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二章 採石磯

至於身爲降將的陳慧紀,則有些不安的微微扭動。

李藎忱也沒有虧待他,一個郢州刺史雖然比不上荊州刺史,但是對於降將來說絕對足夠了。而李藎忱讓他參與這一場大會,顯然是想要讓他提供一些站在皇室角度關於南陳的見解。

等大家見禮落座之後,李藎忱隨手放下手中的奏章,忍不住稱讚一聲:“湘水源之戰,蕭伯清打的漂亮啊。”

蕭世廉在湘水源大破沈君高所部,雖然這場勝利的主要原因是嚴關守軍擒住了傅縡後投降,導致南陳軍隊徹底亂了方寸,但是誰都不得不承認,這的確算得上蜀漢軍隊出蜀以來少有的正面對決。

現在蕭世廉入嚴關,嶺南已經在他面前展開。

而坐在他左右首的將領們,卻是神色各異。

最前面的裴子烈和王昌等人自然是神情落寞,放眼整個南陳,有膽量跳出來和李藎忱較量的恐怕也就只有沈君高和傅縡了吧,現在這個便宜被蕭世廉佔了,當然無奈又眼紅。

再往下的韓擒虎、陳智深等人則相顧無言。

他們也曾經有機會參與到對嶺南的戰爭之中的,只不過大家都認爲江南纔是南陳的主力所在,嶺南荒蕪之地,應該是傳檄而定,誰知道竟然冒出來一個沈君高和傅縡,反倒是讓蕭世廉帶着李詢拿了頭彩。

李藎忱將這些將領們的鬱悶盡收眼底,微笑着說道:“剛剛收到的消息,恐怕你們之中一些人應該也已經知道了,陳叔英返回南豫州,在採石磯一帶佈下營寨,而在採石磯之後,是江總和孔範率領的建康府守軍,另外在建康府之東白土崗一帶,還有蔣元遜率領的衛軍。建康府是陳人的根基之地,他們不會說放棄就放棄的,因此這一戰有你們打得。”

將領們這個時候都提起興致,是啊,嶺南不管打的再怎麼熱鬧,終究只是偏師戰場,他們眼前的這個建康府纔是整個大戰的核心!

陸子才率先站起來:“啓稟殿下,白土崗一帶還請殿下放心,吳將軍現在已經入廣陵城,有淮水水師幫助,完全可以強渡大江,直撲京口,更何況蔣老將軍和我們本來就有聯絡,老將軍心思未定,未嘗不是可爭取之人。”

李藎忱微微頷首,東線本來就是交給兩淮軍隊的,這個他並不打算多安排人,不過守在京口的是樊家的樊猛,在樊毅事敗之後,樊猛被貶爲京口太守,實際上也未嘗沒有讓樊猛在京口牽制廣陵甚至兩淮兵馬的作用。

這樊猛和兩淮軍隊可是死對頭,當初他就是在淮西被陸子才和淳于量施加壓力逼走的。

李藎忱當即看向淳于岑:“淳于岑,你帶領本部兵馬,隨陸將軍轉戰京口,樊猛是你們淮西出來的,你們自己解決。”

淳于岑顯然早就有此意,樊猛這個傢伙在淮西乾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蠶食淳于家的力量,所以淳于岑早就對他恨得牙根癢癢。而李藎忱緊接着說道:“京口一戰,也不可掉以輕心。”

“諾!”陸子才和淳于岑齊聲應道。

這側翼戰場安排完了,剩下的肯定就是主戰場了,大家頓時都帶着期待的神色看向李藎忱。而李藎忱並沒有直接點將,反而叫了陳慧紀:“陳刺史,南豫州的情況還請陳刺史介紹一下。”

陳慧紀深深吸了一口氣,知道李藎忱讓自己來就是做這件事的,當下起身走到輿圖面前,沉聲說道:“採石磯是建康府的西門戶,有‘東京口、西採石’之說,之前江南的幾次改朝換代,都有軍隊從採石入建康府的經過。而這採石磯位於蕪湖之北、建康之南,比鄰南豫州,山壁突出、江流湍急,一向是易守難攻的地方。而南豫州的兵力佈置應該還是沿江展開的,這主要是因爲有沿江壁壘。”

一邊說着,陳慧紀一邊在輿圖上點了點:“本······陳朝在當塗、宛陵(今宣城)和蕪湖修建了三座壁壘,成掎角之勢阻擋從江州沿江北上建康府的道路,也爲了掩護從路上直達採石磯的道路。”

大家對視一眼,建康府作爲南陳的都城,自然少不得有防護。而陳智深率先開口說道:“屬下認爲,想要拿下南豫州,就必須要打開採石磯的道路,而進攻採石磯無非兩種,一個是從陸上強攻宛陵和當塗,從而正面突破防線,還有一個就是強攻採石磯渡口,直接繞過宛陵和當塗,直撲南豫州!”

