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鄭逸,幾十億的聲望在手,幾十億的嘲諷值在手,抽獎抽出的東西,絕對足以和國家機器對抗了。
但是,華夏是鄭逸“土生土長”的地方,親人朋友一大堆,紅顏知己也好多,不逼到絕境,鄭逸也不會做出這種事情。
前世乃一官場鬱郁官員,別說省部級的官員,就是市裡官員來檢查,鄭逸都要戰戰兢兢陪着小心陪檢查。
而這一世,僅僅兩年時間,已經具備領導人召見的資格,可謂一飛沖天了。
召見這件事,換成別人可能會激動的不能自已,但是,鄭逸的心態已經是很平靜的心態了。
……
放下手中的專輯的事,再次上京。
到了燕京,獨臂神俠季老爺子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孫子,眼中的驚喜已然藏不住。
這個少年,沒走官場,真是白白浪費了這麼好的條件啊,若是走了官場,有了家族的依託,說不定,哪天可以會當凌絕頂啊!
罷了罷了,以他的性格,若是真走了險惡的官場,也許並不能走的這麼好,或許,明星的這方天地,更適合他吧。老爺子的內心在天人交戰着。
一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沒有靠任何的外力,就強大到所有同齡人仰視的地步,還真是厲害啊!
還有,他給自己吃的藥丸,到底是什麼?
季老爺子很想問,但是忍住了,這種仙丹一般的東西,本不該存在與世間吧?
季家對鄭逸的被召見,很重視,該怎麼跟領導人說話,該怎麼表現好自己,都是從頭到尾的幫鄭逸培訓。雅文吧
季爲民也是不厭其煩的諄諄教導。充分體現了一個好的父親該有的形象。
獲得如此殊榮的,年輕一代,僅僅鄭逸一人而已,季家上下,多少雙羨慕嫉妒恨的眼睛,多少人望眼欲穿這個殊榮。
鄭逸不卑不亢,視而不見。
十一國慶!
普天同慶!
在這前夕,領導人親切地接待了十三金王鄭逸,央視新聞直接把這個消息,寫進了一套的新聞聯播中,作爲對奧運中獲得傑出貢獻的代表一個極大的獎賞。跟領導人握手的瞬間,鄭逸還是比較激動的。不過,很快他就平復了心理。
鄭逸整個人,瀟灑俊逸,英俊不凡。表現出了良好的素質,一點都沒怯場。季家一衆長輩紛紛舒了一口氣,欣慰無比。
領導人沙場秋點兵,進行華夏成立60週年天安門廣場大閱兵!
鄭逸站在在獨臂神俠老將軍的身邊,低調的站着。看着這震撼的一幕,前世今生,鄭逸從未現場如此近的距離看過國慶大閱兵,這一次,卻身臨其境。
季老爺子戎裝出現在閱兵大典的現場,讓很多人震驚無比,不是說,老爺子將要歸西嗎?
不是說,老爺子絕對活不過9月的嗎?不是說?季家的沒落之路,將要開始了嗎?
看老爺子現在生龍活虎,虎虎生威的身體,多少人萬分激動,老爺子在,那些死忠季家的人就有了最大的主心骨。多少人也萬分害怕,這一個月,能看清很多人,哪些人是死忠,哪些人在上竄下跳,改換門庭。國慶大典,是該出來的時候了。
有幾位外國元首也是震驚不已,不說這嫉惡如仇的老爺子即將駕鶴西去嗎?外媒都大肆報道了啊,只是華夏民衆看不到而已,可是,想不到這老頭子竟然如此的生龍活虎,斷臂不讓他顯得萎縮,反而更加讓他顯得鶴立雞羣,卓爾不凡。
老爺子能感受到四面八方來的目光,內心也是震撼,鄭逸這小子,還真是季家的福星啊!全華夏都治不好的病,到了他的手裡,卻藥到病除,不簡單,太不簡單了啊!
……
全場肅然。
這一幕如此的震撼,以至於鄭逸手心微汗,竟然有一點緊張。
……
閱兵開始,國旗護衛隊,第一個走出來,空中護旗隊,震撼出場,在空中排成了60的字樣,象徵着60週年,保護國旗到達國旗杆基座。而國旗手帶領方隊,用分4粉20秒。正步169步,整齊化一的正步讓鄭逸歎爲觀止。升旗時間47秒,鄭逸注視着冉冉上升的紅旗,一種華夏男兒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有一種我是華夏人我驕傲的感覺,那些個要與國家機器爲敵的心思,在這一刻,竟然有些可笑。
然後領導人乘閱兵車出場!進行閱兵儀式。
這一刻,
軍樂鏗鏘,方陣如潮,廣場點兵。
看赳赳隊列,排山氣勢;轔轔鐵甲,滾地雷霆;
火箭橫空,戰鷹馳電,艦隊巡航破浪行。
鑄神州堅壁,鋼鐵長城!
每一個細節,都那麼的讓人震撼。
那抗戰老兵們的身上的勳章和彈痕,是多麼讓人淚流滿面,勳章紀錄着一次次浴血奮戰的無所畏懼;彈痕,鐫刻着一場場絕地反擊的不屈不撓。民族危亡關頭,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他們胸前的徽章他們的生命已經變得洞幽燭微,他們和他們留在戰火硝煙中的痕跡,早已成了傳奇。歷史,永遠會銘記,用青春、用熱血、用生命築就民族獨立與解放基石的人們。壯哉,抗戰老兵!敬禮,抗日英烈!
無論是17個國家外軍代表隊,還是本國軍隊,大家僅僅是顏色不一,但是心都向往和平。
看着這宏偉壯麗的閱兵儀式,鄭逸不由的想起那首古詩詞: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雖然,用在這裡不合適,但是,卻是鄭逸此刻內心的寫照。
正所謂金秋十月滿燕京,國慶三軍大閱兵。雄獅甦醒吼天下,旗揚鐵甲劍鋒明。
眼前的震撼的閱兵儀式,看的鄭逸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那橫平豎直的方陣,那整齊劃一的動作,讓鄭逸熱血沸騰,原來,電視上的閱兵,跟現實中如此不同,不枉來了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