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贊同

但是旁邊的宗元饒的臉上露出些許難色。

這九比一的比例本身就是各大世家、包括地方上的世家對於朝廷的妥協了,甚至還是看在徐陵的面子上。他宗元饒能不知道徐陵門下出來的都會是什麼樣的人才,若是真的讓他選擇的話,他寧肯把成都書院這些人全部都任用了。

但是這樣一來也就等於把世家們都得罪到底了,畢竟在這些弟子之中,固然也有世家子弟,但是也有不小數量的寒門,世家是不會眼睜睜的看着寒門如此光明正大崛起的。

斟酌一下,宗元饒還是艱難說道:“成都書院畢竟成立時日尚短,培養出來的人才恐怕也會參差不齊······”

李藎忱眉毛一挑,明顯露出來不悅的神色,而旁邊的姚察急忙說道:“陛下,今年也只是在成都書院的學生之中擇優取之,而成都書院之中按照原定的計劃,每個人至少都要經過一年以上的學習,現在能夠選取其中只學習了一年的人,已經是破例爲之,臣以爲繼續增加名額實際上有所不妥。”

姚察這等於耍花腔把這個問題給迴避過去了,至少是拖到了明年,但是實際上按照他這麼說也等於把明年增加名額變成了定論。作爲成都書院的創始人,姚察當然不介意偏向自己的學生。

在場的其餘人也察覺到了這個問題,不過巴蜀世家本身就有不少子弟在成都書院之中,所以對於他們來說這實際上並不是什麼壞事,要真的說選賢舉能、考覈才能,他們這些商賈世家出來的子弟是肯定沒有辦法和東南士族的子弟相比的。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關隴集團,楊素早就在之前便意識到了學院的重要性,所以很乾脆的讓李淵以及其餘的一些家族的年輕子弟都進入書院之中,未來大漢的選賢舉能肯定會越來越偏向於在這些書院之中做出選擇,更大程度上選擇真正具有治國理政才能的人才。

那麼剩下的就是東南士族了,一道道目光都集中在刑部尚書沈君高的身上。

朝堂上的東南士族出身的官員也並不在少數,比如戶部尚書駱牙和禮部尚書孔範,而要說最德高望重的,除了身爲宰輔的顧野王之外,肯定是歷經三朝而不倒的沈公沈君高。

現在陛下還只是把問題落在尚書們身上,自然還輪不到顧野王開口,再看看閉目養神一般的顧野王,便知道這個已經坐在宰輔的高位上的老人也並不怎麼願意爲了世家而做出頭鳥。

歷史上的沈君高前往嶺南之後因水土不服而得病,最後英年早逝。不過顯然在這個時空之中,沈君高的命運也被改變,他在嶺南停留的時間並不久,很快就隨南陳歸降,入大漢爲刑部尚書,主掌刑罰,也是六部之中在東南士族裡地位最高的。

沈家不管怎麼說也是一方豪門,有陳一代,榮寵不斷,而沈君高繼承其兄長沈君理的位置執掌整個沈家,話語權也是毋庸多言。

不過沈君高這個時候似乎也在思考什麼問題,並沒有注意到這些投在他身上的目光。

沈君高不說話,其餘的幾個人,駱牙的出身也不是非常好,其父祖輩不過是擔當了小小的王府參軍,只能算寒門出身,而孔範更不用說了,作爲一個南陳佞臣,能夠留住性命也是因爲他“棄暗投明”的比較早,當然不會傻乎乎的引火上身。

一時間御書房中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沉默和安靜。

“那諸位臣工都認爲姚卿家所言在理了?”李藎忱微笑着說道。

“臣附議!”工部尚書吳憑和商部尚書唐正良同時站出來說道。

他們代表工商的利益,當然書院給了工商子弟一個除了繼承祖輩的手藝之外另外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甚至是拼搏向前的選擇,所以他們不介意爲此而發聲。

“啓稟陛下,”此時一直沒有說話的顧野王終於開口,“老臣以爲吏部尚書所言在理。而如何增減也應該有所定論,以鼓勵莘莘學子得以發奮讀書,老臣竊以爲今年是‘九比一’,明年可以調整爲‘八比二’,以此逐年遞減。”

朝堂上的臣子們頓時驚訝的看向顧野王。

顧公這是什麼意思?

