地不做早課,跑到此處來尋我?”

那道童這纔回過神來,連忙恭謹道:“啓稟師父,華山清虛處士回信了,徒兒就連忙給師父送來。”

老道這才轉身看向名爲五鬆的道童:“信在何處?”

五鬆雙手捧着信封,快步向前幾步,遞到老道手中。

沒看清老道有何動作,眼前一花,信封就已經拆開,展開的信紙出現在老道雙手間。

只不過是一張紙,百十來個字,這老道愣是看了足足有一炷香時間。

沉思良久,老道雙手一震,信紙化作碎屑隨風飄去。

“五鬆兒,收拾東西,我們去蜀都。”

五鬆提醒道:“師父,那裡現在叫錦官府了,蜀國已經沒了。”

老道一怔,隨即笑道:“蜀都也好,錦官也好,都是那座城。”

一邊說一邊走,老道走過五鬆身邊的時候,五鬆撇撇嘴,嘀咕一聲:“你就是忘了,偏說得這麼高深。”

五鬆的聲音雖低,在老道耳中卻清晰無比,當下腳步不停地道:“《鼎器歌》抄一遍,下山之前交給我。”

“啊?”五鬆站定原地,一臉苦色。

二月十二日,錦官府十一縣皆貼出募兵告示,欲招募兵員八百人。

平均下來每個縣招募的名額不到八十人,這挑選的餘地就大了。

陳佑在校場看了一會兒便帶人出城,這挑選兵員自有制度,只要嚴格按照制度來,就不愁挑選出來的人不合意,故而他沒必要在現場看着。

他現在去的方向是靈池縣。

靈池縣農耕之事基本上忙完了,範紹溫就選了靈池縣作爲開始的地方。

前幾天已經招募了一些落魄文人和經驗豐富的老農,今天要教導他們該如何宣講。

萬事開頭難,這第一次,陳佑決定去看一看,如果發現問題,還要講兩句。

臨時課堂就設在甘子村蒙學裡面,這蒙學就相當於現在的教學點。

同後來的私塾不同,蒙學是村裡支持的,包括錢糧、屋社等,屬於公共財產。蒙學裡面的老師一般都是本村的讀書人,身無長物,只能靠教孩子讀書來維持生活。

陳佑趕到甘子村時,蒙學內已經站滿了成年人。

三五個身穿洗得發白長衫的讀書人圍着範紹溫站在上首,十來個腰背微駝、臉色滄桑,身着補丁短打的農夫侷促地站在門口那一片。

另有胥吏、小孩、好事之徒充斥其間,往日書聲琅琅的蒙學此時熙熙攘攘仿若市場。

“使君來了!”

也不知誰喊了一聲,蒙學內外瞬間安靜下來,緊接着就聽到一陣整齊的聲音:“參見使君!”

“不必多禮!”陳佑面含笑意,雙手虛擡。

範紹溫連忙擠了過來:“使君,人都到齊了!”

陳佑能看到範紹溫臉上激動興奮的神色,不過他也能理解。據他所知,這一次是範紹溫第一次以官府的名義辦事,自然激動。

爲了安範紹溫的心,陳佑任命範紹溫權知農事宣講院事。這只是一個差事,沒有品級,也就是說範紹溫現在其實還是白身,就是一個臨時工。

不過陳佑也許下承諾,這要這一次錦官府宣講農事不出錯,就會給他一個官身。具體能到哪個品階,就看他能做到什麼地步了。

“開始吧。”陳佑走到主位椅子前站定,“能讓所有人都坐下嗎?”

聽到陳佑的問話,範紹溫看向村長,村長一個激靈,立刻喊道:“把木凳搬來!”

一陣吵鬧之後,終於蒙學之內所有人都坐下了。

陳佑坐在主位上,看向旁邊的範紹溫:“你來說。”

範紹溫立刻站起來,乾咳兩聲之後道:“承蒙使君器重......”

“師父,錦官城在西邊,咱們怎麼朝東邊走啊?”

揹着包袱的五鬆一臉疑惑,他還準備早點到城裡能歇着呢!誰成想老道竟然往鄉野走。

聽了徒兒的問話,老道捋了捋長髯,呵呵笑道:“爲師要找的人正在東邊,你說該朝哪邊走?”

五鬆奇道:“師父要找誰?”

“錦官府尹。”

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