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

bookmark

“富平縣內因有雨金堡,故而只境內幾座險山之中有零散盜匪,且這些盜匪止於山周,等閒不會走遠。”

劉河十分平靜地訴說着自己得到的信息:“雨金堡目前是富平張家所有,因富平令是張家族長胞弟,在富平令庇佑之下張家有大約四百壯僕家丁。”

現如今,手底下有四百兵員,基本上就是一個指揮的名額。由此可見,雨金堡在富平縣是多麼強勢。

“這次安參軍遇襲是在富平縣西南的懷德故城邊,此處正好在西北羣山和東南雨金城之間。”

陳佑仔細聽完。

劉河說得這些,看似沒有傾向,實際上所要表達的內容已經很明顯了。

西北山裡面的盜匪平常不離開山周太遠,縣裡勢力最大的雨金堡有族人出任縣令,可以說是富平縣名副其實的主人。這兩個地方,如果沒有外力促成,是不可能會無端襲殺府兵的。

只不過這個外力不好找。

富平後唐時曾被劃爲耀州,晉末被永興軍控制着,析分永興軍時直接就劃到了京兆府來。耀州一直想把富平要回去,有理由對京兆府動些小手段。

除了外部因素,京兆府裡還有一個嫌疑比較大的高啓。至於有沒有其他人,還得查。

考慮一陣,陳佑開口:“我不限定時間,你讓人去查,這件事後面究竟站着誰,又是誰下的手。”

“是。”劉河點頭應下。

“我會叫呂雲帆也去查,你看着點別叫他鬧出事來。”

“明白。”

這是陳佑給呂雲帆的第二次機會,也可能是最後一次機會。

劉河跟在陳佑身邊四五年了,雖然陳佑現在同四年前有所不同,但一些行事手段短時間內無法改變。

很顯然,如果這一次呂雲帆依然表現不佳,他將再也得不到仕途上的幫助。運氣不好的話,要麼在七八品蹉跎一輩子,要麼早早看開,重新做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

劉河很快退去。

雖然他只是陳佑手下負責情報的幾個人之一,但他要做的事情可不僅僅是收集情報,有些涉及到情報工作的商行實際決策人正是他——當然他只負責大方向的選擇,具體經營有專人負責。

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秘書省靈臺郎郭思奏,日食卜爲小咎,兵事不靖。詔以黃世俊爲關西宣撫使,王彥川爲副使,宣撫關西諸軍。知大名府事康自觀權守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劉承澤兼判三司使。

大名府是之前試點的五個州府之一,大名知府升入中樞給其他人三地帶來了希望。京兆府就別提了,府尹被罷免,少尹貶出京,就是一個反面例子。

丁亥,特進、樞密使閻俊臣請辭,詔不許。如是再三,閻俊臣加開府儀同三司,罷樞密使。接任樞密使的是王樸,而接王樸位置的是黃門侍郎、參知政事周敬思。

原先一個王樸還不算什麼,哪怕陳佑也只是一個特例,但從周敬思開始,即位三年的趙元昌終於能夠用自己一手提拔的新人來汰換中樞重臣了。

藉着閻俊臣罷相,多個職事調整的契機,趙元昌提拔了很多新人。

這些原先同中樞重臣沒多少關係的文官武將驟然而起,打亂了朝堂上漸漸成型的小團體,至少半年之內朝廷中樞不會出現兩派相爭的情況,最多就是幾個人之間的爭執。

而半年之後,有句話怎麼說,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這朝廷也是一樣,新提拔上來的這些人,要麼抱團成爲所謂的“皇黨”,要麼同原先的重臣們拉關係投入其門下,最後還是會出現派系之爭。

這一次的朝堂風波,陳佑就彷彿不知道一般,老老實實守着京兆府的一畝三分地,各類人事安排一概不發一言,只是還像以前在錦官府一般,隔一段時間就上書說一說自己的新思路新想法。

在此期間,吳竹林抵達長安接掌兵曹,在崔翰的幫助下花了半個月籠絡住五百多人,加上安嶽文的兩百親信,總共七百多人。

於是,原本準備讓安嶽文立威的盜賊給了吳竹林。

鄠縣雞頭山,二百餘府兵散佈在一處山坳中。

雞頭山位於鄠縣縣城東南三十里處,後趙宗室石生被當時還是丞相石虎擊敗後,逃至雞頭山被追兵殺死。

當然了,吳竹林是不知道這一條史料的,他只知道,陳使君對他這次剿匪非常看重。

爲了防止有人通風報信,府兵這七百餘人是進了鄠縣靠近雞頭山之後才知道目標的。這還不止,因爲不知道鄠縣是否有人同盜匪勾結,所以在宣佈目標之前,安嶽文帶着一百多人去尋求鄠縣協助剿滅牛首山盜匪。

牛首山在縣城南邊,若是縣衙有人勾結雞頭山盜匪,安嶽文的行動正可麻痹其人。

吳竹林召集兩個都頭,就站在一棵大樹底下再次確認進攻計劃。

按照計劃,近六百府兵分成四個部分。其中一百餘人繞到賊寨側翼潛伏,兩百人守住各個路口以防有人通風報信,之後崔翰帶二十多人入賊寨勸降。若是能勸下來當然是好,如果勸不下來最後刀兵相見,則通知吳竹林這兩百餘人和側翼的那一百多人一齊強攻。

近四百府兵,即便這個賊寨是長安周圍聲勢最大的一處,也只能束手就擒。

如果這樣還有太大損失甚至失敗的話,陳佑在京兆府就別想安穩了。政治上做得再好,也得有武力來支撐。

就像國家一樣,武力強盛無人能敵,你就是人類希望文明燈塔。哪怕你是原始的奴隸社會,文人們也能給你吹成“從古至今始終如一,這是歷史選擇的最正確的道路”。

不過,吳竹林依然不知道這個道理,他只知道,這一次要是不能成功剿滅盜匪,身負陳使君厚望的他唯有以死謝罪。

吳竹林估算了一下時間,已經過了未時,崔翰上山有兩刻鐘了。

從此處到賊寨,行走速度稍稍快一些的話,只需要不到一刻鐘,也就是說崔翰同賊首談了有至少有一刻鐘。

然而到現在山上還沒有動靜傳來,他等得有些心焦。

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