李藎忱微微頷首:“那你們都是怎麼覺得?”

“啓稟殿下,若是從陸上強攻的話,未免耗時耗力,陳叔英和陳叔堅一樣,應該是鐵了心要和我們抗爭到底的,若是一個一個的城鎮進攻過去,我們的傷亡也會很大。”王昌當即站起來說道,“所以淑霞認爲還是從水路強攻渡口比較合適。”

衆人的目光都帶着鄙夷。

你們水師立下的功勞已經不少了,這個時候還跳出來搶功,未免有些過分了。

而陳智深當即針鋒相對:“屬下認爲我們還是應該進攻當塗一線,陳叔英固然頑固不靈,但是下面將領的抵抗意志必然不會很強,只要我們擺開陣勢,肯定就會人心生變,而陳叔英也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城池之中的情況,這就是我們的可乘之機,否則強攻採石磯的話,有陳叔英親自坐鎮,陳人抵抗必然頑強,到時候難免會變成又一個夷陵。”

王昌頓時臉色變了變,陳智深真的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夷陵之戰對於水師來說就是恥辱,這傢伙是真的打算不給自己面子了。

“末將以爲我們應該從水路進攻,藉助水師的戰船也可以快速轉運我們的兵馬。”

“末將認爲從陸路進攻才能起到作用,若是被堵在採石磯,那我們就真的進退不得了!”

還不等王昌和陳智深吵起來,將領們就已經揭開了鍋,每個人說的都有幾分道理。

而李藎忱饒有興致的看着這場景,又轉而看向旁邊的裴子烈。裴子烈果斷的點頭,輕輕咳嗽一聲,議事堂上頓時安靜下來。大家都知道裴子烈顯然是有了自己的看法。

第八百五十四章 是時候休整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西樑——一城之地,夾縫之國第三百七十一章 劍指何處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一九零四章 漢軍兵線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二二一章 南陽攻略第六百三十三章 選擇哪一邊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幹的好處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滅亡第四百八十三章 斷後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三百零四章 章華寺第三百六十七章 亂分寸第一三一五章 後繼有人第一八七八章 河東義師第一九三九章 醫療發展的好處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一百七十七章 詔書第一六八八章 王軌的去向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第一五七九章 更廣闊的世界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一二二九章 醉後第一四九五章 皆是大漢天下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七百三十二章 罪該萬死第一九八一章 火炮齊鳴第二百八十七章 步履維艱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第三百四十三章 後路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一五三三章 平亂的好辦法第五百七十六章 透重陣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一七三二章 咱們都是一家人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一六七五章 窄窄的棧橋第一千二十八章 輪戰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發展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一五九二章 戰爭開始的時間第一六零零章 誰能同去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贊同第二零二五章 突擊隊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一六七六章 揚武軍,死戰不退!第一五九八章 少傅和陪讀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二三三一章 今後國策,內擴外縮第二零三六章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間的衝突第五百零五章 天宮院裡的重逢第十六章 不仁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簡單第一一四五章 青石嶙峋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六百五十章 統帥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兩千零四章 一把椅子第四百六十章 陷陣第六百七十五章 難得消閒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一四零三章 降職肯定有好事第六十章 不求第三百七十一章 劍指何處第二零九三章 達成共識第一五二四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六百零九章 來信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退不得第一五二九章 戰盧容,火槍對大象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掛劍第一七四六章 那朕給你打下手如何?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二一七五章 低級的錯誤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聖第一六五九章 名將之後第一一三四章 兩腳羊的擔憂第一七八零章 致命的威脅第一三六零章 比某還不要臉?第四百四十七章 他非常人第二零八零章 何爲重第二二七八章 願賭服“贏”第一六五四章 萬里狼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