這豈不是代表顧公本身同意了李藎忱的計劃?

而意識到什麼的沈君高和駱牙等人這個時候也起身:“臣附議!”

李藎忱眉毛一挑,說句實話眼前的驟然變化讓他有些措手不及,實際上在李藎忱的設想之中,顧野王若是理智一些的話應該會保持中立,更或者會讓沈君高等人開口,而若是他真的意識到了書院對世家的威脅所在,那應該會直接開口反對。

可是李藎忱怎麼也沒有想到,顧野王和沈君高竟然會直接同意了。

不過旋即李藎忱也明白過來,顧野王的同意是帶有一定的條件的,那就是必須要按照他剛纔所說的比例來一年一年的向前,這就意味着如果李藎忱想要讓朝廷興辦的學院徹底取代九品中正製成爲選賢舉能的唯一渠道,那麼至少需要十年的功夫。

並且剛纔顧野王說話也分明是留有餘地的,他根本沒有說這個比例到底應該下降到哪裡,或許五年之後當這個比例變成五比五的時候就會收住了。

這等於雙方各退了一步,東南世家願意打破原來的壟斷人才上升渠道的方式,但是朝廷的政策調整也必須要按照他們的意思來。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沈君高還是顧野王,應該也都意識到了推行這件事之中李藎忱本人是最支持和最堅持的,而現在巴蜀世家和關隴世家以及衆多的寒門、工商都站在了李藎忱這邊搖旗吶喊,若是東南士族揪着這個問題不放的話,很容易被羣起而攻之,這對於東南士族自然是得不償失的。

更何況大漢現在已經吸納了各地的勢力,不僅僅是巴蜀和關隴,還有巴人、南中各部、嶺南各部等,若是東南世家想要和他們在朝堂上全面爆發衝突,那東南世家真的不一定會佔據便宜,更不要說軍事上了。

相比之下東南世家對於自家教書育人的本事還是有信心的。

第五百六十一章 都在改變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一千二十二章 採石磯第兩千零五章 宇文貢想哭第一六二五章 從龍之心,人皆有之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天崩第一百三十七章 自保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氣第一三九七章 靜水之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一五八四章 就是知道的意思第二十八章 逃命第二一零三章 親守此地共存亡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職守,大漢萬歲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見略同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門第一四八三章 刑法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一四九九章 我看誰敢!第五百八十九章 風口浪尖第一千三十一章 詛咒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一四三九章 老將軍的謝幕之戰第一一四一章 初擔重任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一三三七章 戰局驟變第二零九八章 今夜開門,迎入王師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第七百零六章 怏怏不樂第九百零八章 不爲我用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訂的律法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二百二十五章 繞着彎子第四百二十一章 脣亡齒寒第二百九十三章 北天崩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第二一零四章 血色清晨第七百零九章 保護自己愛的人第一五五八章 火炮的誕生第一千八十八章 吐谷渾來客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四百七十章 貓鼠遊戲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五百三十章 撤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一九四三章 以後同殿爲臣,應該的第九百三十章 錢莊第一八九六章 叫罵第八百四十九章 懦夫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四百六十五章 攻和守第一千九十二章 靈武敵蹤第九百七十章 戰武寧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一二零一章 問計第七百三十二章 罪該萬死第八百四十五章 還有大目標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後第二一八七章 金城薛氏,不辱家門第五百零四章 滑稽而殘酷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簡單第九百一十二章 外交家第三百三十六章 陸之武第一二二七章 樹幹第二百九十九章 請纓第一五八九章 快了,快了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一一三三章 血肉長城第五百四十五章 蟬第一七七九章 大漢的家底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義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一百零五章 遇襲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二二四五章 牛刀小試第一六三二章 輿論之戰第一七四七章 鐵骨錚錚宇文達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應第一一七五章 開墾淮南第一五九七章 但願人長久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八百三十七章 作壁上觀的感覺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