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

bookmark

趙德昭點頭應允,陳佑等人轉身欲出門。

走到門口,卻聽趙德昭突然出聲:“陳師留步!”

六人全都停下,緊接着巴寧泰等五人迅速地瞥了一眼陳佑,先後走出偏殿。

陳佑則轉身立在原地:“官家可是有事要問?”

陳佑這番姿態,有些無禮,不過趙德昭的注意力沒有放在這上面,他站起身來向前幾步。

出身皇家不缺營養,再加上父祖遺傳,雖僅十五,身高比陳佑卻只矮了半個頭。

微微擡頭看着陳佑,趙德昭問出了自己的問題:“陳師以爲誰家女子可爲皇后?”

十分空泛的問題,沒有限定人選範圍。

щшш●ттkan●¢○

這是因爲趙德昭並沒有篩選合適的人選,除了他那位被太后拉出來的表妹。

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把皇后是誰放在心上,只要能藉着大婚從宰相們手裡拿回權力就行。

現在突然問出來,則是之前得知陳佑並不準備插手他的婚姻,既然成婚是既定事實,那麼想找一個滿意的皇后也在常理之中。

陳佑大概能猜到趙德昭的心思,稍一思忖後開口:“官家欲尋何等良配?”

“啊,這個……”

趙德昭這時候倒表現得如同正常少年,支支吾吾移開目光。

好一會兒才幹巴巴地說出了自己的要求:“畢竟是一國皇后,總得端莊秀麗,然後就是,性格秉性不能太差……”

說了一些正常人的擇偶需求之後,他不再遲疑,提到了對皇帝來說比較正經的要求:“如果可能,邊軍大將之女自然是最好。”

這個邊軍大將,至少也得是節度使往上,這是拉攏軍隊的舉措。

說完這個要求,趙德昭立刻盯緊陳佑,想要觀察他的反應。

只見陳佑點頭:“我便照此叮囑禮部孫宣懷。”

趙德昭鬆了一口氣。

選擇后妃這種事情,如果不是早有確定的目標,天子就只能公事公辦地下旨令有司負責,然後通過近臣去暗示一下有司。

趙德昭只不過是藉着這件事再次試探陳佑罷了。

只是,原本兩人已經有了隔閡,突然託付這麼私密的任務,未免有些太過刻意。

陳佑微微躬身,轉身出門。

從後門進了宣政殿,巴寧泰等五人等在後堂。

“過去吧。”

陳佑說了一句,當先走出後堂,出現在宣政殿百官面前。

“走吧。”江夏青對着巴寧泰笑笑,示意他先行。

今天御座前擺了七副案席。

六位相公站定後,邊上還空出來一個位置。

但凡有資歷拜相的,大都眼熱地看向這個位置,同時懷着不同的情緒瞥一眼魏仁浦。

靜立片刻,鳴鞭奏樂,天子入殿。

興國四年十一月朔日朝會正式開始。

首相陳佑代表政事堂迴應昨日下午下達至中書門下的制令,稱中書已經擬好冊文、備好禮儀,可供冊命。

天子曰可。

其後,巴寧泰奉禮,陳佑讀冊。

“維興國四年,歲次癸亥,十一月己酉朔,一日己酉,皇帝若曰:於戲!夫諮政以賢,問策以能,統國平邦之任尤重也。惟爾金紫光祿大夫、左散騎常侍魏仁浦……是用命爾爲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身着一品朝服的魏仁浦拜伏受命,天子回禮。

緊接着魏仁浦轉朝太廟方向再拜而起,走到御座前空着的位置上面向羣臣跪坐。

差不多就是把李唐前中期臨軒冊命的儀制搬過來,其中有一些改動,畢竟有時候李唐君臣自己都不遵守,百多年後的這羣人當然也不會嚴格按照舊規矩來。

冊命完畢,稍等片刻,戶部侍郎方文韜奏徭役事。

洋洋灑灑說了一千多字,總結一下,大概就是:天下百姓苦徭役久矣,如今聖天子在位,衆賢良在朝,在京兆府嘗試取消徭役,經過數年實踐,戶部計算後確認,朝廷財政足以支持全面取消徭役。

大義有了,數據不缺,這樣的奏章讓人很難反駁。

幾個無關緊要的官員站出來質疑幾句,此事便定下,由戶部尚書、參知政事胡承約總攬取消徭役事務,有司協同。

很多事情拿出來就能佔據大義名分很輕易獲得通過,重點在於能不能很好執行。

取消徭役這件事之所以到現在纔拿出來,純粹是兩府宰相在執行上沒有取得一致。

現在依然沒有,但等換一波宰相之後就有了,提前拿出來只是立旗幟吹號角,讓人明白該站隊了。

陳佑已經預料到,接下來一定會有州郡因爲取消徭役導致財政難以爲繼,各項需要徵召人力的工作難以完成,甚至遭遇天災引發禍患。

至於爲什麼這些地方會連修建維護基礎設施的錢都沒有,很少有人關心,大多數人會把目光放在“取消徭役——不能免費徵召百姓幹活——災禍”這一條關係鏈上。

鬥爭從來不會停息。

徭役事過去,立刻有御史彈劾渤海海軍都指揮使、高麗日本蕃漢軍都監丁驍爲一己私心擅起邊釁。

緊接着有官員從丁驍引申到高麗日本的軍政人事安排,雖未明言,但話裡話外都在暗示這一切都是朝中某位權臣的私心作祟。

分屬各方勢力的文武羣臣陸續起身爭辯,宰相參政們只是看着聽着,不出意外不會下場。

而天子趙德昭,則是靜靜觀察諸臣發言,試圖判斷出他們究竟站在什麼立場。

過不多時,漸漸有人把責任朝樞密院扯,就在大家以爲最後會把宰相們扯下水的時候,御史大夫董成林突然站起來了:“陛下!臣有事奏!”

只一句話,叫朝中百官心驚不已。

所有人都盯着他看,想要知道他又要彈劾誰。

人的名樹的影,董成林這個御史大夫絕對合格!

“董卿且講。”

董成林躬身一禮,看着七位宰相,朗聲道:“啓稟陛下,臣以爲,丁驍之事乃是表象,其根源在於朝廷政令,在於兩府宰相!”

羣臣譁然。

即驚詫他敢於羣嘲宰相的,也讚歎他敢於得罪各地將校。

董成林卻不在乎這些,沒有任何停頓,直接就道:“興國元年,兩府令邊軍將領可因保護治下百姓出兵夷狄番邦,自此,邊軍之心愈大,求戰之望愈烈,至今日方有日本之變!”

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八章兵臨城下伴王駕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