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藝術權勢

bookmark

“值得紀念的歷史性會面,應該選在值得紀念的歷史性場合。”

薩爾瑪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看向劇院旁的玩偶公仔,彷彿是在向着上帝祈禱的信徒。

“16年前,有鉅富在蘇富比拍賣會上,買下了達米安·赫斯特的作品《搖籃曲之春》,買主是卡塔爾王室的謝赫阿·瑪雅莎·阿·天妮公主。”

“她這一舉拍報價創造了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在世畫家的交易額新紀錄,將這個數字在以前的基礎上翻了一倍,定格在了單張作品1900萬美元。一年之後,達米安·赫斯特和蘇富比再度聯手,2009年,他們在倫敦舉行大拍。”

“拍賣地點就在離倫敦西區四個街區之外的蘇富比倫敦總部。”

女人轉頭指向街角。

“當時媒體打出了‘前所未有的超級拍賣會’的標語,蘇富比的投資分析師信誓旦旦的告訴報紙,本場拍賣會,他們有信心將單場的交易額拉昇到5000萬英鎊以上。”

“具體拍賣會的過程衆說紛雲。傳聞中說高古軒憤怒於赫斯特竟然繞過了他的畫廊,破壞了‘畫家-畫廊-收藏家’這個持續了半個世紀約定俗成的三角形商業生態,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和二級拍賣場合作。”

“但他還是在最關鍵的時刻,讓自己手下的買手們攜帶鉅額現金流進場,穩定住了投資者們的信心。”

“至於拍賣會的最終結果,二位都是行業裡最爲成功的頂級大師,肯定並不陌生。”

瑪爾薩看向身邊的同伴。

“最終,拍賣錘落下,那場大拍的成交額定格了1.1億英鎊,按照匯率約合當時的一億九千八百六十萬美元。一個神話就這樣誕生了。”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史無前例的有一位在世的畫家僅一場拍賣,就入賬了超過一億美元。成交額距離兩億美元大關,只有微不足道的140萬美元。如果拍賣師烘托氣氛的手法再熱烈一些,或者赫斯特再往他的拍賣清單上多添加上一件藏品。那麼也許兩億美元的關隘,也就被連着一起跨過去了。”

薩爾瑪語氣裡帶着平靜的感慨。

“而當年,創造這個奇蹟的時候,赫斯特纔剛剛度過自己40歲的生日不久。人們推測,他如果像畢加索般的高產和長壽。那麼,他還能繼續高效的工作半個世紀。那時候,他的身價將會攀升到何等可怕的地步?”

“有評論家認爲,赫斯特的作品裡,帶着前人所沒有的對世界的戲謔與對社會思考的深邃角度。也有評論家說,赫斯特只是人類歷史上所出現的無數三流藝術投機者中,擁有超一流的好運的那個。他的出現,恰好填補了當行業希望看到與‘波普藝術’不同的藝術方向的情感空白。他是資本塑造下的神話,那個踩到一腳狗屎的幸運兒。”

