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

bookmark

宛如一盆冰水從頭澆下,趙元盛臉上浮現出驚恐後怕的神情。

富令荀看在眼裡,頓感一陣悲涼,壓抑數載沒有讓趙元盛長進多少,反而使得他行事更加輕率。

只是,他既然決定要回報趙元盛的信重,不管趙元盛什麼樣,他都會盡心盡力爲其謀劃。總歸現在不是要起兵謀反,只是讓中外臣民支持兄終弟及,哪怕失敗了也不會禍及妻兒,大不了就賠上一條命。

調整好思緒,富令荀語重心長勸道:“尚書不必多想,此事自有令荀安排。只是從今往後尚書除工部事外皆不當多談,讀書養望盡心部事纔是正經,勾連陰私交由令荀便可。”

“好!”

趙元盛似乎還沒有平靜下來,他上前捉住富令荀的手,話語中有些激動:“我都聽向原你的!”

洛陽祿升酒樓一個包廂中,陳佑和趙普相對而坐。

趙普這次是以禮部侍郎署理御史臺,只是他離得比較遠,這時候纔剛剛抵達洛陽。

到洛陽的第二天,便尋了陳佑出來喝酒,兩人畢竟是盟友,暗流涌動之下互通有無再正常不過。

“我等自然要支持官家血脈。”

談到東宮,趙普說得斬釘截鐵。

陳佑笑着舉杯:“說得好!”

兩人碰杯一飲而盡。

就了口菜,陳佑才道:“這就簡單了,你這段時間其它事情都可以放下,專心盯着工部和宗正寺就好。”

趙普一點就通:“觀其無人君之相?”

陳佑笑着點頭:“只要京中將領這麼想,就穩了。”

如果他們的挑戰者,就會希望京中將領至少是立場中立兩不相幫。但他們支持的是天然繼承人——皇太子,有這樣的身份加成,將領卻還選擇中立,就是他們的失敗。

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讓一干將領感覺無法接受舒侯或者息侯即位的後果,除非有人謀反成功,否則就必須支持太子。

看趙普的臉色,陳佑知道他明白自己的意思。

沒有多說,留下時間讓他獨自思考,陳佑默默喝酒吃菜。

過了一陣,趙普突然道:“這時候恐怕沒人會對軍漢做些什麼吧?”

聽到詢問,陳佑暫時放下手中筷子,看向趙普:“大多數人日後會作甚,都可以從他之前做了什麼看出來。”

說完這一句,他笑道:“這就是你御史臺的事情了,河南府管不到那麼寬。”

趙普恍然,哈哈一笑,舉起酒杯:“喝酒!喝酒!”

乘興而來,盡興而歸,事情聊完之後兩人便各自歸去。

陳佑回到家中還沒坐穩,在英華殿修書的盧多遜就到了。

這盧多遜不算他的親信,因此只在客廳接見。

喝過醒酒湯,洗漱更衣過後的陳佑來到客廳時,盧多遜已經等待多時,見陳佑進來,立刻起身行禮:“多遜拜見學士!”

“不必多禮。”陳佑擺擺手,示意盧多遜坐下。

“突然前來,是爲了何事?”

“好叫學士知曉,多遜此來是奉了我家大伯之命,向學士討教一個問題。”

陳佑打起精神:“說來聽聽。”

“大伯言:小子多遜,當今之時某不知如何教東宮,你去請教長陽侯。”

複述完盧價的話,盧多遜恭敬一揖:“還望學士不吝賜教。”

“原來是這個。”

陳佑點點頭,他大概能猜到盧價想問啥,不過畢竟沒有當面說開,不能百分百確定他的所思就是盧價所想,故而不能說得太明白。

考慮一陣,整理好詞句,他開口道:“東宮年齡漸長,如今又奉詔監國,該接觸實務了。盧賓客儘可在這方面下些功夫。不過再怎麼成長,畢竟還不到十歲,具體事項交由諸相公參政來做就好,少叫東宮接觸外臣。”

趙德昭最大的缺點就是年紀小,他想要即位,首先要獲得文武官員的擁護。顯然一個表現出來信任大臣、願意放權的年幼君王,更符合衆臣的期盼。

再就是身爲太子,陳佑這樣的外臣不能同他接觸太多,本身年幼無法取信於人,那就只能依靠官家替他佈局。

盧多遜或是明瞭或是不解,記下陳佑這番話之後便轉過話頭開始訴說英華錄編纂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陳佑現在依然是國朝英華錄的總編。

盧多遜傳話之後沒幾天,聖人詔長陽郡夫人李氏攜女入宮,年方週歲的長陽侯嫡女甚得聖人喜愛,獲賜一套首飾、數件衣裳。

陳佑頓時就明白所謂盧價的問題,應該是太子甚至是聖人問的。爲什麼會找盧價做這個中間人,一來是正好盧多遜在陳佑手下方便傳話,二來兩家都姓盧,總歸親近些。

之後的一段時間,陳佑沒有閒着,雖然他現在沒有絕地反擊的手段,但他一直在通過各種渠道打探一干官員的傾向,特別是京中禁軍將校的想法。

其實不少人的想法都是“永遠支持聖天子,誰是天子支持誰”,而一些擔心局勢不穩影響權位的人則是希望能穩定過渡,比如選擇年長之人繼位就是一種穩妥的選擇。反正太子也可以廢嘛,不影響長君繼位的合法性!

從陳佑的利益來看,至少目前是趙德昭即位對陳佑的好處最大,故而他需要以此爲目標來努力。

如何讓外人無法篡位,這要靠趙元昌安排,陳佑暫時無力干涉,他只能想法子叫舒侯和息侯在文武官員,尤其是京中將校眼中失去競爭力。

首先是舒侯,趙普整頓好御史臺沒多久,就有御史彈劾工部在方鎮屯田一事上坑害當地軍兵。

從前天下承平時節,只在轉運不便的軍州方鎮設置屯田,如今幾乎只要是駐軍的地方就有屯田,區別在於規模大小和是誰來管理。涉及錢糧,貪墨之事常有,只看嚴重與否、有沒有爆出來。

奏章送到宮中,很快就傳出消息說太子希望能夠嚴查此事,同時派快馬將奏章送往北邊行在,想要得到官家的支持。

首相王樸和樞密使巴寧泰直接繞過工部尚書舒侯元盛召見屯田郎中柳緯質詢此事。柳緯在政事堂哭訴他身爲屯田郎中卻支使不動部中官吏,得知此事多次向尚書反映被無視後就沒再堅持。現在深感辜負官家信任,當即免冠請辭。

王樸二人召見柳緯不是談什麼機密事,是以當時政事堂內不少人都聽到看到柳緯伏地痛哭的場面,這事立馬就傳開來。

包括陳佑在內,絕大多數人在聽說這件事的時候,冒出的頭一個想法就是:這柳緯真能豁得出臉!

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二)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