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六章 新制度

畢竟歷史擺在這裡······老陳家可是太老實了,愣是一個造反的都沒有,以至於楊堅最後都有些不好意思,專門把一些表現突出的陳氏子弟調回了京城,安排在一些尚且算重要的位置上,也算是表彰他們這種合作態度。

“好了,再睡一會兒吧。”李藎忱輕輕拍了拍樂昌。

“陛下,大將軍在宮門外求見。”清荷的聲音在屏風後面響起。

“裴大士還真是不讓人肅靜。”李藎忱翻了翻白眼,而樂昌也掙扎着起身要幫他收拾,不過被李藎忱按住了。

“你再睡一會兒,讓清荷伺候就可以了。”李藎忱微笑着在她的脣上吻了一下,“清荷,把衣服拿過來。”

“是。”清荷急忙上前幫着李藎忱穿衣,餘光看到縮在被褥中帶着笑容的樂昌,心中也是高興,自家主子總算是開心了。

裴子烈火急火燎的趕過來,實際上還是因爲嶺南的事,蕭世廉的奏章每日都有送到,一來是報告前線的情況,二來也是請求李藎忱的指示。這一仗到底要打到哪裡,打到什麼程度。

“陛下,對於嶺南您到底是怎麼打算的?”裴子烈看着打着哈欠揉腰的李藎忱,強忍着笑問道,“陛下若是再不給蕭伯清一個明確的指示,蕭伯清和李正言恐怕真的會把嶺南給鬧翻天。”

沒錯,以蕭世廉的性子,肯定是不嫌事大,而李詢雖然穩重一些,但也攔不住蕭世廉的。

李藎忱注意到了裴子烈怪異的目光,急忙說道:“你別想歪啊,起牀的時候扭了一下。”

裴子烈一笑,臉上一副男人都懂的申請。而李藎忱頓時翻了翻白眼,明明自己什麼都沒幹,昨天樂昌那丫頭鬧了一場,或許是擔驚受怕了多半天也累了,所以抱着自己就睡着了,李藎忱也不捨得弄醒她,真的什麼都沒做。

不過這也沒法給裴子烈解釋清楚,必然是越抹越黑,所以李藎忱乾脆也不解釋了:“南中和嶺南連成一線,再往南延伸到交趾和日南,這都是我們必須要掌握在手中的地方。南方大洋上有星羅棋佈的島嶼,而我們的水師,不,到時候就應該叫做海軍,就應該從這些地方出發,佔領這些島嶼,奪取島上的資源,同時泰西的人貿易。”

“這······”裴子烈瞪大眼睛。

自家陛下的胃口,也未免太大了吧。

“本來就是華夏故土,二十年前我們還曾經掌握,”李藎忱沉聲說道,“拿下是有必要的。”

漢代末年對於交趾和日南的掌控實際上就已經非常薄弱了,到了南北朝時期更是隻剩下了交趾一帶。但是陳霸先起兵於嶺南,爲了平定後方的叛亂,一直把兵鋒推到了後世的北越,在原來的漢代日南郡故土上設立明州,正式將其納入南陳的統治。

但是隨着這些年南陳不斷對北方用兵,這些地方也再一次被林邑和百越等侵蝕殆盡。因此李藎忱重新拿回來並沒有什麼問題。

至於南洋上,李藎忱倒是沒有打算現在就鋪開局面,畢竟人口數量並不算多,而且南洋上的那些原材料主要是滿足工業生產,現在自己也用不着那麼多。因此李藎忱對南洋的規劃只是長期的,現階段如果能夠派遣水師佔領幾個據點自然是最好。

裴子烈還是有些不明白李藎忱爲什麼要把側重點放在嶺南上。

“那邊的水稻一年三熟。”李藎忱一攤手。

“臣以爲當鞏固之。”裴子烈當機立斷。

我就知道······李藎忱腹誹一句。

對於這些將領們來說,能夠獲得足夠的糧食自然是最重要的。

“所以嶺南,某勢在必得,”李藎忱緊接着說道,“至於應該怎麼辦,已經身在那裡的蕭伯清和李正言也都不是傻子,應該清楚。倒是冼夫人······以後必然是我們的一個障礙啊。”

“此人在嶺南的聲望很高,我們也不可輕動。”

“那就要看她到底想要保護的是什麼了,”李藎忱一攤手,“到時候再說。現在北方有什麼動靜?”

