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草長鶯飛,泉州府外官道兩旁的空地上早已是滿目蒼翠,繁花朵朵。輕嗅一口,便連空氣中都似乎瀰漫着絲絲醉人的甜香。
遠方天際,一輪紅日冉冉升起。一紅一白兩匹駿馬迎着朝陽並轡而行,兩顆馬首偶爾靠攏在一起,輕輕摩挲,傳遞出溫馨而曖昧的氣息。
白馬背上一名青衣少年劍眉星目,背上揹着一柄長劍與一隻黑色的匣子。他低頭輕嗅了一口,一股青草的芬芳混着野花的香味撲鼻而來。不遠處,遼闊無垠的大海顯得平靜而安詳。一陣海風拂過,卻又展現出磅礴與恢弘的一面。
少年身側,一名十七八歲的花季少女卻不知爲誰盤起了雲鬢,作那婦人打扮。她淡掃蛾眉眼含春,肌膚溫潤如玉柔光若膩,櫻桃小嘴不點而赤,妖豔欲滴,腮邊兩縷青絲輕柔拂面,毫無半點凡塵之氣,直如是江南水墨畫卷中走出的畫中仙子。
她娥眉帶着幾分笑意,望着一旁的少年脈脈含情道:“不隨郎君走這一遭,妾身也不知這江南水鄉竟美妙如斯。若無夫君一旁伴隨,縱使踏遍這大宋萬里河山,也是無趣得緊!”
轉眼,張環與康思華佳期已過一月有餘。只因思華小姐常年深居閨中,未曾見過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溫柔景象。更不曾見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景象。故而,張環便告了長假,一心陪伴思華小姐遍觀這大宋山河之美。
張環伸手握住康思華的柔夷,感受着她內心的深情與手上的軟膩,輕聲道:“江南之美固然溫柔迷人,卻少了一種粗獷渾然的陽剛,我最想去看一看的卻是燕雲故地,那裡承載着一代代人的野望!”
康思華反握住他的手,感受着他大手上傳來的熱量,也感受着他內心的灼熱,輕笑道:“既如此,待祭拜公爹之後妾身便隨郎君去那燕雲之地走上一遭吧!”
二人定下目標,便再也未曾流連於江南的美景,反倒一路催馬直上。他們漸漸遠離了鶯啼燕語,桃紅柳綠。遠處的大海已漸行漸遠,再也聽不到漁民的歡歌。夕陽的餘暉灑下,偶爾還能遠遠見到點點粼粼的波光。
祁州城外的張村已成了一個小有名氣的地方。此處不曾有繁華的市集,也不曾有如畫的美景,僅僅只是張環的故里。這裡與別處村莊一般無二,非要說有所不同,那便是遍佈於村中的座座孤墳。而在說書人的渲染之下,也許這普普通通的村莊也便成了人傑地靈之地!
兩騎快馬如風而至,一路留下串串歡聲笑語。一聲聲駿馬的嘶鳴驚起村中老小,紛紛翹首遠望。老人輕撫身旁稚童肩頭輕笑道:“那身騎白馬的少年郎便是我張村的翹楚,張環張侯爺。汝等他日也當學那環哥兒疆場揚名,封侯拜將!”
