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

bookmark

太子六率,說是六率,其實皆分左右率府,也就是總共十二軍。

到唐時,左右率府又分成親府、勳府、翊府,加上其餘諸率府,這就是十六個軍,算是一股龐大的軍事力量。

不過,太子六率的編制一直存在,但人卻不常有,那些將校職位經常被當做安置人員的虛職來用。

陳佑正猶疑間,趙元昌自己就開口了:“我會命你擔任太子詹事府詹事,你到洛陽之後,要組建衛率,員額暫定八百人。”

這卻是之前沒想到的了,詹事府詹事爲正三品,統領東宮政令。

只可惜現在沒有立太子,所謂的東宮僚屬,大多是加官確定俸祿待遇的,也就是說陳佑手底下其實沒什麼人。

而這八百衛率,就更讓人疑惑了。

心知現在不是不懂裝懂的時候,陳佑果斷問出聲:“不知建這衛率,是爲了甚事?”

見他直接詢問,趙元昌沒有絲毫不耐煩,反而臉色更加柔和了:“聽聞你在錦官府的書院辦不下去了?”

這話一出,陳佑哪還不知道該是同書院相關?

只不過突然談到書院,陳佑只得露出遺憾惋惜的神色:“什麼事都瞞不過官家,蘇府尹支持府學,我那書院只得離開錦官,今日正好動了念頭想遷到洛陽去。”

“哦?”趙元昌轉過身來。

陳佑分明看到他雙手兜着一個冒着寒氣的球狀黃銅壺放在腹前,他也不嫌冰!怪不得之前看上去好像是袖手而立呢!

“莫非府學除了經書律算,也開了醫科?”

問完這一句,趙元昌好似想起了什麼,不由就是眉頭一挑。

陳佑仿若沒看見一般,只是苦笑道:“官家許是不知,書院開了醫科,傷的擋是那些醫館的錢路,沒有府衙支持,這醫科斷然開不下去。”

“嗯。”趙元昌點點頭,“你來時,本草編纂如何了?”

這句話落在耳中,陳佑立刻就懂了,故而笑道:“那韓編纂說蜀地藥方、藥物皆收集記錄完畢,只等整理完成,就該請旨出蜀採訪藥方、尋找藥物了。”

“還是該提前尋訪,整理可以着小吏來辦。”

要把本草編纂人員請入京的事情就提了這麼一句,趙元昌再次轉回之前的話題:“你在書院中再開一個兵科,一應院長、教員、生員,我都爲你備好,那八百衛率正可用以練兵。”

陳佑這才明白,自己要養的是類似於模範團的軍隊。

之所以院長教員都要趙元昌安排,無非就是將陳佑對這支隊伍的影響力和控制力降到最低,畢竟借的是陳佑書院的皮,雖然他現在還想不通爲什麼要借這麼一層皮。

又吩咐了一些關於宮室和稅收的事宜,趙元昌轉過身去,感嘆道:“馮師老了,日後就要靠將明你來爲我分憂了!”

看似只是一句尋常的感嘆,落到陳佑心裡卻引起了驚濤駭浪。

皇帝說一個臣子老了,要麼是那臣子真的做不了事,皇帝很遺憾,要麼是皇帝想讓那個臣子離開朝堂,再也做不了事。

很顯然,在陳佑職官三品,李明卿天官參政的情況下,趙元昌覺得馮道不適合再當首相了,或許還會在官場上當個吉祥物,但政事堂一定是要退出的。

陳佑深吸一口氣,嚴肅道:“臣必不負陛下期望!”

趙元昌滿意地點點頭,又聊了幾句才讓童謠送陳佑離開。

走下閣樓,陳佑忍不住向童謠問道:“童大官,不知官家爲何要書院......”

話沒說完,童謠已經知道陳佑想問什麼了,四周瞅了一眼,一邊向前走一邊小聲道:“便是某今日不說,詹事日後也會曉得,送去學習的那些人,以後可能主要是治民政。”

好了,到這裡就不用多說了,趙元昌這是想系統培養出知兵的文官。

要說是一個單純培養武將的地方也就算了,現在畢竟亂世,沒有太過穩固的將門或者軍事世家,不會有太大的反抗。

但是培養知兵文官,不管能不能成,這在武將看來都是在挖自己的根啊!

哪怕你說文武互轉,也擋不住人家覺得自己被割的肉比得到的好處更多。

也難怪趙元昌要把他叫到閣樓上去談話了,說不準這個兵學院還得多一兩層掩飾。

當天傍晚,陳佑來到馮府。

師徒二人坐於桌前對弈,兩人棋力相差無幾,如今已至中盤,正廝殺地難解難分,每一手都要仔細考慮一段時間方纔落子。

陳佑已經將趙元昌話裡隱含的意思轉告給馮道了,只是馮道一副早有預料的樣子,倒是讓陳佑覺得自己白白擔心了。

只是陳佑還存着心事,這七八十手走下來,已漸落下風。

啪、啪的落子聲又響起十多下,陳佑終於嘆息一聲投子認負。

馮道看着陳佑收拾棋盤,突然開口:“後日我就請辭。”

陳佑一頓,隨即繼續動作,嘴裡同時道:“何必這麼快?”

“凡事不拖泥帶水,哪怕有不妥之處,也有迴旋餘地。若是硬要拖到最後一刻,就是真的無法挽回了。”

馮道都這麼說了,陳佑也不好再說什麼,只是問道:“那老師致仕之後還留在開封嗎?”

“至少官家遷都之前,我是得在開封。”

靜了一會兒,馮道又開口了:“這幾日我會宴請一些故舊,你跟我一同去。”

這是要把自己的人脈關係轉交給陳佑了。

若陳佑此時還是個五六品的官員,自然得交到李明卿手裡,但陳佑現在已然三品,雖在京外,但洛陽不比其它,直接交給陳佑比從李明卿那裡過一趟手要好。

六月十一,司空、平章事、文明殿大學士馮道上表乞骸骨,趙元昌下詔慰留,言:卿乃股肱,國事不可須臾相離。

六月十二,馮道再次上表請辭,趙元昌再次駁回,遷馮道爲司徒,賜金帛。

六月十三,馮道第三次上表請辭,這一次終於獲批,罷平章事、文明殿大學士。

緊接着,下制進司徒馮道爲太保,冊爲魯國公,同時在汴京賜宅邸奴僕。

這麼一尊大神離開了政事堂,昭文相江夏青成爲首相。

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