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

bookmark

當初跟隨趙元昌平荊南、滅蜀國的文武官吏當中,陳佑同四個人關係比較好。

第一個不用說,自然是潘美潘仲詢,估摸着等到下一代長成,陳、潘兩家也能成就通家之好,就如現在陳、龐兩家一般。

第二個就是宋敏貞,宋敏貞是那種傳統士人,當初陳佑跟在趙元昌後面尋到他時,他正在鄉里躬耕。

是真的自己動手勞作,沒有假手僕役,一邊耕田讀書一邊教子,直到入了趙元昌的幕中,生活條件才變好。

對這樣的人,陳佑一貫持着尊重的態度,宋敏貞也樂意幫襯些陳佑這個“年輕人”,也算是爲了兒子結個善緣,兩人頗有一種君子之交的感覺。

第三個是胡承約,兩人本來關係不好也不壞,只不過當初趙元昌第一次被召入京,就是陳佑和胡承約兩人隨行,人在異地,同鄉之間自然關係要親近許多。

最後一個便是趙普,兩人先是謀劃奪城,之後一同前往歸州,又因被張和侮辱,合謀誘反張和坑殺張家父子,最巔峰的時刻就是當年入京保趙元昌登基。

只不過兩人都是有主張的人,合作歸合作,還沒到事事商量的程度,互相挖一些小坑那是常有的事情。

趙普一直在京中,面見官家的次數不比諸相公少,甚至於對官家的某些想法比府院相公還清楚。

這一次兩人相聚,主要是爲了互通消息。

還有就是趙普的一點小心思。

身在中樞常備諮詢當然是好,哪怕是品級低一些也沒關係,可是在樞密院就很難受了。

樞密副使馬青忠於趙元昌,樞密都承旨、同知樞密院事王樸是趙元昌安排進去的,有這兩個人在,他這個副都承旨完全顯現不出來存在感。

必須要想法子跳出樞密院,這樣纔有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哪怕暫時離京,趙普都能接受。

陳佑就沒那麼多想法了,他去向已定,現在只想從趙普這裡多瞭解瞭解趙元昌的心思,免得自己被問詢的時候表錯情。

他對趙普所說的沒有全然相信。

誠然,趙普不會做出說謊騙他這種蠢事,但漏下一兩個關鍵點卻是沒問題的。

有時候,少了這一兩個關鍵,得出的結論可能就偏差千里,甚至是南轅北轍。

沒辦法,這就是政治盟友,說牢靠,它很牢靠,說不牢靠,也容易一觸即潰。

聽完趙普的訴說,陳佑思索一番後開口道:“那麼,則平想要去何處?”

趙普未來怎麼走,如果趙元昌不問,以陳佑的身份地位沒辦法開口,但架不住他老師和岳父都是宰臣,能幫上些忙。

聽到陳佑的問話,趙普猶豫了。

以他和趙元昌的關係,留在中樞是最穩妥的選擇,要是外放的話,要麼提一級做中上州府的副手,要麼到邊遠偏州去知州。

不論到哪裡去,肯定比不上京中,而且他又沒有陳佑那樣的關係,唯一可恃者就是自己在趙鴻運尚未起兵之前留下的香火情。

考慮一番後,他終於下定決心,低聲道:“官家現憂心西北事,我以爲李荊南可爲官家分憂。”

李荊南,荊南節度使李繼勳。

江陵現在一要防着沈國的武平軍,二要戒備宋國的武昌軍,這事一直是李繼勳的任務。

只是他節度荊南已經有三年之久了,如果不指望趁亂攻沈的話,這時候也該將其調走。

只是,調走了李繼勳,必須有其他人擔起此事,以趙普的級別,超擢的話或許能以副大使知節度使事,或者先以節度副使的名義知軍事。

陳佑思忖一陣,點頭道:“則平所言有理。”

有些話不必說得太開,心裡明白就好。

反正陳佑會向馮道、李明卿提一嘴,至於趙普的計劃能不能成,那就不是他所能管的了。

碰了一杯,將杯中酒水一飲而盡,陳佑將目光轉向窗外。

“怎麼?將明可是有心事?”

看到他這番姿態,趙普不免有些奇怪。

聽到問話,陳佑長嘆一聲,看向趙普:“想來則平你也知道,我在錦官府也做了一些小事。”

趙普笑着恭維道:“將明你那可不是小事,官家時常掛在嘴邊呢!”

說着,他臉上浮現出悠然神往的表情:“執掌一地,爲民父母,想將明這般纔不負爲官一任啊!”【1】

陳佑心中一動,隨即苦笑搖頭:“看來則平還不知道,那蘇逢吉到錦官府之後,我做的那些事,都被廢除了!”

“這......怎麼會如此?”

趙普一愣,有些不太敢相信:“如此作爲,也太不......太無道理了吧?”

陳佑有理由懷疑趙普原先想說“不當人子”,哪怕覺得前任的政績比較礙眼,也很少有人會像蘇逢吉這樣絲毫不留餘地,這是妥妥的把前任往死裡得罪。

幫陳佑抱怨了一句,趙普好奇問道:“將明你可知道蘇樂天爲何要如此做?”

陳佑再嘆一聲,緩緩道:“還不是因爲我之所作所爲雖說利於黎庶,可卻傷了當地豪富,蘇逢吉想要拉攏這些人,自然要把我給打倒。”

說完這話,他仔細觀察着趙普的表情。

只見趙普臉上浮現出若有所思的神色,緊接着搖頭道:“蘇樂天這次卻是做錯了。”

至於蘇逢吉錯在哪裡,趙普沒說,陳佑也沒問。

只不過陳佑突然覺得或許應該爭取讓趙普外放一任理民官,或許能看清楚他的政治傾向。

次日,陳佑前往馮府拜訪的時候,順便就說了趙普的事情。

馮道只是點點頭,沒有多說其它,反而是就陳佑在錦官府的作爲討論起來,期間還談到陳佑以後去了洛陽要如何做。

也不知道是皇宮消息攔不住,還是趙元昌安排人有意宣傳,總之所有對陳佑比較上心的人在短短几天內就都知道陳佑要往洛陽去了。

洛陽現在有一個開府儀同三司、府尹劉明,陳佑過去,雖然不知道會定個什麼職事,但最多領一個少尹。

頭上有一個前宰相,這個少尹的成色可以說是低到了極點,哪比得上之前在錦官府來得快活!

緊接着又有傳言流出,說陳佑到洛陽是爲了監督營造行宮,官家準備巡幸西京。

總是謠言亂飛,也就馮道這些人知道些趙元昌的想法,因此他直接對陳佑道:“你也無需瞎猜,官家讓你去洛陽,定不可能只讓你做一個監工。”

陳佑連忙細問,馮道只好吐出一些口風:“這事尚未定下,本不該叫你知曉的。”

陳佑笑道:“馮師放心,我知道輕重,不會泄露出去的!”

馮道無奈搖頭:“也非是大事,只是官家對你在錦官府的一些舉措感興趣。”

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