張環輕輕推開院門,當先走了進去。他手牽着身側佳人,白馬卻早已放入院中任其自由啃食着青草。一旁一匹棗紅色的駿馬緊緊跟隨在白馬身旁,時而啃食着青草,時而與那白馬耳鬢廝磨。
張環牽着康思華步入室內,手指着牆邊的打鐵爐,向她講述着兒時的點點滴滴。當憶起爹爹手把手教其打鐵練劍的情景,聲音不由地哽咽起來。
良久,張環在夫人的溫言撫慰之下漸漸平靜下來。他取下牆上的酒葫蘆,輕輕牽着康思華走到屋外的孤墳前跪下,輕聲道:“爹爹,那傅潛早已授首,當年領兵的遼軍主將也已被孩兒射殺。爹爹可以瞑目啦!如今,孩兒也已長大成親,
這便是你兒媳,以後我夫婦二人定會延續張家煙火不斷。”
張環說完,打開酒葫蘆將酒水灑於墳前。康思華則靜靜跪伏在張環身側,隨着他一起默默叩首跪拜。
天邊春雷陣陣,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來,滋潤着院內的青草,也澆滅着張環心中的絲絲愁緒。
翌日,天色放晴,紅日高懸。張環與康思華牽出駿馬,翻身而上,繼續向北疾馳。穿過瀛洲城,便已是進入大遼的境界。一路行來,雖人煙較之中原更爲稀少,卻與中原各地並無太多相異之處。契丹之民,逐水草豐盛之地牧馬羊而生,而漢民則依舊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二人一路穿行,經過莫州,涿州,進入幽州之地。幽州自納入遼國版圖後便備受重視,成爲五京之一的南京幽都府。而幽州城外,卻是另一番景象,黃沙漫卷如龍,天空灰暗不明,多了幾分漠北的寂寥與孤獨之感。
然進得城內,這南京幽都府卻與中原大城並無二致。城中多坊市,坊市上遼民多以賣刀販馬爲主,而漢民則更喜經營酒肆,糧鋪或布坊。
府城之內,一座氣勢恢宏的府邸之中,蕭觀音奴高坐於堂,獨自端起案上酒杯,一杯接着一杯飲個不停。不過片刻,便有些微醺,側臥於桌案之上打起盹兒來。
這蕭觀音奴乃是大遼第一高手,武藝高強,勇猛無儔。然他在澶州城外爲主將蕭撻凜掠陣時卻被張環將蕭撻凜射殺。這被他視爲奇恥大辱,歸遼以後除暗中命密探留意張環行蹤,便是終日獨飲。自此,他每日最清醒之時,便是密探稟報張環近況之時。
一條黑影如一道輕煙飄入府內,望了望桌案上的蕭觀音奴,眉頭微不可察的皺了皺,隨即撫胸一禮,朗聲道:“稟報同知大人,密探監視城中一間成衣坊時,恰巧發現一名漢人,疑是大人要找的張環。”
“嗯?你說何人?”桌案上趴伏的蕭觀音奴驀然擡頭,眼中精光閃閃,何曾有半點醉意?
密諜首領心中一緊,面上愈加恭謹,輕聲道:“城西一間成衣坊的老闆,疑是宋國密諜。今日坊中發現一男一女兩名漢人,那男子與先前同知大人描述有八九分相像,而那漢女卻像是那張環剛過門的夫人。”
“速速領我同去!”蕭觀音奴站起身來,一把拿起桌上彎刀,如一頭甦醒的蠻熊,震得桌案輕輕發顫。
張環正陪同康思華從一間成衣坊內緩緩行出,一旁的佳人面上已覆上一層薄薄的輕紗。他突然一個箭步擋於康思華身前,輕聲道:“若有機會,你先回宋境等我!”
他剛說完,擡起頭來,大步向前行去。前方五十餘步外站着一名鐵塔般的錦衣大漢。那大漢望着漸行漸近的張環朗聲笑道:“哈哈哈......張環,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偏闖進來!”
張環離對方已不過五步距離,他伸手取下背上寒霜,眼望那壯漢沉聲問道:“蕭觀音奴?”
那鐵塔般的蕭觀音奴點了點頭,面上帶着幾分猙獰,笑着說道:“上次一別,我可是思念的緊!不想今日天神賜福,竟在此地重逢。今日你乃寒霜劍張環,我乃狂沙刀蕭觀音奴,只爲私怨,與國事無干!”
張環緩緩擡起手中長劍,伸手一指身後的康思華說道:“此事與我夫人無干,你放其離去!”
蕭觀音奴凝視對面的張環沉聲說道:“若你能贏了我手中彎刀,自然一切好說,如若不然......哼哼。”
“呔!”他剛說完,吐氣開聲,高高躍起,一招力劈華山向着張環當頭劈下。
蕭觀音奴這一刀勢大力沉,不可力敵,刀未及體,便讓張環感受到一陣陣寒意。張環眉頭一擰,向側面騰挪出去一段距離,手中長劍幻起朵朵劍花向着對方肋下刺去。
蕭觀音奴狂沙刀法乃是觀漠北沙塵暴之威勢而悟出,有一股橫掃天下,毀滅一切的暴力美感。而張環的寒霜劍法卻是以清靈靈動爲主,劍光閃爍間幻起點點寒芒,猶如漫天飄舞的寒霜,美麗卻也致命。
雙方你來我往,纏鬥了好幾十招,蕭觀音奴已是有些微微氣喘。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突然揚起手中彎刀直奔張環身後康思華而去。一旁觀戰的成衣坊老闆嘴裡發出一聲驚呼:“小心!”
張環心中大急,一邊提起一口真氣奮力追去,一邊大聲喝罵道:“無恥遼賊,說好與他人無干,爲何竟出手攻擊我家夫人?”
