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

當天晚些時候,相似的一番對話發生在陳佑和顧猛之間。

不同於對寧強的試探與誘導,顧猛坐下之後,陳佑直接就開口:“我準備讓你帶兩千兵馬進攻綿州。”

顧猛能由指揮到校尉,全賴陳佑給予的機會以及這段時間的信重,是以聽到陳佑的話語之後,立刻就答應下來:“屬下遵命!”

見他如此表現,陳佑滿意地點點頭:“右軍現在該有千餘人了吧?”

“回稟使君,右軍目前有兵一千二百三十二人,其中馬軍一百人,弓手五百人。除了馬軍尚有不諧,其餘軍兵皆可一戰!”

顧猛對自己手下的軍兵十分上心,此時聽陳佑詢問,立刻就順暢的答了出來。

對陳佑來說,馬軍沒訓練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這一百馬軍還是陳佑特意叮囑才建起來的,一百多匹馬好不容易纔湊齊,軍兵的騎術、配合需要時間來練習,到現在都還沒開始學習騎戰。

好在這些府兵——特指新徵召的右軍——肯吃苦,在能吃飽的前提下,拼了命的訓練,步兵總算是有戰鬥力了。

“這次馬軍留下繼續訓練,其餘人你都帶着。”陳佑敲了敲桌子,囑咐道,“我再給你找八百人,最遲明天上午劃給你,三天後出發,這兩天你得處理好兩部人馬配合的問題。”

“是!”顧猛一個激靈,連忙起身挺直腰桿,大聲應下。

“坐下說話。”陳佑擺擺手,“這一次你不是一個人去,還有一撥七八百人也要一起過去,只不過你們兩撥人馬分頭行動。”

頓了頓,陳佑接着道:“想來你也聽說過一些消息,綿、劍、利三州賊人勢大,雖然多是裹挾亂民而成,但人數在那裡,且其中也有一二宿將,你此去不可大意。我也不求你能立下奇功,出了鹿頭關之後,只要穩紮穩打,將賊兵朝北逼迫,或者逼其攻梓州,便少不了你的功勞。”

這就是面授機宜了,顧猛心中牢牢記下,口中忙不迭稱是。

“另一個人名爲寧強,你可能沒聽過,他這次是要自西面入綿州,你前幾天動靜稍微鬧大一些,替他打一些掩護,之後就不必理會,自己穩住就好。”

顧猛適時問道:“敢問使君,若是那寧強求援,屬下當如何?”

陳佑雙眼一眯,緩緩道:“他這一路,除去不聽你的調令之外,你就當是自己遣出的偏師便是。”

顧猛不知道,陳佑這是要考驗他的大局觀,看他能不能準確判斷戰場形勢,能不能做出正確的決斷。

他的表現,將決定陳佑對他的扶持會到什麼程度。

舉個例子,假如寧強遭遇全、楊、吳、王這樣的賊首而陷入險境,顧猛能夠趕得及救援並擒殺賊首,卻磨磨蹭蹭等寧強戰敗之後才加入戰場。即便最後也能擒殺賊首,陳佑雖還會用他,但也不可能再像現在這麼信重了。

至於說怎麼判斷是主觀上的趕不及,還是客觀上的趕不及,陳佑自然能通過在兩軍之中佈下的眼線來判斷。

林師德手裡拿着幾份文書,快步走進政事堂所在的區域。

他作爲兵部尚書,不是第一次來此處,但每一次過來,都能感覺到那坐於中樞撥動天下的威勢。

當今官家有意擡高文官權力,政事堂相公的權勢自然是一日大過一日。

要說文官之中哪些人同那些粗鄙軍漢矛盾最大,不是基層的那些縣官,而是他這個兵部尚書。

從趙周建立開始,兵部就是六部中存在感最低、權力油水最小的部門,比之戶部都有不如!

究其原因,還不是有武夫把持的樞密院侵佔了兵部的職權!

和戶部爭的三司最起碼還是文官系統裡的,戶部爭起來也有膽氣。

但讓兵部同樞密院爭?

呵呵,別說樞密使也屬於“相公”,就算他這個兵部尚書敢噴相公,相比在這個軍權至上的時代對上軍漢,還是縮起卵子做人比較明智。

於是,好不容易感覺風向似乎要變,林師德立刻就希望能借政事堂中某一位相公的勢,好從樞密院手中分出一塊肉來。

政事堂目前有三相公。

馮相公年紀最大,身爲帝師,再加上數朝爲相,門生故吏爲數不少,可謂強相。

只是他有一個傳承衣鉢的弟子,也不知道是爲給弟子鋪路,還是老年人的通病,行事越來越穩。估計不太可能爲了兵部同樞密院三相公對上。

閻相公初爲相,實力最弱,年紀最小,按道理正是有衝勁的時候,而且此時投靠,也最容易成爲閻相公勢力的核心成員。

但是,誰不知道閻相公是個軟性子!

當初還是三司使的時候,硬是讓三司職權被戶部分去不少。

這一點在他拜相之後也沒有變,據供職於政事堂的一些小官小吏言,政事堂議事的時候,閻相公說的最多的就三句話:“馮公所言有理。”“箬笠兄所言有理。”“馮公和箬笠兄所說皆在理。”

因而才當了兩個月的相公,在官場民間就有了“三理相公”的名聲。

有鑑於此,閻相公實在不是什麼好的投效對象。

如此一來,也就只剩下江相公了。

人生就是這樣,看似選擇頗多,其實權衡利弊之後,就只剩下唯一一個選擇。

林師德只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夠坐入政事堂,成爲這撥弄天下的棋手。

“江相公可在書廳?”

“該是在的。”

被林師德攔住的這個書吏應該不是侍候江夏青的,這時候也只能給出一個模糊的答案。

不過政事堂不大,如果官家遣人來召諸相公,這書吏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此時江夏青一定在政事堂內,只是在不在他自己的書廳就不確定了。

林師德很快就來到江夏青書廳外,微微彎腰,恭聲道:“相公,林師德請見。”

沒有迴應,書廳內沒人。

“箬笠兄所言有理。”

馮道書廳內,閻俊臣的聲音響起。

同坐屋內的,除了主人翁馮道之外,還有江夏青。

聽到閻俊臣的話,馮道無奈搖頭:“良秀,我是問你怎麼看。”

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有些話,不吐不快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