酒井一成已經知道了對方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從如今的角度來看。

這個故事的走向也沒有像很多收藏家所設想的那樣圓滿順利。

但無論你是赫斯特的狂熱粉絲,還是認爲他的作品故弄玄虛,對他不屑一顧。

都必須要承認。

在2009年的那個夏天,赫斯特就是整個藝術圈子裡最爲風光的人。

拋除那些帝王畫家,權臣畫家,單純從創作者畫畫賣畫所得到的金錢收入的高低來說。

他也許是從公元前兩千年,到公元后兩千年,古往今來所有成功的畫家裡最成功的,也是古往今來所有幸運的畫家裡最爲幸運的。

酒井一成已經是萬里挑一的頂級大師了。

但早在十五年前。

在和他差不多的年紀,赫斯特一場拍賣會所創作的成就額,就比他忙活這些年來的收入總和全部加起來還要更多。

要知道那可是二十世紀00年代的1.98億美元。

而這場拍賣會甚至是在經濟危機席捲全球,所有富豪收藏家要不然手頭都沒錢了,要不然花錢花的極爲謹慎的背景下舉辦的。

在大量有錢人心中,2009年可都不算是個把錢都花在藝術品投資上最合適的時間節點。

在這種局面下。

赫斯特這位中青年藝術家,一場拍賣會就賣了兩個億,用“奇蹟”來形容,絲毫不爲過。

“如果說前一陣子的新紀元繆斯計劃,代表了《油畫》雜誌社想要整合市場的決心,它有潛力成爲我們這一代人的市場神話。”簡·阿諾接口,“那麼70年代的市場神話是畢加索,80年代到90年代後期是波普藝術,90年代末到2010年,歐洲藝術市場上的天王巨星便是達米安·赫斯特。”

“是啊,那場拍賣會結束的時候,我正剛開始創業。我還清晰記得當天《泰晤士報》頭版頭條的標題是「新時代到來了!」,它甚至把歐盟成員國希臘政府公共債務佔比已經超過全年GDP的107%,正在考慮宣佈破產的新聞壓到了二版。”

薩爾瑪嘆息的笑了笑。

她望向身前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金字招牌。

“英國人曾有莎士比亞,曾有維多利亞女王,擁有牛頓,擁有過王爾德和弗朗西斯·培根,唯有在藝術領域,他們一直都覺得自己有點擡不起頭來。西方社會,二戰以前的藝術中心在巴黎的塞納河畔。二戰以後的藝術中心在紐約的曼哈頓,唯獨唯獨和英國人沒啥關係。大英博物館裡的藏品中最精華的部分都是從亞洲和非洲搶來的,是琳琅滿目的埃及館和中國館。”

“即使在歐洲大陸,英國人雖然那麼看不順眼的法國人,論到藝術底蘊,他們自己都不太好意思和人家比,別說法國了,連意大利、俄國、德國、奧地利甚至是荷蘭,他們都未必比的過。他們把最拿出的手的透納印在英鎊之上,但透納也只是十九世紀的衆多繪畫羣星中的一個。”

女人的語氣稍顯有些刻薄。

“在整個十九世紀的上半葉,透納沒準都不是最重要的那個畫家,如果把時間尺度拉到整個十九世紀,那麼英國人將繼續被法國人用人數優勢打的找不到北。但是,在2009年,在那個歷史性的時間點,英國人終於覺得,自己揚眉吐氣的機會就要真正來臨了!赫斯特和他組建的藝術天團正在像拿破崙和他的老禁衛軍一樣,征服整個歐洲市場!”

“傳統藝術市場向來都是個十分貧窮的市場,街角的那家星巴克每年賣咖啡賺的錢,就要超出整個藝術行業的交易額。睡街角,鬍子拉碴,身上的毛衣佈滿了被菸灰燙出的破洞的藝術家,纔是這個行業大多數人的真實畫像。”薩爾瑪說道。

“只是恰巧,所有最終被大浪濤沙,能站在聚光燈下的少數人並不貧窮而已。可就算不貧窮,傳統藝術也是有明顯行業天花板的。”

簡阿諾不置可否的聳了一下肩。

如果純從收入來說,藝術行業確實不賺錢……準確的說,遠遠沒有很多人以爲的那樣賺錢。

布朗爵士的繆斯計劃那麼重磅,看上去無比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各種前期資金投入滿打滿算也就二十億美刀的樣子。

這在藝術行業中能算是史無前例的大投資,但這錢卻還不夠馬石油這樣能源公司在印度洋上新建一座浮動鑽井平臺的。

不光是傳統藝術了。

整個文藝領域,把拍電影的也都算上。

看上去彷彿全社會都在24小時的高強度的接受娛樂行業的新聞轟炸。

什麼《復仇者聯盟》的票房又突破多少多少啦,什麼哪哪哪個明星天價薪酬一部電影拿2000萬美元啦,似乎熱鬧極了,整個行業BlingBling閃着金光,每時每秒都在汲取着驚人的財富。

