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

bookmark

“相公,人帶到了。”

門外傳來僕役的聲音,李明卿擡起頭,將正在看的書冊合上:“進來。”

木門推開,一名二十上下的青年人邁步走進書房,進門先行禮:“華陽範昌祐見過相公!”

“將明叫你過來是爲了何事?”

“回相公的話,山長想煩請相公探一探官家的想法。”

“是麼。”李明卿擡手示意範昌祐坐下。

範昌祐如今正值弱冠,只是因爲他父親遠在蜀地,故而未行冠禮。

陳佑在錦官府時,範家就投入他手下。後來他到了洛陽,範昌祐也跟到洛陽求學。數年下來,起起落落,範紹溫這個做父親的或許不太堅定,但範昌祐這個做兒子的卻是一直緊跟陳佑,忠心方面無須懷疑。

李明卿同陳佑的學生僚屬沒有太多接觸,對範昌祐也僅限於知道有這麼個人,既然忠心不需要考慮,就趁此機會考察一下範昌祐的能力。

念及此,李明卿開口了:“範生以爲要怎麼探官家的想法?”

範昌祐考慮一陣回答道:“回相公,在下以爲可向官家求官。。”

“哦?”李明卿提高音量,“這是爲何?”

“官家所欲者是山長聽其號令,山長求官,即是表態。”

李明卿臉上浮現笑意:“在你看來,官家如何安排方可叫我等寬心?”

“只要官家以要事託付給山長,便是沒有旁的心思。”

李明卿不置可否:“你回去之後問問將明。先去歇着吧,明日就有結果。”

範昌祐聽到這個回答,心中存着疑惑,躬身離去。

次日正好有起居朝會,這幾個月趙元昌起居朝也很少參加。官家沒參加的起居朝會都是王樸和周敬思輪流主持,每日常參則是幾位相公輪值。

起居朝會結束,李明卿等人跟在王樸身後朝同明殿行去。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這一次起居朝會上事情比較多。

肅政大夫胡承約、吏部侍郎冉謹言先後提出改革刑獄司法,樞密院副都承旨聞克建議防備遼軍南下入侵,太常寺卿陳槐則提出要早早準備應對可能到來的江南饑荒。除了這三件大事,還有諸如州縣官員升降任免、鄉賢士紳的褒獎、疑難案件的處置等等。

這其中大部分事情都在起居朝會上由幾位相公下了定論,直接就能辦,可還有很多事需要相公們整理彙總到官家處,交由官家裁定。

李明卿現在想的就是如何藉由今天要討論的政務引申到陳佑身上。

進了正殿,等候通傳,然後排成兩隊進入趙元昌所在的偏殿。

行禮落座,身後數名宦者將一應奏章擺到趙元昌面前的桌案上,今日主持朝會的周敬思捧着象牙笏開始訴說需要皇帝決斷的事務——朝會上的問題他都記在笏板上。

從易到難,王樸、李明卿等人間或補充自己的意見,短短半個時辰就過了七八成。

終於提到刑獄司法改革了,周敬思剛剛說出這一條,刑部尚書宋敏貞就起身開口了:“陛下,冉益謙定讞山南西道已有期年,陸續上過諸多狀疏,臣以爲,現在是整頓刑獄司法的時候了。”

當初趙元昌讓宋敏貞守刑部尚書、參知政事的時候,就明說他的任務是改一改刑獄司法。這一年來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這上面,一面翻書找從前的正例反例,一面同他能找到的對這方面有研究的人來討論,現在終於能拿出一個方法來了。

趙元昌雙手撐住膝蓋,上身前傾,肅容道:“宋卿有何見解?”

宋敏貞躬身一禮,從袖中掏出一份奏章:“此乃臣所擬《奏請刑獄改制疏》,臣請條陳此疏。”

“準。”

“喏!”宋敏貞得了允許,展開手中奏章,開始一條一條介紹解釋。

第一條就讓殿內諸人嚴肅起來:把法曹從各州府拆分出來由刑部直接管轄,各縣另設法官負責刑獄事,歸屬州府法曹管轄。

現如今的州府官衙就是一個小號的中樞,諸曹對應中樞諸部,如果州府法曹不歸州府主官管轄,那麼中樞的刑部和大理寺怎麼說?是不是也要脫離尚書省,爭取和三司一樣的地位?

這時候沒人插嘴,所有人都等着宋敏貞唸完。

這份奏疏不長,總共就說了五件事:管人、立法、執法、司法、監督。

管人就是第一條說的,之後三個,總結起來就是分立三法司,各司其職。三法司這個,更是讓諸人相信宋敏貞是想仿照三司使故事。

待宋敏貞說完,趙元昌一面翻看奏疏一面道:“宋卿此論,諸卿且議一議。”

“臣想問宋司寇。”周敬思第一個站了出來。

“周相且講。”宋敏貞頷首示意。

“這三法司,歸屬何人所管?”

“若以刑部執法,大理司法,則刑部仍屬尚書省。”宋敏貞不想因爲權力鬥爭導致改革失敗,因此作出讓步,“而新立立法,某以爲當有參政之權。”

“臣以爲不妥!”

周敬思還沒說話,劉承澤就插話道:“宋司寇所言刑部、大理,臣亦認可。只是這司法之官,不當常有,當因時而置。”

宋敏貞早有預料,立刻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可讓監督法司的衙門擔負立法之職。這等人日夜看顧法司,當知律令格式何處需要增減修改,且需修訂律令時亦可援引他官以求查漏補缺。”

這樣一來,如果這份奏疏執行下去,負責監督的衙門主官就會參知政事,第一任肯定是宋敏貞不用多想。可到底安排給哪個衙門,或者說新設立一個衙門?

現成的就肅政司和御史臺兩個,諸人沉默起來,暗自考慮那一個比較合適。

不等諸人考慮出結果,趙元昌見無人說話,便道:“就照宋卿所言罷,先自蜀地開始施行。這事所說叫宋卿負責,卿等也須注意看顧纔是。

“喏!”王樸帶頭應下。

接下來討論的是北邊軍事。

當王樸說到應該安排一個人去給定難軍施壓的時候,李明卿突然眼前一亮,他找到機會了。

當即起身道:“臣以爲江西制置使石守信可勝任此事。”

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