“哈哈哈......幼稚,豈不知兵不厭詐之道理?”那蕭觀音奴狂笑了幾聲,雙腳於地上一蹬,反朝空中的張環奔去。
他眼中閃過一抹殘忍的光芒,手中彎刀施展狂沙九式中的黃龍昇天,如一道漫卷的黃龍向着空中的張環直衝而去。
張環身在空中難以借力,手中寒霜劍接連點出,施展出寒霜劍法最後一式寒霜滿天。
“叮叮噹噹,噗嗤”寒霜劍點擊在蕭觀音奴手中彎刀之上爆發出點點金星。張環強提一口真氣,身體如斷線的風箏一般飄落到成衣坊上方的屋頂之上。
“砰”的一聲,蕭觀音奴雙腳踏地,向後退出兩步。他臉色蒼白,左手撫在胸前,滴滴鮮血從胸口處緩緩滴落。
“哈哈哈......出來吧,你中了我的狂沙刀法,是跳不掉的!”他擡頭仰望屋頂的張環,吐出一口鮮血,哈哈大笑了幾聲。剛纔與張環刀劍碰撞之時,他雖然胸前中了一劍,卻也在張環腹部劈了一刀,他相信張環傷得並不比他來得輕。
康思華左手牽住張環的白馬,右手握住寶劍,眼中已急得星淚點點。對着蕭觀音奴大聲怒斥道:“你這無恥之徒,我夫婦二人與你誓不甘休!”
蕭觀音奴轉頭望了一眼不遠處梨花帶雨的康思華,眼中泛起一道亮光,北地可沒有如此靈秀可人的美人!他正欲出言調笑,突然一道烏光從屋頂疾衝而來,將他胸前洞穿。
“噹啷”一聲脆響,蕭觀音奴右手彎刀落地,雙手撫於胸前,臉上笑容尚未散去,身體卻向着地上緩緩躺倒。
“快走!”張環腹部早已鮮紅一片。他從屋頂一躍而下,坐於白馬之上,對着身側的康思華急聲喝道。
康思華瞬間從呆愣中回過神來,關切地望了張環一眼,知道不是交談之時,一催座下駿馬,與張環一起如一道離弦之箭向着城門口射去。
“他殺了同知大人!快關城門,快關城門!”那密探首領懷抱手中的蕭觀音奴,見他胸前一個孔洞,前後透亮,早已沒了呼吸。他擡起頭,滿臉驚慌,朝城門口大聲呼喊。
“賢伉儷先走,我來斷後!”張環夫婦眼看即將跨出城門,城門口的遼兵卻已經舉刀撲了上去。身後成衣坊老闆不知何時躲得一匹駿馬,緊跟在二人身後高聲喊道。
那成衣鋪老闆乃是一名年約四旬的文雅中年男子。 不曾想,他竟是一名高手。只見他雙手各執一柄小巧的飛刀,嗖嗖兩聲,朝城門口的遼兵射去。正準備關閉城門的遼兵瞬間紛紛撲倒在地。
“放箭,放箭!不能讓他們逃啦!”那密探首領朝身後奔行而來的一隊遼騎大聲喊道!
張環幾人座下駿馬如一道閃電穿過城門,一路向南而去,身後傳來聲聲弓弦之聲。幾人一路奔行不敢稍有停歇,直到日暮之時才堪堪踏入宋境。
張環心中一鬆,回頭一看,卻見那成衣坊老闆臉色青白,砰的一聲栽倒在地。他踉蹌着奔了過去,將那老闆扶起,沉聲說道:“尚不知老闆高姓大名,可是南人,爲何卻要相助我夫婦二人?”
那老闆背上插着兩支羽箭,一路血流不止,此刻早已面如白紙。他一把握住張環的手斷斷續續說道:“在下..在下乃是..幽州劉鴻。雖身處遼境,卻心向..中原,時時盼着王師..北上之日!今日能有幸與張將軍攜手南行,雖死..無憾也!”
張環心中狠狠抽痛了一下,燕雲十六州自兒皇帝石敬瑭獻與遼國,至今已一甲子有餘。而燕雲漢民竟大多仍心屬中原,這也許也是歷代帝王一心要收回燕雲十六州的原因吧?
半個時辰之後,大宋滄州邊界多出一座孤墳,背靠大宋,遙望北方幽州故地,一塊木碑上用鮮血寫着幽州義士劉鴻之墓。
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暉從天際撒下,映照下一對青年男女縱馬向南而去。青年背上的烏黑匣子反射出一抹烏光,直照遼境,將大遼的天色襯得漆黑如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