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

bookmark

寒冬臘月,大雪紛飛。

西海城已經三天聯絡不上海軍艦隊了。

更讓人感覺雪上加霜的是,就在前天,佔據馬關海峽的周軍遭到不明武裝的攻擊。

前天馬關海峽也在下雪,帶隊的焦守節一時鬆懈,一度讓夷人攻入堡寨。

好在雙方戰鬥力和兵器裝備有差距,周軍最後擊退敵兵。

焦守節在送往西海城的信中,難掩自己的疑惑:這羣蕃兵是怎麼做到在冰天雪地衣着單薄還奮力進攻的?

中原兵馬,幾十年前糧餉沒發夠甚至不願意出營,也就這些年好一點,可也不會說吃不飽穿不暖還願意冒着風雪主動出擊。

呂端也無法理解,但爲了防止像焦守節一樣遭到突然襲擊,他不管天氣惡劣與否,都會巡視西海城的守衛措施。

這天也不例外,眼看快到飯點,呂端就帶着護衛出城巡視城外各處防守要地。

當前局面十分危險。

在外宣傳《墾荒令》和《平稅令》的五鬆等人不再像之前一樣受到禮遇,但凡瞭解了這兩條命令的本土豪強,哪怕不敢明確表現出敵意,但也找藉口不再見一衆僧道。

而私下裡,五鬆等人帶頭的傳教隊這段時間已經遭到了十多次襲擊——這些襲擊,理所當然是“強盜”做的。

爲此,呂端不得不下令剿滅強盜,雖然沒有什麼實際的動作。

可以預見,一旦丁驍部被殲滅,日本朝野下一步的目標就是收復西海。

無論是國主權臣爲了爭權,還是西海土豪爲了表忠心,西海鎮守府都是最佳舞臺

由此,底下幕僚甚至有勸呂端趁西海城尚未被包圍早點乘船離開日本的。

但是身爲主官,守土有責。

他再怎麼惜命,也不至於在敵人還沒出現的時候就逃走。

只是,走過的每一處駐點,校尉士兵們都問他現在究竟要怎麼辦?

臨戰狀態持續太長時間,會叫人精神疲憊不堪,長此以往,恐怕不等日本軍隊來攻,周軍就要炸營了!

和某處駐守的將士們一塊吃了午飯,呂端透露朝廷兵馬會在年後趕到,他們只需要在這堅守一個月就算是完成任務。

收穫的自然是一陣歡呼。

只要能看到希望,就有戰鬥下去的勇氣。

離開駐地,呂端面色凝重地向西海城趕去。

所謂的“年後有援軍”,其實是他編造的消息,他只是根據來回路程估算了一個時間,至於登州或者杭州有沒有準備好兵馬隨時出發,他並不知曉。

回到官邸,他立刻請來白茅等人:“不能這麼幹等下去了!”

“呂鎮守的意思是?”

“再這麼幹等下去,底下軍兵的心氣都沒了!我以爲現如今要立刻動起來,左右知曉西海這邊豪強心有反意,不若直接平滅之,免得戰亂起時腹背受敵!”

苗崇安當即道:“可如今西海城這邊只有七千餘人,若是貿然出擊,恐後路不穩!”

人手不足,是大問題。

苗崇安部抵達西海後,海軍登陸的兵馬全被丁驍抽走,西海這邊的周兵只有苗崇安帶來的一萬人。

前些日子焦守節要去馬關接應可能出現的海軍殘兵,又帶走三千多。

屋內沉默一陣,昨日才從外面回來的賈黃中開口:“不是還有兩萬蕃兵麼?”

聽他這話,苗崇安嗤笑一聲:“賈院長要知道,如果蕃兵可信,咱也不用在這邊憂慮了。”

是的,呂端匆忙調回各部兵馬,就是擔心蕃兵倒戈。

不過賈黃中卻有不同意見:“某不敢保證所有蕃兵都可信,但至少現在能聽懂官話雅語的,一定願意爲朝廷搏命。”

他的話語,斬釘截鐵,神情十分堅定:“來西海這麼久,某一直在蕃兵之中教授語言,知曉這些夷人蕃兵從前境遇如何。”

說着,他環視屋內諸人,繼續開口:“彼等蕃人,吃穿不說比得上我朝廷精兵,便是比海城內普通百姓,也稍遜一籌。

“呂鎮守招兵,隨無優待,甚有打壓,但衣可暖身、食足飽腹,不到月餘而有兩萬。

“有此,蕃兵之內,心向朝廷者不知凡幾,吾等教授語言,亦得其敬重而嚮往。此等蕃兵,當可用之!”

僅僅爲了能吃飽穿暖,就背叛國家?

別說出身優渥的呂端,就連家境貧寒的白茅都難以理解。

倒是苗崇安若有所思地點頭。

他畢竟是軍人,知道某些時候軍兵甚至能爲了拿不到錢吃不到飯而砍了主將。推而廣之,現在有人爲了能吃飽飯而換一個朝廷效忠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仔細向白、呂二人解釋後,在座四人終於達成共識,嘗試使用蕃兵來對付西海治下豪強。

那麼問題來了,呂端身爲總指揮,要坐鎮西海城,誰去統率蕃兵?

雖然賈黃中說部分蕃兵可信,但怎麼區分這“部分可信的蕃兵”,以及如何突破語言障礙指揮這些蕃兵,發揮他們的戰鬥力,全都是問題。

這些問題綜合起來,就決定了統帥的人身安全。

靜默良久,白茅長出一口氣:“這邊我職位最高,就我來吧。”

當年關中匪亂,他冒險給陳佑送信,因着這勇氣與僥倖脫難之後仍記掛百姓,這才得了陳佑看重,是以有後來的接連晉升。

如今做到少府少監,他的勇氣未曾拋舍!

人選確定,快速商討整頓蕃兵之後該如何行動,一切議定,白茅帶着兩百餘周軍離開西海城。

爲了保證西海城的安穩,呂端之前把兩萬蕃軍分散到肥築四地,目前離西海城最近的一處在唐津,大約有一千人。

如果能控制住這一千人,白茅的安全就有了基礎的保證。

從西海城到唐津,不到百里。

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