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

bookmark

聽到範重陽如此回答,苗判官便抱拳道:“如此,還望大帥憐憫這闔州百姓與帳下軍兵。”

此話一出,堂中衆將紛紛抱拳道:“還望大帥憐憫!”

範重陽見此情景,便知自己這是不降不成了。

不過得知蜀國亂了之後,似他這等藩鎮,本就有所動搖。眼下面臨傾覆之禍,自然不可能有什麼盡忠之心。

故而他只是稍一猶豫,便擡手道:“你等全是某之弟兄手足,某豈能因自己的私心而陷手足於險境?”

底下衆人,或真或假,皆是露出一副感動的神情。

卻聽範重陽道:“如今周軍到來,若欲投降,宜早不宜遲,今日你等便隨我出城迎接!”

“但憑大帥吩咐!”一衆人乾脆應道。

即便投降,似範重陽這等藩鎮,十之八九還是自領本軍。故而他們這些人還需緊緊團結在範重陽的身邊,如此才能保證權位不失。

八月十四日,後蜀寧江軍節度使率衆投誠,瞿塘關未戰而下。

於是廣節軍拼死拼活穿行山嶺抵達瞿塘關下時,關城牆頭上的大旗已經換成了周國的旗幟。

周軍主帥趙元昌留一軍駐守夔州,着武勝軍攻略開州,餘部迅速溯江而上直撲萬州。

而在京兆府,主帥史肇慶收攏一府四州軍兵於京兆、鳳州。

四路齊發,令金州兵自子午谷入漢中、京兆府兵自駱谷入漢中、鳳州兵自陳倉道入漢中,自領成、階二州兵自褒斜道入漢中。

這樣一來只需一路突破,便可勢如破竹。

果不出所料,雖駱谷、褒斜道被阻,然子午谷和陳倉道先後突破。

鳳州兵踏入漢中平原之後,也沒去管被堵在褒斜道中的史肇慶,而是直撲南鄭。試圖在漢中蜀軍反應過來之前攻破南鄭城。

出子午谷的金州兵則迅速沿漢江而上,突擊源州,以期將被駐紮在源州的武定軍堵在駱谷中的京兆府兵解救出來。

只可惜漢中這等要地,蜀帝自然是遣那等忠心的將領駐守。

不似範重陽那等搖擺不定之人,山南西道節度使和武定軍節度使皆是早有準備,剛一得知周軍已進入漢中平原,兩人立刻收縮兵力。

南鄭、興道二城互爲犄角,且城中兵力沒有多大損失。

若是周軍大軍圍城,則龜縮城中不出。若周軍試圖分兵入蜀,則出城搦戰,威脅入蜀周軍後路。對此戰術,史肇慶也沒太好的辦法,只能硬磨,一時間頓兵漢中不得寸進。

再看向東路,拿下夔州之後,周軍並未修整,而是連夜行進。

當夜,下雲安監。

次日上午,抵達萬州州治所在南浦縣,同樣沒有遭到多少抵抗便攻下了南浦縣城。

簡單修整之後,傳令武勝軍撥一營來駐守南浦,下午再次出發,直奔忠州。

過了忠州便是涪州,然而周軍在忠州臨江城外被擋住了。

與此同時,盧子龍終於帶着沈軍來到黔州。

剛出山林還未站穩,盧子龍便灑出斥候刺探敵情。

又安排了一系列事情之後,他才得空坐下歇息。

盧子龍今年剛剛知天命,雖勤習武藝,但頭髮也已斑白,只是面容飽滿紅潤,倒看不出來多少老態。

身爲主將,自有那親兵奉上水囊、乾糧。

只是還不等他啃完乾糧,他的謀士、衡州節度判官龔羨便過來了:“大帥,馬使君遣人來問,我等下一步如何行事?”

他口中的馬使君,便是此次攻蜀的副帥,柳州刺史馬如風。

盧子龍仰頭喝了一口水,看着龔羨笑道:“一切等斥候回報再說。臨淵可有甚妙策?”

龔羨搖頭道:“此行計劃在出發之前便已定下,如今尚不清楚此乃何處,現如今是何種情形,屬下便是想改也無從下手。”

聽聞此話,盧子龍哈哈笑道:“臨淵你一介書生,倒比他馬柳州還鎮定,也不知他羞是不羞!”

龔羨也不由笑道:“誰讓他乃是國舅呢。”

笑談一陣,便有那軍兵帶着一個樵夫模樣的男子過來:“大帥,此人自稱是那供奉司的。”

“哦?”盧子龍看向那人,肅容問道:“你可有憑證?”

那男子叉手一禮道:“將軍稍待。”

說完後,解下身後揹着的柴刀,一手拿着刀柄,一手捏着刀身,這麼用力一擰,刀、柄分離。他從刀柄中倒出一個紙卷,遞給身邊的軍兵。

盧子龍接過紙卷仔細查看,確實是供奉司之人,便交由軍兵遞還給那人:“你可有軍情報於我知曉?”

那人收好紙卷,抱拳道:“將軍,某得到消息,周軍已至忠州。看旗幟,主帥應是北周荊南大都督。”

乍然聽到這個消息,盧子龍一愣,隨即微微探身沉聲問道:“消息可靠否?”

那人猶豫了一下才道:“好叫將軍知曉,某雖未親眼所見,但也問了十多人,應是可靠的。”

盧子龍點點頭:“某已知曉。你且先去歇息。”

待此人離去,盧子龍看向龔羨:“臨淵可有想法?”

龔羨略一思索,便道:“大帥,如今之計,只有儘快拿下涪陵縣城纔可。”

涪陵縣城,便是涪州州治所在,城北爲江水,城東爲涪陵江。沈軍得涪陵城,則周軍不可溯游而上;周軍得涪陵城,則沈軍不得入江。

盧子龍自是知曉,點點頭不再說話。

過不多時,派出去的斥候紛紛迴轉。

原來他們此時已經到了黔州境內,西邊四十里處就是黔州州治彭水縣城,東北則是黔江縣。

此時兩縣空虛,盧子龍自知時間寶貴,得知自身所在之後不敢耽擱,立刻分兵取黔江、洋水、信寧等縣,自領中軍直趨彭水。

同時也派了信使通知身後的馬如風。

現在就看是盧子龍先下涪陵,還是趙元昌先至涪州了。

說起來,這一場大戰的源頭是蜀國內亂,如今周、沈已攻入蜀國境內了,那麼蜀國君臣在幹什麼呢?

說來可笑,此時蜀國各方軍兵此時都在蜀都平原上對峙。蜀帝孟昶死守蜀都不出,城外各軍亦是心思各異,大戰無有,小戰不斷。

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臣殉國庶民哭君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三十六章項上人頭吾必取(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