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

bookmark

“陳師放心,我能扛得住。”

見趙德昭滿臉認真,陳佑點點頭,隨手拿起一份文書開始講解。

今天註定事多,陳佑纔講解完一份,就有人通報傳旨的使者來了。來的是中官,傳的是中旨,其中話語無非是勉勵將士,許願封官。

當然也有實惠,跟着使者一起來的有一船貢酒和壓勝錢。貢酒的話,估計每人一口差不多勉強夠,壓勝錢就正好是按照出徵人數來的,每人一枚。

除此之外,還要求魏王趙德昭多多犒勞出征將士,尤其要多關心死傷立功之人。

領旨的時候,趙德昭激動之下,順勢就把要分發酒肉的消息說了出去,引得好一陣歡呼。

再就是未時許江陵傳來消息,盧子龍遇刺重傷,周軍在衡州潰敗,僅有少數兵馬護着昏迷不醒的盧子龍退到長沙府。信使出發的時候,武安節度使竇少華在湘潭攔住了叛軍。

好在竇少華派人傳話的時候,同時也說了沈涌後勁不足,順利的話過不了正月就能平定湘地,這才讓陳佑等人稍稍安心。

不過也就這樣了,該做的準備還得做,就像這邊兵馬分屬數人,陳佑只能勉強以趙德昭的名義調動一樣,趙元昌不可能把湘地兵馬全交在竇少華一人手上。爲求迅速,很可能會從這裡緊急抽調將領過去。

一陣吵吵嚷嚷後,諸將散去,陳佑也從趙德昭那裡告辭回到自己的屋子。

汪弘洋魏仁浦等人早就等在屋內,見陳佑進門,紛紛起身招呼。

“坐!”陳佑一邊朝主位走去,一邊擡起雙手虛壓,讓衆人都坐下。

一陣輕微的拖拉椅子的聲音後,幾名幕僚重新坐好,陳佑也坐到了主位上。

在討論正事之前,汪弘洋笑着對陳佑道:“大帥教了個好學生。”

聽聞這話,有人茫然,有人跟着笑,也有人若有所思。

陳佑卻是懂了汪弘洋的意思,他輕聲道:“若是能繼承我的道,自然是越優異越好。”

說到學生,他不由出聲詢問今年書院學生情況。畢竟汪弘洋當了那麼長時間的祭酒,書院裡面有不少好友寫信交流,有些細節正好就是陳佑所不清楚的。

如此又耗費了一些時間,才終於開始商討正事。

所謂正事,無非就是軍營中的各項數據,比如今天哪支部隊攻城、死亡多少、受傷多少、損失多少軍械、消耗多少藥物等等,再比如今天消耗了多少糧草、剩下的還夠用多少天、補給安排之類的,都是些瑣事。

然而重要的就是這些瑣事,王府、都督府、節度府的一衆僚屬每個人都要負責一項,實時監控記錄。

陳佑每隔一天會在早上召集三府僚屬彙總情況,而他自己節度府的親信,則是每天晚上聚集到一起總結一番。

順帶一提,行軍作戰,掌握天氣也很重要,是以陳佑軍中除了經驗豐富善於觀天的老兵,還有當地有名的老農以及經過考驗的僧道。他們每天都會給出自己的預測結果,只不過現如今預測天氣是一門經驗科學,相比較而言,還是一直生活在當地的老農準確率稍微高一些。

不論正確與否,他們預測的依據、結論、現實情況都會被記錄成兩份,一份留在營中研究,一份送回洛陽書院——書院中有對天氣感興趣的教員。

這種種信息聚集在一塊,就是陳佑每天決策的基礎。只不過大多數時候,這些信息的作用僅僅是告訴陳佑:今日無事,明天可以重複今天的事情。正如今天晚上這次商討一般。

諸幕僚散去之後,汪弘洋沒有離開,一直坐在那裡等着。

待木門重新關上,陳佑方纔開口:“平遠是有什麼事麼?”

汪弘洋點頭:“今天看魏王已有收攏人心之機巧,想來大帥一直在教魏王御下之術。”

“談不上什麼御下之術,只不過是一些處理政務的經驗罷了。”

陳佑這話說得理直氣壯,他的確沒教什麼御下之術,只不過日常講解點評會說一下面對不同情況相對而言比較好的處理方式。如果有心人收集整理一番,或許就能總結成一本《節度使陳佑教你怎麼駕馭下屬》的書,怎麼着也能騙幾個人。

可惜這樣誠懇的回答汪弘洋卻不相信,他點點頭沒在糾結這個,直接問道:“不知主翁以爲,什麼樣的天子對主翁推行自己的道最有幫助?”

毫無疑問,肯定是對他言聽計從的天子最好。

陳佑手指敲擊着椅子扶手沒有馬上回答。

但是這一小會的猶豫,讓汪弘洋明白了他的想法。

一個人的發展,除了自身的努力,還要看運氣。比如陳佑從前就是運氣不好,被上級連累落了個閒職;再比如趙元盛的謀主富令荀,因爲趙元盛的緣故,一直蹉跎至今。

汪弘洋算是運氣比較好的,楊邠退下去之前把他推薦給了陳佑,他也憑藉自己的能力獲得了陳佑的認可,這才能一展抱負。

如今汪弘洋的未來和陳佑關係密切,是以,他不希望陳佑走錯路。

“官家正值春秋鼎盛,若要立太子,必然不希望太子太過鋒芒畢露。”汪弘洋壓低聲音,“且主翁若要在太子繼位之後主政推行變革,還是要一個沒什麼主見的太子纔好。”

對有心和皇帝共治天下的官員來說,沒能力且不折騰的皇帝纔是好皇帝,對陳佑這等有心變革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見陳佑沒有什麼過激的反應,汪弘洋深吸一口氣,繼續道:“在下以爲,主翁教導魏王,還當以詩書禮樂爲主,唵臢庶務不當詳說。”

陳佑嘆了口氣,敲擊扶手的手指停下來:“平遠所言是爲我着想,可是有些事情不得不爲。”

他看着汪弘洋,出聲問道:“若官家無有主見,則易動搖;篤信詩書禮樂,則不欲變革。如此,不若使其知吾之道,若願從,則事半功倍;若不願從,則我拋棄幻想。”

這話可以說是掏心窩子了,“拋棄幻想”,是什麼幻想?

陳佑沒解釋,汪弘洋也不敢問,但他知道,他的話陳佑都聽進去了,當即起身一禮:“吾願助主翁佈道天下。”

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