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

bookmark

“舒侯及其僚屬總計邀約二十七人,總共十三人拒絕,分別是權樞密使巴寧泰、參知政事溫仁福、戶部尚書康自觀、英華殿學士陳佑……”

李樓弓着身子向趙元昌稟報近日舒侯的所作所爲。

“屯田郎中柳緯多次頂撞舒侯,虞部郎中段智未曾示好舒侯,被工部侍郎瞿以震等人排斥。”

一條一條,幾乎勾勒出舒侯入主工部後的所有動作,只有一些實在太過隱秘的事情無法探查清楚。

趙元昌斜靠在榻上,雙眼微闔,手中合起來的摺扇“嗒,嗒”地敲着矮几。

終於,李樓說完了最後一條,將手中條陳合上,上前一步輕輕放在矮几上,然後退回原地束手而立,等待吩咐。

嗒。

嗒。

嗒。

殿內淡香繚繞,除了呼吸聲外就只有扇子敲擊木板的聲音。

官家許久不開口,李樓的腰背不由自主地開始彎曲。

前段時間官家已經表達出對武德司的不滿,武德副使康昇被打發到南邊去負責僞漢諜報,他這個武德使心中惱怒康昇惹事的同時,暗地裡也是惴惴不安,唯恐被牽連。

嗒。

嗒。

嗒。

嗒!

一聲不和諧的重擊後,趙元昌停下手中的摺扇,睜開雙眼看向李樓:“放消息吧。”

隨着趙元昌開口,李樓不由鬆了口氣,腰彎得更深了:“喏。”

他剛剛直起身準備告罪離開,突然一道重物破空的聲音響起,緊接着啪嗒一聲,方纔還握在官家手裡的摺扇砸在前方,滑到他面前。

官家這一突然的舉動把他嚇了一跳,摺扇啪嗒落地,他的心卻猛然提起,悄悄覷着眼想要看看官家臉上的神色。

不等他看清楚,就聽見官家道:“把這扇子拿去給元可望。”

“是!”李樓連忙應下,屈膝半蹲撿起摺扇,又彎着腰等了一陣,見官家再無吩咐,這才告罪離開。

元可望是少府少監、史館學士,不過他基本上都留在皇宮內的史館,很少去少府。

李樓親自帶着那柄摺扇來到史館尋元可望,將摺扇叫到元可望手裡,他都不用元可望問,直接就道:“官家只是叫某把這扇子拿來給學士,再無其他吩咐,學士且自思量,某先告退。”

他把話說完了,元可望只得苦笑着拱手送他離開。

元可望送走李樓,拿着摺扇回到自己的隔間,坐在桌子後面擺弄摺扇,想要弄明白官家的意思。

扇骨是香樟木,沒有鏤空,比較厚重。扇面是白綾刺繡,一位手捧酒罈的狂士和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扇尾墜着素面金絲香囊。

他手裡這扇子適合青年文士使用,尤其哪種出身不低、才高氣傲的人用起來更是恰當。

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他終於有了一個猜測:扇尾最外邊的扇骨上有一個方方正正的陰刻九疊篆字“陳”。這個標記是陳家工坊的專用標記,所以這扇子很可能是出自陳家工坊。

而陳家工坊乃是陳佑開辦的,所以是讓他去尋陳佑?

元可望若有所思。

司徒詡走進書廳,周敬思頭也不擡地道:“賓客且坐一陣,某把這幾分奏章批完。”

“相公先忙。”司徒詡年齡比周敬思大,不過這會可不敢倚老賣老,連忙說了一聲,然後坐到一旁安靜地等待。

過了好一會兒,周敬思批完奏章,喚來令史把批好這些奏章送到官家處。

喝了一口依然溫熱的茶水,他看向司徒詡:“賓客突然來找我,是爲了何事?”

司徒詡看了看門窗,身體微微前傾,壓低聲音道:“我聽聞官家似乎是聖體有礙。”

周敬思皺眉看着司徒詡,語氣中帶着些不滿:“你是從何處聽到的?”

見他如此,司徒詡趕忙解釋:“是底下人閒談被我聽到的,說是太醫署的御醫發的牢騷。後來我叫人去查了查,好像是那御醫在外面挑選藥材的時候說的,最近太醫署管得嚴,等閒難以出入,出來看一次藥材不容易;又說最近那些調理滋補的藥材消耗比較大,開方子都不好開了。”

他這番解釋並沒有讓周敬思信服,直到周敬思召來親信仔細詢問之後,才長舒一口靠到椅背上。

司徒詡見狀問道:“相公以爲這事可信否?”

“我們不需要管那麼多。”周敬思神情淡然。

他是不着急,如果官家身體有恙,不太可能會瞞着他們這些宰執。

司徒詡卻不這樣認爲:“如今天下未定,全靠官家威望統制八荒,而……”

他頓了頓,伸手指向東邊“……年幼。若是一日不測,無奈沖齡,恐致板蕩。”

他這話一出,周敬思不由坐直身體,看向他的目光變得嚴厲起來:“賓客這話,是甚意思?”

司徒詡移開目光:“下官不知何處去,願附相公驥尾。”

偌大的真理堂坐得滿滿當當,陳佑的聲音在真理堂中迴響:“……務在求真。諸君想來知道我在編英華錄,這英華錄就是要真。經過這幾年書院同仁的努力,咱們知道古籍中不少記載是錯的。在編纂校對古籍的時候,這些錯的地方不能改,我們會在底下注釋什麼的正確的,但就是不能改。爲什麼呢?因爲通過這些錯誤的記錄,我們可以理解古人當初的看法……”

“……治史當以實物爲準,例如書院,若是千百年後有人在此處發現了書院匾額,就能知道曾經在此地有過咱們的書院。若無實物,則需比對史書筆記……兩者皆無,便爲疑史……”

“史料不全是常有的事情,但史料殘缺的時候,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只是要注意,你這個假設只能當做自己努求證的目標,而不能說出去誤導旁人……”

隨着一陣鐘聲響起,陳佑結束這次談論治史的課程。

不過他一時半會走不了,一些有疑惑的學生在走道邊上圍住了他,接二連三的提出疑問。

好在陳佑講課從來都只是講思想和行動指南,很少涉及具體事物,這些學生的問題他都能很輕鬆的解答。

下一節課即將開始時,學生們才散去。

陳佑則快步朝《三國孔明傳》的撰寫組所在處走去,說是那邊寫作遇到了問題,他得去解決。正好遇到這事,他索性把原來的課程改爲剛剛講的“治史”,他自己感覺還算滿意。

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