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

bookmark

不過總感覺很不得勁啊,明明都做好暴打對手的準備了,結果因爲犯規被裁判扔出場外。

說是不管,實際上他還是有些放不下,便寫了封信給京中胡承約。

胡承約現在依然是肅政大夫,陳佑之前就餘小林案跟他通過氣,兩人算是統一立場。但是這次第一個對餘小林案提出不同意見的不是複覈死刑的刑部之人,而是肅政司和御史臺的,想來胡肅政樂意藉此機會把肅政司中不聽話的司憲清理出去。

這事完結,陳佑對朝中爭論便只保持有限的關注,他開始召集人手議論攻宋之事。

五月二十一日,敕以舒州、蘄州屬揚州大都督府;以江陵府及復、安、嶽、黃等州置荊南制置使司,湘北都監潘美爲荊南制置使;以荊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使事竇少華任武安節度使。

連續三道敕令,拉開了攻宋的序幕。

舒州、蘄州、黃州,以及武安軍駐地長沙府,全都是宋國領土。這次任命不是那種名義上的遙領,而是要他們把這些地方拿到手中。

節度府正廳內,廬、和、舒、黃周邊地圖掛在牆上,陳佑並一干將校幕僚坐在地圖前面盯着地圖。

範昌祐手裡攥着一根尺許長的木棍站在地圖巨大的地圖前面,有些緊張。

這是出兵之前的軍議,參與者陳佑、盧仲彥、冉益謙、許竹林、鞠興達、三府一州諸幕僚以及保信諸軍指揮使。

陳佑正襟危坐,見範昌祐看過來,朝他微微點頭:“開始吧。”

得到許可,範昌祐深吸一口氣,擡起木棍點在舒州上:“根據大帥要求,這一次出兵的目標是舒州,包括桐城、懷寧、望江、宿松,這一次都要拿下,如果條件允許,黃梅縣也在目標範圍內。其中有兩個地方要特別注意。”

範昌祐重重一點:“樅陽和皖口。這兩處皆是重要津渡,不可留在僞宋手中。”

聽到這裡,盧仲彥突然開口:“沒有水軍的情況下,這兩處便是得了,也是易攻難守之處。”

“先看情況。”魏仁浦出言解釋,“淮水水軍已然南下,只是不知道在我等拿下這兩處之前能不能趕到。如果敵軍來攻時仍無水軍支援,可縱火焚燬。”

一干將校皆是點頭,盧仲彥示意範昌祐繼續。

被這麼一打斷,本來變得平靜的範昌祐又有些緊張起來,頓了頓才接着道:“根據鞠觀風所言,現如今僞舒州刺史爲周同慶,此人出身低微,以軍功至此。其人手下兵馬兩萬有三,其中牙兵四千餘人......僞池州刺史爲戴延和,是僞宋帝戴延康族弟......有戰船五艘......”

一大串的內容,分別是舒州和池州、蘄州的情況介紹。舒州是他們這次的目標,池州和蘄州是這次有可能會援助舒州的敵方勢力。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介紹完敵人,範昌祐便停了下來:“我就介紹到這裡。”

“嗯。”陳佑點頭,轉向倉曹參軍事寧彰文:“寧司倉,你來說一說後勤補給。”

倉曹參軍事有一個職責是“度量”,來負責後勤糧草剛剛好。

四十多歲的寧彰文起身走到地圖前:“先說糧草,夏糧未收,廬州各地都是之前存下來的陳米舊糧。扣除留下過渡和應急所需,若出兵五千以下,則糧草足夠兩月之用......”

打仗打得是錢糧,沒有錢沒有糧,就使不動那些大頭兵。

總得來說,廬州的糧食還算充足,只是錢不多。

等寧彰文說完,陳佑輕咳一聲,沉聲問道:“現在情況是這麼個情況,你等認爲出兵多少合適?”

靜了一陣,指揮使王輝第一個開口說話:“只需我這一軍三千,便可拿下舒州獻與節使!”

“哦?你有何計劃?且說來聽聽。”

陳佑這麼一問,王輝尷尬地愣住了,這是爭奪當先鋒主力時候常說的話,反正就是吹一個抵達能力極限的牛,具體該怎麼做,還真沒想過。

他不回答,陳佑也不着急,就這麼靜靜地看着他。

王輝被陳佑看得頭頸通紅額頭冒汗,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來,惹得一干同僚輕聲笑出來。

終於,他似乎是下定決心,彷彿豁出去一般大聲道:“好叫節使知曉!我某就帶兵過去,那周同慶投降便罷,若是不投,某就把他打到投降!”

陳佑不置可否:“可有其它想法?”

見王輝頭搖得跟個撥浪鼓一般,陳佑擺手示意他坐下,看向其他人:“可有想法?”

另一個指揮使黃通舉手朗聲道:“之前範參軍言舒州兩萬兵分於各縣寨,多者不過兩千,少者僅有數百,某以爲可遣六千兵馬分作兩路,以求各個擊破。”

......

一個又一個計劃和建議被提出,適合的就留下,不適合的就剔除,最終定下來一個比較完善的計劃。

這次出兵計有七千人,其中馬軍兩百,弓刀槍盾等兵各有其數。

這七千人是戰兵,另外還有一千多的民夫雜兵負責運送糧草輜重、洗衣做飯等雜活。

由於是揚州大都督府設立以來第一次戰事,所以將由盧仲彥統率各軍。

根據計劃,鞠興達會提前策反舒州將官,同時也會聯絡蘄州、池州官員給兩地將領拖後腿。即便無法讓兩地不馳援舒州,能遲滯發兵速度也是大功。

二十九日,盧仲彥領兵出廬江,兵分三路奪取桐城和廬江之間的三個寨子。

六月初一,盧仲彥中軍至桐城城下,王輝部繞過桐城,直撲桐城西南方向的石井鎮。

與此同時,懷寧城內的周同慶也收到了周兵進犯的消息,他當即召集諸將議事,當天下午便點起兵馬往東而去。

他不準備守城,四千百戰精兵,使他信心充足。

六月初三,王輝部在樅陽水北岸遭伏,幸而敵軍人少,王輝當機立斷指揮突圍後退。退至掛車寨整頓兵馬時,兩千人只剩下一千五百餘人。

少的這五百人,戰死的估計只有一百多,其餘都是跑丟了的。

這次戰鬥的消息很快傳到雙方耳中,剛剛攻取桐城的盧仲彥立刻要求王輝回到桐城修整,而正朝這邊趕來的周同慶軍則是士氣大振

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