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

bookmark

聽到楊禹巖的問話,賀壽沒有太多猶豫,直接就反問道:“院長既有此疑慮,何不去問一問陶御史?”

陶御史,名際華,原是大理寺一評事,這次諸司改制,調到御史臺東推院當御史,目前權東推院丞。

御史臺裡的人都知道,陶際華是陳平章的人。

他本只是廬州一個老於刑獄的胥吏,之後調入大理寺當了錄事,一躍由胥吏成了流內官員。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方一入職,就以錄事的身份權大理評事。

就如現在,他以普通御史的身份權東推院丞一般。

楊禹巖是看不起陶際華的。

小小胥吏,若不是運氣好攀附上了宰相,焉能有如今權位?

更別說,現在這個胥吏還以一副專家的面孔成了他的副手。

可惜,再怎麼嫌棄,面對東推院成立後的第一件大案,楊禹巖也只能帶上陶際華一起南下。

但就是很氣啊!

“問那老吏!”

楊禹巖語氣不忿地嘟囔一聲。

他忍不住拍了一下欄杆:“走,去尋陶御史。”

賀壽點點頭,當先在前面領路。

信佛歸信佛,他還是有進取心的。

據說日後可能會在各州府設立類似東推院的衙門,直屬中樞御史臺管轄。

如果東推院能在這次大案中表現優異,東推院這些御史,定然會是往後各州府下屬衙門的主貳官。

御史們或許能通過這個途徑比其他人快一步。

兩人一路來到陶際華居住的艙室。

賀壽上前敲門,嘴裡喊着:“院丞,院長來了。”

“來了!”

艙內傳出陶際華的迴應。

腳步聲響起,然後停下。

艙門打開,露出一張滄桑疲憊的面孔。

“哦,賀御史。”

陶際華朝賀壽點頭示意,不等賀壽迴應,他便把注意力轉向楊禹巖:“院長來尋某,可是有什麼吩咐?”

楊禹巖乾咳一聲,神態語氣有些尷尬:“啊,是!是爲了案子,咱們進屋說。”

陶際華愣了一下,隨即笑道:“原來如此,院長請進。”

楊禹巖走進艙室,根本不需要仔細打量,就能看到桌上一沓文書。

“陶院丞這是在看材料?”

“正是,這些都是諜報司和大理寺送來的。”

陶際華也不關門,走到桌前,左手按在文書上。

“我記得院長那邊也有一份,院長沒看麼?”

楊禹巖聞言打了個哈哈,嘴裡說着:“我此來是向乘風問計的。”

聽到楊禹巖這麼說,陶際華有些驚訝。

他只是不善鑽營,而不是傻,當年在大理寺內被人排擠,現在在御史臺中也被人排擠,他都看得清清楚楚。

楊禹巖的態度,雖然有所掩飾,但日常接觸,陶際華能感覺出來。

雖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但陶際華卻彷彿什麼都沒察覺到一般,理所當然地問道:“院長可是要說濠州案子?”

“正是!”

楊禹巖見陶際華無甚異樣,心底鬆了口氣,立刻問道:“不知乘風以爲我等到了濠州,該如何行事?”

“我等御史,查案便是,只要查出其中詳情,報知大夫、中丞便好,如何取捨,就不是我等所能決定的。”

這是陶際華一貫的態度,當年在廬州查餘小林案,他就是因此而得了陳佑看重,這纔有了後來一躍跳到大理寺的機遇。

可楊禹巖聽了這話,卻有些難以接受:“我等御史,不該秉公直言,上書奏事麼!”

陶際華聞言搖頭:“這是公廨院和監察院的活計,咱們東推院和西推院,只要查明真相便可。”

說到這裡,他突然想起來御史臺之前的規矩,於是補充到:“往日御史彈奏,不也是要報知大夫中丞,之後方可上書麼?我等如今所爲,與往日其實無甚差別。”

“可往日雖有大夫中丞書名,上書者實乃我等,終究不負御史監察之名。如今照你所言,我等只是提供詳情,奏疏盡皆交由上官,又與胥吏有何區別?”

“胥吏無有官身,而我等乃是命官。”

陶際華十分坦然:“院長以爲陳相公何以調我來這東推院?不過是爲了叫東推院‘學會’查案罷了。而東推西推,也只需查案,彈奏之事,自有其它兩院負責。”

見楊禹巖仍然面露糾結之色,賀壽忍不住開口道:“我等終究是朝廷官員,若知不平事,自可上書言事。不過既然做了這東推御史,還當盡忠職守纔是。”

有了這句話,楊禹巖彷彿有了個臺階,當即點頭:“是耶!我等實該盡心!”

說着,他看向陶際華:“不知以乘風所見,我等此去濠州,當如何查案?”

陶際華目光灼灼,直言道:“如今六州主貳官待罪,我等所查者,便是這六州官員可曾盡忠職守!”

楊禹巖突然打了個寒顫,看向陶際華的目光中帶這些恐懼。

陶際華恍若未覺,繼續往下說:“所謂職守,便是這六州官員在災前災中的所作所爲。當爲者未爲,不當爲者爲之,便是不忠!”

楊禹巖嚥了口唾沫,聲音甚至有些沙啞:“那什麼當爲,什麼不當爲?”

“我等只需照實稟報便可,當不當爲,看相公們如何說。”

“原來如此。”

楊禹巖有些恍惚。

“原來如此!”

他似乎明白了。

陳平章看重陶際華,從來不是因爲其有爲國爲民之心,只是因爲他好用罷了!

長出一口氣,楊禹巖輕聲問道:“院丞以爲,這次案子,當從何處入手?”

……

五月初五,巴寧泰的信送到陳佑手中。

與這封信一道入京的,還有巴寧泰的奏疏。

奏疏中說,他已經按照中書命令召集兵馬準備回洛陽,只是他本爲鄜帥,如今率軍返洛,鄜州無主,希望朝廷早日派遣官吏主持鄜州事務。

字裡行間的意思都是“我聽朝廷的”。

而給陳佑的私信,卻首次迴應了宰相人選。

他推薦前任首相、舒州刺史江夏青爲樞密副使人選。

這叫陳佑十分意外。

一來現在陳佑同江夏青女婿趙普是盟友狀態,至少在外人看來,江夏青也該是支持陳佑的。

二來江夏青一直反對武將治國,他進樞密院,毫無疑問會同身爲樞密使的巴寧泰意見相左。

唯一對巴寧泰有好處的,可能就是江夏青這個前首相會看不慣陳佑這個現首相吧。

陳佑收到信,同幕僚商議後,直接找來趙普。

“則平,你看看這封信。”陳佑把信遞給趙普,“你以爲巴慶安這是要做甚?”

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兩戰皆勝事漸明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