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

bookmark

過了午時,元日大朝會終於結束。

陳佑乘車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脫下已被汗溼的朝服。

李疏綺、南桑正帶着一大一小兩個小孩玩鬧。

虎兒現在兩個多月,不復剛出生時的醜樣子,李疏綺現在寶貝地不得了。

倒是盤兒,兩歲多,正是最後的可愛時候,等三歲之後就屬於熊孩子了,就是現在也經常吵得家裡不得安生。不過他似乎很喜歡自己這個小弟,沒事幹的時候就喜歡拉着虎兒的小手坐在那邊發呆。

但虎兒畢竟還小,經常莫名其妙就大哭,然後把盤兒也嚇得哭起來,叫人心煩不已。

逗弄一會兒小孩,陳佑洗了個澡,隨便吃了點東西墊墊肚子就準備去書房,卻被李疏綺叫住了:“佑哥,今天聖人跟我說了一件事。”

“何事?”陳佑停下腳步,眉頭皺起。

涉及宮闈就不可能有什麼簡單的事情,他現在的麻煩夠多的了,實在不想再添麻煩。

“今年興國公不是就要進學了麼,聖人想叫你幫忙尋幾個好先生。”

皇子進學讀書,尤其是嫡長子讀書,這就不是皇家的家事,而是上升到國事範疇,外臣推薦人選是常有的事。

問題在於,盧金嬋口中的“好先生”絕對不可能是那種學識淵博、性格溫和的士子,而是有足夠身份背景的官員。

別說陳佑之前被趙元昌問及此事時談了一通教育經,就算當時沒說過那番話,他現在的情況也不適合在這件事上發聲。

皺着眉權衡一番,他輕嘆一聲:“下次你見到聖人的時候說一聲,這事我只能說盡力,結果如何不敢保證。”

他已經想好,這事還得拜託宋敏貞,就是不知道宋敏貞願不願意。

要知道宋敏貞年紀不小了,而趙元昌正值春秋鼎盛之年,誰也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等到新帝即位,若是謹慎一些,怕是不願意冒險。

當然了,如果官家主動問到,想來他也會賣這個人情。

新年假期很快結束,開衙沒多久,陳佑被免去判講武堂事,以本官判河南府轉運使。

講武堂是軍事改革的試驗場所,陳佑還有好些想法沒來得及試驗,就被調離,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但除了遺憾,更多的是焦慮。

從判講武堂事到判河南府轉運使,表面上還讓陳佑摸索後勤改革的方向,實際上卻是縮減了他的權力。

雖然年後趙元昌仍多次詔見他,問詢軍政事宜,但種種事項讓他煩心不已,尤其是上元節之後他受到的彈劾更多了。

好在外間這個重要的職事還是陳佑在負責,真正關係較近的潘美等人也沒動,這才讓他稍稍心安。

二月初三,太白經天。河北奏僞燕帝徐徵久未視朝,諸子亂。

初四,內侍監童謠加河北觀風采訪使,許便宜行事,快馬趕赴太原。

原本陳佑也要過去的,可是考慮到其岳父任北面行營都部署,他過去不合適,便只派了童謠一人。

童謠此去任務重大,如果燕國還能支撐下去,就儘量推動親近周國的大臣在這次爭位中獲得最大利益。如果不能,他就得及時作出判斷,請李明卿調兵入燕。

陳佑入了樞密院之後,外間事宜基本上只有他一個人負責,燕國之事若是能成,這就是他的一大功績。

在緊張的等待中,嘉定四年的春闈開始然後結束。

二月十二,省試結果公佈,共有四十餘人登上黃榜。

省試即尚書省試,唐玄宗以後,一般情況下都是由禮部侍郎主持,直接稱爲禮部試。這一次是吏部侍郎知貢舉,又由於本就有一個授官的吏部試,所以這次春闈稱爲省試。

總之,這個省試各科及第者四十多人,其中十二人出自周山書院。

爲什麼會有十二人之多?因爲其中有九個人是明經、明法、明算等科及第,明算最多,佔了四人。

這結果一出,頓時有御史彈劾陳佑結黨營私,隨即又有肅政奏請調查本次春闈是否舞弊,矛頭直指陳佑。

哪怕大家都知道周山書院在算、法等科非是常人能比,但不妨礙他們支持彈劾調查陳佑,即便調查不出什麼,只要陳佑挪開位置,那就是勝利。

羣情洶涌之下,陳佑不得不上疏自陳,待罪家中。

十五日,內常侍李樓便服至陳府。

“李常侍怎地得空來我這裡?”陳佑大踏步走進客廳。

他此時身披一件類似道士鶴氅的長袍,面色紅潤,眉眼帶笑,看不出來正被密集彈劾。

注意到李樓打量的目光,陳佑也不惱,就這麼耐心地等待回答。

沒等多久,只聽得李樓道:“好叫詹事知曉,某此來是奉了官家口諭,請詹事入宮。”

讓一個內常侍過來僅僅是爲了傳一句話?

反正陳佑是不信。

“原來如此,有勞常侍稍待,某去換一身衣服。”陳佑面色上看不出什麼。

李樓笑着攔住正要離開的陳佑,帶着歉意道:“官家言只是閒談,詹事不必換上公服,還是早早過去,免得叫官家久等纔是。”

聽到這話,陳佑愣了一下,隨即點頭道:“既然如此,還請常侍帶路。”

乘着一輛普通的馬車,通過西夾城進入宮城,繞了好一大圈,陳佑終於在一處林苑中見到了趙元昌。

出乎意料,此時趙元昌並不是一個人,即將五週歲的興國公趙德昭也在。

此時一身絳紗袍的趙元昌正在教趙德昭讀千字文。

陳佑立在一邊靜待這父子二人結束讀書,雖然他很懷疑趙德昭究竟認不認識他讀的究竟是什麼字。

又讀了兩句,趙元昌放下書本,拍了拍趙德昭的腦袋,吩咐宮人將其帶走。

這才轉頭看向陳佑:“坐下說話。”

“臣遵旨。”陳佑大方地坐到趙元昌對面的石凳上。

打量一番後,趙元昌笑道:“你倒是在家過得舒心!”

陳佑心中猜測此來爲何,聽到這話卻嘿然一笑:“問心無愧,自無須憂慮。”【1】

“問心無愧。”趙元昌重複一遍,“問心無愧好啊!”

嘆了這麼一句,他突然轉了話題:“你在家該是不知,今日令歌送來消息,僞燕帝薨了,三子繼位,願去帝號,向周稱臣請封。”

徐徵三子,正是周國支持的那一個。

陳佑沒想到他竟然會在成功奪位之後立刻去帝號稱臣,當即帶着些疑慮問道:“如此是否會引來遼國不滿?”

如果是請求內附,不用說,即便會和遼國立刻開戰也得接收,但只是稱臣的話,就得好好考慮考慮了。

“此事無須憂慮,我自有考量。”趙元昌擺擺手,“這一次你是立了功。我準備讓你去西邊,如何?”

立功,然後去西邊。

陳佑現在同知樞密院事,除非像李明卿那邊爲都部署,否則的話,無論何等職事都算是貶黜。

對此,他早有準備,此時聽了這話也只是心中有些悲涼,卻無其它情緒。

只是過了一瞬,他面色平靜地拱手道:“官家有命,臣不敢辭!”

趙元昌仔細地看着陳佑,好一會兒才起身拍了拍陳佑的肩膀:“朕盼望卿爲朕平定西北藩鎮。”

二月十六,罷陳佑太子詹事、同知樞密院、河南府轉運使等職,出爲京兆府尹。

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