然則如果是行內關注相關數據報表的投資人士,就會清楚。

表面上這麼花團錦簇烈火烹油乒乒乓的,其實整個盤子也就千來億美元的規模。

一千億美元聽上去很多。

這是整個世界範圍內,北美市場、亞洲市場、歐洲市場……所有的市場都加在一起,百萬從業者都加在一起,總共總共,就一千億美元的規模。

其實大多數底層影視從業者,藝術從業者,能混口飽飯吃就很不錯了。

論賺錢能力。

很多很多所謂的“屌絲企業”都要比藝術行業強的多。

賣畫的肯定賺不過賣咖啡的,賣電影的肯定也賺不過賣漢堡的。

這是事實。

更不用說和一些國家級的投資基建行爲相比了。

這些年東夏幫助非洲國家的基建計劃,或者中東王室的那些主權基金,願景基金,隨隨隨便便拿一個出來,規模都要輕鬆秒殺了文藝行業不知道多少倍。

沒必要諱言。

西方藝術投資市場很大程度上,多多少少有富人消遣玩物的意味在其中。

它只是依附在財富這顆大樹上的一顆小小的藤蔓。

《Painting Review》是英國最著名的藝術評論雜誌,也是藝術評論界歷史、權威程度、影響力都僅次於《油畫》的藝術評論界的萬年老二。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Painting Review》便有一個傳統。

它會定期評選出一個的“藝術權勢榜”。

就像《油畫》雜誌的買手指南給藝術家們打星,給出不同程度的投資推薦一樣。《Painting Review》也會列一個動態榜單出來,評選出誰是如今藝術界最具影響力,最能在藝術領域呼風喚雨的“關鍵教父”與“藝術女王”。

與《油畫》不同。

這個榜單不僅關於藝術創作者,還包括策展人、畫廊主,收藏家……幾乎囊括了所有和藝術行業有關聯的人士。

編輯部會根據他們在過去12個月的時間裡,對藝術行業產生的影響力大小,而排出一個座次高低順序。

酒井一成在這個榜單上去年被排到了136位。

簡·阿諾會更高,最高曾被排到過了67名,是所有在世插畫家裡最高的。

通常來說榜單的前十位都是高古軒、尼古拉斯·勞格斯戴爾、馬仕三世,《油畫》雜誌社的董事這樣的超級畫廊的畫廊主和藝術評論家們。榜單上的第二名,基本上就是由布朗爵士或者高古軒根據情況輪流來做。

如今《Painting Review》的官網上,權勢人物排行榜的頭名,“藝術女王”的位置是屬於伊蓮娜小姐的。

在歐洲美術年會以後。

她便從第十二位直接竄升到了第一位。

在安娜之前。

卡塔爾王室的公主已經在這個位置坐了長達103個月了。

在過去的一百零三個月中,卡塔爾王室花了超過了30億美元在購買藝術品之上,包括買下了安迪·沃荷的《她生命中的男人》、畢加索的《抱鴿子的孩子》、保羅·塞尚的《玩牌者》等一系列重磅作品。

(圖爲郎世寧新體畫《蘋野鳴秋》,2000年香江拍賣會以1764.5萬的價格,被卡塔爾王室購得。)

包括去年的世界盃,也是卡塔爾王室向世界的遊客展示他們琳琅滿目的藝術品收藏,用以提升政治影響力和國際形象的一個重要舞臺。

一個權威藝術評論雜誌設立的關於藝術界權勢人物的排行榜。

藝術創作者、大畫家們往往連前十名都排不進去。

而排行榜的榜首,不管是現在的安娜·伊蓮娜還是此前的卡塔爾公主,她們其實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藝術人士。