按照朝廷擬定的官職,未來這司空的位置應該是蕭摩訶的,不過蕭摩訶現在還在江陵,而且李藎忱也沒有打算直接強迫他來就職,等陳叔寶的投降詔書到了之後,蕭摩訶應該也就會乖乖聽命了。所以現在軍事消息的往來還是依靠裴子烈。

“還沒有,不過估計洛陽那一場大戰是打不起來了,”裴子烈斟酌說道,“淮北的王軌已經停止了北上調兵。”

“楊堅和宇文憲都是屬狐狸的啊,也能嗅出來味道了。”李藎忱微微頷首,“不過他們兩家之間現在也算是苦大仇深,想要聯手對付我們也不太可能,就算是真的聯合起來,貌合神離的可能非常大,倒是不用擔心,讓吳惠覺和陸子才嚴加防守就是。”

“諾!”

“對於朝廷擬定的新官職,你們武將那邊怎麼看?”

按照李藎忱和顧野王等人的初步商議,新王朝的官職自然不能按照原本的,之前官職的混亂大家也都是看在眼裡。

新的制度主要是分爲三部分,文官、武將和負責監察的御史臺,這實際上和秦漢初年也是差不多的。

文官這邊完全是李藎忱照搬過來的三省六部制,實際上三省六部制度濫觴於東漢光武帝,只不過當時只有尚書檯(尚書省的前身),而尚書檯下管轄六個曹,也就是六部的前身。

後來西晉時代爲了分尚書檯的權力,出現了門下省和中書省,而之後的南朝時期,六部的雛形也曾經出現,不過都不能算是常設官職,到後來反倒是銷聲匿跡。

現在李藎忱重新將這個制度搬出來,也不算是完全創新。

三省之首爲中書省,主持中書省的官員爲宰輔,這個名稱沿用漢代稱呼,顧名思義,類似於宰相,但是更側重於輔助皇帝的功能,中書省負責掌管機要、傳遞政令,等同於原本南陳的左僕射和右僕射,只不過在南陳,左右僕射的職務多有重合和衝突之處,因此乾脆合二爲一,但是宰輔的權力卻已經分出去很多給後面兩個省。

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三百一十六章 魚第八百六十七章 妾身可做不了主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見姊夫第一二一七章 入門三考第一五八二章 孫思邈的決定第一四六三章 班師回朝第一千六十五章 紙上得來終成真第一一三零章 知足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簡單第八百七十二章 來者不善第四百六十四章 奮短兵第一九一一章 兩個撿便宜的人第一千三十八章 留後路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一八九六章 叫罵第九百八十五章 沒有近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江南士族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二八五章 倒黴蛋宇文溫第二三零零章 內府的橄欖枝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見姊夫第一二五二章 晨戲第一五三八章 戰,在細雨中第一二零八章 部分合作第二一六零章 冊封太子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二零九二章 南北一時皆是敵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六十二章 平手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一五六二章 海軍的欠條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麒麟才子”徐陵第九百二十七章 歡迎回家第一九四六章 打掃乾淨好請客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一二四零章 掂量掂量第九十五章 多險惡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四百四十六章 主將之選第一八一四章 調動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部郡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屬狗,打仗就慫第四百三十一章 條件第一三七零章 先走一步第七百零二章 孔範第一一一八章 一份子第二三四二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東寨第一百八十九章 孤家寡人第五百三十八章 唯一的希望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藎忱的兵第七百五十三章 棋逢對手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九百四十一章 加班不一定有成效第一七七二章 坑兒子的爹第一千九十二章 靈武敵蹤第九百八十九章 浴血湘水第五百八十四章 在朝廷心中第一三六三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一二三九章 如荒草瘋長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兒至此(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請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國事第五百三十六章 鐵騎卷塵來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一七八五章 炎黃的血第二二五二章 改弦更張第一千九十九章 約定?不值錢第一八九四章 女生外嚮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七百三十五章 且看着第五百零五章 天宮院裡的重逢第一四三一章 黃沙灣阻擊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擊訓練第一七零二章 糧食的難題第五十六章 大營(加第一更)第一七三二章 咱們都是一家人第一九五三章 未來,當在他們手中第一六八一章 禁衛軍初戰第一五四二章 海軍上岸?陸軍下海?第六百五十章 統帥第二零五二章 反戰第八百八十二章 不宜大動干戈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憲的準備第五百二十九章 佝僂老人第一七九三章 邙山伏擊戰第一一七零章 當岳父上癮?第一八七八章 河東義師第九百零三章 不是好漢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九百三十三章 獨立成軍第三百二十三章 破廟第二零六六章 秦愛第一一九零章 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