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

bookmark

“嗯。”

巴寧泰示意參謀繼續往下說。

“銀州這邊,石節使和潘節使認爲如果不出問題,五天後可以擊潰永樂川和馬戶川敵軍。麟州振武軍昨天下午抵達真鄉,現在還沒有傳來消息。範大使來信說目前糧草夠一月之用,七成存在上縣,他希望把延水縣那邊駐留的兵馬調到上縣保護糧草輜重。”

巴寧泰聞言,負在身後的雙手改成抱在胸前,盯着地圖考慮一陣,才轉向李善文:“那個天雷軍怎樣了?”

“如果可以挖地道通往城牆的話,的確可以炸燬一段城牆。”

“呵。”巴寧泰輕蔑一笑,“若是有挖地道的機會,我也用不上他天雷軍了。這次攻儒林城能不能用上。”

李善文猶豫道:“鄧立德說,如果不能直接炸城牆,就只能藉助砲車,這樣一來,和正常的砲車差別就不是很大,還不如留着那些火藥等到夏州城下再用。”

“嗯。”

巴寧泰依然盯着地圖,右手下意識擡起捏着下巴,顯然在考慮什麼重要的事情。

屋內安靜下來,只剩幾道呼吸聲此起彼伏。

好一會兒,巴寧泰終於出聲了:“李丕祿處理好西羌了吧?”

“是的,李光琇屍體已經送回上縣下葬,李丕祿從永樂川退下來後就在處理西羌部族,現在應該已經沒事了。”

之前李丕祿要去勸降李光儼,失敗後直接帶兵進攻,兵馬損失接近三成後被巴寧泰撤下來去處理殺父之仇。

至於處置西羌部族,無非是屠光中上層,底層挑出刺頭殺掉,剩下的男女分開充爲奴隸。

聽到這話,巴寧泰終於下定決心:“通知折德扆,拿下真鄉後直接去德靜,不必來儒林了。如果德靜一時難以拿下,而中軍又未能突破儒林,可視情況原路返回或者退往儒林。”

李善文應下。

巴寧泰接着道:“延水的兵馬可以給範貞卿,再多撥給他一千人,叫他做好準備,一旦拿下儒林城,立刻在撫寧設下糧倉。

“通知李丕祿,攻儒林城他做先鋒。

“等擊潰永樂川敵軍後,各部該嘉獎的嘉獎,尤其是李丕祿手下兵馬,表現突出的那幾個最好能授予官職。你看看咱們剩下的空白告身還有多少,選幾個合適的備着。”

……

實在是太忙了。

一名官員剛剛起身離開,王樸立刻端起茶盞,把已經冰冷的茶水一飲而下。

呼出一口氣,他提起筆蘸墨批閱公文,趁下一個還沒來,能批一份是一份。

正運筆如飛,門外傳來腳步聲,緊接着似乎有呼喊聲。

王樸不由皺眉看了一眼門外,門外聲音很快重新降低,他這才低頭繼續書寫。

片刻之後,腳步聲再次響起。

“相公!”

“先坐。”

王樸沒有擡頭,隨口回了一聲,手上速度不變,把最後一句話寫完才放下毛筆。

一看來人,他愣了一下,隨即問道:“陳將明讓你來的?”

樑關山不敢怠慢,立刻起身道:“正是,諜報司遞交了一份報告,陳相公遣下官來送給相公,說是希望能安排大理寺或者肅政司徹查。”

一邊說着,一邊雙手舉着公文遞到王樸桌前。

王樸接過公文翻開,看着看着,眉頭就皺了起來。

在諜報司的報告上,陳佑把到戶部詢問的結果也寫了上去:濠泗等州未曾要求中樞調撥糧食。

顯然都是想捂蓋子,不然濠州也不會找糧商幫忙而不向中樞求助。

只是沒想到樞密院諜報司會把這類消息也傳回洛陽,更想不到諜報司司正是一個對政治十分敏感的人。

王樸長嘆一聲,一股疲憊之感涌上心頭。

靠在椅背上,擡手輕揉跳動的太陽穴,闔目考慮一陣,重新端坐擡筆在公文後寫下自己的意見。

放下毛筆仔細看了看沒發現疏漏,也不合上,直接推到桌邊:“行了,去找大理寺吧。”

“喏!”

樑關山接過公文,恭敬退出房間。

他剛出門沒多久,王樸書廳的一名書令史就走了進來:“相公,還要接着接見出京官員嗎?”

“叫進來吧。”

王樸沒有太多猶豫,安排的事情總得做完。

……

馬車停在周山書院門口,陳佑從馬車上下來,隨口問道:“準備好了麼?”

早就趕到門口迎接的張賢立刻道:“已經準備好了,還有不到半個時辰開始。”

“行。”

陳佑朝書院內部走去,路過門前崗哨時朝他們點頭示意道一聲“辛苦”,得到的是崗哨們激動的迴應“不辛苦”。

之後走在書院裡,不時遇到學生打招呼,陳佑也一一回應。

來到半山閣樓,李華宇、胡德佑以及幾個學院的院長都等在裡面。

陳佑現在一個月只過來一兩次,得了空閒順便把書院裡那些不方便寫在紙上討論的事情處理掉。

“現在最大的限制就是科舉考試。”

說話的是李華宇,他是整個書院最關心科舉的教授。

當然不是說其他人不關心,只是李華宇身爲祭酒,這類事關學生、教員前途的大事,他永遠要多操些心。

見陳佑認真在聽,李華宇語氣緩和,不再那麼急切。

“因爲路途緣故,書院師生參加科舉只能在河南府,稍微遠一點也就是河南四周的州縣。且不說每個州能安插的名額有限,也不是所有州縣都願意讓書院的外地師生在當地參加考試。而若讓大家返回原籍,路近的還好,路遠的估計要在路上耗費三四個月,再加上報名和準備,半年就沒了。”

“這個矛盾沒辦法解決。”陳佑面色不變,“哪怕是在書院學習,對河南府來說,他們都是外地人,在河南府參加發解擠佔的是本地人名額,換成誰都不會樂意。”

陳佑不僅僅是周山書院的山長,更是周國宰相。

沒成爲宰相的時候爲自家書院爭取利益理所當然,成了宰相再爲了小集體的利益去損害整個國家的利益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如果這樣的話,書院就只能儘量招收本地學生。”

李華宇面露無奈:“爲了保證學生水平,必須得縮小招生規模。”

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七百二十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二百七十五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一)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