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

陳佑是帶着各縣這兩年的施政總結出發的,他準備在路上再看一遍,跟自己瞭解到的情況對照,好在考評中得一個較高的評價。

一直到離開的時候陳佑也沒決定該讓誰來接任治安曹參軍事,只好囑託李仁信在這段時間裡好好考察一番。

今年是周國立國以來第一次召集朝集使,上上下下都很重視。

這次詔令節度刺史朝集不是突發奇想,主要是爲了進一步確立中樞權威。

去年趙元昌南征拿下淮南,西邊平定叛亂,北面同遼國互有勝負,越來越有大國天子的風範。

又藉着六月大水的機會調整河北以及襄樊地區的官員,京官外派、外官入京,各地節度使、刺史調換轄區等等。各節鎮要麼拆分要麼安插官員,中樞對地方的控制力也越來越大。

經此操作,周國越來越像一個正常的統一國家。

然而不要忘了,南邊還有幾個分裂出去的國家,北邊也被遼國佔了大片領土,祖國尚未統一,元昌仍需努力。

根據京中的消息,首相江夏青將在冬至日帶領羣臣爲官家上尊號。

今年冬至在十一月乙酉,而朝集使們在丁丑也就是十一月初一前就得到戶部引見報道,他們是鐵定要參加冬至大朝會的,也就是說這是真真正正的天下羣臣共尊天子。

一路無事,冬十月庚午,陳佑抵達洛陽書院。

汪弘洋等一干教員早早等在書院門口,部分學生也圍在正門旁等着看一看兩年未見的山長。

車停,陳佑緊了緊身上大衣,掀開布簾站到馬車前部的車板上。

“參見山長!”

衆師生在汪弘洋的帶領下一起作揖,齊聲高呼。

陳佑面帶笑容,雙手虛擡:“諸君不必多禮。”

待衆人起身,陳佑已經踩着木墩下了馬車,快步走到人羣前面。

“平遠等下同我一起入京。”

快速低聲說完這一句,不等汪弘洋回話,陳佑走到一個個教員生員面前,問幾句工作學業,說一說鼓勵的話,遇到那些特別優秀的,還會拍拍肩膀誇讚一聲。

人數較多,陳佑不可能每個人都交談一番,好歹這裡都是讀書人,沒有一窩蜂地擠上來。

同最前面的兩排大多都有過交流之後,陳佑站定,滿是歉意地拱手道:“諸君心意某心領了,只是身負詔命,不宜在書院多留,待來日得空,再來書院同諸君相談!”

“我等在書院等山長!”

“是極是極!山長且去罷!”

喊話的聲音有些熟悉,很可能是當初經常提問的那些學生。

陳佑沒有細看,目光轉向汪弘洋。

跟在他身邊的汪弘洋頓時明白過來,當即朗聲道:“好了好了,快上課了,趕快散了!”

不得不說,“快上課了”這句話威力巨大,很快諸人就散了去,只剩下汪弘洋等幾名沒有課的教員站在此處。

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汪弘洋把新人介紹給陳佑後,陳佑笑道:“行了,都去忙吧,別在這陪我吹冷風了。平遠,你跟我入城。”

說罷,陳佑轉身上了馬車,汪弘洋也跟着鑽了進去。

這邊幾人喊了一聲“恭送山長”,站在原地目送馬車回到不遠處的隊列中,緩緩離去。

馬車內,汪弘洋在給陳佑介紹書院以及洛陽的情況,這些都是不好在書信中說的內容。

陳佑只是仔細聽着,偶爾纔會問兩句,就這樣一直到驛館,汪弘洋才停下敘述。

進驛館選了一出小院子安頓下來,先是派人去陳府、李府和馮府通報,同時又安排範昌祐去通知戶部。

明天早朝結束後,陳佑要去戶部報道,然後就不必等在驛館,可以回到自家府宅。

之後就是等待,等官家召見,等待集中考績,等待冬至上尊號,等待元日大朝會,然後麻溜的回到京兆府繼續當他的京兆尹。

以上是正常情況下的發展,也有人考績結束之後就回不到原職,這都是說不準的。

陳汪二人談了很久,汪弘洋便留在驛館休息。

翌日,汪弘洋一大早就告辭回書院,他也有課要上。

陳佑在驛館中等來散朝的消息後,乘上馬車朝皇城而去。

準確地說是去皇城東邊,唐時尚書省所在,也是現在六部辦公之所。反正前人都規劃好了,不用白不用——主要是當時陳佑受命營建宮室的時候擔心出問題,既然道士們的陰陽堪輿之說都認爲唐時的佈局沒問題,他就直接照搬了過來,沒有費心去鼓搗創新。

昨天進城的時候注意力都放在汪弘洋所說的話上,沒有注意城內景象。現在左右無事掀開窗簾觀察道路兩旁,發現同兩年前相比有很大變化,感覺上倒是和長安城有些相似。

只不過如今的新長安面積縮小之後,沒有了洛陽如今的大氣磅礴,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仔細看了看,原來是路邊有暗渠,應該是雨污水道,陳佑能看到路邊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塊滿是孔洞的石板。

看來洛陽也重新恢復了從前的輸排水系統,也不知道是誰做的。

現在的河南府尹已經不是趙普了,趙普在元配亡故一年之後,同首相江夏青四女議親。從議親到成親,只有不到半個月時間。

趙江聯姻的消息傳出沒幾天,宮中就下旨調趙普爲泰州刺史,趙江婚禮好懸在他出發之前完成,然後帶着新婚妻子一起趕赴泰州上任去了。

由於泰州也是邊州,這次陳佑見不到趙普。

來到戶部,接待陳佑的是戶部侍郎孫宣懷。

“孫侍郎,許久不見,可還安好?”

一見面,陳佑首先打起招呼。

孫宣懷不敢託大,連忙起身相迎:“早知使君要來,我就該出門迎接!”

兩人也是有交情的,孫宣懷是李明卿故舊,當年陳佑爲河南府少尹時,孫宣懷是洛陽令。如若不是這一層關係,孫宣懷完全可以找理由讓一個郎中來接待陳佑。

畢竟各地節度使來了不少,那些節度使加銜基本上都是二品的,比陳佑要高不少。相比他們,陳佑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府尹就算不得什麼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一)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