儘管她們日常的工作是參加拍賣會購買藝術品,或者參加藝術展撰寫評論文章。

但如果生活中沒有了藝術,卡塔爾公主還是公主。伊蓮娜小姐還是奧地利排名前十的富豪和大地主婆。

她們不是“藝術界的權勢人物”,而是“權勢人物”。

完全可以省略掉“藝術”這個前綴。

她們都是真正的權力者。

她們的財富都是一代代人繼承而來的,而不是搞藝術品投資或者寫藝術評論文章寫出來的。

到了簡·阿諾和酒井一成的這個份上,都已經觸及到了那層屬於純粹傳統藝術家的天畫板。

這個天花板非常的高。

但他們已經隱隱約約的感受到了,整個行業的天花板就在前方。

最頂級的在世畫家的作品,就只能賣到那麼貴,與你畫的好,畫的不好,已經沒有了太大的關係。

天花板的意思在於“封頂”。

想要更進一步。

要不然像赫斯特一樣,把這個天花板撞開,否則的話,他們就必須要去學會另闢蹊徑。

第767章 接展第92章 共情第494章 洞徹第794章 完美童話第773章 豪哥 伊蓮娜家族與G先生(中)第97章 仰光教父的邀請第759章 新展臺(下)第508章 火焰第86章 臨摹油畫第76章 二星畫家第380章 世紀賭約第262章 數據起飛第28章 曹老的授課第345章 回贈第297章 輪迴第148章 紅鯉魚第542章 顧逼王第351章 光的美學第337章 規矩第145章 紀念品與小蛋糕第800章 顧爲經密碼(上)第773章 豪哥 伊蓮娜家族與G先生(中)第224章 抱大腿第362章 水彩練習第632章 去往何方(上)第109章 不恥下問第366章 平塗練習第412章 無人可擋第618章 任務完成(中)第544章 美協資源第254章 黎明之前第335章 站隊第626章 旗幟與水彩突破第600章 曹老的心思第447章 勝子的另一面第688章 卷末尾聲:命運航班(一)第19章 任務完成(二合一)第465章 安娜VS曹軒第705章 即將到來的座談會第444章 陪伴第7章 世界上最著名的網絡博主第488章 內鬥第198章 賜福蠟燭的正確用法第239章 報信第481章 蔻蔻第803章 愛情的開端(上)第19章 任務完成(二合一)第797章 兩個人的愛(下)第151章 Rangoon Style第412章 無人可擋第427章 年會結束(上)第76章 二星畫家第377章 一氣呵成第181章 線條渲染第785章 《關於G先生和K女士的專訪》開篇第742章 顧先生和安娜小姐的第一次見面,初時氣氛並不好(上)第167章 宮庭畫師第664章 長大第227章 拋硬幣第304章 直擊魂靈第512章 不畫第57章 多出的一個人第412章 無人可擋第456章 逼宮第397章 千里之外第2章 熟練度第756章 阿仔第713章 春逝第209章 仰光的新畫室第160章 排行榜第541章 美協評選第205章 舊日的船第361章 組合技法第571章 愛情故事第16章 我不容他第175章 勢第592章 自食其果第746章 誰先窺得真相?(上)第581章 美學土壤與《熾熱的世界》發行第299章 改變第760章 火與雨第449章 Love第779章 比干剖心第607章 繪畫特質第803章 愛情的開端(上)卷末感言:教父、畫皮與天鵝湖第620章 喵喵第71章 不以物喜第788章 交換第435章 職業水彩(新年大吉!)第748章 誰先窺得真相?(下)第433章 默契第262章 數據起飛第657章 人間喜劇第180章 技法突破第813章 安娜小姐和顧先生的第二次會“面”,氣氛好了起來(上)第408章 唐寧的要求第714章 伊蓮娜小姐VS酒井小姐(上)第135章 特刊第199章 靈感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